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何益山为淮剧奉献一生

更新时间:2025-01-11 03:33:5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3日发(作者:冠晓荷)

66

访忆

何小山

何益山之子

何益山为淮剧奉献一生

文/何小山

分肯定何益山数十年来,为发展

弘扬淮剧事业所作出的不可磨灭

的无私奉献,赞扬他为人师表高

尚品质,给世人留下了光辉的典

范。

父亲何益山,原名何步高,

出身梨园世家,祖上从事“香

火戏”(淮戏初级阶段形式之

一)。祖父何明珍,叔祖父何卓

珍系徽班出身(同为最早开拓上

海淮剧的艺人之一),父亲由小

就在戏班里泡大、耳濡目染,深

受“皮夹可”(徽班皮黄与“三

可子”淮戏相接合)的艺术熏

陶。读过三年私塾,即随祖父学

戏,十三岁拜徽班艺人曾锦香为

师,每日清晨起床,不进饮食,

在二尺宽、三尺长的地毯上苦练

基本功。十四岁正式粉墨登场,

扮演些矫揉造作“娘娘腔”的闺

2004年5月29日晚,上海淮

剧团在共舞台举办了一场纪念著

名淮剧表演艺术家何益山诞辰

九十五周年的隆重演出。当天下

午,晚报消息传出,立即引起上

海广大淮剧爱好者热情关注,纷

纷从四面八方拥向共舞台。开演

前半小时,售票早已告罄,“客

满”霓虹灯红光闪烁,此刻人流

有增无减,幸喜他们未曾败兴而

归,多亏共舞台善解人意,敞开

方便之门,破例免票任其蜂拥而

进,没座位无所谓,立足墙边,

照样兴致勃勃欣赏具有一定意义

的精彩演出。

开锣之前,著名淮剧表演

艺术家筱文艳上台致贺词,她充

门小旦,这跟其阳刚之气男子汉

的性格天壤之别,自己实在难

受。不到一年,断然改演文武小

生,演《芦花荡》周瑜、《宁

武关》周遇吉,与姊夫周廷福

(淮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合演

《小放牛》《蝴蝶杯》等戏。他

十六七岁时,在虹口义乐大戏院

与“五连子”谢长钰(淮剧早期

四大名旦之首,被誉为江北梅兰

芳)生旦联袂,兢献技艺。二人

年轻气盛,力图上进,对当时

“三可子”淮戏演唱仅用清板节

拍,显得十分平淡、落后,难以

适应时代潮流,并开始研究借鉴

京剧使用京胡托腔模式,运用二

胡弦乐为淮戏演唱伴奏,更加悦

耳动听。他们这一创举,对淮戏

以后的音乐改革、发展作出了历

史性的贡献。

虹口天宝路演京戏的翔舞

台、闸北长安路演淮戏的凤翔大

戏院,这两家戏馆的老板均为盐

城人王树宝。1931年底,翔舞台

重新组建一套班子,缺少小生,

王老板想到有京戏造诣的父亲何

益山(京淮同属徽班,一脉相承

不分家)可以担此重任。可是对

父亲而言,演京戏是不成问题,

但完全融入其中,确实是个不小

的挑战,他很清醒地认识到,京

戏班是座大熔炉,学习、锻炼,

能学到许多本领,是进一步提高

自己业务水平的绝佳良机。接受

了王老板的邀请,他带领了何步

楼、何筱亭(淮剧早期著名武

生)二位叔父及张古山(父入室

弟子、志成淮剧创始人、团长)

师兄,从凤翔大戏院加盟翔舞台

京戏班。1932年元旦演出了全部

《龙凤呈祥》,父亲扮演了刘备

一角。他与京班当家花旦俞艳芳

曾合演过《麒麟豹》(即《珍珠

塔》)《虹霓关》等,他以当家

小生行当,饰方卿和王伯党等角

色。没有京戏小生特有的小嗓子

功底,就用像周信芳大师在《封

神榜》中饰小生那样用大嗓子演

唱,同样得到王老板认可和观众

的青睐。父亲除了演戏,其余时

间都如饥似渴地放在学戏上。他

非常虚心诚恳地向京班前辈、同

行讨教,嘴甜,大爷、叔叔叫得

响,竭力拉拢关系,赠送一些礼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物,取得对方欢心,对方也因而

