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evony)
1. 本校:用本书的前后毛亨《毛诗诂训传》、郑17. 当为”、“当作”“当传抄过程中,形体相近词采用“义”的系联标
文字互证,断定其中的玄《周礼注》《仪礼注》为”,则是纠正文献中字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讹准。《方言》是我国第一
错误。 《礼记注》(合成《三礼误或声误的专门术语,字。 部方言学著作,反映了
2. 本义 字形所能反映注》)、颜师古《汉书注》。 又叫“当作”。例如: 26. 尔雅》《尔雅》是最汉代全国各地错综复杂
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12. 传注体训诂:是随着《礼记•檀弓》:“与其邻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的方言情况,具有很高
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古书原文进行注释,即重汪踦往,皆死焉。鲁同训词典,大约在战国的语言学价值。
为字的本义。 “随文释义”的训诂体人欲勿殇重汪踦。”郑玄时期开始辑录,经过较32. 方言的全称:《车轩
3. 本字 字形所能反映制。这种训诂体式,它注:“重,皆当为童。”《礼长时间的递增相益,汉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
的,又能从文献用例中释义时解释的是词语在记•檀弓》:“自败于臺鲐初才完备。是一部由儒言》是我国第一部比较
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的使用状态下,即特定的始也。”郑玄注:“臺当家门徒缀辑古代故训而方言词汇著作。作者:
字称为本字。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对为壶,字之误也。”可见,成的专书,是一种义书,西汉扬雄
4. 笔势 指经过演变趋于多义词,也只是解释“当为”同“读为”、“读按事类分为十九篇。前33. 方言内容:1通语,
向符号化,从而看不出它在句中某项具体含曰”完全不同。 三篇《释诂》《释言》《释方言中的专门用语,或
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义,而不是它的全部译18. 道形貌 对文献语训》解释一般词语,后者称凡语,指广泛通行
5. 笔意 指能够体现原项。 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的一般说法,类似后来
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13. 词 语言中最小的可的描绘、说明。 《尔雅》突破了随文释的普通话。2某地某地之
6. 笔意与笔势:笔意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单19. 读若:训诂术语之义的局限,开创了词典间的通语,指通行区域
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 一,用来注音,破通假。式工具书的先例,被奉比较广的方言词。3某地
体,随着字形的演变,14. 词义的社会性是指:有的完全相同音,有的为训诂之祖。 语,或者称某某之间语,
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不是任何人主观决定读音相近。 27. 尔雅取名含义:接近指个别地区方言词,其
体就叫笔势。 的,而是由社会公众约20. 读为(读曰):用本雅正,合乎规范。一是范围比上一类狭窄。4书
7. 变文 行文中运用同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沟通各地方言,一是沟中记载有不少方言同源
实异名关系改变用词的的,这是词义的社会性。有时用来注音。 通古今异语。 词,有助于研究古汉语
一种方法,变文的使用如《左传庄公十年》肉21. 读为”和“读曰“读28. 发疑 发疑是产生词的声转等问题。5拿本书
出于不同的表达需要。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为”和“读曰”是用本义考证的动因,考证的与现代汉语比较,可以
8. 补注二类:补原文的间解释为参与,是符合字来说明通假字的专门特点是因疑而发的,是看出古今语的联系,有
阙略,补旧注的遗漏。 词义的社会性原则的。术语。 有针对性的。 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
9. 穿凿附会:把彼此无又如把相望解释成彼此22. 段玉裁 段玉裁是清29. 凡语指各地一般普34. 高邮王氏父子王念
关的事物任意牵合强加相望相距很近,可以望代戴震的学生,其《说遍说的词语。见于汉代孙是戴是清代戴震的学
