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
抗战故事选编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会战,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这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
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大规模对日作战。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和黄河大转弯处北岸,东西约一
百七十公里,南北约五十公里,是华北沦陷后中国正面战场在黄河以北所保有的唯一较大而
突出的阵地,东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吕梁山,向西屏障潼关,西安、向南护洛阳,向北
接同蒲路,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国民政府军正规部队退出华北,正规战争在华北基本结
束。这时,唯有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带领一部分国民政府军,在中条山铸筑了新的防
线,继续坚持了华北正面战场上的作战,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将其几个师团的兵力吸引到
这里,减轻了其他正面战场上的压力,配合了敌后战场作战。为此,日本华北方面军视中条
山为“盲肠”,必欲除之而后快。特别是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决定“南进”后,为了能集中
兵力消灭华北八路军以解除其后顾之忧,又能给国民党以军事压力迫其投降,负责中条山作
战的日军第一军军长筱冢中将,便想着“竭尽可能打击重庆军”,于是拟定了“中原会战”
计划。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同意了这一计划,并报经日本大本营批准。
从1941年2月中旬开始,日本加紧调兵遣将积极进行“中原会战”的准备。参加中条
山战役的日军共计6个师团又3个旅团,约10万余人。此外,还有张岚峰、刘彦峰等伪军。
中条山战役发生时,国民党在这里的守军有2个集团军、8个军、19个师和4个游击纵队,
当时号称20万。
- 1 -
抗战故事选编
1941年5月7日下午开始上,日军6个师团另3个旅团,以钳形夹击、中央突破与分
割包围战术,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多路向豫北道清路西段和中条山的国民政府军发起全
面进攻。
首先,在北线,日军第四十一师团和独立混成旅第九旅团及伪军大汉义军,共2万余人,
从绛县横岭关向绛垣(曲)大道东西两侧中国守军发动猛烈进攻。横垣大道是曾万钟第五集
团军和刘恩茂第十四集团军的结合部,也是日军的进攻重点。日军的作战意图是攻占横垣大
道,直取垣曲县城,把中条山分割,对2个集团军实行包围,予以各个歼灭。防守横垣大道
东北侧和西侧的第四十三军(属于第二战区阎锡山)和第十七军,稍作抵抗,即自行溃逃。
北路日军迅速突破防线,一路南下,经皋落、长直、王茅,直取垣曲县城。8日黄昏,在伞
兵部队配合下,他们顺利地占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今古城),隔断黄河联系,实现了中
间突破、分割中条山国民政府军的计划。
接着,日军兵分东西两路,东路日军于12日晨攻克邵源,与由济源西进的日军会合;
西路日军于11日进至五福涧,与攻占五福涧的日军会合。至此,内层包围圈形成,中条山
守军黄河沿线的补给线和退路全被截断。
同时,在东线,日军第三十五师团主力、第二十一师团和骑兵第四旅团各一部,以及伪
军张岚峰、刘彦峰等部,共约2—3万人,从道清路西段的沁阳、博爱分3路向防守在孟县、
济源的第九军及丁树本部发动进攻。第九军在此地与日军已对峙了3年,没有积极加强阵地
工事构筑,见日军攻势凶猛,未作大的抵抗,便放弃孟县、济源,一直向西退到封门口。第
九军第五十四师在遭受较大伤亡之后渡过黄河;第四十七师和新编第二十四师等部退到封门
口——邵阳以北山地。12日,日军以一部经洪阳、毛西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的日军
- 2 -
抗战故事选编
会合,完成对东线十四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在东北线,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一部,于7日晚分经阳城、沁翼大道
向董封东西两线的第九十八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却遭到武士敏第九十八军将士们的顽强
抵抗。他们在梁树腰、索岭泉、白龙庙、大口岭、坨腰岭和二里腰等地坚守了7个日日夜夜,
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击毙日酋滨田大佐以下1000余人。
在西线,日军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师团附若松平的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及伪军第二十四
师一部,于7月下午分数股向闻喜、夏县东南的国民政府军发起攻势。这一线阵地也被迅速
突破。8日下午,一股日军奔袭了第五集团军司令部,隔断其与各军间联系,使西线部队失
去指挥。防守中条山西部平陆地区的第八十军和河北民军丢失阵地后,仓皇撤退至曹家川、
太寨一线。新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王竣和参谋长陈文杞等多名军官牺牲。第八十军军长孔令恂
同第一六五师长王治歧丢弃部队逃过黄河,第八十军部队溃散。防守夏县、闻喜一带阵地的
第三、第十七军和魏凤楼游击第一纵队等部队陷于日军包围中。同时,有一股日军穿插东进,
于9日攻占五福涧,11日与由垣曲西进的日军会合,西线内层包围圈形成。 至此,东、西、
北各防线均被日军所突破并推进至黄河一线,形成对中条山守军的内外层全面分割包围,日
军迅速实现其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5月11日以后,日军即转入第二阶段作战,对其包围圈内国民政府军进行追剿和扫荡。
据日军统计,国民政府军”被俘约三万五千名,遗弃尸体约为四万二千具。日军损失,计战
死六百七十三名,负伤二千二百九十二名。“特别在这次战役中,国民政府军牺牲和被俘的
少将以上军官达十几人,这是历次战役从未有的。毛泽东指出:此次中条山损失,为上海战
役以来最大损失。蒋介石也承认中条山战役失败”为最大之错误,亦为抗战中最大之耻辱。”
- 3 -
抗战故事选编
中条山战役中,国民政府军的失败故然有军队腐败,指挥失误等原因造成,但蒋介石的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两个要命政策是导致了中条山战役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和黄河大转弯处北岸,东西约一
百七十公里,南北约五十公里,是华北沦陷后中国正面战场在黄河以北所保有的唯一较大而
突出的阵地,东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吕梁山,向西屏障潼关,西安、向南护洛阳,向北
接同蒲路,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
中方守军十六师,约十五万人。日军六个师团,近四个混成旅,三个飞机飞行团,总兵
力约十万人。
中国守军有利条件还是很多。中条山附近一直是双方自内战爆发之后的前沿地区,在战
役爆发前的三年之中,互相对峙。但是国军一直没有修筑较好的防御工事,到战役爆发时,
才仓促应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的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
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道路崎岖,交通困难,兵力机动和补给运输均感不便,各部队均无粮食储备,正式开战
仅四天,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就致电蒋介石,说“大军已绝食三日,四周皆有强敌,
官兵空腹血战,状至可悯,若不急筹办法,恐有溃散之虞。”
武器装备落后,炮兵极度缺乏,日军拥有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五百门,而中国守军
平均每师只有一门,根本无力封锁山口道路,更别谈打破日军封锁。
- 4 -
抗战故事选编
日军空军威胁极大,交通线、通讯联络经常被切断,作战第一天,师以上司令部多数被
袭击。日军进攻中大量使用毒气弹,使中国守军无法坚守,难以长时间与敌周旋。另外,守
军各部队待遇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部队团结合作。
还有一条兵家大忌,晋南中条山因为屡挫进犯之敌,每谓中条山有金汤之固,有恃无恐,
思想松散,警戒疏忽。鉴于上述双方兵力士气、武器装备等种种因素,这场战役的结果可想
而知。国军被俘三点五万人,遗弃尸体四点二万具,而日军仅被打死六百七十三人,负伤二
千二百九十二人。
- 5 -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19:2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54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条山战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条山战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