自觉自愿地把肚里“玩意”统统

挖出来给他。这样,凭借自己坚

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在翔舞台两

年多的时间,包括借抄脚本,他

毅然学会一百二十几出戏,真可

谓是心血凝成的丰硕果实,而这

些他在京戏班学到的艺术表演技

能,又在此后的淮剧舞台演出中

发挥了巨大作用。

到了十八岁,他又选择转

型文武老生这条戏路,经常到大

舞台观看京剧名家林树森、“小

达子”李桂春、马连良等人的演

出,对周信芳大师“麒派”的艺

术表演风格更是情有独钟。只要

大师每次登台亮相,他总会千方

百计抽空去观摩,尽管票价昂

贵,也难以使他望而却步。如一

时囊中羞涩,则不惜典当借贷,

也要去领略大师的艺术风采。抗

战时期他率班辗转于苏北城镇乡

村,曾演出过《投军别窑》《四

进士》《追韩信》《临江驿》等

“麒派”代表作,旦角都由父亲

教会母亲袁彩凤(淮戏名家武旭

东入室弟子)扮演剧中人物王宝

钏、杨素贞、张翠鸾等。那时苏

北观众称地方戏为小戏,京戏是

大戏。因而父亲所到之处皆呼为

何益山大戏班子。

在我十三岁刚步入艺坛,

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培养我成为他

忠实“麒派”的接班人。1946年

感伤,那种凄凉悲惨的绝望表情

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给

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仍历历在

目,记忆犹新。上世纪五六十年

代,我父子曾经看过周大师演

出的《闯王进京》《四进士》

《十五贯》《斩经堂》《打渔杀

家》《乌龙院》,最后一场是

1962年1月5日在天蟾舞台演出的

全部《海瑞》。父亲以后所演淮

剧《寇准背靴》中寇准,《扫松

下书》中张广才,《白毛女》中

杨白劳等其他戏中角色,不论从

唱腔道白、阵势化动作方面,或

多或少体现了“麒派”艺术表演

的神韵。因此,业内外人士将其

誉为“淮剧麒麟童”。1951年,

市文化局在康乐酒家举办庆祝周

信芳演剧五十年暨上海市戏曲界

敬老大会,父亲何益山也应邀出

席,这是他第一次与其崇拜的偶

像见面。

父亲的“三公”戏独树一

帜,在大江南北有口皆碑,早年

多为演京戏包公《打銮驾》《探

阴山》《铡判官》《断太后》,

母亲袁彩凤在剧中饰庞妃、柳金

婵等角色。她声容并茂,气质如

兰,夫妻配戏如牡丹绿叶,相得

益彰。《包公案》连台本戏,也

是以前戏班、剧团日常上演的主

要剧目之一,包公一角自然是父

亲当仁不让。在精诚淮剧团时,

全部《秦香莲》是我们频繁演出

的看家戏,我是饰陈世美的“专

业户”。大公堂铡美一场,父亲

饰演的包公:“陈驸马。”我扮

陈世美:“包明公。”包:“陈

状元。”陈:“包大人。”包:

“陈世美!”陈:“包黑子!”

老观众似乎看到舞台上“父子”

何益山(1932年)