比附。往往是由客观条见,递相望见都不符合文解字注》文学最高成扬雄的《方言》。例如《方生。王氏的学术成就表
件的限制,对真理无能词义社会性的训诂原就,形、音、义互证,言》卷一说:“嫁,逝,现在:“就古音以求古
揭示,或者是由主观的则。 相得益彰。他定古韵十徂,适,往也。自家而义,引伸触类,不限形
原因,在阐释词义或者15. 丛书:是总聚众书而七部,使审音、考字、出谓之嫁,由(犹)女体”。对汉语复音词的内
句意时灌注了说者自己汇刻成一大部的书。分训义互为发明。完善了出为嫁也。逝,秦晋语部语义构成作了深入分
的观点所造成的。如马为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也;徂,齐语也;适,宋析,揭示了“凡连语之
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丛书两大类。 等一套术语,揭示了一鲁语也。往,凡语也。”这字,皆上下同义,不可
等。 16. 戴震 清代皖派的开字数义的原因。创立了里所说的“凡语”就是分训”的本质特征。归
10. 传:《说文》:“传。山祖师,段玉裁、王念“统语”与“析言”之一般通行的都可以这样纳与演绎相结合,揭示
遽也。”《尔雅•释言》:孙的老师。认为学术有别,将训诂中的同源字说的话。在扬雄书里有了许多修辞条例和语法
驲(ri)遽,传也。”皆所以义理、文章、考核三类,与假借字和注音字区别时也说“通语”。 规律。他们的著作有:
达急速之事。引申之凡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开来,并有意识地联系30. 反切:训诂术语之王念孙《广雅疏证》《读
由此达彼皆曰传。又引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同源字,从同源系列中一,简称反或切。用两书杂志》,王引之《经义
申之,递达古今之言语晓文章、寻求义理。将考求词义。他的著作有: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述闻》《经传释词》。
亦谓之传。解释古今之文字、音韵、训诂三者《六书音匀表》《诗经小读音,上字取其声母,35. 古今字:同一个词在
言语亦谓之传。如《春结合起来,提出了从文学》《周礼汉读考》等。 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古书中先后所使用的不
秋》有“三传”,《诗》献语言出发,形、音、23. 对校:用同书的版本声母和韵母合在一起,同的字。如:史记项羽
有《毛诗故训传》、《韩义互求的训诂方法,影或别本互相对勘。 得出被切字的读音。 本纪中,距关,母内诸
诗内外传》等。 响和支配着以后的整个24. 对校法:先选定一种31. 方言》《方言》(全称候,秦地可尽王矣中的
11. 传注 对原文进行解考据学界,奠定了语言较完善的版本作为底本《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内和纳的关系就是古今
释,同时把作者的意思文字学的基础。他的著而后用不同的版本进行国方言》)西汉扬雄著,字。
传达给读者,以字为基作有:《方言疏证》《孟互校。 是一种义书。全书按事36. 古书阅读中文字障
本单位进行训释。代表:子字义疏证》等。 25. 讹误字:古书在反复类分为十三卷,同条语碍:古今字、通假字、
异体字、讹误字、避讳44. 互训—即两个同义说,再加上自己的注解,书、音义书中所有的。
字。 词互相训释。如《说文•以为一书的。如《论语这部书搜罗极为丰富,
37. 古文经:从孔宅夹壁口部》:“咽,嗌也。”“嗌,集解》。 在字的训释之外,还兼
中得到了用古文写的咽也。” 51. 笺。《说文》:“笺,顾到经传的异文,字的
《尚书》《礼记》《论语》45. 互言、互文,互辞:表识书也。”即给书表明假借和古文异体,这些
《孝经》。孔壁出土的这表示修辞,就文章前后其意,记识其事。注书都列于每字之末。
批经书,后来就叫古文参互见义,互相补充。 叫笺,从郑玄开始。它57. 考证工作 考释和证
经。孔安国写了《古文46. 黄侃 近代国学大师的特点是既解释经义又明的合称。考释是指找
孝经传》和《论语训解》,章太炎的学生。继承并解释注义。 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
于是就形成了经学中的发展了章太炎的学术路52. 解。《说文》:“解,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
古文学派。 论,提出了训诂学的方判也。”解的本义就是分力的证据。
38. 古文经学派(或古文法,建立系统的训诂学解、分析。训诂就是分58. 类书:类书是从古书
经学):在汉武帝时,人理论,使其真正独立为析语义,所以也叫解。中摘录成语典故、诗赋
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一门学科。影响至今。《管子》有《牧民解》、文章甚至整部著作,按
用六国的古文写的经他构拟了第一部训诂学《形势解》。《韩非子》类分列于若干标题之
书,这种经书就叫古文讲义《训诂学讲词》(包有《解老篇》等。 下,便于寻检、引用的
