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5-02-24 00:22:22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12日发(作者:蒙氏教育理念)

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

⑴鱼沉:鱼不传书。古代有鱼雁传书的传说,这里指音讯全无。

⑵攲(yǐ):倾斜。单枕:孤枕。

⑶烬(jìn):灯芯烧尽成灰。

1.请简要分析“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中“渐”字的妙处。(4分)

2.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5分)

【参考答案】:

1.这一句抒怀了远别的情状,一句之内重复叠用了三个‚渐‛字,将主人公想

象的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3分)又加‚无书‛二字将主人公欲救无路,欲诉

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的愁苦抒写得极为形象。(2分)

2.下片以景寓情,情景交融。(3分)风竹秋韵,在主人公听来都是离恨悲鸣。

幻想在梦中能寻觅亲人,可是梦未成,残灯也烬,哀婉幽怨之情袅袅不断。(3

分)

译文

分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满目凄凉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

断了书信;鱼书不传我去哪里问讯?

深夜里风吹竹叶萧萧不停,千声万声都是别愁离恨。我斜倚单枕想到梦中见

你,谁知道梦没有做成灯芯又燃尽。

【赏析】: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此词描写思妇

远的愁情。上阕写思妇别后的孤凄苦闷和对远游人深切的怀念;下阕借景抒情,

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

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

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笔调细腻委婉,语言浅白,情感朴实;境界哀怨缠绵,

清疏蕴藉,雅俗兼备:很好地体现了欧词的艺术特色。

这首词是作者的早期作品。词是写闺中思妇深沉凄绝的离愁别恨。发端句“别

后不知君远近”是恨的缘由。因不知亲人行踪,故触景皆生出凄凉、郁闷,亦即

无时无处不如此。“多少”,不知多少之意,以模糊语言极状其多。三四两句再进

一层,抒写了远别的情状与愁绪。“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之内重复了三个“渐”

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然而雁绝

鱼沉,天崖无处觅寻踪影。“无书”应首句的“不知”,且欲知无由,她只有沉浸

在“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无穷哀怨之中了。“水阔”是“远”的象征,“鱼沉”是

“无书”的象征。“何处问”三字,将思妇欲求无路、欲诉无门的那种不可名状

的愁苦,抒写得极为痛切。在她与亲人相阻绝的浩浩水域与茫茫空间,似乎都充

塞了触目凄凉的离别苦况。词的笔触既深沉又婉曲。

词篇从过片以下,深入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

寐的愁苦之情。“自古伤心唯远别,登山临水迟留。暮尘衰草一番秋。寻常景物,

到此尽成愁。”(张先《临江仙·自古伤心惟远别》)风竹秋韵,原是“寻常景物”,

但在与亲人远别,空床独宿的思妇听来,万叶千声都是离恨悲鸣,一叶叶一声声

都牵动着她无限愁苦之情。“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思妇为了摆脱

苦状的现实,急于入睡成梦,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梦中能寻觅到在现实中

寻觅不到的亲人,可是“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韦庄《木兰花·独

上小楼春欲暮》)连仅有的一点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单是“愁极梦难成”(薛

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最后连那一盏作伴的残灯也熄灭了。“灯又

烬”一语双关,闺房里的灯花燃成了灰烬,自己与亲人的相会也不可能实现,思

妇的命运变得和灯花一样凄迷、黯淡。词到结句,哀婉幽怨之情韵袅袅不断,给

人以深沉的艺术感染。

本文发布于:2024-03-12 05:14: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5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欧阳修《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pdf

标签:思妇   亲人   刻画   阅读   主人公   作者   情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