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9日发(作者:金桔水)
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与实施的总体要求
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落实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幼儿园要通过创设适
宜的学习环境,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和游戏,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
环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幼儿园应创设适
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环境,包括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1、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依据教育目标,有利于引发幼儿的游
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一方面,体现安全性、教育性与审
美性;另一方面,还需本着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从本园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然
的、现有的资源,切忌高档装修、盲目模仿和互相攀比。
(1)活动室的设置
设施设备的要求:
●幼儿用的桌椅应适合其身材高度,不同年龄班的桌椅应有区别。
●玩具、材料的柜架或活动区间隔的高度,以不阻碍成人观察幼儿的视线为准。
●玩具、材料柜架的结构应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取放。
●幼儿的桌椅布置要防止小学化。
区域环境设置的要求:
●区域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发展诸方面的需要,满足幼儿的游戏兴趣。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活动区域,区域材料应及时更换,拿取方便。
●合理安排活动区域,做到动静分开,方便活动转换,避免相互干扰,减少行为问题。
农村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农作物、干净安全的废旧物品、民间艺术品、民间游戏材料等,
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开设多种区域,引导幼儿主动、自主地学习。
(2)体能游戏场地的安排
幼儿园应当安排适合幼儿身体锻炼或户外游戏的场地,要考虑设置雨天时能够让幼儿
进行大肌肉运动的室内场地。体能游戏场地的设备配置,以能够满足幼儿攀、爬、平衡、
跳、投等大肌肉活动为主。
无论是活动室设施、设备还是体能游戏场地的设施与设备都要注意安全性:
●园内的地面要平坦防滑,所有出口及通道、楼道要畅通无阻;
●设施和器材不可有尖角、裂片或铁钉等露出;
●供幼儿操作的玩具、物品不含铅等有毒成份;
●应用绿色、环保、化学刺激气味小的材料装饰活动室;
●经常检查幼儿使用的设施、玩具、物品等,损坏的东西及时修理、替换或丢弃;
●保教人员具有基本的安全急救常识,安全急救设备充足,取用方便。
2、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
幼儿园要营造一种和谐、温馨、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感到安全、轻松、快乐。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教师和幼儿在教育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它既蕴涵着教
育因素,又蕴涵着情感因素。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应做到:
●给幼儿营造自由选择的生活环境,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
●用心关注幼儿的活动。
●以亲切平等的态度与幼儿进行广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
●避免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伤害幼儿。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必须做到:
●给幼儿提供同伴交往的环境、时间与材料媒介。
●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进行细致的观察,提供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园全体教职工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为幼儿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二)一日活动的组织
在一日生活的组织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适宜的内容和有效的组织形式。
活动目标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依据,结合本班幼儿发展
实际来确定,要考虑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
活动内容的选择,一要注意符合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并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要与本班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三要贴
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四要注意
各领域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体现生活化、游戏化。
在组织活动时,应注重师幼双向互动,尊重幼儿、解放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
应保证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可选择性、层次性,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与动态性,活动空间的
开放性,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切忌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幼儿自主学习等弊端。此外,还应珍惜幼儿的时间,尽量减少不
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幼儿消极等待的现象。
1、作息制度
制定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要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合理安排游戏、活动以及各生活环
节的时间。三餐一点的幼儿园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5小时。午睡时间,冬季1.5小时一
2小时,夏季2小时一2.5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
少于1小时;幼儿自由游戏和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执行作息制度时既要注意保持一日生活的安排在大的环节上相对稳定,使幼儿有规律
地生活,形成良好的秩序,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幼儿活动过程的实际反应作适当的
调整,同时照顾到个体差异,尤其是对体弱和能力较差的幼儿应给予适当的照顾,不强求
一律。
2、组织途径
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途径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教
学活动、观察探究活动、参观活动等。
(1)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入园、进餐、
睡眠、盥洗、如厕、收拾整理、离园等环节,生活活动是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形成
的基础,是幼儿学会生存与学会学习的起步。教师必须认识到生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
性,一方面充分捕捉生活活动中的教育因素,另一方面将教育目标隐含在生活活动中,使
