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时代楷模的故事5篇

更新时间:2024-12-23 14:51: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7日发(作者:以美好为话题的作文)

时代楷模的故事5篇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时代楷模的故事,希望能

够帮到大家。

时代楷模的故事:电力一线工人张黎明坚守初心【一】

黎明,寓意着美好和光明。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

党员张黎明人如其名——他始终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扎根电力抢修一线31

年,甘当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练就了电力运维抢修的绝活;他带领着滨海黎明共产党

员服务队,活跃在天津的街区里巷,被誉为“坚守初心的光明使者”。

“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不忘初心,就要不畏艰难,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

态……”这是今年4月16日,张黎明在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公开

课上的一段自白。

电网抢修不分昼夜,特别是风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更是要“枕戈待旦”。在张黎明心

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从未关过手机,夜里听到风雨声,就马上穿戴好,把电话

握在手中,为的就是能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现场。”翻开抢修工作单,几乎每一项电网抢修

任务都有“张黎明”的名字。

20XX年7月26日,天津地区遭遇暴雨突袭。张黎明正在病房陪伴病危的父亲,窗外

的风雨声搅动着他的心。等送饭的妻子来到医院,他马上赶到抢修班,刚进门就接到故障

电话,立即出发赶往现场。那一晚,张黎明和同事们在暴雨中奔波近8小时,完成报修工

作81件。

张黎明服务的辖区是天津市滨海新区,作为北方第一个自贸区,落户在这里的世界500

强企业达140多家,确保区域用电安全责任重大。他常对工友们说:“干好本职工作就是

对党最大的忠诚。”

张黎明有个爱好,顺着电力设施沿线溜达。溜达的时候,他边走边记,回去后再把一

条条线路图精确地绘制下来,对供电线路的全部参数指标、安全状况、沿线环境及用户特

点等情况了然于胸。加上长期的抢修实践,他能根据停电范围、天气情况、线路设备健康

状况等,迅速判断出事故的基本性质和位置、故障成因和故障点。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

复的事情精心做,在长期抢修实践中,他巡线8万多公里,亲手绘制线路图1500余张,

梳理分析上万个事故隐患,累计完成故障抢修两万余次,积淀出电力一线工人的工匠精神。

30余年如一日扎根抢修一线,以工匠之心坚守电力工人的初心,张黎明成为电力抢修

领域的行家里手。为将自己的绝活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张黎明总结分析了上万个故

障,形成50多个案例,编成《黎明急修工作案例库》,同时将其中常用的11个抢修小经

验、8大抢修技巧、9个经典案例印成《抢修百宝书》,使电力抢修更及时、更高效。

张黎明在工作中特别爱较真儿:发明了“黎明急修BOOK箱”,将抢修工具定位摆放,

省去了翻找时间;优化改进抢修工作流程,将高压故障平均处理时间由3小时缩短到1小时

以内……

“对待工作要讲究,不能将就!”张黎明说,践行工匠精神就要有一种传承和担当精神,

既要在专业上精益求精,更要在心中有家国情怀,“我要将国家电网的社会责任落到实处,

带领更多的队员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最大的事”

张黎明说:“我是党的孩子,就应该随时出现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20XX年11月20日,一场暴雪不期而至。接到拥军里社区停电报修的电话后,张黎

明立即和工友驾车出发。经过火速排查,发现是一段埋在地下的电缆出现故障。排除故障

首先要将电线杆上的刀闸断开,可是电线杆已经在风雪中结冰,脚扣难以固定,无法攀爬。

经过商议,他们想出一个办法:砸开一段冰层,装上脚扣,3名抢修队员再用肩膀牢牢顶

住脚扣,“搭人梯”托举张黎明用加长至5米的拉闸杆上杆作业。风雪正急,寒风刺骨,

看着张黎明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作业,居民们既感动又担心。故障排除后,小区内灯火通

明,居民们围在张黎明身边连连道谢,许多人淌下了热泪。

通过这次抢修,张黎明发现社区用电超负荷或遭遇暴雨雷电天气时,线路变压器易发

生保险片短路烧毁故障。他和同事们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可摘取式低压刀闸”,将线

路变压器发生保险片短路烧毁故障的抢修时间,从过去约45分钟一下子缩短至8分钟。

这项发明后来获得国家专利并得到广泛推广,仅这一项小革新每年就可创造经济效益300

多万元。张黎明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我们就是要把

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

“节能互助、点亮邻里”是“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开展的一个公益项目,让600多

