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7日发(作者:离过年还有多久)
2011年度十大事件
href="#"> 一、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 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社会反响十分强烈。 8月9日五部门召开视频会议,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9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按照五部委部署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通知》精神,各新闻单位积极响应,给新闻媒体带来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广大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走乡村、进社区、到厂矿,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普通劳动者中间,体察国情民情、反映火热生活,集中推出了一大批来自一线、感人至深的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项 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中央主流新闻媒体率先行动,主要领导带头走基层采访报道,刊载和播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新闻。如《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当500强更要500年》、《湘西新盼》等报道,《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霸州有个西粉营》,《经济日报》发表的《北芹村的蔬菜不愁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北大仓今年粮满仓》等。期刊界也行动起来,由传媒杂志社组织的“全国知名期刊昆明行”活动,20多家知名期刊的主要负责人,到昆明考察采访,是期刊界一次大规模“走转改”活动。 回望历史,许多革命领袖都办过报刊,都成为深入基层,坚持好作风、好文风的表率。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立意高远,倡导社会革新,影响很大。周恩来早年办的《觉悟》真实反映现实,深入群众和社会基层,反映人民群众疾苦。 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用时代要求审视新闻宣传工作,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中国当代领导人对新闻宣传工作自身规律和行业特点的重视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与发展。 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 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为有源头活水来”,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新闻工作者走出高楼大厦、走出书斋会场,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报道,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以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富报道内涵,以朴实的文风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就是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具体体现,就是推进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新闻战线的一项长期任务,要不断深化,持之以恒,务求实效。 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上市 2011年9月29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报业集团。 浙报传媒鸣锣上市,以极高的效率结束了这一年来多家报业集团问道“上市”却“黯然泪下”的历史。2011年10月31日,借上市的“东风”,它又凭借“传媒梦工场”项目的启动正式吹响集团进军全媒体的号角。动作频频,一石激起千层浪。 1949年,浙江日报社诞生;2000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全国第八家报业集团;2002年,浙江 日报报业集团出资创立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尝试以报业集团和强势传媒群体为依托,统筹运营报业经营资产,确立了报业经营的独立法人地位„„此后,它确立起“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首创“一媒体一公司”的运作模式;它坚持以报为本,又注重多元发展,培育了资本经营、房地产和高新技术三大重点多元业务;它秉承“全媒体、全国化”的发展战略,将脚步迈出浙江,与国内多家知名媒体合作,积极探索报业“三跨”之道„„今天,投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目光中有太多的羡慕与赞许,然而若不是浙报人将低调、苦干、踏实、严谨、前瞻等优秀品质融入了发展的血液,也许再多的“足智多谋”、再多的“机遇青睐”也不能成就这番业绩。 三、《新华每日电讯》发行破百万 今年年初《新华每日电讯》高调宣布发行量突破了100万份,达到105万,这一数字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中国党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够克服党报发行这一“天下第一难”。并且,在百万发行量实现的同时,《新华每日电讯》通过对“白话新风”理念和“为读者做新闻秘书”办报宗旨的贯彻与实施,已经成功地在各类读者中塑造起良好的品牌形象,深受读者欢迎与喜爱。 这是一份有着大起大落和坎坷历史的党报。1993年元旦 创刊的《新华每日电讯》,初期设置有8个版面,第一年发行7万~8万份,内容必须照搬新华社通稿,版面设置完全按照《人民日报》的模式;2000年,随着新华网的横空出世,甚至要面对可能被“停刊”的命运。然而,2002年,它竟意外地获得一道“赦令”――此后,再不必模仿《人民日报》的形式,拥有了对报纸内容和形式的探索权。于是该报借此东风,开始改版,从进一步加强通稿处理、扩大稿源到2005年大胆提出“新华大文摘”的概念,再到此后不断坚守与磨合“新闻秘书”的发展理念,作为一张出身国家级通讯社旗下的报纸,2011年它迎来自身发展的“最高点”。 业内学者曹鹏曾这样评价它,“这种逆势上扬的发行奇迹,固然有赖于报纸的内容,但强大的渠道营销力量无疑发挥了作用。长期以来都有党报发行难之说,甚至有人称为‘天下第一难’。现在的事实却显然在颠覆这样的成见”,的确如此,2011年《新华每日电讯》为国家级大报的发展做出了表率。 虽然记者“黑名单”最终并未出炉,但该事件的发生客观上足以起到警示媒体的作用。尽管大部分新闻从业者都能自觉秉承职业操守,舆论监督时做到揭恶扬善、以正视听,可是也不排除一些记者缺乏职业道德,为了引人眼球对所获信息未做调查核实就大肆渲染。殊不知,在传播渠道如此之多、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一条“危言耸听”的报道很 快就会将当事者推上风口浪尖。