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dmards)
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
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
林清玄,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
轩、远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欢迎大家分享。
《清欢》
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
西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东坡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
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
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
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
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
爱。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
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
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都是清欢”。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清欢”的境界是很高的,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
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
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山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
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所以“清欢”很难。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你说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呼吼而过,一
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
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有时害怕了那样的油腻,特别嘱咐厨子白煮一
个菜,菜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为菜上挤的沙拉比菜还多。
我们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
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而且难以找到一
边饮茶一边观景的处所。
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湄也不纯净了,
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阳明山和白云山庄,叫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
叠着的高楼与人欲,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
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功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
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
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是“人
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是飘荡着的汽水罐
子,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
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来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
着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连欢也不剩了。
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中和圆通寺的山下,我常常坐着颠踬的公车去找他,
两个人便沿着上山的石阶,漫无速度,走走、坐坐、停停、看看,那时圆通寺山道石阶的
两旁,杂乱地长着朱槿花,我们一路走,顺手拈下一朵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
露,其甜如蜜,而清香胜密,轻轻地含着一朵花的滋味,心里遂有一种只有天才会有的欢
愉。
圆通寺是一座全由坚固的石头砌成的寺院,那些黑而坚强的石头坐在山里仿佛一座不
朽的城堡,绿树掩映,清风徐徐,我们站在用石板铺成的前院里,看着正在生长的小市镇,
那时的寺院是澄明而安静的,让人感觉走了那样高的山路,能在平台上看着远方,就是人
生里的清欢了。
后来,朋友嫁人,到国外去了。我去了一趟圆通寺,山道已经开辟出来,车子可以环
山而上,小山路已经很少人走,就在寺院的门口摆着满满的摊贩,有一摊是儿童乘坐的机
器马。叽里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打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往那古寺的
大佛殿去,有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两个孩子,激烈的哭声尖亢而急
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就沉默地转身离开,山还是原来的山,寺还是原来
的寺,为什么感觉完全不同了,失去了什么吗?失去的正是清欢。
下山时的心情是不堪的,想到星散的朋友,心情也不是悲伤,只是惆怅,浮起的是一
阕词和一首诗,词是李煜的:“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诗是李觏的:“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我二十岁的时候,心情很好的时候,就跑到青年公园对面的骑马场去骑马,那些马虽
然因驯服而动作缓慢,却都年轻高大,有着光滑的毛色。双腿用力一夹,它也会如箭一般
呼啸向前蹿去,急遽的风声就从两耳掠过,我最记得的是马跑的时候,迅速移动着的草的
青色,青茸茸的,仿佛饱含生命的汁液,跑了几圈下来,一切恶的心情也就在风中、在绿
草里、在马的呼啸中消散了。
尤其是冬日的早晨,勒着缰绳,马就立在当地,踢踏在长腿,鼻孔中冒着一缕缕的白
气,那些气可以久久不散,当马的气息在空气中消弭的时候,人也好象得到了某些舒放了。
骑完马,到青年公园去散步,走到成行的树阴下,冷而强悍的空气在林间流荡着,可
以放纵地、深深地呼吸,品味着空气里所含的元素,那元素不是别的,正是清欢。
最近有一天,突然想到了骑马,已经有十几年没骑了。到青年公园的骑马场时差一点
没有吓昏,原来偌大的马场里已经没有一根草了,一根草也没有的马场大概只有台湾才有,
马跑起来的时候,灰尘滚滚,弥漫在空气里的尽是令人窒息的黄土,蒙蔽了人的眼睛。马
也老了,毛色斑驳而失去光泽。
最可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马场搭了一个塑胶棚子,铺了水泥地,其丑无比,里
面则摆了机器的小马,让人骑用,其吵无比。为什么为了些微的小利,而牺牲了这个马场
呢?
马会老是我知道的事,人会转变是我知道的事,而在有真马的地方放机器马,在跑马
的地方没有一株草则是我不能理解的事。
就在马场对面的青年公园,那里已经不能说是公园了,人比西门町还拥挤吵闹,空气
比咖啡馆还坏,树也萎了,草也黄了,阳光也照不灿烂了。我从公园穿越过去,想到少年
时代的`这个公园,心痛如绞,别说清欢了,简直像极了佛经所说的“五浊恶世”!
生在这个年代,为何“清欢”如此难觅。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请欢,找
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
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在自己
小小的天地,冼涤自己的心灵,因为在我们拥有越多的物质世界,我们的清淡的欢愉就日
渐失去了。
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黑天暗地、不见
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乡村野店、胡乱搭成的土鸡山庄去豪饮一番;以及狭小
的房间里做方城之戏,永远重复着摸牌的一个动作……这些污浊的放逸的生活以为是欢乐,
想起来毋宁是可悲的事。为什么现代人不能过清欢的生活,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
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
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何?