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
理能力,引导幼儿自我服务、自我管理,防止包办代替,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
(2)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各种需要,也能促
进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在游戏中,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
和情绪情感的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游戏的教育价值,将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适宜的指导,使幼儿在游戏中快乐、自主地成长。
(3)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
设计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
方式和速度展开学习、游戏,遵循自主和自由的学习原则,同时便于教师及时观察了解幼
儿,以幼儿最近发展区为参照,设计出更适宜的环境,促进幼儿身心更好地发展。
(4)教学活动:即传统意义上的“上课”,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究活动与参观作为课程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
导幼儿用感官去了解周围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充
分利用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教育资源,注重幼儿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幼儿的自然性、
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发展,以实现课程目标。
3、组织形式
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教师应根据幼儿学习的
需要合理地加以运用,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与条件。
(1)集体活动:即组织幼儿集体活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向
幼儿提供共同经验,教育活动效率高,有利于保证教育活动的条理性和连贯性,保证所获
经验的系统性,也有利于幼儿自律、合作意识的培养。
(2)小组活动:依据幼儿的年龄、兴趣和能力,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并把全班
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活动。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幼儿与同伴和教师互动的机会,有利
于每个幼儿充分参与活动,更多地进行材料的操作,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
差异并进行指导,有利于幼儿主动发展。
(3)个别学习:包括有意的安排与随机的学习。在幼儿进行自选活动或小组活动时,
教师应时刻观察幼儿的情况,掌握时机,依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个别辅导和随机施教。
三种组织形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应灵活转换、穿插进行,防止以某一活动形式为
重点,避免以单一的活动形式贯穿一日生活的始终。
(三)家园共育
幼儿园应将家长资源合理整合到幼儿园教育资源中,予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本着尊重、
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使幼
儿在家中延伸与巩固在园内获得的学习经验,得以进一步发展;使家长加深对子女成长需
要的了解,增强责任感,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共育。教师应做到以下
几点:
(1)应引导家长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减轻幼儿初入园时
的分离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
(2)家长和教师在来园和离园时的交往是父母与教师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教
师必须认识到交流的重要性,接受父母提供的关于幼儿健康、性格等方面的信息,并向父
母提供一天中幼儿的重要信息。
(3)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
生活及发展的全面情况,主动听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4)教师应根据每个幼儿及其家长的实际需要,采取写便条、打电话等适当的形式
与家长沟通,建立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幼儿的策略。
(5)经常性地让家长了解本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引导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的教
育活动。
(6)通过咨询、讲座、研讨、交谈、亲子活动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四)社区、乡村资源的利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乡村中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应经常带
领幼儿到街道、广场、新村、小区散步,到博物馆、图书馆、邮局、医院、农田等参观,
增加幼儿对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初步的感性知识;幼儿园还可以采
用“请进来”的形式,邀请社区、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来园讲述、展示社区、乡村发展变化
和自已的工作等,充分利用社区、乡村人力资源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幼儿园有独特的物力资源与人才资源,也应充分发挥本园的各种资源对社区、乡村的
作用。幼儿园可以在孩子离园时间将场地、玩具、图书等开放,使这些物质资源增值;还
可以利用人才优势,利用节假日,为周围居民开办亲子乐园、游戏小组等,积极为社区、
乡村服务,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
(五)教育衔接
幼儿园教育应与0一3岁婴幼儿教养和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幼儿园小班教育应注重幼儿已有的经验,加强保育,营造与0一3岁时期相一致的生
活环境。保教人员要多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和情感关怀,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容许孩子
有一定的过渡期,避免突然提高教育要求。
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就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兴趣,升
入大班后,可通过参观、访谈、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幼儿入小学的意识,使幼儿顺
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各领域组织与实施要求
(一)健康领域
1、教师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明确保护幼儿生命和幼儿健康是幼儿园保教工作
的首要任务,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有关生理、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保健知识
和简单的护理技能,全身心地爱护、理解、照顾每一位幼儿,在实践中避免出现任何忽视
或损害幼儿健康的做法。
2、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
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该有助于
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3、幼儿健康既需要外部的“健康促进”,又是一个主动的发展过程,健康教育过程
