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exit0)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例(3)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3000字篇5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形式越来越多样
化,特别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越来越受到消费
者的关注。使用了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色香味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感官
刺激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担忧和危害,所以我们消费者急需认
识各种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并能正确选择各类使用了食品添加
剂的食品,以保证能过上健康的生活。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认识;安全;健康;危害
一. 食品添加剂是什么
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
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
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
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
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
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
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
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
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
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二.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
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1.利于保存,防止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
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
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
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
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
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2.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食品的色、香、味、形态和质地等是衡量食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适当使用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食用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
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3.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食品加工时适当地添加某些属于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营养强化
剂,可以大大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
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6.满足其他特殊需要
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糖,
则可用无营养甜味剂或低热能甜味剂,如三氯蔗糖制成无糖食品供应。
三. 常用食品添加剂
目前,我国商品分类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有35类,包括增味剂、
消泡剂、膨松剂、着色剂、防腐剂等,含添加剂的食品达万种以上。
其中,《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
分为23类,共2400多种,制定了国家或行业质量标准的有364种。
主要有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
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
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
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剂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
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其他等23类。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等
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
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
织结构。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
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
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
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
果。常用柠檬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
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
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
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
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
的风味。
四. 安全标准以及主要危害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最好是
有益无害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
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
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
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
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
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
现在常用的食品色素包括两类: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天然
色素来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自动物和微生物
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
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在很长的
一段时间里,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与
天然色素相比较,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质稳定和价格便宜等
优点,许多国家在食品加工行业普遍使用合成色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会
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问。与此同时,大量的研究报告指
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
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吃着精美点心、快餐盒饭、香喷喷的热狗时,
瞟一眼印刷精美的包装食品上的营养成分表,你就会发现每种食品中
都有添加剂成分。据了解,转化脂肪、精制谷物制品、食盐、高果糖
浆四种成分是在加工食品中最多见的,这几种成分危害着人体健康。
有些若过量也有危害,如: 柠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
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基本上都没有危害,只要它的添加得不过量。
五. 使用问题
综述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形、营养价值,
以及为保存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的物
质,绿色食品的加工产品,在生产中应该以更高的水平,合理使用添
加剂,开发出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
要,根据目前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所反映的问题来看,在食品添加剂的
使用上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
1.认识误区
人们往往认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安全,实际许
多天然产品的毒性因目前的检测手段,检测的内容所限,尚不能做出
准确的判断,而且,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
合成的毒性小。
在卫生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
以下天然的原料禁用:八角莲、土青木春、山莨菪、川鸟、广防已、