这样的报道一旦爆出,再经过各媒体纷纷转载,有可能瞬间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给当事人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新闻记者应当时刻谨记在履行监督职责的同时,还肩负着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 归根结蒂,舆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都要加强自我约束,依法自负其责,在权力与职能之间达成合理的平衡,在责任与义务之间构成良性互动,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四、重庆卫视改版 成为中国首家公益电视频道 2011年3月,重庆卫视向中国传媒界发出嘹亮呐喊,将通过改版转变成为中国第一家公益电视频道,此举还意味着此后它将全面停播商业广告,切断电视媒体一直以来最重要的盈利来源。 改版后的重庆卫视,以建设“主流媒体、公益频道”为目标,着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打造自办精品文化栏目。作为省级卫视中的第一个红色频道,它有着“铁肩担道义”的可敬品格,但面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前路,如何维持与创新也是现实给予它的沉重命题。 重庆卫视是一家有着20余年发展历史的老牌卫视,早在1998年,它就已在25个省(直辖市)、32个地级市和22 个省级市落地,其所创办的《三峡大移民》、《巴渝风》、《雾都夜话》、《龙门阵》等优秀栏目深受电视观众喜爱。2006年,重庆卫视在秉承巴渝叙事的麻辣风格基础上,确定“故事中国•人文天下”的频道定位,用“故事化思维”的方式来制作节目,以人文关怀来升华信息,提升了卫视的传播价值、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 同年,重庆卫视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编播季”的理念并进行了创造性的实践,引发了全国卫视的“编播季”风潮。此后几年,它通过调整频道定位,做强内容产业;深挖本地资源,拓展文化底蕴;加强制度管理,进行量化评估;不断细分市场,提高观众忠诚度等措施,将自身提升为西部一流卫视。 五、《辽沈晚报》转企改制 5月30日,《辽沈晚报》整体转企改制暨辽宁北方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仪式举行。这标志着全国首家晚报都市类报纸先行完成了整体转企改制,也标志着辽宁晚报都市类报纸在全国率先迈出了采编、经营整体转企改制方面的实质性步伐。 《辽沈晚报》历经19年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区域市场最具实力的都市类报纸之一,是东北地区唯一进入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全球日报发行量100强的平面媒体。 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在辽宁省委领导下,先行试点推进《辽沈晚报》整体转制改革,成立由辽宁报业传媒集团绝对控股的现代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被看作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辽沈晚报》创刊于1993年1月1日,是辽宁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以综合新闻为基础的省级晚报。一直以来,它秉承“让政府和市民都满意”的办报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办好晚报、都市类报纸的新路子。2008年3月,《辽沈晚报》与《铁岭日报》成功实施战略合作后,2009年初又实现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省市两级报业的资源共享及采编、经营业务的互利合作,《辽沈晚报•铁岭版》、《辽沈晚报•本溪版》、《辽沈晚报•阜新版》、《辽沈晚报•抚顺版》等报业集群基本形成,拉开了我国区域报业资源整合的大幕。 六、大众报业集团年度中国新闻奖喜获“大满贯” 2011年10月20日,在全国最高级别的新闻竞赛――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大众报业集团一举抢得七席之地,一等奖更是“花开两枝”,实现评论、消息、通讯、摄 影、网页、论文等各类体裁的“大满贯”,涵盖了党报、都市报、杂志和网站等媒介形态,被业界称为“大众日报现象”。 1939年1月1日,大众报业集团的母报《大众日报》创刊,是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然而,悠久的历史并没有成为他们懈怠的理由。近些年来,《大众日报》及其系列子报刊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化新闻改革、提高舆论影响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大众报业集团坚持“围绕主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为主业”的基本思路,发展报业经济,扩大规模、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初步培育起以报纸为依托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物资、酒店等产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集团不断深化人事体制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队伍素质,在用人机制改革、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学习体系建设和组织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1年5月19日上午,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半岛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青岛举行,大众报业集团融资上市迈出关键一步,老报纸即将迎来发展的新未来。 七、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 11月上旬,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从11月10日起至12月底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非法报刊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报刊、非法报刊机 构、假记者、假新闻。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次专项行动的打击重点一是非法报刊,包括假冒、伪造国内刊名刊号或无刊号出版的报刊,利用境外注册刊号在境内非法编辑发行的报刊,以买卖刊号、一号多报(刊)和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等形式非法出版的报刊;二是非法报刊机构,主要指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的报刊社、编辑部、记者站、工作站、报刊网站,特别是未经批准以港澳等境外媒体名义擅自设立的编辑部、记者站、办事处等非法机构以及制售传播非法报刊的信息咨询企业;三是假记者,包括假冒记者或新闻采编人员身份的社会闲散人员、新闻机构离职人员和非采编人员,以及假冒网络新闻媒体记者或新闻采编人员身份的各类网站工作人员;四是假新闻,即违背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没有事实依据,凭空捏造、混淆视听的各类虚假新闻报道。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各地指导报刊出版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坚决纠正买卖刊(报)号等违规行为,严把信息来源和新闻内容审核关,坚决杜绝虚假新闻的产生。 