个老旧楼道告别黑暗,近2000户居民从中受益。张黎明到老旧小区抢修电力故障时,发

现这些小区楼道大都光线不好,出行很不方便。于是他将滨海新区发给他个人的一万元奖

金悉数捐出,成立“黎明善小”微基金,用来购买节能LED灯泡,安装到这些楼层,为社

区居民带去了光明。

以队长张黎明名字命名的“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10年来,张黎明和伙伴们深

入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村庄、进校园、进医院”等志愿服务,与11个社区150余

户老弱孤残户建立帮扶关系,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近万次,惠及居民10万余户。20XX年3

月的一天,黎明服务队的一位帮扶对象,家住丹东里社区70多岁的陈雨兰大娘打来求助

电话,说心脏不好受,子女又联系不上。火速赶到现场的张黎明连忙拨打120叫救护车,

可对方说因为堵车到达丹东里至少需要20分钟。时间就是生命,张黎明当即决定:“大

娘这情况不能耽误,咱们开车送大娘去医院!甭管有多大责任,我担着!”他将大娘背下楼,

和队员们一道将大娘送到附近医院,还帮她垫付了医药费,一直等到大娘脱离危险后才离

开。当陈大娘的家人带着锦旗来到服务队,向张黎明和队员们鞠躬致谢时,每个队员都感

受到:只有对百姓“心存大爱”,才能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才能对得起共产党员服务队

这一光荣称号。

如今,“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9支分队、215名队员已经把志愿服务制度化、常

态化,每年累计出勤1100余次。他们用点滴奉献,诠释着“客户所需、党员所及,让党

旗飘扬、让百姓满意、让爱心传递”的郑重承诺。

用“初心”点亮万家,让光明温暖人心——张黎明笃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者

是最幸福的。

时代楷模的故事:吕建江的先进事迹【二】

新华社石家庄4月18日电(记者闫起磊)践行初心永在路上,为民服务决“不下

班”——“时代楷模”吕建江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受访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公安干警表示,要以吕建江为榜样,永远把人民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吕建江生前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安建桥综合警务服务站主任。他由部队

转业从警13年来,始终牢记使命,忠诚担当,模范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平凡

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誉。

吕建江曾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称号,荣

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XX年12月1日,他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年

仅47岁。日前,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吕建江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

称号。

广大干部群众认为,吕建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

律严明”的总要求,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是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和公安干

警的楷模。基层公安干警表示,将学习吕建江精神,争做“吕建江式”的人民警察。

连日来,邯郸市公安局通过宣讲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向吕建江学习活动。峰峰

矿区公安分局民警刘凡说:“学习吕建江的先进事迹,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要

我们不忘初心,立足岗位,从我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我们的队伍一定会涌现更多像吕

建江这样的好警察。”

吕建江生前坚持求实创新,积极探索创建网上服务平台,便捷警民沟通,受到网民欢

迎。吕建江去世的消息传开后,众多网友在网上自发留言悼念,接力转发和点赞吕建江的

先进事迹。

网友“杰臣JASON”说:“从媒体上看到老吕的故事,深深地被感动了。向平凡的英

雄老吕致敬,向延续吕建江精神的警察们致敬。”

还有网友评论说:“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吕建江的故事大多

与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琐事联系在一起,正是这一件件的小事,光大了人民警察在老

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充满了正能量,

愿老吕叨叨永驻人间。”

为纪念吕建江,石家庄市公安局将吕建江生前所在的警务站更名为“吕建江综合警务

服务站”;他生前开设的微博“老吕叨叨”也由同事们接手继续更新为民服务。

“吕建江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主任王永辉说:“我们

全体人员将学习他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立足本职,努力工作,继承他未竟的

事业,争做吕建江式的好民警。”

时代楷模的故事: 援藏干部钟扬【三】

不是杰出者才善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钟扬

如果不是20XX年9月25日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人们也许不会知道,钟扬53

岁的人生已经有如此的厚度:

他16年坚持学术援藏,不畏艰险盘点世界屋脊的植物家底,寻找生物进化的真实轨

迹。从藏北高原到喜马拉雅山区,从阿里无人区到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江畔,到处都留

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粒种子,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没有

西藏种子的空白;

