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别有用心的女秘书)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
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
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
节”。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有
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1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
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
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
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
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
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
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
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
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
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
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
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
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
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
(《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
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
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
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
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
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
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
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
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
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
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
《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
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
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
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
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
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
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舞火龙
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
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
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
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燃宝塔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中秋灯与元宵灯不
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
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
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
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
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抛帕招亲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
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
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
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
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
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
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
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
语。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
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
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
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
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
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2
吃月饼
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
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
《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
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赏月
在中秋节之夜,除了吃月饼,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
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
寒和祭月。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祭月
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礼记》中记载:“天
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周朝,帝王有春分祭
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
逐渐流传到民间,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
日——中秋。
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
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
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
拿红酒代替。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
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
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
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宋代诗人苏轼《八月十五日看
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
留向月中看。”这首诗写的就是中秋节观潮的风俗。
博饼
中秋节博饼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
中秋传统活动。传说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
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发明的。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
其中尤以厦门地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
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
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
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
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
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
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
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
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而在江南地
区民间有在中秋节晚上制灯船的习俗,然后把做好的船灯放于水中,
流向远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走月
走月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走月是中秋之夜必须做的
一个风俗活动。在古时候,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
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直
至深夜方散。另外,在古时候,走月还有添丁之寓意。但凡没有生儿
子的已婚妇女,在中秋节的晚上,都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
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供兔儿爷
在古时候,家家户户过中秋节请兔儿爷是一个传统,就如同过年
放炮一样。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称玉兔为“兔儿爷”、
“兔奶奶”。并且会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
希望“兔儿爷”能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
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如今,我们很少能在市面上见到兔儿
爷,一般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
品商店里出售。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
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
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
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
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
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
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
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
的活动。
拜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
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
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
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
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
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
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
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18:0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41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