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春酒》课例分析

更新时间:2024-12-23 16:33:01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4日发(作者:春天的散文)

乡情如酒醉人心

——《春酒》课例分析

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雷飞平

缘起: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材分析: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被乡愁所紧紧缠绕。琦君作为

一名台湾作家,故土难离而离了又难以再回的愁绪深深困扰着她。《春酒》介绍了故乡过年的

风俗,以儿童的视角观察生活,用富于童趣的语言写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

情。

学情分析: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理解还不够深刻。但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古

诗中思乡的名句有一些积累,对通过细节措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已有了解,应该能够配

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感受文章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想

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的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其它作品。

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

课堂实录: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过新年的情景吗?(大家七嘴八舌地讲怎样过年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不同的地方过年的风俗也有不同。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琦

君去她的家乡浙江温州,看一看那里的人们是怎样过年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师:讲课之前,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琦君?

生介绍:(略)

师:讲得很好,我补充一点,去年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桔子红了》的作者

就是琦君(出示介绍琦君的图片)

师:下面我检查第二个预习,请一个同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出示生字词)

生注音,其余同学改正,但仍有一个是错的。

师:挑剔应读“tī”,新华字典484页上是有这个字的,我们的参考书上把这个字的读音标成

了“tì”,这是不对的,大家记住:尽信书不如无书。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朗读课文,想一想都写了哪此事情?

生: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泡八宝酒。

师: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作者通过春酒表达了对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

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深情怀念。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的是思乡之情?

生:写到家乡过新年的风俗:迎神拜福、小孩不能在客厅、厨房里玩;吃东西不能随便抓;

说话要讨吉利;元宵节后分吃供品等,这些风俗都是家乡所特有的,写风俗就是要表现家乡

的风俗之美,从这里可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生:作者写到喝会酒,乡亲们互相起会,融洽地置办会酒,体现出乡亲们的善良好客,表达

了作者对家乡美好人情的赞美。

师: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她曾这样

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

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四、研读赏析,品味细节

师:平常老师经常给大家讲,真正感人的文章,打动人的往往是朴素的语言中蕴涵的真挚的

情感,以及那些真实的细节描写。现在大家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思乡之情是怎样打动你的。,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学生自读进行勾划,教师巡视)

生: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

大包回家。这里写出了我对春酒情不自禁,对喝春酒充满期望的急切心情。

师:为什么肚子胀得蜜蜂似的,不是像小猪一样呢?

生:因为像蜜蜂一样,更显出可爱的姿态,突出我的天真可爱。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地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

缝的八宝酒了。这里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欢,很馋的样子,也写出了我的可爱。

师:讲得好,还有喜欢的地方吗?

生: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

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

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这段话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爱。“一点点”,

指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说明我舍不得喝。“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

这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小花猫舔着我衣襟上的酒就呼呼地睡

着了,说明小花猫也喜欢八宝酒,足以证明八宝酒的香甜。(掌声响起)

师:说得太好了。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

生:有,小时候有人到我们那里来照相,妈妈就叫我赶快去照,当时,我手里拿着一个烤红

薯,听到妈妈的呼唤后,我就把烤红薯放在裤兜里,欢喜地跑出去。结果在跨门槛时摔了一

跌,人一下子就扑了出去,烤红薯压扁了,裤子也弄脏了。结果照了个哭笑不得的相。(生大

笑)

师:真富有情趣,活脱脱的一个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就展现出来了。

师:这篇文章除了写天真活泼的我之外,还写到了哪些人物?

生:还写到了母亲。“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

方,同时也有自豪之意。

生: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

唇的。这里写出了母亲得到表扬后得意但又不好意思的样子,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

师:对母亲的描写还有吗?

生: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

吃。这里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写出了母亲的助人为乐。

师:文章写出了我的天真活泼,写出了母亲的善良大方,除此之外,还有感动的地方吗?

生:我认为打动人的还有纯朴的乡情,如“花匠阿标叔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

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客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这里写

出了阿标叔叔的善良纯朴,也写出了以阿标叔叔为代表的乡亲的美好的人情。

五、调动积累,体会情感

师:大家说得真好,的确,有些看似随意的细节,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作者琦君就用这种

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对故乡的眷念。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古诗中就有许多思乡的名

句,大家交流一下。

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露水从来都是白的,但今夜的更白;月

亮在哪里都是明亮的,但今夜的月亮更明亮,因为在这样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亲人,我的

故乡。

生: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思乡之情。

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出了漂泊异

乡的游子在过节时格外的思念家乡。

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写出了思乡之情。

师:除了这些古诗之外,现代也有许多表现海外子思乡的文学作品,你们知道的都有哪些?