他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将高原生态学的人才梯队真正带起来,将学科

建设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他在复旦大学任教17年,培养了107位研究生和博士后。植物学野外考察多,一有

意外和危险,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保护学生。痛风发作时,一条腿几乎不能行走,他拄着拐

杖也坚持带学生采样。他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点,用心培养每一位学生;

他是最会讲“段子”的科普达人,最受青少年欢迎的明星专家,常常挤出时间办公益

科普讲座,他的实验室也一直对中小学生开放。他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筹建,

并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义务服务17年,承担了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的编

写工作;

他是15岁就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33岁就已经是副局级,却毅然放弃所

有的职级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始终认为,干事比名分重要。他从不考虑眼前

利益,头脑里想的就是我能为单位、国家做点什么。担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期间,他依然如此,推动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勇于担当,严于律

己,是大家眼中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他说,人这一辈子,不在乎发了多少论文,拿了多少奖项,留下来的是故事。

他说,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社会做事,为时代做事,

就是最大的意义。

他还说,人生没有绝对,不必等到临终才来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个年龄段该干

的事都,就不负你的人生。

他的一生是追梦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他用生命,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

写就最质朴、最绚烂的时代故事。

种子——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

在离北极1000公里左右的永久冰川冻土层里,有世界上目前最引人注目的种子库

——挪威斯瓦尔巴特种子库。人们称其为“种子方舟”,建立10年间已收集超过100万

种种子。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有一座美丽的千年种子库,在那里,植物种子的保存条件是零下

20℃,保存时间标准为80年至120年。

在中国云南,从2004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在这里主导建立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

质资源库迅速壮大,成为亚洲最大的种子库,跻身世界三大种子库之列。

全世界都在关注种子。种质资源,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人类未来。作为物种遗传

信息的一种载体,种质资源几乎是所有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也是未来科技较量的必争之

地。

青藏高原,这片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已有数据

显示,这里有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18%。更为重要的是,其中1000

多种是西藏特有的植物。这些珍稀植物资源对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都意义非凡,但由于

高寒艰险、环境恶劣,植物学家很少涉足,物种数量被严重低估。即使在全世界最大的种

质资源库中,也没有中国西藏地区植物的影子。

当2001年钟扬第一次走进青藏高原时,他被这片土地的壮美与丰饶深深折服:青藏

高原有独特的地理条件,那些忍受极大温差的植物,很可能包含着某些特殊的基因。收集、

研究清楚了,也许会带来更多、更好的新品种。

他感到迫切:全球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剧烈,一些珍贵的种子也许在被人们了解和

知道之前,就已经消失了。世界科学家应当重视西藏的种子。应对全世界气候变化,植物

研究的版图不能少了这一块。

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决定行动起来。他坚信,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

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在世界屋脊采集种子的艰苦,非亲历难以想象。每一种植物的样本数量要达到5000

