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2023年向不讲技巧的李老师学习“技巧” 《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5-04-04 20:37:4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8日发(作者:亘古是什么意思)

向不讲技巧的李老师学习“技巧〞——(李镇西答新教师

101问)读后感

两个月的假期,可以自由分配自己的时间,除了出门游玩散心,感受不同城

市不同的生活气息,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福利,还可以让我尽情的畅游于书的

海洋里。这个暑假让我再次对教师与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的就是李镇西老师。记得

第—次认识李老师还是在我上学的时候偶然听到李老师的讲座,但那时的我对教

育以及教师都没什么概念〔学生时代并没有想过自己也能从事教师这一职业〕,

所以听完讲座也没什么印象,而现在的自己已经是一名从事小学教育两年的教师。

虽然已经有两年的教龄,但仍旧对教育这个行业以及教师这个职业存在很多不理

解,几经风雨之后,在这条道路上便充满了疑惑,变得迷茫,甚至疑心,疑心自

己的选择,疑心自己的能力。以前也读过一些教育类专著,读完会精神振奋,浑

身有劲,但却不了解力该往哪里使......而在灯下细细品味李老师的文字,不平静

的心在渐渐沉淀。

“一本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枕边书〞 这几个字深深的吸引住了我这个经验

缺乏的新教师。(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是李老师以自己四十多年的从教经验,

对一线教师提出的101 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讲解,全书以问答形式,分别从

职业理解、阅读、写作、师生关系、班级建设、课堂教学六个方面来阐述。阅读

时,书中问答的形式就像自己正在和对面的李老师在进行交谈,李老师他语重心

长,方方面面,细心而周到,让我从中不断吸取着营养。读完这本枕边书,我也

想和大家分享让我受益匪浅的语句以及结合自身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拥抱生活,钟情教育〞 教师的生命状态——职业理解篇

“教育,不是外在的强迫,而是自己的选择;不是为别人做,而是为自己做〞

这是李老师对“职业认同〞的理解,他还把教育比喻成结婚,选择了教育就是选

择了教育生活的全部。作为青年教师,只有真正有了职业认同,才会去用心教育,

感受教育从而从教育中获得职业价值和职业幸福。

李老师在讲座“用生命润泽生命〞中提到,师生双方相互润泽,但作为教育

的主导者,教师的生命状态无疑决定着教育的品质。所以他用“拥抱生活,钟情

教育〞这八个字来概括教师应该有的生命状态。或许看到生命状态这几个字,心

中都会产生疑惑,这该怎样去理解它,在现实中又对应着什么呢?生活与教育是

紧密联系的,所以作为教师,要做到五个“热爱〞::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

运动,热爱自然,热爱拍照。看到这五个“热爱〞,我便低头沉思了一会,逐渐在

回味自己在阅读时得到的精神宽慰,在写作时的酣畅淋漓,在运动时的意气风发,

在享受自然的悠然自得,在拍照时的喜不自胜......在教育中,你热爱了,孩子们

也会被你的热爱所感染,所以去热爱吧,去润泽你的孩子们。

二、“真实、公平、尊重、互助〞——师生关系篇

陶行知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相互感化,习惯要相互锻炼。人只

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不知学生彼此感化锻炼和感化锻炼学生力量之

大。〞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

的学生是视为朋友、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李老师认为搞好师生关系就是要有

“教育内涵〞的师生关系,即“真实、公平、尊重、互助〞。这八个字简单明了,

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需要每个教师去时刻关注每个学生,而这其中在面对“问题

学生〞就很难做到。有教师提问“如何认识问题学生?〞,这也是一直困惑我的

问题之一,李老师一句话教我们该如何面对,即“问题学生,不但是必定的,而

且也是正常的。〞作为教师,实在不能遇到问题学生就选择放弃,我们要正确看

待他们,还可以将他们作为一种难题去研究。因为教育智慧源于难题。我还从书

中获得了转化和鼓舞“问题学生〞的方法,如:1.让后进生在新学期展开比赛,看

谁各方面进步最大,全班同学以命题作文(X同学进步最大)为选票进行评选;

2.给后进生的家长发“报喜单〞。我觉得李老师的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借鉴应用到

平常的教学中。

在师生关系篇中,李老师提到的“如何向学生学习〞这个问题也让我觉得很

有用。总结起来有三点。1.从我们和学生的打交道过程中犯的一些错误中吸取教

训。2.随时主敞开胸怀,让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李老师自己就是在学生中搞书

面调查,让学生给自己写一封信来得到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不断改良自己的一些

缺点〕。3.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将接受学生的监督制度化〔李老师让学生自己制定

班规,认为这样才会具有广泛性可行性、互制性〕。

三、“有趣+有效〞 的好课堂——课堂探秘篇

“如何备好一堂课?〞这应该是每个想上好一节课的老师想要问的问题,苏

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位有30 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历史公开

课,课题是(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课上的非常好,有老师提问“您花了多长时

间来备这节课?那位历史老师答复是: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

的〞。李老师也说出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提出了五点备课建议,我觉得很有

用。1.反复朗读课文或教材内容。2.尽可能充分占有关于教学内容最前沿的研究

成果。3.把自己当学生来思考〔成人有远比学生更丰富的阅历和更成熟的心智〕。

4.以学生的“学〞逻辑来设计教师的“教〞的过程。5.预留出课堂的空白。虽然李老

师是以语文来举例的,但同样适用于每个学科。

“有趣+有效〞的好课堂,“有效〞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就是学生

相互讲解知识的过程;“有趣〞是有段,“有效〞是目的,富有智慧的老师都会把

这两点有效结合。 李老师的备课建议给了我在备课过程中很大的指导,在

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朝着有效和有趣的方向,努力打造一节好课堂。

巴金曾说过:“文学的最gao技巧,就是不讲技巧。〞这个观点应该同样适用

于教育。王晓波把巴金的话改为:教育的最gao境地,就是不讲技巧,即道术合

一。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觉他就是一位不讲技巧的老师,很多经验都是自身不断

尝试,不断探究,观察学生,思考教育得来的。不管是李老师的汇报还是著作,

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给人智慧,给人力量。向不讲技巧的李老师学习的“技巧〞

应该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在教育实践中获得教育的真谛。

本文发布于:2024-03-18 01:4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7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向不讲技巧的李老师学习“技巧” 《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向不讲技巧的李老师学习“技巧” 《李镇西答新教师101问》读后感.pdf

标签:学生   教育   教师   问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