戏班在南市大戏院(小南门海潮

寺处)演出,我们淮戏班中有位

来自京戏乡班的“麒派”老生左

月亭先生,父亲请他教我开蒙戏

《徐策跑城》,“朗朗青天不可

欺,未曾起意神仙知……”(老

词)。那时,我挂牌小何益山,

携该剧经常在各淮剧馆会串演出

上“露脸”。小老生受到了观众

们鼓励和喜爱。父亲好像觉得我

与“麒派”有点缘分,第二年就

带我去八仙桥黄金大戏院看周信

芳大师演出全部《明末遗恨》。

那是我第一次看大师的演出,大

师把崇祯帝面临国将灭亡,沉郁

何益山

上海采风

6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68

访忆

斗嘴,禁不住咯咯发笑。

关云长是父亲成功塑造的

又一光彩夺目的艺术典型,其

扮相威严,台步坚凝,力足声

洪,调高响逸。演出剧目颇多,

如京戏《白马坡》《古城会》

《水淹七军》《三本走麦城(关

公显圣)》以及淮剧的《单刀

会》《关公辞曹》(另一个版本

为《辞曹月娥》)。1947年11月

12日,上海淮剧界为恭祝孙中山

总理诞辰纪念,在天蟾舞台举行

盛大演出,压轴戏就是父亲何益

山的《关公辞曹(操)》,由师

伯马麟童(武旭东入室弟子)配

演曹操一角,马童则有我扮演。

1950年,父亲在无锡新民大戏院

一次淮剧会串中,又与淮剧著名

表演艺术家武小凤合演了《关公

辞曹(月娥)》。1951年,他整

理改编演出了《赞貂蝉》,该剧

阐述了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

遣貂蝉前往,关羽对貂蝉为

拯救汉室江山,铲除董卓表示赞

赏,但同时又点破她不该被曹操

利用,故伎重演,出乖露丑,贻

笑大方,貂蝉顿觉满面惭愧,无

地自容,拔剑自刎。

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父

亲一直将《赞貂蝉》作为保留节

目,久演不衰,先后与淮剧著名

演员马慧珍、谷小燕、颜小琴搭

档演出。

宋代《杨家将》的故事家

喻户晓,父亲擅长的令公杨继

业,在淮坛也是久负盛名。他博

采众长,自成一格。他从前辈手

中继承了其中的《五台山》一

折。我在剧中扮演五郎杨延德。

1948年这出戏首度献演于新疆路

沪北大戏院,接着又应邀赴大陆

电台(北京路西藏路前中法大药

房顶楼)为广大听众播唱。结果

听众频频点播《五台山》,更出

现了点播者、演唱者和剧目末尾

一字相同的巧合,十分有趣。清

末进士季龙图由此还评定了一幅

对联,上联:“吴义山(上海闻

人)点何益山唱《五台山》”,

下联:“胡什凤(江西省长)点

武小凤演《双珠凤》”。真是热

闹了好一阵子。

195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在上海视察,他是淮安人,要看

家乡戏,市文化局非常重视,特

地从几个淮剧团中选拔出《五台

山》去向国家领导人汇报。11月9

日晚,沪北大戏院挂牌停演,市

局艺术处长刘厚生亲自领一辆客

车来接我们《五台山》剧组到延

安西路200号华东民族事务委员会

(今上海文艺活动中心)。周总

理在陈毅市长陪同下观看了该剧

演出。两天后,我父子被通知到

市文化局(外滩苏联驻沪领事馆

隔壁一幢大楼),艺术处何慢同

志传达总理以资鼓励关爱,还赠

送了八个字“潜在力大,继续提

高”。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

于1954年6月26日上午在上海人

民艺术剧场(今兰心大戏院)观

看了父亲主演的《五台山》。中

午,田汉主席在锦江饭店宴请上

海戏曲界老艺术家们,父亲何益

山、姑父周廷福及陈威翰应邀出

席。

《五台山》一剧参加1954年

华东区五省一市戏曲观摩演出大

会,父亲凭借杨继业一角的出色

表演,获得了包括上海所有民营

淮剧团和江苏淮剧团在内,与会

中央文化部第三届戏曲演员讲习会上海全体合影

(部分),左二:俞振飞,左三:周信芳,左

七:何益山

淮剧演员中的唯一一枚演员二等

奖。(奖章已贡献给江苏省淮剧

博物馆。)

上海电视台戏剧台于2004年

2月为淮剧《五台山》摄制了音配

像,我为父亲杨继业一角的录音

配像,该剧列入了淮剧经典传统

保留剧目之一。

父亲有着良好的舞台作风

和敬业精神,演戏从不马虎,艺

术造诣深厚,昆乱不当。早年我

二叔何步楼演《反西凉》,他勾

起大花脸饰演曹洪,翻吊打十

虎。虽说戏路子宽,不过几乎没

演过小花脸。但有一回遇到特殊

情况,那是1945年在苏州东方大

戏院,戏班演全部《一棒雪》,

他演完了《莫成替死》,下面是

《审头刺汤》,谁知饰汤勤的著

名丑角演员邱海波突发高烧上不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了场。俗话说“救场如救火”,