经书,研究它的学问,括“训诂述略”和“十53. 解释文意:串讲大一种工具书。唐代有《艺
就称为古文经学。 种小学根柢书”两部分)意、分析句读、阐明语文类聚》《初学记》,宋
39. 顾炎武 开清代朴学是一部初具规模的训诂法、显示修示、申述章代有《册府元龟》《永乐
风气之先、奠定清代学教材,开创了现代训诂旨、考证名物典章制度、大典》。
术基础的卓越学者。他学。他的著作有:《尔雅引证史实故事。 59. 理校:根据文字、音
崇尚汉学的求实,反对音训》《说文笺识四种》54. 今文经:秦统一后,韵、语法、文理等规律
宋明理学的空虚,治学《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李斯据籀文、古文,进 来推测其讹误。
提倡实事求是,重博征、47. 浑言、析言:浑言,一步整理和减省笔画作60. 理校法:从事理或文
贵创新、求致用,开启笼统地说;析言,具体秦篆,也叫小篆。小篆理上去分析、判断而加
了优良的治学风气。他地说,这是指出同义词之后,民间又流行一种以订正。
将考据学与经学、文学的共同义和区别义时所笔画更省的隶书。这种61. 连文 是表达中由
结合起来,通过正文字、用的术语。 隶书,到汉代就已成为于某种需要而连用相关
审音声、明训诂来研究48. 浑言、析言;散文,通行文字。隶书所写的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
经史。同时,他特别重对文:辨析同义词,浑儒家经典就叫今文经。 62. 譬况:多用急气言,
视古音学,主张以古音言是笼统地说,析言是55. 今文经学派:汉初的缓气言。如高诱:哄,
求古义。他的著作有:分析地说。浑言,又称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读近鸿,缓气言之。
《日知录》《音学五书》统言、通言、散文、散的,当时称为今文经或63. 偏义的合成词:两个
《韵补正》等。 言;析言称对文、对言。今学,研究这种经书的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
40. 馆在上古指客舍,汉相对而言的文辞,称为人就叫今文经学派。 而偏用其中一个,另一
以后指宫殿,唐宋以后对文,不相对而言的文56. 经籍纂诂》 《经籍个只作陪衬。
指教学的地方,这是说辞,称为散文。对言就纂诂》清代阮元撰集,64. 破读、读破:用本字
明词义的时代性。 是相对地说,散言就是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去改读古书中的通假
41. 互文 指并列的两不相对地说。浑言、散编排而成的训诂书,属字,称为“破”。
个词组或对偶句子中相文是异中求同;析言、集合贮存型训诂纂集专65. 前四史注:宋•裴駰
应位置上的两个词或词对文是同中求异。 书。全书按照《佩文韵的《史记集解》、唐•司
组互为补充、互相发明49. 集解类注释 博采众府》分韵编字,《佩文韵马贞的《史记索隐》、唐
的修辞方法。 家之长,汇集各家对同府》所没有的字就根据•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42. 互文:说明上下文要一部典籍的注释,间下《广韵》或《集韵》增叫史记三家注。到了唐
互相交错补充,必须合己意而成。代表:何晏补。卷次按《佩文韵府》代,颜师古江集了前人
起来理解,意思才完整。 《论语集解》,王先谦分一韵为一卷,共一百二十三家的注释,完成
43. 互文见义:指上下两《荀子集解》《庄子集零六卷,别有补遗一百了《汉书》的新注。《后
句或同一句子的上下两解》,孙诒让《墨子间零六卷,分附于正编每汉书》的注是唐•章怀太
部分参互见义,互相补诂》。 卷之后。全书所辑录的子李贤所作,《三国志》
充。有时也指由于行文50. 集注二种:兼解经和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由宋•裴松之为之作注。
需要避免重复,用同义注的。如《春秋经传集经传子史的注释和唐以以上称为前四史注。
词互相替换。 解》;一是采集各家解前的训诂书、字书、韵66. 乾嘉学派 乾嘉学派
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
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
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
内容的学派。主张将义
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
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
寻求义理。乾嘉学派推
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
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
诂、典章制度的传统。
代表人物有:戴震、段
玉裁、王念孙。
