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更新时间:2025-01-11 09:18:06 阅读: 评论:0

2024年3月7日发(作者:寒假)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语译】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都生于金元时代,各有不同成就,名气后大。后人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但在李中梓着的《医宗必读》一书中,却错误地把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称为金元四大家。

【注释】必读:指《医宗必读》,为明末李中梓所著。中梓名士材,号念莪。此书以简明扼要见称,且能提纲挈领,因此颇为一般读者所欢迎。

【原文】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

【语译】从明代以后,医学书籍就更多了。但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研习医学的人,必须仔细酌量取舍,才能做到取长补短。其中比较详细而完备的,要称王肯堂了(指王肯堂着的《证治准绳》。

【注释】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1552~1639),江苏金坛人。是明代著名医学家。所著《证治准绳》120卷,包括杂病证治准绳、伤寒证治准绳、杂病证治类方准绳、女科证治准绳、幼科证治准绳、疡医证治准绳六种,故又称为《六科准绳》。内容渊博,条理分明,为明代医学巨著之一,为后人所推崇。另着有《医论》、《医辨》、《郁网斋笔尘》、《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原文】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张景岳,着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

【语译】薛立斋着《薛氏医按》,其中有些议论缺乏自己的见解。李士材的著述虽然比较粗浅一些,但是却能遵守常法。张景岳着有《新方八阵》,创制许多新的处方,都很切合实际。张石顽着《张氏医通》,治病大多采用温补的方法。赵献可的论述,基本上与张景岳、张石顽两人的理论一致。至于4医学三字经白话解诊脉的`方法,首推李时珍所著的《濒湖脉学》。

【注释】薛氏:指薛己,号立斋,江苏吴县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曾任御医及太医院使。通内、外、妇、儿、眼、齿科,尤精于疡科。

主张治病务求其本原,倡用补真阴真阳的方剂。着有《薛氏医按》。张景岳:名介宾,字惠卿,号景岳,浙江山阴人(1561~1639)。学术上先尊崇朱丹溪。后又有不同见解,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等理论。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攻伐之品,以温补为主,给后世医家影响很大。著述颇丰,历三十余年编成《类经》一书,又有《类经图翼》、《类经附翼》、《质疑录》,晚年辑成《景岳全书》,对后世影响较大。石顽:张璐,字路玉,号石顽,清代医学家,着有《张氏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衍义》。献可:赵献可,号养葵,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医学家。所著《医贯》一书,议论甚精,很受医家欢迎。此外,尚有《内经抄》、《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等书。濒湖: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1518~1593),明代伟大医药学家,着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原文】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

【语译】以上所谈到的几位医家,虽都各有专长,但他们的著作,与古典著作比较起来,是相差得很远的,甚则荒诞不经。对于张仲景著作的研究,尚还很不够,好象只能在门外徘徊,不能登堂入室。(按:这段议论仅是作者的看法。实际上后世医家在古代医学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

【注释】揆(kui):”揆”是衡量一下的意思。长沙:指张仲景。据说张仲景作过长沙太守,所以学医的人,常尊称他为张长沙。彷(pang)徨(huang):游移不定,不知道往哪里走好。

【原文】惟伯,能章程;徐尤着,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

【语译】到了清代,惟有柯伯能够遵守《伤寒论》的法度。至于徐忠可、尤在泾二氏,基本上是依据喻昌的学说。清代比较有名的著作家,要算钱塘张志聪与高士宗了。研究中国医学必须认真学习古典著作,才是正确的道路。

【注释】伯:柯琴,字伯,清代著名医学家。着有《伤寒来苏

集》、《伤寒论翼》等书;阐发《伤寒论》的道理,甚为精细明了。章程:法度。此处指《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徐尤:指徐忠可(名彬)与尤在泾(名怡),都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忠可着有《金匮要略论注》等书;尤在泾着有《伤寒贯珠集》、《金匮心典》、《金匮翼》等书。喻昌:字嘉言,江西南昌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着有《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等书。钱塘:指张隐庵(名志聪)和高士宗(名士栻),他们都是浙江钱塘人,清代著名的医学家。曾在杭州侣山堂讲述医学,极一时之盛。他们主张集体创作;他们着有《素问集注》、《灵枢集注》、《侣山堂类辨》等书。慈航:在茫茫大海中,忽然得到渡船,安稳渡到彼岸的意思。此处指研究中医学的正确道路。

二、中风

【原文】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

【语译】在人类所患的各种疾病中,首先值得注意的要算是中风病。这种病大多是急骤发作的。引起这种病的风邪是由四面八方来的。

【注释】中风:中(zhong)风,病名。见《内经.邪气藏府病形篇》等。亦称卒中。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口眼喎科,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的病症。关于中风的病因,唐、宋以前均认为以外风为主要因素。金、元时代,刘河间主火,李东垣主气,朱丹溪主湿(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元.王履(王安道)又将本病分为真中风、类中风两种。《医经溯洄集.中风辨》:”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在辨证方面,按病情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四个类型。《金匮要略.中风厉节病脉证并治》: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脏,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然而对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者,又当辨明闭证和脱证的区别。指外感风邪的病证。是太阳表证的一个类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八方: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八个方位。