马桑叶、长春花、石蒜、朱砂、红豆杉、红茴香、洋地黄、蟾酥等59
种。因此绿色加工食品的生产中,生产厂在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时一
定要掌握合理的用量。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在许多方面不如人
工化学合成添加剂,使用技术也需求很高的水平,所以在使用中要仔
细研究、掌握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工艺条件,不得为达到某种效果
而超标加入。虽然绿色食品的附加值较高,但仍然需要控制产品成本,
因为天然添加剂的价格一般较高,这就要求绿色食品的生产厂家提高
自身的研发能力,科学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复配技术可以减少添加
剂使用量和更新产品,食品添加剂的复 配可使各种添加剂之间产生增
效的作用,在食品行业中称为“协同效应”,“协同”食品添加剂是
食品工业中研发最活跃,发展、提高最快的内容之一,许多食品添加
剂在纯度,使用功效方面提高很快,例如酶制剂,许多产品的活力、
使用功效等年年甚至每季度都有新的进展。所以绿色食品的加工企业
应时刻注意食品添加剂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不断提高产品加工中食品
添加剂的使用水平。
2.正确看待
(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
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
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变质的食物
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另外,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
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
(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用量
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食品添加剂用量,用每千克
每天摄入的质量(mg)来表示,即mg/kg。
(4)不使用有毒的添加剂
“吊白块”是甲醛亚硫酸氢钠,也叫吊白粉吊白块,化学式为
NaHSO2·CH2O·2H2O。由锌粉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低亚硫酸等,再
与甲醛作用后,在真空蒸发器浓缩,凝结成块而制得。“吊白块”呈
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状,溶于水。常温时较稳定,在高温时可分解亚
硫酸,有强还原性,因而具有漂白作用。在80℃以上就开始分解为有
害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NaHSO2·CH2O·2H2O + 3H2O = 4NaHSO3 + 2HCOONa +
HCOOH + 2H2O + 3CH3OH
110℃时分解为甲醛,反应方程式为:
NaHSO2˙CH2O = NaHSO2 + CH2O
NaHSO2 + H2O =NaHSO3 + 2「H」
它可使人发热头疼,乏力,食欲减退等。一次性食用剂量达到
10g就会有生命危险。“吊白块”主要用在印染工业中作为拢染剂和
还原剂,它的漂白,防腐效果更明显
六.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
正确防范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应:
1、在超市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买含
添加剂少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
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请不要忘记,光线越强,影子
也就越深。
3、“知道”了以后再吃。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
添加剂之后再吃。
七. 总结
科技在发展,市场竞争和利益的驱时一些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
添加剂。食品离不开添加剂,我们不但要追求食品在色香味方面给我
们带来的感官刺激,更要追求食品的安全与健康,所以我们需要我们
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它,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汤高奇,曹斌. 食品添加剂[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年2
月
[2]郝利平. 食品添加剂[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08月
[3] (日本)安司部.食品大揭秘[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4]陈文俊.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问题的哲学思考[D]. 武汉科技大
学;2006年
[5]姜培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 上海医学
预防杂志;2004年06期
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3000字篇6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日渐富
裕,人民不用再为饱足问题担忧,但食品安全的问题却愈显突出。中
国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
际食品贸易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达国家每年
约有1/2的人感染食源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此问题更为严重。目前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国内食品工业
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生产主体多元化,增加了食品质量卫生安全
控制的难度。尤其是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
全问题,更是时刻在提醒我们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且,
食品安全问题也是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最为关心的,成为2009年度“两
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此话道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有两重内涵,一重是食品供给保障安全,即粮食安全,为宏
观性食品安全概念;另一重是以保障人民个体健康安全为内涵的食品安
全,即食品质的安全,为微观性食品安全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往往
把食品量的安全保障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忽视食品质的安全性。事
实上,随着高效的现代食品生产体系的建立,人们已经基本上摆脱了
食物短缺的困扰,食品质安全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受到全球公众的
关注。时下一般观念上公众理解的“食品安全”实际上属于食品质安
全范畴。
建国以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日益多元化,
使我国农产品生产和供应能力实现了根本性跨越。目前,我国农产品
市场上一派繁荣,品种齐全,价格稳定。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消
费者又开始瞄准了质的目标,当然近来令人堪忧的食品质量卫生和农
产品污染问题也是人们追求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如近两年来的
“苏丹红”问题,使苏丹红这一在普通人看来很陌生的致癌化学制剂,
却为人所耳熟能详。从辣椒制品,到“红心”鸭蛋,甚至到唇膏、口
红,“身影”频频出现。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如今让人谈食色变。食
品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个政治问题,
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现状
近十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2005年上半年
食品工业总产值达9241亿元,同比增长25.68%,食品工业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有食品行业从业人员20万
余人,食品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以上。
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近年
来,我国全面推进食品安全治理,采取多项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实施
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积极广泛地开展食品安全国际交
流与合作。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国食品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制售假
冒伪劣食品的猖獗势头得到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逐渐好转,与人
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油、蔬菜、肉、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
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大幅度改善,国民患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总体呈
下降趋势,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霍乱、伤寒等食源性传染病得到有效
控制,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显著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有了明显进
