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古诗《绮怀十六首其十五》赏析

更新时间:2025-02-23 18:19:55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卡洛斯斯利姆)

古诗《绮怀十六首其十五》赏析

绮怀十六首·其十五

[清]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①红墙②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③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④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

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

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

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

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注释

①银汉:银河。

②红墙:女子的闺房。

③星辰: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风露:高启《芦雁图》

“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④思:丝。心:芯。皆双关语。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译文

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

而不可及。

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

缠绵的情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伤,像被剥的芭蕉。

回想起她十五岁时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赏析

“绮”本意为“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

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正因如此,

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

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18:4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53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诗《绮怀十六首其十五》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诗《绮怀十六首其十五》赏析.pdf

标签:红墙   无法   美丽   诗人   吹箫   抽丝   所作   失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