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发(作者:关于青春的演讲稿)
龙源期刊网
求是书院: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浙江大学:求是
创新雄鹰腾飞
作者:王渝生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1年第11期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
新式高等学校之一。求是书院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并在师生中逐渐
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尽一己职责”的“求是”校风,这种校风一
直延续到以后的浙江大学。
1901年起求是书院曾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
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1928
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
工、农、文理三个学院。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遵义。在遵义湄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和科研成果。李政道在湄潭永兴茶馆借灯光读书,成为了当地的美谈佳话。苏步青、王淦昌、
贝时璋、竺可桢都给了湄潭的茶叶、茅贡米以很高的评价。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于1936 1949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在他的卓越领导
下,学校历经艰辛,筚路蓝缕,崛起为当时国内有影响的几所著名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
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
1938年11月1日,竺可桢在广西宜山的开学典礼上,作了《王阳明与大学生的典范》的
演讲。在演讲中,他以王阳明的求是精神、遇险不畏精神、艰苦卓绝精神和公忠报国精神,激
励浙大师生在艰危中奋发进取,并提出要以“求是”两字为校训,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求是”
的优良传统,贯彻治学的精义。
关于“求是”的涵义,竺可桢曾作过多次阐述,他在《求是精神与牺牲精神》的演讲中说:
“所谓求是,不仅限为埋头读书或是实验室做实验。求是的路径,中庸说得最好,就是‘博学
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单是博学审问还不够,必须审思熟虑,自出心裁,
独著只眼,来研辨是非得失。既能把是非得失了然于心,然后尽吾力以行之,诸葛武侯所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最好的例子就是科学史上布鲁诺、伽利略、开
普勒、牛顿、达尔文、赫胥黎等人“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行为。中国也有不少具有求是精
神的先贤,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孙中山先生不但鼓吹革命而且实行革命,这革命精
神,正是源于求是的精神。
龙源期刊网
在此,竺可桢已经将“求是”的涵义大大地拓广和深化了,他所倡导的求是精神就是科学精
神、牺牲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继后,竺可桢又在《科学之方法与精
神》一文中更明确地阐述了“求是”的方法和路径,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
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换,这科学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改变
的……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1)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
遇横逆之境遇,但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
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竺可桢的这些论述,特别是他所概括的科学家应取的三种态度,不仅为万千“求是”学子所
遵循,而且一直为科学家们所称颂。
抗战胜利后,1946年秋浙江大学迁返杭州。至1948年3月底,浙江大学已发展为拥有
文、理、工、农、师范、法、医7个学院、25个系、9个研究所、1个研究室的综合性大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学的历任领导人,在继承和发扬求是精
神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开拓创新精神。自那以后,浙江大学逐渐形成了
“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
1988年5月5日,时任浙大校长的路甬祥主持的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新时期浙江
大学校训。这是浙江大学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和社会需求,对求是精神的发扬光大。
路甬祥校长1992年在建校95周年的致辞中说:“创新(即创造)精神,严格地说,它已包含
在求是精神之中……但人们往往把求是理解为求实,侧重于对现有知识的认识和运用,对现状
的客观分析和把握,而不特别强调创造与创新……创新,正是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杰出
人才的共同特点。浙江大学要办得有中国特色和自身特点,培养一大批具有献身、求实、创
新、协作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必须十分重视创新精神的提倡,并且形成良好的
群体意识,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坚持开放,改革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
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规律。要使该校同步于时代,并不断地取得进步和发展,必须在继承和发
扬求是精神的基础上强调创造力的开发,强调培植求是创新精神。”
继任校长潘云鹤在1995年浙江大学教学工作会议作的题为《抓住时机,迎接挑战,迈向
一流》的讲话中,提出了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
式,使得“求是创新”的方法和路径更为具体、明确。潘校长这里所说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
交叉知识;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想
象能力、动手能力等;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求是创新”是新时期求是学子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正可谓:“求是”源远流长,“求是创新”前程似锦!
龙源期刊网
1998年9月15日,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
浙江大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新的浙江大学仍
定名“浙江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与浙江省共建共管。
浙江大学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
(技术)研究中心6个;另有省部级科研平台:教育部、卫生部、农业部、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
18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其他研究机构3个等。在科研成
果特别是学术论文方面,居于国内前茅。
2010年6月26日,温家宝来到浙江大学图书馆,面对浙大师生对浙大校训进行了诠释。
他说,“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求实是基础,这种校风一直延续到现在。浙大的历史是一部光
荣史,人才辈出,有160多位院士出自浙大,这是同学们引以为豪的。但是前人的贡献不等于
你们的贡献,你们要达到前辈的水平还要做艰苦卓绝的努力。他要求同学们要有无穷的求知的
欲望,要做踏实的功夫。不骛虚声、不求虚名,唯以科学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这些都可以作
为理解你们校训的格言,终生受益。
本文发布于:2024-03-16 00:15: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66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求是书院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浙江大学求是创新雄鹰腾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求是书院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浙江大学求是创新雄鹰腾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