2024年3月19日发(作者:天津楼市新政)
故乡的野菜教案
1.把握作者写作的大体思路,体会浓郁的乡土气息。
2.引导学生掌握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
3.能与学过的周作人的散文《喝茶》进行比较,了解他们的差异。
二、学习要点
1.仔细欣赏这篇充满乡土气息的散文《故乡的野菜》。
2.把握作家在《故乡的野菜》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掌握这篇散文在艺术上的特色。
1.课文朗读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把握作家的总体思路。2.课文分析
本文作家谈故乡的野菜,谈故乡野菜的吃法。在作家的笔下,每一种野菜都联系着家乡四季
之景,凝聚着作者的人生记忆,饱含着历史的沧桑。
文中写了五种野菜,各具特色和韵味。
写荠菜虽是野菜,但是在“我”的家乡是上席的。用其可凉拌、包春卷、包馆钝,一句“没有大力
钝”.抒发了对家乡的小吃的眷恋和怀念。
然后是介绍枸杞头。在这里,作者想起了卖枸杞的小女孩,勾起了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描写野菜萎蒿时.先引《大淖记事》介绍萎蒿时水边植物.并以苏东坡的诗文“萎蒿满地芦芽短”
为证,同时作者不忘写与家人的情谊,别有情趣。
写野菜马齿苋时,围绕马齿苋的吃法,道出了中国温情脉脉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写了养鸟的拔
“马齿苋”喂画眉的故事,饶有趣味。
苑菜一篇则显得别开生面,写出了家乡野菜和乡土大地的沧桑和血泪。先引用秦少游的《以
苑姜法鱼槽蟹寄子瞻》诗,说明苑菜原来是高邮的特产。接着谈起了明朝散曲作家王西楼作
的《野菜谱》和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中谈到的野菜中的灰菜,讲述自己国宾馆外采厌菜的故
事。而文章最后以《野菜谱》中四首诗结尾,则写出了家乡历史的的沧桑,人民的疾苦。与前
面的写情记趣不同,多了一份历史的沉重感和沧桑感,领略到汪祺散文的别调。
文章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以儒家审美理想为主导,辅以庄禅哲学,文章的内容平和,在平淡中看出最深的喜悦和
悲哀。这篇散文,谈野菜、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都是在平和中娓娓道来。
文章表现了传统文化和习俗,语态安详、心态从容。家乡的野菜在他的笔下呈现出一种异样
的美。
作者引证大量大量的民俗学资料,将几首民歌附录在内,富有哲理色彩。
语言简约生动、拙朴而高雅,给人们极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他善于吸收民间大众的语言,为我
所用。本篇记载家乡的野菜,反映家乡的风俗人情,糅进了民歌民谣,显得活泼自然,从众而
又脱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4.相关评论
王尧《“最后一个中国古典抒情诗人”——
再论汪曾祺散文》说:“汪曾祺在本质上不是一个“再现”型而是一种“表现”型的作家,他通常不
是去再现生活.而是去表现人的性灵。”
2王风玲《自觉·厚度:张力--
论汪祺散文话语形式》说:“由于汪祺独特的语言把握方式,其散文话语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魅
力。摆脱主流语言束缚的审美自觉性,讲究气韵流动的朴实美,具有跳跃性和节奏感的音乐美,
富有多重变化的交响美,这些话语特点统合在汪曾祺散文的话语形式中,显示出其成熟的散文
话语组织系统的厚度和张力。”
③
卞永清《平民化的汪曾祺》说:“汪曾祺散文的创作是建立在其平民话语身份的自我定位基础
上的,因此,平民化是汪曾祺散文文化追求的最显着特点。”
本文发布于:2024-03-19 04:5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7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故乡的野菜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故乡的野菜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