步,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大度提高,公共卫生得到有效维护。
食品行业中涌现出许多达到良好生产规范(GMP)、有实力的企业,
出现了一批采取定牌加工(OEM)模式跨省合作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
以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质量、卫生标准作为技术保障,在不断开拓市场
的同时为我国食品安全打下了一定基础。
问 题
尽管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食
品安全工作尚有很大差距。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如在我国
的食品产供销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小规模生产、大量食品经过多个操
作环节和中间人、基础设施和设备不足、食品暴露和污染及掺假风险
增加、农业现代化操作和食品生产等缺乏专门技术和知识、控制食品
安全的基本设施和资源不足等问题。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
诚信意识不强,食品消费水平偏低、消费安全意识较差;食品生产新原
料、新技术的应用带来新挑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存在一些误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
要求零风险,实际上,食品安全不可能是零风险,只能被控制在一个
可接受的水平上;有关部门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生物污染和食
源性疾病的危害;消费者和一些监管部门还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食品安
全划等号,忽视了问题企业和产品在本行业和同类产品中的比例、忽
视了不合格指标的安全学价值和意义,还经常片面地认为被致癌物污
染的食品就是致癌食品、不合格食品就是有毒食品。 当前我国存在的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食源性病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
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
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
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
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
食品,被病原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
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
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
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
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
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
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食品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
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
影响恶劣,像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
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
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
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
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
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
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
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
市场、城乡接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
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
的身体健康。
4.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
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
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
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
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
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
烯酰胺、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
信心。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
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
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
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
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
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
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
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
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
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
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
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
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
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
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
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
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制(修)订提
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9、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
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败德行为的出现和市场混乱,造成市场失灵。
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经营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相互对立的两者之间只有在获得足够的有关食品特性的共同信息时,
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由于食品安全质量特性,食品
市场买卖双方同样面临着对食品安全信息了解的不完全性,但相比之
下,食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比消费者对食品的农药残留、微生
物污染等相关食品安全性的信息了解更多。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
驱动下,拥有信息优势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自身的
信息优势,提供虚假、遗漏、过时或误导的信息,甚至采取不道德的
手段生产和将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给顾客。消费者在知情权和选择
权等信息占有上总是处于劣势,对于所选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做出正确
判断,有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以致出现低质
量的劣质食品驱逐高质量的优质食品的现象,最终导致食品市场秩序
混乱。
10、食品安全的外部性问题
由于正规厂商没有因为产生外部利益而得到补偿,而非正规厂商
没有因为产生外部危害而付出代价,其结果是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价
格机制,不法食品供应商的行为可以损害他方,而无须考虑招致损害
的机会成本,同时还可以得到正规厂商带来的边际收益。正规厂商的
情形则相反。价格机制的失灵也即市场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导致
伪劣产品的产生。
1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必然会有一些企
业要不择手段地损害消费者利益。相比较之下,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拥
有强大经济力的组织体,单个分散的经济力薄弱的消费者难以与之抗
衡,再加上法律知识缺乏,当其利益受到损害后,往往选择忍气吞声,
或者大多数消费者心存“免费搭车”的念头,都想让别人先来提起诉
讼,自己免费享受,最终结果是可能谁也不去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保
护自身权益。
12、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规制、职能造成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另
