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发(作者: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影片信息
类型:水墨动画片
出品公司及时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
片长:20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 彩色
演职员表
导演:特伟、钱家骏
编剧:特伟
摄影:段孝萱
作曲:吴应炬
演奏:陆春龄、上海电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绘景:方澎年、秦一真
背景设计:方济众
技术指导:钱家骏
动画设计:邬强、矫野松、林文肖、戴铁郎
《牧笛》-剧情简介
初夏的早晨,江南田野上,一个口吹短笛的牧童在骑着水牛放牧。牛儿在一旁吃草,牧童在
树上睡着了,做了一个梦:他的牛突然不见了,四处寻找,发现水牛正在欣赏飞流千尺的瀑
布,自己的呼唤竟不能让它离开。牧童从风竹发出的音响受到启发,削竹为笛,吹奏出悠扬
悦耳的乐曲。这音乐比瀑布更加动人,水牛终于回到牧童身边。牧童从惊喜中醒来,他忙吹
笛唤牛,骑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悠然归去。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
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与一般的
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
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
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小蝌蚪找妈妈》世界上第
一部水墨动画片,1961年7月美影摄制完成、1960出品。
目录
简介
制作过程
作品介绍《小蝌蚪找妈妈》
《牧笛》
《鹿铃》
《山水情》
简介
制作过程
作品介绍 《小蝌蚪找妈妈》
《牧笛》
《鹿铃》
《山水情》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
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1960年,上
海美影厂拍了一部称作“水墨动画片断”的短片,作为实验。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
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 与
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
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
笔调充满诗意。它体现了中国画“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意境深远。 由于要分层渲
染着色,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一部短片所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是惊人的。美影厂对水墨片投
入巨大,制作班底也是异常雄厚,除了特伟、钱家骏这样的老一辈动画大师,就连国画名家
李可染、程十发也曾参与艺术指导。正是因为这样不惜工本的艺术追求,中国水墨动画在国
际上博得了交口称赞,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同中国人的耐心竞争,日本动画界甚至称之为
“奇迹”。可是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同商业价值的脱离,也使得水墨动画面临着无以为继的尴
尬。 值得一提的是,「万氏兄弟」对中国早期动画片的贡献以及万籁鸣摄制的中国第
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已有人作专题报导。在此简要介绍万籁鸣的弟弟万古蟾,我们
已经从录像带看到很多中国大陆的剪纸片,追根溯源,剪纸片的创始人就是被尊称为「二万
老」的万古蟾。万古蟾经过多次试验,1958年成功拍摄了第一部彩色剪纸片,有别于西方
很早就有的却以黑色剪影形式出现剪纸卡通片。在以后陆续拍摄的《渔童》、《济公斗蟋蟀》、
《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中,技巧臻于成熟。万古蟾和他的创作伙伴们汲取了中国皮影戏和民
间窗花的艺术特色,使各种类型的剪纸人物或动物在银幕上传达出各自的喜怒哀乐,有的古
色古香,有的精灵活泼。在剪纸人物(动物)的关节处,用细铜丝或者从桌球拍的贴胶处刮
下的小黏粒联结,然后把它们放置在摄影机前逐格拍摄。当然,也有个别片段是用动画片的
动画绘制方法拍摄的,例如金鱼游动、渔夫撒网时的柔软扩散以及主角的摇头等。就拿金鱼
的游动举例子,那种轻纱般飘动的尾部动作,就不得不用画在赛璐璐上的动画片段来代替,
只是画法上仍采用剪纸的刚劲有力的线条,以免用动画代替的镜头与剪纸片镜头之间出现明