67. 取证 将能够说明
结论的证据搜集起来,
编排起来,以证明结论
的可靠,称作取证。取
证是考证的最主要工
作。考证的证据分主证
与旁证两种。与结论相
关而可以直接证明结论
的例证是主证,与结论
虽不直接相关,但经过
推论或比较,对导引出
结论有积极作用或决定
性作用的例证,是为旁
证。
68. 诠。《说文》:“诠,
具也。”即具说事理之
意。《淮南子》有《诠言
篇》。后世注书叫诠。如;
唐李翱的《易诠》,杨树
达的《词诠》。
69. 如字:训诂术语之
一,指在特定的上下文
中,仍按原先的一般读
音来读。
70. 声训 一般是同源
词互释,即使是错误的
声训,也仅仅是训释训
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没
有同源关系,声音却总
是相同或相近的。
71. 声训:根据汉字的读
音来解说词义的训诂方
法。音近则往往义通,
声训实际上是用与被释
词读音相同或相近,而
意义相通的词来解释被
释词,前人也称之为“因
声求义”。代表作是刘熙
的《释名》。
72. 声训的局限性:(1)
主观臆测;(2)滥用声对思维逻辑、历史事实86. 说文四大家:许慎的里通常共同说的词语。意、分析句读、显示修
训(无限度扩大声训的和文化背景的阐释。 《说文解字》受到历代见于汉扬雄所作的《輶辞、阐述语法、今译全
范围);(3)不明古音。 80. 释名》《释名》东汉语言文字学者的重视,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文。
73. 声训的类型:一是音刘熙著,分为二十七篇,并有人为它作注释,其言》(简称《方言》)。“通98. 五经正义:是唐代孔
同的声训包括原字相训是一部用声训方法推求中当时除段玉裁以外,语”是对“方言”来说颖达对儒家五部著作的
和同音字相训;二是音名源的专书,也是我国还有三大家,即桂馥、的,即不是一方一地之注解,分别是《周易正
近的声训包括声同韵近第一部语源学专书,是王筠、朱骏。合称为“说言。例如《方言》卷一义》《尚书正义》《毛诗
字相训,声近韵同字相一种义书。《释名》不同文四大家”。 说:“娥、女贏,好也。正义》《礼记正义》《春
训和声近韵近字相训。 于一般的训释书,它不87. 说文四大家:朱骏声秦曰娥,宋魏之间谓之秋左传正义》。
74. 声转-是指同一个满足于简单的解释词《说文通训定声》、段玉女贏。秦晋之间,凡好99. 系源 在根词不确
词,由于时间和地域的义,而是要解释词语音裁《说文解字注》《经韵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定的情况下,归纳和系
变化,其读音发生了变义的来源。 楼集》、桂馥《说文解字河济之间谓之女苗,或联同源派生词叫作系
化而分化为若干个词的81. 疏。《说文》:“疏,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谓之姣;赵魏燕代之间源。
现象。如“父”和“爸”,通也。”注解叫疏,大概《说文句读》 曰姝,或曰女丰。自关100. 校勘的方法:本校、
“母”和“妈”,本是一兼取疏通与疏记之意。88. 四书集注:朱熹所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他校、理校、对校。
个词,经声转而变成了实际上是指引为古书旧著,有《大学章句》《论好,其通语也。”扬雄所101. 校勘的方法:陈垣
两个词。“大波曰澜,小注所作的阐释或进一步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说的“通语”就是各地《校勘学释例》中,把
波曰沦”,“澜”、“沦”发挥的文字。 辞集注》。 能通行的普通词语,含校勘的方法归纳为四
也是由声转而分化出来82. 疏不破注:强调学有89. 随意破字:就是用本义也是一般性的,跟各种:对校法、本校法、
的。 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字改读古书中的假借地特有所指的方言词语他校法、理校法
75. 实义 实义是由造意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字。有的学者解释古书,不同。在扬雄书里“通102. 形训:是根据汉字
中反映出来,在实际中新说。 研究词义,滥用通转,语”有时也说“凡语”。 的形体结构来解释词义
应用的词义。 83. 说。《说文》:“说,随意破字,往往只是主93. 推源同源词中确定的一种训诂方法。“据形
76. 史记三家注:宋•裴说解也。”即说明解释之观臆断,并无丝毫根据。根词与源词,推寻词义说义”是其另一种说法。
駰的《史记集解》、唐•意。引申为用以说解的叫随意破字。 来源的工作叫推源。 形训的代表著作是许慎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词语。如:《墨子》有《经90. 他校:用他书勘定本94. 望文生训:只就某字的《说文解字》。
唐•张守节的《史记正说上》、《经说下》。《韩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的字面加以解说。其实103. 形训的局限性:(1)