【原文】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

【语译】诊断中风症,应分辨闭症与脱症,二者是大不相同的,

治法当然也不同。闭证要用疏通的方法,以小续命汤力量最为雄厚。脱证要用固守元气的方法,不使元气虚脱,用参附汤最有功效。

【注释】闭与脱:风邪侵入人体后,陏着病人脏腑寒热虚实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证候;若病人素有郁热,则多见闭证。闭证的症状是神昏不语,痰涎涌塞,牙关紧急,面赤,两手握紧,脉搏有力,或二便闭结,应先用开窍醒神的方法来治疗。如脏腑本属虚寒的,则多见脱证。脱证的症状是不省人事,口开手撒,汗出如珠,二便失禁,肢体厥冷,脉微欲绝。应该急用回阳救逆或益气固脱的治法。

【原文】顾其名,思其意,若舍风,非其治。

【语译】中风这个病,顾名思义,是由于中了风邪而引起的。因此,如果放弃以治风邪为主的治法,那就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了。

【注释】舍(she),放弃的意思。

【原文】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

【语译】关于中风的病因,在金元四大家中,刘河间认为是由于火盛,李东垣认为是由于气虚,朱丹溪认为是由于痰多的原因所引起。后世医家为了与前面所谈的由于中了风邪所引起的”中风”相区别,将火、气、痰所引起的中风称为”类中风”。总之,刘、李、朱三人的说法,虽各有其独特的见解,但究属是一家之言,难免都有片面性。

【注释】三子:指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对中风成因,刘河间主火盛,故治实火用防风通圣散,治虚火用地黄饮子;李东垣主气虚,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朱丹溪主痰多,故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竹沥、姜汁之类。小家伎:伎同技字,即指技术,才能。小家伎,在这里是指刘、李、朱三人都有片面性,都不能算是治中风病的”大家”。

【原文】喑喎斜,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语译】当中风发作之时,若出现口不能说话,口眼喎斜,倅然倒地等症状,当以急救为主,其次再用柔润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填空窍的方法,可以根据《金匮要略》所列的方法处理。

【注释】喑(yin)喎(wai)斜:”喑”是不能说话的病;”喎斜”是口眼歪斜。”昏仆地”指突然昏迷倒地,是中风的症状。柔润:在这里是指一种治疗中风的方法,就是用滋养和镇静的药物以柔肝熄风。6医

学三字经白话解填窍:窍,这里指的是毛孔。古人认为中风是因风邪由毛孔侵入而引起的。因此,治中风的方法,除了用驱风药外,也可用使毛孔密固的药,如《金匮要略》中的侯氏黑散与风引汤,就是这类方剂。(按:现多用资寿解语汤治本症)附方小续命汤:《千金要方》方。治中风、症见口眼喎斜,筋脉拘急,半身不遂,舌强不语,或神情闷乱。麻黄(去根节)人参黄芩川芎白芍炙甘草杏仁防己桂枝防风各6g附子(炮)5g作煎剂,分3次服。参附汤:《妇人良方》方。有回阳、益气、固脱之效。治元气大亏,阳气暴脱,手足厥冷,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脉微欲绝等。东垣以此治中风元气突然虚脱。人参30g附子(炮)15g作煎剂,徐徐温服。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方。有疏风解表,清热泻下之效。主治外感风邪,内有蕴热,表里皆实,恶寒发热,头痛眩晕,口干苦,咽喉不利,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以及痈肿疮毒等。河间以此治疗实火所致中风之证。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各6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 0g甘草60g荆芥白术栀子各8g作散剂,每服6g,日服3次。地黄饮子:《宣明论方》方。功效补肾益精,宁心开窍。主治类中风,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行。熟地远志山萸肉巴戟天石斛石菖蒲五味子肉苁蓉水洗肉桂麦冬附子茯苓各等分加薄荷叶7片,水2杯,煎八分服。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有补益中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治脾胃气虚,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大便溏泻或久泻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东垣以此治劳役饥饱过度致伤元气,气虚而风中之。黄20g人参白术(炒)当归各10g炙草陈皮各9g升麻柴胡各6g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二杯,煎八分服。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或胸膈胀满,恶心欲呕,或头眩心悸等。朱震亨以此治痰饮所致的中风。陈皮6g半夏茯苓9g甘草(炙)2g加生姜3片,水3杯,煎七分服。侯氏黑散:《金匮要略》方。有清肝祛风,化痰通络之功。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菊花120g白术防风各30g桔梗24g细辛茯苓牡蛎人参矾石当归川芎干姜桂枝各10g黄芩15g上药杵为散,每服6g,每日服2次,温酒调服。忌一切鱼肉、大蒜,宜常冷食。风引汤:《金匮要略》方。有清

热熄风,镇惊安神之效。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大黄干姜龙骨各30g桂枝45g甘草牡蛎各30g寒水石赤石脂石膏滑石紫石英白石脂各90g研成末,粗筛用韦布盛之,取6g,用井花水1杯,煎七分,温服。干姜宜减半用。资寿解语汤:出《古今医统》卷八。为《简易方》引《资寿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十),”解语汤”之异名。有温经通络,熄风开窍之效。主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口眼喎斜。防风附子天麻枣仁各10g羚羊角肉桂各3g羌活甘草各2g水2杯煎八分,入竹沥15g、姜汁6g服。

本文发布于:2024-03-07 08:17: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3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医学三字经白话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医学三字经白话解.pdf

标签:中风   方法   主治   医学   风邪   防风   着有   证治准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