显的差别。 《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到了80年代,剪纸片试用「拉毛」剪纸新工艺,出现了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
「拉毛」工艺使《鹬蚌相争》中渔夫穿的蓑衣和鹬的羽毛直接产生水墨晕染效果,拑摄过程
比较简单,不会像拍水墨动画片那样反反复覆繁琐无比。后来,连羽毛工艺画的特色也被剪
纸片引用,把羽毛贴在剪纸鸟类的身上,装饰与写实兼备,使1985年出品的《草人》获得
好评。 剪纸片的摄制成本比动画片低,缺点是剪纸人物的表情变化和转面、转身都不
能像动画片那么灵活自如,动作有局限。当某一个镜头中的剪纸人物动作和角度须要大幅度
的改变时,只能借助于下一个镜头,而当下一个镜头中的人物动作和角度又须要改变时,不
得不又依赖接下来的另一个镜头……于是,不断的剪,不断的画,一部短短的剪纸片拍下来,
同样的人物,不知道要剪多少个。剪得再多,画得再多,还是难以避免人物动作长久保持同
一个角度的缺点,但这个缺点也正是剪纸片的艺术特色。有的动画片,不是也很讲究「酷」
味,让主角长久保持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姿势一动也不动吗? 大陆的木偶片早期受东欧
国家影响,凡是苏联有最新出品的木偶片,必定在美术电影制片厂多次放映作为工作参考用,
连动画系的学生也不止一次的从电影厂借调捷克木偶片《皇帝和夜莺》、《仲夏夜之梦》观
摩学习。著名的木偶片导演靳夕,曾经在50年代远赴捷克向木偶片大师特伦卡(大陆译作
德恩卡)学习,他在1963年拍摄的《孔雀公主》长达80分钟,走的就是特伦卡的抒情路
线。其中一长段孔雀公主南麻喏娜在刑场上向众乡亲依依惜别的舞蹈,细腻动人,足以代表
中国大陆木偶片的水准。拍木偶片的木偶脚底下,都一律用脚钉固定,塑料制作的四肢用银
丝贯穿,银丝甚至贯穿到五指,使特写镜头中的手指伸展自如。也有木偶不用银丝,而在手
腕、手肘、膝盖等处装置灵活的关节,也适合逐格拍摄。为了不同的表情,只能用「换头术」
了。 现在的水墨动画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由于其制作过程繁琐又耗时间,但并不是
人们所理解的动画作业都在宣纸上完成。我们虽然在萤幕上看到活动的水墨滃染的效果,但
是只有在静止的背景画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笔触,只有背景画面才是如假包换的中国水
墨画。原画师和动画人员在影片的整个绘制过桯中,始终都是用铅笔在动画纸上作业,一切
工作如同画一般的动画片,原画师一样要设计主要动作,动画人员一样要精细地加好中间画,
不能有半点差错;如果真的要在宣纸上用水墨画出那么多连续动作,世上没有一位画家能把
连续画面上的人物或者动物的水分控制得始终如一。 水墨动画片的奥秘都集中在摄影
部门。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者动物,到了著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即同样一头水
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
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
後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萤幕上所看到的那头
水牛最後还得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 工序如此繁复,光是用在摄影摄一部水墨动
画片的时间,就足够拍成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普通动画片。难怪已初步掌握水墨动画拍摄技
巧的日本人回国後都不想轻易尝试,对一切讲究时效的西方卡通电影工作者来说,他们也不
会花那么多时间在每一张画面上分解、描线、分层著色并且在摄影台上一而再、再而三的重
复固定和拍摄。中国人天生好耐性,能够在一根发丝上雕刻佛像,在一粒米上镂满经文,用
同样的细心,再加上那么多描线女工,著色女工和从不抱怨的动画摄影师的合作,也使得水
墨动画片创造成功。当时的文化部长茅盾在感动之余,还写了「创造惊鬼神」的题词案到上
海呢。就凭著那种水滴石穿的功夫和毅力所创造出来的水墨动画片,确实也引起西方国家、
港台等地动画界人士的赞叹。《牧笛》中的牧童骑著水墨淋漓的老水牛从柳树中穿出,走过
夕照中的稻田,走向村庄。动作细腻,感情含蓄,完全是中国格调的动画片,和狄斯尼卡通
片中的趣味迥然不同。
《牧笛》-幕后制作
国产经典动画片《牧笛》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看,或是从现实的层面来看,
中国的水墨动画无疑是一朵震惊世界影坛的奇葩。她是中国艺术家在"西洋卡通"
的领域里追求自己民族化道路上勇敢攀登的一个高峰。
任何成功的、聪明的艺术家都会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扬长避短,在限制中求得
自由。从过去拍摄成的四部影片来看,中国的动画片艺术家们首先在取材上选择
了最能发挥水墨画特色的题材,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鱼虾、小鸡、青蛙…….