义》叫史记三家注。 非子》有《内储说》、《外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跟原文的意义毫不吻形训仅限于解释字的本
77. 史记三家注》 在南储说》等。 有为后人其所引用者,合。它的实质是把文字义,无法知道其引申义、
朝宋徐广《史记音义》84. 说文解字:作者是东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和语言混为一谈,没有今义;(2)辨形有误,
的基础上,裴骃作了《史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注意作为语言内在因素常导致主观臆测;(3)
记集解》。唐代司马贞作按部首编排字的典,主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的语音。不明假借而望字形讹变,影响形训。
《史记索隐》,张守节撰要收小篆,同时也收古之。 文生训;昧于古义而望104. 训 训指训释,即对
《史记正义》。后人将三文、大篆,收字多个,91. 通假字:无本字的假文生训;误解联绵词而词义这一客观内容的人
书合刊,称为《史记三分540部,15卷,它是借,许慎所说本无其字,望文生训。 为表述。
家注》。 专门探求本义的。 依声托事。有本字的假95. 谓:使用这个术语的105. 训诂 用语言来解
78. 释。《说文》:“释,85. 说文解字》《说文解借,本有其字,临时代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
解也。”《尔雅》解释古字》东汉许慎著,全书替,多称通假。前者是前面。它的作用是用来106. 训诂:用现代的语
今异言和方俗殊语及事合叙目共十五篇,分列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拿一般释特殊或拿具体言,解释古代的语言;
物名称都叫“释”。后世五百四十部,每部建立后者是从有到有的过解释抽象。 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
注书称释的很多。如:一个部首,是一种形书。程。前一种假借比较长96.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懂的语言;用通行的语
李充的《论语释》、陆德《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久、固定,有的借义甚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言,解释方言。
明的《经典释文》等。 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至挤掉本义,独占优势。者本人作出的随文释义107. 训诂的基本体式:
79. 释理 在使用证据书,以“六书”为理论后一种借字与本字关系的训诂材料。在甲骨刻随文释义的注疏;的专
证明结论时,必须讲述指导,以周秦书面语言刚比较轻散,不固定。辞中就已出现。陆宗达:著。
证据的可靠性和阐明证为对象,对汉代所能见识别通假字的条件是音《训诂简论》:“存在于108. 训诂的内容:注音
据与结论的关系,这个到的古文字从形、音、近或音同。阅读古书最周秦正文中的诠释文释义、语法修辞、篇章
过程叫释理。释理是考义三方面作了综合性的容易引志误解的大多是字,实际就是训诂方法凡例、史实典故、考证
证的重要组成部分。释研究。《说文解字》是文有本字的假借。常见错的开端。”如《左传•宣校勘。
理包括释语理与释事理字学的开山之作,同时误有不明通假而误和滥公十二年》“夫武,定功,109. 训诂简史:(1)萌
两类。释语理是对语言也是借以解读文献语言用通假。 戢兵,故止戈为武。” 芽时期――先秦的训诂
规律的阐明。释事理是的训诂专著。 92. 通语指在广大地区97. 文意训释:串讲大(2)兴盛时期――两汉
的训诂(3)沿袭时为、谓之、之谓(3)谓、注》、《尔雅正义》、《尔释,或者把若干个同义圣美提出的。“右文说”
期――魏晋南北朝隋唐言(4)犹(5)貌(6)雅义疏》等等。研究雅词类聚在一起,再用一认为形声字的声符除表
五代的训诂(4)变革时词、辞(7)当为、当作学逐成专门学问,称为个通用的词加以解释,示读音外,还表示这个
期――宋代的训诂(5)(8)通语、凡语 “雅学”。 如高平日陆。互训:用形声字的意义。声符相
衰落时期――元、明两112. 训诂体式:训诂的119. 衍文—校勘学术同义词互相训释如宫谓同的形声字,意义相通。
代的训诂(6)复兴时体制和形式。包括随文语,指古书传抄过程中之室,室谓之宫。递训:因为形声字绝大部分是
期――清代的训诂。 释义的注疏、文献正文多出来的文字,而这些几个同义词展转相训。左形右声的结构,也就
110. 训诂术语、作用、里的训诂、通释语义的字本是原文中没有的。 二反义相训:用某词的是声符在字的右侧,因
格式 也、者:同义词或专著和考订书中的训120. 义 义指词义,即词反义词来解释该词的意此这种学说被成为“右