别人都不会,能演汤勤的只有著

名老生演员王九林,可他又正候

场演陆炳。父亲于是二话没说,

化妆出台,愣把严嵩门下这个忠

实走卒的丑恶嘴脸刻画得惟妙惟

肖。

上世纪四十年代,淮戏班

常推出连台本戏,唱与做都是演

员根据剧情需要,自由发挥,即

兴表演。有些为了活跃舞台气

氛,有的小丑演员也会卖弄点

噱头,我们叫“逗梗”。1947年

闸北大戏院淮戏班夜场上演《施

公案》,父亲饰施仕伦,公堂破

案,恶霸被缉拿正法,良民被解

救回家。著名淮剧丑角演员裔红

玉扮演一个老百姓,他在下公堂

时对施公讲:“大人,我怕再被

凶徒残害,我留个电话给您,保

持联系。”施公:“好呀,什么

电话?”裔:“我给大人电话号

码是13452。”(当时上海电话号

码为5位数)跟“益山是吾儿”

字音相同,这分明占父亲的便

宜,可父亲也不甘示弱,灵机一

动说:“我也给你一个电话。”

裔:“大人请讲。”施公:“给

你电话号码是54288。”用些沪语

的腔调与“我是你爸爸”字音相

同,话音刚落,场子内爆发出哄

堂大笑,著名司鼓梁广义笑得前

仆后仰,一脚蹬倒板鼓架,板鼓

骨碌碌滚到台上。

父亲何益山于上世纪三十

年代初叶起,即成为所参加各淮

戏班里的主要艺术力量的核心。

1935年他应邀赴苏州吉庆园演

出,由于阵容庞大,他率领一批

艺人首次把淮剧开拓到常州西区

大舞台等地区。以后在上海领衔

过武旭东班,顾汉章、顾艳琴班

以及筱惠春、杨占奎、王春来等

人戏班。解放后陆续担当了“精

诚”“志成”“东升”“同盛”

淮剧团的灵魂人物。除了出任

“志成”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

统筹日常演出剧目,他还兼任多

个社会公职。1952年被选为上海

市淮剧工会主席,维护一些孤寡

老人的生活福利开展积极行动,

有时遇到工作没有着落、生活陷

入低谷的同行找上门,父亲总是

饭菜款待,临行再送他十块钱以

作回苏北的路费。有个演员,班

期即将结束之际申明离团,谁知

风云变幻,他与下家剧团虽有口

头契约,可对方届时失信,将其

拒之门外,而原来的剧团则已另

聘名角,“好马难吃回头草”,

上海虽有十二家淮剧团,临时想

插足其中谈何容易,因而其成

了“驼子跌跟头——两头不着

地”。没了饭碗,拖家带眷五六

口,生活犯了愁,危难之中想到

工会主席,便上我家请求父亲伸

出援手,最后仍通过父亲出面斡

旋,仍将他安置在原来剧团。

作为上海市淮扬剧工作委员会

主任,上海市1954年、1955年、

1957年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委

员会文艺分会淮扬剧支会负责人

之一,他积极带头和动员广大淮

扬剧艺人购买公债为建设社会主

义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力量。1956

年,他又被推举为上海市传统剧

目(淮剧)整理委员会副主任,

发动淮剧数十位中老演员,共挖

掘大小传统剧目四百数十个之

多。他本人就捐献、整理了《博

望坡》《药王卷》《百寿图》

《雪拥蓝关》等五十几个剧目,

并因此获得1956年度的上海市先

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享受高级

知识分子一切待遇。作为上海所

有民营淮剧团的一面旗帜,他和

上海淮剧团(全民所有制)“淮

剧皇后”筱文艳一起,应邀出席

上海市人民庆祝1957年、1958年

“五一”国际劳动节及1958年、

1961年国庆节的人民广场观礼。

父亲所做的这些,在淮剧发展史

上已经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寇准背靴》志成淮剧团于1958年演出,何益山(中)饰寇准,周小芳(右)饰杨延昭,张

小亭(左)饰赵德芳

上海采风

6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4-03-13 02:00: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55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何益山为淮剧奉献一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何益山为淮剧奉献一生.pdf

标签:父亲   舞台   剧团   演出   上海   京戏   戏班   演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