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被光抓走的人)
虚假新闻的危害及对策
王卉
(作者单位:济南职业学院)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新闻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新闻报道永远不变的追求。在当前
社会媒体十分发达的背景下,新闻不仅对人们的思想、情绪、态度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会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工作大局。
然而,在新闻实践中,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如何减少虚假新闻的出现与危害。找出出现假新闻的深层次的原因
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式,成为目前新闻界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虚假新闻;新闻媒体;传播
新闻报道的核心是事实,没有事实 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假”行动。纸馅 事实表明,几乎每一次虚假新闻和
就没有新闻。真实做新闻,是每一个新
包子事件真相大白后,人们纷纷指责北
失实新闻的出现,都在社会上产生了恶
闻工作者必须始终铭记的。但是这一根
京电视台的造假行为,也就降低了老百 劣的影响,不仅干扰了政府部门正常的
本原则却受到虚假新闻的挑战,虚假新 姓对他们的公信力。
闻不仅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还会伤害
党和政府的声誉,破坏社会建设的和谐
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虚假新闻的危害性
工作,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
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且
1.2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
直以来,各级大众新闻媒体就是
还会引起公众思想的混乱和恐慌,破坏
发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个新闻
我国各级政府的代言人。我国广大人民 社会的和谐与安定。2010年1月23日,
群众在辨别各种流传信息真实性的时候 南方El报阳江讯(记者于敢勇通讯员伍
往往都有一个不约而同的一致的标准,
志雄、方凯)在互联网上编造“阳春”
1.1降低新闻媒体公信力
新闻媒体在公众眼里是尊重事实、
那就是看信息的来源渠道。如果信息来
人吃人”事件”的阳春籍青年雷某因编
源于新闻媒体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信任,
造事实并进行传播,在社会上造成恐慌,
客观公正的社会组织。它可以依据事实
越是级别高的新闻媒体传递出来的信息,
为自己招来牢狱之灾。记者昨天从阳春
仗义执言,揭露事实真相,在公众中享 越是能得到更多民众更大程度的信任。
有很高的威望。一旦让失实报道出现,
将失去公众对它的信赖。据新华网报道:
市检察院获悉,雷某日前因犯“故意编
由此可见,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领导下的
造传播虚假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
甚至成了“造谣社”,那么这个媒体就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的认知,而 年。2011年7月,雷某在广州打工期间,
这种认知恰恰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
经常到网吧上网。雷某为了增加其注册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 府的充分信赖。媒体公信力与党和政府
的QQ空间的点击率,遂在自己的空间
人吃人事件”的帖子,并将4幅男人宰割
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一 在人们心目中的信任度是紧紧联系在一 里杜撰了一篇题为“阳春市松柏镇惊现
档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
起的。于是,新闻媒体传递失实信息,
包子”的节目。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政 制造虚假新闻会失去人民群众对大众媒 赤裸女人的恐慌图片粘贴在该帖子上。雷
府领导高度重视。7月11日至14 Et,北
体的信赖,自然也就失去了对党和政府
某又故意将该帖子无限制地发布在互联网
京市工商局等单位迅速部署,在全市范 的信赖,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
上,导致该帖子在互联网上迅速大量传播,
围内展开拉网式调查,但是“纸馅包子”
查重点锁定在北京电视台“纸做的包子”
形象就得不到保障。媒体必需如实的反
至案发时共有148个转帖,165260人点击
容也必需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2防治虚假新闻的对策
虚假新闻的泛滥,是综合因素使然,
却消失得无影无终。最后调查人员将调 映人民群众的内心呼声,媒体报道的内 浏览,在社会上造成了恐慌。
节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上,经多方调查 然而,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
认定,此节目内容是北京电视台2007年
肆意创造轰动影响,传播失实信息。这 制止虚假新闻,需要综合治理。首先需
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 种行为不仅无法实现和完善党和政府与 要新闻界大力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
假新闻报道。至此,“纸馅包子”事件 人民群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沟通, 德教育;此外,各新闻单位也要制定相
终于水落石出,“造”事人也得到了法
还会使人们对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产
关的考核制度和规定,社会也应该强化
律的严惩。但是,“纸馅包子”经过大 生怀疑,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广大群 监督和立法,对虚假新闻的编制者予以
众媒介的转载转播后,一度成为受众谈
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论的“焦点热词”,在全国新闻界掀起
严惩,以儆效尤。
(下转第53页)
1.3影响社会的稳定
播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三,把握“关键点”。新闻资源 能把握那个“关键点”。
第一,转变传播理念,丰富传播内
是世界各国的刚性需求。特定的新闻
容。相较于BBC为代表的西方电视媒体,
事件有可能成为新闻媒体一跃成名的
参考文献:
中国媒体还是更多地偏向于宣传型报道,
契机。《华盛顿邮报》凭借水门事件
[1】王朋进.国际一流电视媒体的
而不是新闻至上的理念。中国新闻媒体
的报道奠定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美誉,
硬实力、软实力与巧实力——以BBC,
可以尝试从宣传型逐步过渡到新闻与宣
海湾战争成就了CNN,9・11成就了 CNN等为例 .中国电视,2011(7):
传并重,以国际化视野和新闻规律的原
凤凰卫视。无论是突发性新闻事件,
86-89.