粒,濒危物种样本一般需要500粒。为了保证植物遗传信息独立,每个样本之间的距离不

能少于50公里,同时在整个西藏境内,任何一个物种的样本不能超过5个群体……于是,

在广袤的高原上,有时一天奔波800公里。早上五六点出发,晚上八九点钟到达宿营点,

之后还需要连续几个小时整理标本,一天睡3个小时是常态。

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最荒芜的地区。峭壁上蜿蜒的盘山路,

曾有巨石滚落砸中他所乘的车;在荒原里迷路,没有食物,几近绝望;没有水,就不洗脸,没

有旅店,就裹着大衣睡在车上,突遇大雨冰雹,就躲进山窝里;有时住在牦牛皮搭建的帐篷

里,因为严重缺氧,煤油灯点不亮,添加酒精也只能勉强点燃一分钟;冬季,盖3床被子也

无法抵御寒冷,漫漫长夜难以入眠……

并不是说去过西藏很多次,高原反应就不存在了。事实上,高原反应有17种,钟扬

每次进藏都会遭遇几种。但他总说自己没事,不让别人担心。他曾连续十几天腹泻,却坚

持野外采样。藏族同事给他起了个别名——钟大胆。因为不管山多高、水多凉,不管多么

危险、多么困难,只要对研究有帮助,他就一往无前。

他说,有些事情是难,但再难,总要有人去做。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

科研也要去做。

十多年来,在雪域高原跋涉50多万公里,收集1000余个物种的4000多万粒种子,

占西藏物种的1/5。在雅鲁藏布江边,他和学生历时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西藏

巨柏全部登记在册;不懈追踪十余载,他的团队在海拔4150米的山上寻获“植物界小白

鼠”——拟南芥;在海拔6100米以上的珠峰北坡,他带着学生采集到了珍贵的鼠麴雪兔子

样本,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植物学家采样攀登到的最高点……

他兴奋地向人们讲述在西藏收集种子的“浪漫”故事。他说:“在未来的10年,可

能再完成1/5。如果能多培养一些人,大家协同攻关,20年就有可能把西藏的种子库收集

到3/4,也许再用30年就能够全部收集完。”

时代楷模的故事: 中国航天员身上的重与轻【四】

“轻”,让他们的梦想更远;“重”,让他们的脚步更实——

有一群这样的人——“轻”,让他们的梦想更接近星空和宇宙;“重”,让他们的脚步

更加豪迈壮阔。

他们就是中国航天员。

国家很重 个人很轻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

古郎草原,当航天员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舱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祖

国感到骄傲”。此后,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每次凯旋后的第一句话,还是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八个字,字字恳切,重逾千钧,折射出航天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这份挚爱源于深

知:为托举他们一飞冲天,在祖国航天的各条战线上,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多少人伏

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专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轻人霜染两鬓……

“祖国托举我飞天!”景海鹏记得,为了研制我国自己的舱外航天服,女设计师张万欣

先后7次赴俄罗斯参加学习培训,不仅刻苦钻研技术原理,还主动参加操作训练。由于身

材瘦小,她穿上充气加压后的舱外服,关节活动非常吃力,每次训练结束后都浑身湿透,

累得瘫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来……俄罗斯专家十分惊讶地问:“她不会就是你们中国选出

来的女航天员吧?”科研人员把一天当作两天用,硬是靠着这种坚韧执着的拼劲,只用了4

年时间,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刚完成出舱活动后自豪地说:穿着自主研制的

舱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觉真棒!

说起国家,航天员们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提到个人,他们却常常轻描淡写:

20年来,在很多人看来,邓清明是个“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亲戚都会这样问

起:“只听说是航天员,咋不见他上天哩?”作为目前航天员大队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

的首批现役航天员,邓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训练备战,3次入选任务梯队,却始终没能圆自

己的飞天梦——“把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漫长的等待,你后悔吗?”邓清明这样回

答:“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战友飞就是我在飞!”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荡着《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航天员们至今都感

动不已……刘洋说:“如今当大家对我说你没有变的时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记初心,不曾迷

失自己。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托举我们飞天的双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国力。”

荣誉很重 名利很轻

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三度飞天,荣誉等身。景海鹏收获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他仍然十分清醒:“我是一

个从农村长大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名航天员,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梦想,登上一个又一

个台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教育培养的结果,我没有别的方式来回报,只想尽

我最大的可能多干几年、多飞几次。”

如今,航天员中有7人已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每次训练他们仍然带头参加,高难科目

抢着上,航天生理功能、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备战“神九”任务

的那年春节,刘洋在模拟器训练馆遇到了正练得热火朝天的聂海胜,他笑着说:“年纪大

了,只有多花点时间才能不落后你们年轻人啊!”

面对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他们说得最多的是“荣誉属于祖国,属于全国人民,

属于每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做得最多的是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年来,航天员们走

进校园、走进军营、走进社会,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宣传航天精神,播撒科

学种子,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完美的太空一课让“教师”成了航

天员王亚平的第二职业;这些年,她到过全国近百所学校,与青少年学生面对面交流。短短

的一堂太空授课,点燃了无数中小学生心中的航天梦想。一个孩子在给她的来信中这样写

道:“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航天员,请放心把接力棒交给我吧!”王亚平觉得,这是除了作

为航天员飞上太空以外最美好的记忆。

计利只计国家利,留名只留集体名。“归零,归零,还是归零……”发射前的读秒倒计

时没有“零”,但每次任务结束后,航天员们的心里都会补上这个“零”。“归零”让他

们一次次放下个人的成绩、经历、得失,轻装上阵,始终以从零开始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挑