苏轼凭着东栏看着栏杆外的梨花,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东栏的那株
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有一种惆怅之美,但是,人生,看
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这正是清朝大画家盛大士
在《溪山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份世故,即多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
高雅。”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自是第一流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滋味的人物!
作者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人文思想
林清玄借对“佛性”的探讨针进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性”进行探讨,具有鲜明的人
文色彩。这种人文色彩主要体现为儒家的人格修养理论,林清玄是从“人格”的角度探讨
“人性”,他希望借助“佛性”来重建理想“人格”,恢复传统文化中久违了的“人性”,
以此达到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在创作中,林清玄的佛理散文以佛学作底
蕴,融合了儒家的人格修养理论,将佛学智慧与人文精妙结合,达到了佛学理念与人文理
想的和谐统一。
生命哲学
林清玄是一位有着强烈生命意识的作家,他的生命意识主要体现在“护生”观念中。
“护生”不仅仅是保护生命,它更是对生命的珍惜、对大自然的敬畏。林清玄还由此进一
步发展到关注生命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世间所有众生,
卫护他们的生命,救拔他们的苦难。林清玄的这种生命体验不是纯理论性的,而是有着切
身感受的,在他的作品中,从他满带劝谕性的人生体验中能深切地感受到林清玄的生命意
识,支配着这种情感的就是他对生命价值的思考[24]。
人生哲学
林清玄反对那种关于前世、来世的消极悲观的人生哲学,强调今生的意义,强调现世
的价值。这就是禅宗“活在当下”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实际上是以超然的心态对待
世俗生活,努力从当下的日常生活中进行体悟,明心见性。林清玄充分把握住了禅宗“活
在当下”的人生哲学,并对它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实际上,林清玄从这种人生哲学中更看
到了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这对那些遭遇挫折的人具有极大的鼓舞力。林清玄总是以此来
鼓励那些处在人生低潮中的人们,希望他们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放眼未来,走好眼前
的每一步[24]。
反思都市文明
林清玄总是以“乡下人”的眼光来审视都市文明,从“人性”的角度对都市文明展开
反思。从都市文明中,他看到的是人性的堕落和人情的淡薄,批判的是都市人的追名逐利
和骄奢淫欲,思考的是都市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追求。都市文明让他失望,他于是将目光
投向故乡,通过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他的文学世界就和沈从
文一样,形成了都市文明与农业文明的二元对立。他的作品经常在这种二元架构中对人生
和社会进行反思,从而显示出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林清玄站在民族的高度来审视都
市文明,对民族的发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24]。
艺术手法
立意手法
林清玄的散文立意往往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
向外追寻”。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
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例如,在
《黄昏菩提》一文中,“从有蚂蚁窝的菩提树荫走到阳光浪漫的黄昏,我深深地震动了,
觉得在乡村生活的人是生命的自然,而在都市里生活的人更需要一些古典的心情、温柔的
心情,一些经过污染还能沉静的智慧”,展现了作者由菩提联想到生命及心情的智慧。立
意也从一个场景而幻化到另一个场景,使散文中有了十分玄妙的哲理体现。
语言艺术
林清玄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语言形式灵活,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具有非常浓厚的意境
特点。例如,在《家家有明月清风》中,其对人生幸福的来源进行了描述,“人生的幸福
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这段文字描述运用了比
喻和想象的艺术形式,使幸福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充分展现。又如,在《姑婆叶的繁华》中,
他认为意境并不是特别存在的内容,且生命中的繁华也没有特定的意义,是指人们带着心
情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秘密,其所描述的内容为“境界不是在什么特别的地方……都来自化
平常为神奇之这种繁华吧”,通过这种典雅性的艺术描写,传达文章蕴含的心境、意境,
充分展现散文的语言特点。
此外,林清玄的散文语言还以清新幽默的禅语助长。一般来说,幽默性的语言形式只
有在活泼的环境下,才可以展现语言的风趣特点,而在林清玄笔下,语言在慢条斯理的述
说中尽显风趣幽默,还带有禅语淡雅清香的特点。例如,《煮雪》有这样一段描述“传说
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这其中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趣。”
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林清玄的语言就像清新的风,充满了感性和厚度,使作品的语言含蓄
有力。通过这些灵动的文字和洞悉觉察的体悟,使作者的人生历程得到极值化体现,使文
章语言达到了温馨、善美的效果[25]。
人物形象
因为林清玄要在散文体现出一种宗教情怀中的道德观念,展现出佛学慈悲仁爱、普度
众生的特点,散发出浓浓的平民情怀及平等意识,所以,他在散文中多描绘社会底层人物,
如小职员、流浪者等。如《有风格的小偷》就讲述了林清玄无心写了一篇关于一个小偷被
警察抓到以后,述说偷东西手法和风格的评论性报道,竟使一个小偷在二十年后走向了光
明的故事;《天下第一》通过一个年轻人学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调和身心才是
最重要的,而不是事事逞强,不服输,与人争高低。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18:33: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45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清玄《清欢》原文欣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