中,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其不断增长的
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要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
4、合理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制定切合幼儿能力和需要的常规,并用适宜的方
法使幼儿了解常规的重要性,同时与家长密切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5、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多样性
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逐步提高幼儿对环境和气候的
适应能力。要注意保证幼儿适宜的运动负荷,同时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
得到适宜的锻炼。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6、教师应使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对幼儿讲明道理,逐步培养幼
儿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预见危险的能力,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方法。
(二)语言领域
1、教师应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准确把握不同年龄班语言教育的重点。
2、教师自身的语言要做到规范、亲切、文明、生动,语速、音量适宜幼儿,并引导
幼儿学会控制讲话的声音,培养文明表达的习惯。
3、尊重幼儿在语言发展中的个体差异,耐心倾听,平等对待。
4、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经验的获得过程,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语言环境,
在自然、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与
肯定。
5、在活动室中投放适合本年龄班幼儿阅读的图书、书写的材料,摆放在光线适宜且
便于幼儿取放的地方。注意保护幼儿视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6、教师应鼓励幼儿搜集海报、明信片、月历、广告图片、商品标签等有关书画加以
整理,成为自编图书的材料。
7、利用图书、绘画和其它形式,培养幼儿的前书写技能,提高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及
手眼协调、手脑协调的能力。
8、幼儿语言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教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
给予特别关注。
(三)社会领域
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心理素养,严以律己,以自己的良好言行为幼儿树
立学习模仿的榜样。
2、教师要尊重幼儿、热爱幼儿,使幼儿感到温暖、乐观、安全、自信,以利于幼儿
社会性的发展。
3、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引发、提高、巩固和强化幼儿积极的社会行为。
4、为幼儿营造平等、和谐、友善的人际氛围,提供与成人、同伴相互交往、共同生
活、学习、游戏的机会和条件。
5、幼儿社会性教育应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不
同活动内容的教育价值,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并于细节处着手,坚持一贯,
达到潜移默化的学习效果。
6、注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幼儿发生争执、情
绪不好,或特别引起兴趣的偶然事件等时机,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引导和个别教育。
7、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
成。(四)科学领域
1、教师应热爱科学,欣赏与热爱大自然,有好奇心与探究精神,有比较广博的科学
知识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师应了解幼儿学科学的特点,理解幼儿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承认幼儿个体
差异,准确把握各年龄班的教育重点。
3、教师应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目光、动作等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幼儿的好奇
心、求知欲。
4、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经验,创造一个鼓励幼儿探索、尝试、讨论和运用科学
经验和方法的环境,提供丰富的科学活动材料和多种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科学、
身边的
数学,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5、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在游戏、实验、参观、郊游、谈话、讨论中,充分感
知、观察、操作、探索和思考,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重视多种活动对幼儿不同的发展价
值。
6、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鼓励幼儿讨论他们所见所闻的事物,给予交谈的机会,
包括教师与幼儿及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应避免注入式的讲述,尽量让幼儿有机会自己进
行探索与发现。
7、科学教育的内容应当具有地方的特色,以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地理地貌、季节
气候等为主要探索对象。
8、在实验或操作过程中,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幼儿的安全。
(五)艺术领域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用新的艺术观指导幼儿的艺术教育。
2、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进行艺术探索和自我表现的环境,设相应的艺术活动区域,
提供安全卫生的、能满足幼儿从事各种艺术创作需要的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维、想
象和直觉去抒发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真正体验艺术活动的快乐。
3、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幼儿艺术活动的特点,学会从幼儿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各自的创
作过程及其作品,尊重幼儿对事物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克服以成人标准评价幼儿艺术活
动及其作品的倾向。
4、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真情的体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丰富幼
儿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在大胆、自由的表现与创作中获得满足。同时,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5、在幼儿艺术创作过程中,教师不宜作过多的示范、提示与硬性规定,以免扼杀幼
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于艺术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6、教师应拓展幼儿艺术欣赏的内容,同时注意开发、利用当地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
为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和能力创造条件。
本文发布于:2024-03-09 09:0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3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