近义词,格式:甲,乙诂。 所负载的客观内容。 义。词义的分化可能是文说”。
也。曰,为,谓之:释113. 训诂体式:指训诂121. 义界法释义:用下构成反训的一个重要原133. 曰(谓之):使用这个
义,辨析同义词或近义的体制和表现形式。纵定义的方法,来阐述说因。词义的发展由一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在
词,被释者放在它的后观我国训诂历史,训诂明一个词的意义。相当方面向它的对立面演后面,它的作用是释义,
面。格式:一曰甲。谓:体式大致可以分为三大于:被释词=被释词的变,是构成反训的又一同时用来分辨同义的细
和谓之不同,被释词放类:正文体、传注体、词义特点+一个属概原因。三歧训:为避免微差别。
在它前面。格式:甲谓著作体。 念。(三)描述性状释义:训释词产生歧义而再加134. 再度注释 所谓再
乙。言:串讲文意。格114. 训诂学 以前代训通过对词所表示的事一个训释,使词义更加度注释,指的是针对汉
式:甲谓乙。貌:被释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物、形状、性质、性能明确。 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
者解释表示某种性质或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等,加以比拟,或描述126. 异体字:是读音和的解释。
者状态的形容词。格式: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来解释词义。 意义完全相同,可以通135. 造意 造意是指字
甲,乙貌。犹:解释词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122. 义疏。义疏即疏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的造形意图
义。格式:甲犹乙也。115. 训诂学:是以语言其义的意思。《隋书•经127. 异文 同一文献的136. 章句。注疏名称之
之言、之为言:用来表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籍书》所载六朝的义疏不同版本以及文献的本一。唐李善注:“章句谓
示声训,有时也说通假一门学科,它是我国传很多。流传到今天的只文与该书在他书的引文离章辨句,委曲支派
字。格式:甲之言乙也。统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有《论语义疏》。清郝懿用字的差异,及同一个也。”它和传、解、诂、
读为,读曰,用本字来116. 训诂原理 从训诂行有《尔雅义疏》。 词在不同文献中或同一训、注等最大区别是:
说明通假字。格式:甲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123. 义疏类注释 即疏文献中不同地方的用字章句“委曲支派,繁琐
读乙。读若,读如,一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通其义,出现于魏晋南差异。 说细”,而其它则“要约
般是用来注音,有时也117. 训诂原则:1注意词北朝时期,既注释典籍128. 异言 就是同一事明畅”。如:《楚辞章句》、
用来破通假字。当为,义的社会性,词的词汇原文又解释这些典籍中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孟子章句》。
当作:用于纠正误字。意义不是任何人主观决前人的传注。代表:皇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137. 章句类注释 章句
声:用来指明象声词,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侃《论语义疏》,孔颖达129. 音义。辨音的书叫是离章辨句的意思。以
格式:甲,乙声。辞、约定俗成并受社会制约《五经正义》。 音,释义的书叫义。合句子为基本训释单位,
词:指明被释词是虚词。的,这是词义的社会性;124. 义训:就是不考虑起来叫音义。音义本以把字词的注释融嵌进句
属、别:说明某词所表2注意词义的时代性,词词的形体和读音,不去辨音释义为本,但也往子的直译之中,进而达
示的事物的种类。古声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注意其形义或声义的关往从事校勘。如:陆德到对章旨的探讨。代表:
同,古字同:说明文字演变的,就是词的意义系,直接解释其意义的明有《尚书音义》、《周王逸《楚辞章句》、赵歧
通假。格式:古声甲乙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一种训诂方法。我国最易音义》等十四部,合《孟子章句》、朱熹《大
同。古曰,今曰;古谓,变化,这就是词义的时早的解释词句的专著起来称《经典释义》。可学章句》、《中庸章句》。