则进行传播。
还是一般性或事件性新闻事件,只要
[2]王菊芳.资金缩水下的BBC全球
第二,提升传播能力,扩大传播渠道。
新闻价值够大,都足以牢牢吸引全世
新闻战略Ⅱ】.电视研究,2013(6):76—
应当建立专业素质更高,更有国际化视
界的目光。如果新闻媒体能提供独家
78.
野,分布更广泛的新闻报道队伍,提高 的、巧妙的、高水平的报道,必然能 [3张昆,杨林.从3]“凯利事件”看
节目制作水准,扩大信息源,构建全球
够在国际传播中赢得有利位置。所以
BBC的公信力体系们.国际新闻界,2004
性覆盖的国际报道网络和传播渠道。
应充分加强应急能力和策划能力,才
(5):5-10.
(上接第50页)
2.1提高职业道德与修养
假新闻。以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为 会改革步伐的加快,社会环境的变化越
作为新闻记者首先要恪守新闻职业
契机,形成防范虚假新闻的合力。虚假
来越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
道德、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以忠诚于 新闻不是新闻单位一家之事,必须通过 同时,新型媒介的兴盛和传播方式的变
党,取信于民。提高记者的道德修养,
宣传系统各新闻媒体联手,实行行业自
化也改变了受众对媒介的使用思维。在
关键在于提高记者的作风。整肃行风、
律。建立多种受众监督渠道,如通过民 这种纷繁复杂的变迁中,大众传播媒介
净化职业道德应从每一名新闻工作者自 意调查、读者反馈等方式防患于未然, 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在经济上有所收获,
身做起。记者修养不是一日之功,每一
使新闻从业者严格要求自己,维护新闻
获得受众认可,就必须创新媒介思维,
个立志献身于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
媒体的声誉。只有各行业、企业、商家
树立起开放性的、平等的、与整个社会
都要在自己平时的工作中,自觉地、不 以及广大群众的共同配合监督,才能真
思维相契合的现代传播观念。
断地加强培养各方面的修养,认真学习
正从源头上堵住虚假新闻的产生。近年
3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党中央对新闻
来很多电视媒体把打击虚假新闻当作重 综上所述,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担
队伍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与牢 要工作,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例如: 当好正确引导的责任,要求媒体必须时
记新闻工作的宗旨和新闻工作者应有的 广东电视台新闻栏目《今日关注》, 刻讲求新闻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新
职业道德。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 把举报虚假新闻的电话放在电视屏幕 闻从业人员对于“真假”的判断,是其
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才会有科
下方,每天播放该节目时观众都能看 职业精神的基本要求和职业道德的底线。
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闻工
到。观众一旦发现虚假新闻,可以马上
在此,一方面,新闻媒体必须严于律己,
作者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修身自律,
举报。
增强责任感,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舆论
是净化新闻行风的前提。新闻工作者应
2.3加强媒介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引导能力;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也须接
该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忠诚
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媒体抢发独 受社会监督,始终保持正确导向和社会
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党的基本路
家新闻、挖掘震动读者的报道、追求吸
公信力。
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引“眼球”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关系
的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党 着媒体的生存。但不能忽视的是,媒体
参考文献:
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反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是媒介要回 【1】周志伟.虚假体育新闻出现的原
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归社会责任本位。媒体要发展,要充分
因及防范办法Ⅱ].新闻战线,2008(10).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为受众服务,赢得受众的信任,就必须
【2]王梓.新闻工作者应增强舆论监
2.2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杜绝虚假 注重媒体的品质,回归到媒介社会责任 督中的法律保护意识Ⅱ】.新闻传播,2010
新闻
本位上来,通过切实担负起教育功能、
(1).
作为社会大众媒体,首先要主动 传播先进文化来实现其社会责任;二是
【3】李江.虚假新闻报道的反思Ⅱ】.新
接受社会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虚
树立与时俱进的传播观念。随着中国社
闻爱好者,2007(9).
53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00:4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66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虚假新闻的危害及对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虚假新闻的危害及对策.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