一深层动因就是出现间断,也就是说政府规制、职能未够完善,执法
强度还未够。监管机制缺乏协调性和连续性、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
缺乏规范化、执法处罚力度不够、整顿运动一过又恢复平静,社会监
督和问题处理机制缺位以及有关引导食品工业发展特别是食品科技创
新能力方面的产业政策欠缺等,食品市场秩序的管理出现间断状态,
让不法商有空子钻,食品安全质量普遍偏低,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
安全问题。
防范措施
加强食品安全,首要任务是国家要强化食品立法和监管,以确保
食品消费安全,使消费者远离不安全、不卫生和假冒的食品;而对消费
者来说,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市场所供应的食品的安全性和真
实性。
1、保障食品安全要加强“环节管理”。
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将重点确定在食品的加工环节,其理念是:
只要抓好食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食品安全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然
而,近年来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逐步认识到,食品生产经
营包括种植、养殖、采集、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消费等
诸多环节,其中任何环节存在缺陷,都可能导致整个食品安全保障体
系的崩溃。仅在最后阶段对食品采用检验和拒绝的手段,无法为消费
者提供有效的保障。为此,保障食品安全必须“从农场到餐桌”全程
控制。采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预防措施,属于食品安全“环节管
理”。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
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
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
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
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
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
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
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
辅”的方式。相关监管部门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在种植养殖、生产
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依法进行监管。具体包括:开展食
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预警预测工作;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大源头污染
治理力度,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在生产加工环节严厉打击制
售假冒伪劣食品,实施良好生产规范(GMP)和食品安全预防性管理体
系(HACCP);在流通环节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加强食品追踪监测和对
食源性疾患的控制;在消费环节强化监督检查,实施餐饮业等有关规范,
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依法严查食品安全大案要案(食品安全放心工
程);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社会监督(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2.食品安全要求健全三大保障体系。
理顺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落实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控
制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部门协调与配合构建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体
系,二是建立统一高效的检验监测信息通报体系,三是建立食品安全
诚信体系。三大保障体系包括食品安全的政策、法律、标准、规划、
计划、评估、评价、监测、检测、信息、信用、监察等内容。
(1)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
强监管力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要做到与时俱进。各地也
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食品法规应
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规定高度的健康保护水平;包括明确的定义,以
增加可靠性和法律安全性;建立在高水平、公开透明、独立的科学建议
之上,这些建议应来自于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过程;应包括
在发现对健康的风险已超过可接受的水平时以及在无法开展全面的风
险评估的情况下,采用预防性手段和采取临时性措施的规定;应包括消
费者有权获得准确和足够信息的规定;应明确跟踪食品的方法以及在出
现问题的情况下召回这些食品的规定;应明确地规定属于生产者和加工
者承担的有关食品安全及质量的主要责任;应包括保证投入到市场的食
品是绝对安全并准确标识的义务;还应承认国家应当承担的国际义务,
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义务;该法规应确保在制定食品法律过程中的公开
性并可提供相关信息。
(2)建立检验监测信息通报体系是食品法律的管理及实施所必需的。
实验室是食品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的食品体系极
为复杂,必须加大实验室能力建设力度,并建立食品安全参比实验室,
以便进行复杂的参考分析;要对食品检验人员进行食品科学和技术的培
训。
食品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信息包括发病率年度变化趋势、易感
人群体确定、有害食品鉴定、食源性疾病源的确定与追踪、疾病爆发
和食品污染物预警信息等,可将食源性疾病的信息与食品监测数据联
系起来,从而可以正确地制定基于风险的食品控制策略。
从2000年开始,卫生部在全国建设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
病监测网,经过3年的努力,监测点已扩展到全国15个省,覆盖我国
主要产粮区,70%以上人口。计划到2007年,监测网将覆盖全国31
个省市。
(3)食品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是改善食品安全环境,培育食品安全
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
全水平。信用体系采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三结合的方式,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之具有自律机制与外部监管、激励机制与约
束机制、褒奖机制与惩戒机制有机结合的特点。
(4)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除了法律和行政监管外,还要注重从经济和
技术等层面上共同推进。经济手段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
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和带动作用,将分散经营的
主体组织起来加强质量控制,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
效应;按照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调节农产品加工,靠加工企业对原料的
需求和对原料的检验监督来带动分散生产的农户组成有一定规模的标
准化的商品生产基地,使生产、加工、销售一脉相承,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保证食品加工的每一阶段都是安全的;提高质量认证的可信度和权
威性,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使生产经营者强化诚信意识,规范生
产经营行为,提升技术装备,改进工艺操作和检验手段,加强原料生
产、制造加工、储运和流通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从而实现从农田到
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增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经济处罚力度,从而增加不
法厂商的风险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技术手段加
强基础研究和食品安全管理前沿问题研究,探索研究食品中病原体、
农药、兽药、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的快速、高效检测技术和方法,
确定有害物最大残留限量,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实验室条件和人
员水平、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参照标准水平;开展先进的食品安全控制技
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食品卫生法》
2、郑华英,龙一兵.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中国卫生监督
杂志,2002
3、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 食品科学 2008年
第02期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15:4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68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例(3).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食品安全与健康论文3000字范例(3).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