今谓:说明古今异词,代性;3释义要联系语言《尔雅》其中的释义大见释文是音义的别名。 138. 章太炎 近代国学
格式:古曰甲,今曰乙。环境,指解释词要与上部分用的是义训。《尔130. 音义类注释 注释大师,具有深厚的小学、
或为,或作,一本作,下文吻合。4尊重古训而雅》是义训的代表著作。 以辨音释义为本,兼及经学和史学根底。为中
本作,用来校勘文字的不墨守古训。 125. 义训分为:义训又文字形体的解说和校国语言文字学的独立和
异同。今文,古文,故118. 雅学—《尔雅》是称直陈词义,是不借助勘。代表:唐陆德明《经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
书。之:表示被释词用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词字形和字音而用一个词典释文》、玄应《一切经的贡献。他对训诂方法
为动词。乙,校勘文字,典,在训诂学史上有极或者一串词来直接说明音义》、慧林《一切经音的总结,对词义引申、
表示将原文词序上下倒其重要的地位。后代人某词的含义的方法。一义》。 词语派生、文字变易等
置,格式:某某二字互或模仿《尔雅》体例作同义相训,用同义词解131. 引申:指词义之间规律的揭示,在训诂学
乙。 辞书,如《小尔雅》、《广释词义,是义训中常见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他
111. 训诂术语:(1)某,雅》、《埤雅》、《尔雅翼》、的方式。如“宫谓之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的著作有:《国故论衡》
某也;某者,某也;某《骈雅》等;或为《尔室谓之宫”。同训:一个生引申意义 《小学答问》《新方言》
也者,某也 (2)曰、雅》作注疏,如《尔雅词用另一个同义词来解132. 右文说:是北宋王《文始》等。
139. 征引类注释 以钩列传恐死而负累,乃从
稽故实、征引出处的形狱中上书。这两个狱字
式来探明文献中的词语在意义上的不是,就是
源流,并将说解语义与由于词义时代性的不同
阐明文意的训释目的融造成的。
于其中。征引形成一种147. 注音方法:直音、
体例,自李善《文选注》读若、譬况、反切、如
始。 字
140. 正文体训诂:是指148. 转语:因时、地不
典籍正文中出现的训释同或其他原因而语音有
性语句和资料,是作者转变的词。
行文时,自己所加的注149. 字 记录词的符号,
释,一般不以训诂为主是形、音、义的结合体。
要的或直接的目的,而150. 自注三类:自明宗
是一种附带性的或间接旨、区分纲目、举要考
性的训诂。 异。
141. 直音:同音字注音。 151. 纂集工作 一种有
142. 重文 异体字互换目的的字、词、义的类
的声符也可以确定为音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
同音近。 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
143. 朱熹 宋代理学的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
集大成者,也是值得称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
道的经学训诂大家。以实某种理论。
《四书章句集注》(《大
152.
学章句》《中庸章句》《论
语集注》《孟子集注》)
影响最大。朱熹十分注
重字句本身的训诂,他
主张以训诂说经,强调
前人的注疏不可废废
弃,同时他的训诂简洁
明了,可读性强。
144. 注。《说文》:“注,
灌也。”注书也叫注。贾
公彦云:“注者,注义于
经下,若水之注物。”段
公裁亦云:“注之云者,
引之有所适也。故解经
以明其义曰注”。
145. 注释工作 用现代
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
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
言。注释工作通常是随
文释义的。
146. 注意词义的时代性
是指:是随着时代的变
迁而演变的,就是词的
意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
同的变化,就是词义的
时代性。如左传庄公十
年: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史记邹阳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17:4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6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训诂名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训诂名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