生:余光中的《乡愁》

师:对,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

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

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首《乡愁》。(播放朗读录音,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深情地诵读)

师:刚才大家交流思乡的诗,多数与明月有关,难怪诗人席慕容说:故乡,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夜里响起。月亮,总是容易勾起人们思乡的情怀。当你们面对一轮明月时,你

会想到什么呢?(出示一张圆月的图片)

生:我会想到我的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想到我的母亲;想起我的故乡。

生:我的家乡在四川渠县,看到这轮圆月,我就想起了我家乡美丽的渠江河,想起了曾经朝

夕相处的亲人们。

师:看到明月,大家都会想起家乡,但我们的感受毕竟不如琦君、余光中强烈,因为我们还

没有真正离开家乡,离开母亲,即便是有淡淡的离愁,那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

强说愁”啊!现在,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去感受乡愁,理解一下那些被乡愁所紧紧困扰的人们

吧!(播放罗大佑的《乡愁四韵》,学生完全陶醉在音乐声中)

师:每个人都有故乡,对于故乡都会有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鲁迅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念

念不忘;汪曾祺对故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而琦君魂牵梦系的是母亲所酿造的八宝酒。

这些让作者终身难忘的美食,沉淀了美好的情思,触动了无尽的思乡之情。那么我们呢?我

们对于故乡又会有什么记忆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背上行囊去远方寻找自己的世界,到

那时,我们会发现清澈的滨河曾荡漾着儿时的梦;龙泉山上,我们曾把梦想和风筝一起送上

蓝天;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的桃花开成一处绝美的风景;或许我们也会发现家乡的水蜜桃

真是人间无上的美味。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美好的回忆吧!

最后,我们对那些正在被乡愁困扰以及将来可能被困扰的人们说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后反思: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堂课上完后,自己感觉很不错。教学目标完成得比预计的还要好,学生配合也积极,课堂

气氛热烈,融洽。听课的老师评价很高,认为教学效果非常好。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我觉

得做得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在以前的公开课上,我从来没有讲过作者和字词,因为我认为

讲这些东西会使讲课的思路不连贯。但是,渐渐地,我意识到这种讲法是不科学的。作为初

二学生,对于生字词仍还处在积累阶段,如果淡化了字词,学生的字词积累就不够,语文的

基础知识也就不牢。作者介绍,它仍属于语文的文学常识的内容,了解了作者,有利于把握

作者的风格,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情感,同时加大积累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堂

课上,我较为巧妙地把二者有机地融于课堂中,使语文知识得到落实,从而避免了公开课只

有形式而没有实际语文知识传授的作秀的尴尬。另外,当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有一个字的注音

错了的情况下,我告诫他们“尽信书不如无书”,鼓励他们动手查字典,教给学生的不仅是一

个字的正确读音,更是一种大胆质疑的态度。

2、创造了轻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不管是在导入部分讲过年的情景,还是

在自由朗读,品读细节阶段,我都给了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学

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尊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

3、情境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成为本节课致胜的关键。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

不算陌生,但体会毕竟是不深的,让学生感受情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充

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对思乡的古诗的积累,让他们对思乡的情感有了初步的感受,紧接着播

放了余光中的《乡愁》的朗读录音,学生对思乡的愁苦感受又进了一步。而最为关键的还是

罗大佑的《乡愁四韵》的歌曲把他们情感完全激发了出来,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十四

五岁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绪感染。这首忧伤的歌曲配以形象的flash动画,极大地吸引了学生

的眼球,歌中的“长江水”、“酒”、“母亲”、“信”、“乡土”、“乡愁”等字眼与课文中的许多

内容是一致的,在淡淡忧伤的旋律中,学生的情感自然就达到了高潮。

4、本节课成功之处还在于教师语言的丰富生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如导入的地方就

用了一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让他们有了一种想了解,

想探求其他地方风俗的欲望。学生交流思乡的古诗之后,我用了一些诗词来对教学环节进行

过渡,如提到琦君和余光中有相似的经历时,我用了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

衰”,学生不仅喜欢这种诗化的语言,也能体会到其中相似的情感。再比如引用席慕容的“故

乡,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夜里响起”这样的诗句再配上明月的图片,在这种特定的

氛围的感染下,学生的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与作者在情感深处产生出共鸣。

总体上说,这堂课是成功的,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需要改进。

1、时间分布不够合理。由于这堂课事先没有经过试讲,在时间的把握上就不够好。比如在讲

通过风俗人情来表现对故乡的热爱这一环节时显得太仓促,有点手忙脚乱之感。在品读细节

环节上,所用的时间稍微有点多,显得有点散。如果我再上这堂课应该说在时间的调控上将

更为合理、有效。

2、对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开发不够,对学生学习的方式的指导有待加强。课堂上,对学生

不过放心,仍是我讲得多些,很多地方没有放开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的思维也还没

完全打开。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很单一,尽管也有自主探究的方式的运用,但学生仍以回答问

题为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上没落到实处。如果再有机会上这样的课,我想我会更注重对

学生学习方式的开发,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时效性、主动性进行指导,真正贯彻学生作

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4-03-14 08:12: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59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酒》课例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酒》课例分析.pdf

标签:学生   思乡   母亲   情感   家乡   作者   写出   故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