战。

大爱很重 小爱也重

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最重

从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成了“最远的距离”。10多年来,

除双休日外,航天员都按规定集中管理、训练,经常过家门而不入。

“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

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一位航天员家属这样

说。

在神舟六号航天员选拔训练的关键时刻,航天员聂海胜的母亲突发脑溢血。这个村里

公认的孝子曾经发誓要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可为了载人航天事业,他却只能在病榻

前守候3天。为了不让哥哥分心,弟弟聂新胜说:“哥,咱俩分个工吧,你尽忠,我尽孝。”

“一人航天员,全家航天员。”在学习训练最艰苦的时候,家就成了航天员的“第二

课堂”。成为航天员后,转椅是刘洋的第一道“拦路虎”。为提高成绩,刘洋的爱人就陪

她一起“打地转”,帮她计数,还要做好保护……

王亚平报名参选航天员之初,爱人决定放弃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专心陪伴妻子踏上

飞天征程。那段时间,细心的王亚平体会到了他的不舍,她说:“你就自由自在地飞吧,

我能照顾好自己。”如今,夫妻二人虽然见少离多,但却正如他们约定的那样,在天空和

太空比翼双飞,在各自的领域书写着人生的精彩。

“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在备战“神十一”任务期间,航天员陈冬

的爱人为了让他专心训练,不得已,将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经常“失踪”的

爸爸让孩子心里“犯了嘀咕”。听到电话那头稚气的疑问,陈冬在愧疚之余,只能极力克

制自己,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训练任务中,用完美的33天太空表现回馈家人。

“太空真的很神奇,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心灵却不会。”20年来,这句话深深铭刻

在每一位航天员的心里,激励着他们接续奋斗,一次次地在“重与轻”间做出人生无悔的

选择。(记者 谷业凯 余建斌)

时代楷模的故事: 记大连海事大学辅导员曲建武 【五】

“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你说你的梦想是活出一个精彩的自我。怎样来理解

呢?人的一生或许轰轰烈烈,或许默默无闻,这两者都同样会展现出精彩,重要的是做一个

踏踏实实、有责任、懂感恩、肯付出的人……”

这段生日祝福的短信,是年近六旬的曲建武为他的学生写下的。他所带的130多名学

生,每个人在生日当天都会收到。而这,仅仅是曲建武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0

多年来,全心全意关爱学生过程中的一件小事而已。

“这30多年我就一件事,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1982年,辽宁师范大学

毕业的曲建武留校担任辅导员。后来,他任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兼任省教育厅副厅

长。其间,他心系学生工作,对辽宁省孤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并建议免除

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20XX年,这件事情得以落实之后,56岁的曲建武做出了人

生中一次重大抉择——主动辞去正厅级领导职务,回到高校教学第一线,做一名普普通通

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他如愿成为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20XX级130

多名学生的辅导员,并主动承担起了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任务。

“一个青年学生,即便知识再多,如果没有情感,无论对民族、国家,还是对他的父

母,甚至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是至关重要的,我要做的就是习

总书记说的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新生刚入学,曲建武就为他们一一建立电子档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端午、中秋等

节日期间,他会给每个学生送上粽子、月饼等礼物;他倡导建立爱心基金,自己每年出资1

万元作为基金经费,解决困难学生回家的路费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教育的问题,首先是教育者的问题。老师不关心学生,学生自然就不跟你接触了,

所谓的鸿沟也就慢慢形成了。”曲建武的课堂从不点名,却始终座无虚席。

有的人说,如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最主要的“敌人”就是网络或多媒体,而曲建武

对此却不以为然:“一味地应付是不行的,教育者要运用科技手段主动出击。” 曲建武充

分利用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学生自身的成长实际,将

人生价值的选择、大学的文化等都融入与学生们的互动交流之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

教育渗透在点滴生活之中。

就这样,近4年来,他给学生发了200多万字的微信、短信,他告诉学生们:“我说

的每一句话未必都是对的,但是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包含真情的,既然我做了你们的辅

导员,那我就是你们的代理家长,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大家庭建设得其乐融融。”

有的学生给他发来长长的回信,有的给他点赞,有的发来可爱的笑脸,还有的学生打

来电话,说是要听听老师的声音。

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学生,曲建武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也对“幸福”

有着自己的理解:“有学生时刻想着我,我就是最幸福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4-03-17 10:1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71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时代楷模的故事5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时代楷模的故事5篇.pdf

标签:学生   航天员   抢修   种子   人民   故障   国家   没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