李可染的牧牛、程十发的人物和小鹿……,影片所描绘的对象都是充满了田园诗
情的内容,这是中国辽阔的山河抚育了一代代伟大的艺术家,是长在艺术家骨子
里的艺术精髓。《牧笛》诙宏雄伟、隽永浑厚,在丹麦国际电影节上获金质奖。
影片中气宇轩昂、质朴无华的水牛是根据著名国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
为了这部影片,画家特地画了十四幅“牧牛图”,给剧组作参考;“长安画派”
的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了影片的背景设计。随着牧童的脚步,小桥流水、绿柳成
行、竹林幽深的江南小景,以及崇山峻岭、飞流千尺的宏大气象在观众眼前展开;
作曲家吴应炬的音乐,通过曲笛演奏家陆春龄的精彩演奏,成为影片叙事的重要
元素,并为影片增添了诗意的美。《牧笛》是集诗情、画意、音乐之美为一体的
艺术珍品。
在《小蝌蚪找妈妈》问世的三年后,《牧笛》出世了,如果说前作是对水墨
动画的尝试,那么,《牧笛》就是一次升华:有山有水有云、有花有鸟有人,整
部作品无安全就是中国水墨画的大合集。和《小蝌蚪找妈妈》的小鱼小草小动物
完全不同,《牧笛》展现的是美妙中国风光。以牧童寻牛的故事为明线,以笛声
为暗线,制作者将一幅幅中国水墨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然,《牧笛》也并非完美。虽然整个故事的场景极为丰富,但是制作者过
于求全想将水墨画的各种风格一起搬上荧幕使得在观看时总是感到一些不统一,
这方面《山水情》可以说表现完美,在统一风格的同时又穿插了不同风格的短镜
头,将山水的意境表现的出神入化,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山水情》是水墨动画
的高点。还好《牧笛》的整个故事、音乐和场景结合的十分到位,弥补了前面小
小的缺点。
《牧笛》童话题材的影片,196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 片长20分
钟,1961年开始筹备,1963年才完成。背景设计请来自西安的国画家方济众担
任,国画大师李可染也曾借出几幅牧牛图挂在摄制组的墙壁供学习参考。这是一
部田园诗般的作品,展现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片尾牧童骑在水
墨淋漓的老水牛背上,吹着竹笛从柳树中穿出,走过夕照中的水稻田埂,水光中
倒映着牛和牧童的身影,最终与周围的景致融而一体,又暗藏着”牧童归去横牛
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诗句。那天真的牧童,潺潺流水和摇曳的竹枝始终传递
着细腻、含蓄的感情,完全是中国格调。 影片用抒情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个
故事:初夏的早晨,江南田野,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骑着水牛去放牛,做了一个
梦,牛忽然失踪了,原来牛被飞流千尺的瀑布所吸引。牧童唤它,它不动。牧童
从风竹发出的音响有所领悟,削竹为笛,吹奏出悠扬悦耳的乐曲,水牛被笛声吸
引到牧童身边。他骑上牛背,踏着暮色的田埂,悠然归去……影片故事简单,通
过牧童”失牛、找牛、得牛“的情节,抒发牧童与水牛间的亲密关系,最后牧童
用竹笛的音乐战胜了代表大自然的瀑布,赢得水牛归来,从而完成影片的主题:”
艺术高于自然。“影片中水牛是根据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的。李可染画的水牛,
气宇轩昂,质朴无华,有独特风姿。为了这部影片,他特地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
童的水墨画,给绘制组作参考。影片聘请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背景设计。 《牧
笛》剧照
《牧笛》背景采用了中国江南景色:小桥流水、杨柳成行、竹林幽深、田野
风光。并借牧童一路找牛,展现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高山峻岭和飞流千尺的气象,
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意境。整个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幅清丽淡雅的放
牧图,也是一首质朴隽永的田园诗,又是一曲娓娓动听的交响乐。画面优美,意
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该片的幕后阵容非常强。作曲吴
应炬,也是《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草原英雄小姐妹》等片的音乐
作者。《牧笛》被美国评论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并且,贯穿
全片的笛声由中国一代笛子宗师,享有”魔笛“之美誉的陆春龄担纲,更是经典。
本文发布于:2024-03-11 22:44: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50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动画短片分析 《牧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动画短片分析 《牧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