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0日发(作者:铃音里绪菜)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商山早行》教案3篇
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商山早行》教案一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情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
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
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
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
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
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二、评讲:
朗读诗文
1.注音:
铎 槲 枳 凫
2.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3.列出结构: 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
起 承 转 合
4.指导赏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1.请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晨起的场景”。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
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
已暗含其中。
2.“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的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分析两句的结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其中“鸡声”“茅店”“人迹”“板桥”
四个词皆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语,“月”和“霜”也是名词。两句共写
了6种典型景物,中间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等名词以外的词。
2.补充类似诗句:“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
“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张至秘校庄》欧阳修
“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
远
总结:
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
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3.意象赏读:
本文发布于:2024-03-10 02:0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42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商山早行》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商山早行》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