近年来,非法报刊、非法报刊机构、假记者、假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类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面对市场的诱惑,一些新闻从业者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建设不够重视。二是市场利益的驱动。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 制造虚假新闻,利益驱动搞有偿新闻。三是一些媒体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缺乏足够有效的监管机制,致使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等等。 要彻底杜绝非法报刊、非法报刊机构、假记者、假新闻等问题,不仅需要政府专项行动,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媒体和记者自身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从而提高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同时还要引入社会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假新闻、假记者永离媒体,使新闻部门真正成为党、政府、人民的喉舌,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八、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首次增设期刊奖 我国期刊有9800多种,是传媒阵营中数量比较大的一个群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国家级的奖项,到今年,这一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3月18日,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登台领奖的,除了出版社的们以外,还有很多杂志社的。本届中国出版政府奖首次增设期刊奖。本次评选,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把关,科学评审。评奖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机构,从报送规范、出版规范、广告规范、编校质量四个方面对312种报送的期刊进行参评 资格全面审核,通过审核共计取消了121种期刊的参评资格,最后评出期刊奖和提名奖。 本届期刊奖获奖期刊分科技类和社科类两类,各有10种,共20种获奖。提名奖科技类19种,社科类20种,共39种。这次期刊的评审,既是对2007年到2009年期刊业发展实力的审视,也是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期刊业发展成果的一次盘点,集中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获奖期刊看,本次期刊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社科期刊老树新花,品牌效应彰显。从这次获奖的10种社科类期刊看,都是拥有30年以上历史的老品牌期刊,这些老品牌期刊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二是学术期刊江山半壁,理论推动创新。在这次获奖的20种期刊中,学术期刊有10种,占据江山半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成就。三是技术科普期刊异军突起,读者市场双赢。技术科普期刊是联系科技发展前沿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本次期刊奖有3个获奖,5个获提名,展现了技术科普期刊近年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获奖期刊整体看,这些期刊反映出我国期刊业整体繁荣,各门类期刊共同发展,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发展要求的鲜明时代特色;代表了我国期刊业的最高水平,集中体现了我国期刊业近年来改革发展的突出成就;体现了鼓励原创,激励创新,推动期刊实现跨 越式发展的政策导向。 中国出版政府奖首次增设期刊奖,是对期刊作为出版界生力军角色的肯定,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对期刊出版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期刊出版界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的积极回应,对于推动我国期刊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报刊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化发展,随着期刊业整体向好发展,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将日益凸显。 九、八种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被停业整顿或警告 2月23日,新闻出版总署召开“加强学术期刊管理”专家座谈会,会上通报了对《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等8种期刊违规刊发学术论文问题的处理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对严重违规的《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等6种期刊予以停业整顿、警告等行政处罚,对《管理观察》等2种期刊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责令立即纠正违规行为。 针对一些学术期刊忽视学术质量,靠收取版面费盈利以及“核心期刊”功能异化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通过监测和审读,发现一些期刊刊载论文数量过多,最多的每期刊发200多篇,由于缺乏必要的审核和把关,论文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少数期刊超越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刊发的论文几乎涵盖所有学术领域。 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一方面,学术与人才机制的不 尽完善造成了论文发表需求旺盛。为了完成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或者出版学术专著的“硬指标”,一些知识人士进行着“投入与产出”的精心计算,将“社会良心、道义、担当、责任”搁置一旁。论文买卖“产业化”的利益链条,牵动着计划学术导致的庞大需求,更牵动着“象牙塔”内学术官员的职务晋升、教师的职称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学术资源分配和待遇的改变。另一方面,读者面窄、发行量少,但又必不可少的学术期刊在生存上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一些缺乏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期刊出版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学术质量,以收取版面费牟利,刊载拼凑、剽窃学术文章的现象时有发生。 就学术期刊而言,其本身担负着传播学术,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发布,惠及整个学术共同体的重任,其属性具有公共性的色彩。也因此,很多学术刊物注定与大众无缘,仅只是少数学术圈内人士的“阳春白雪”。但无论是发表论文“刚性需求”的产生,还是学术刊物的生存现状,都不能成为学术期刊舍本逐利的借口。如何让刊物不再为区区的版面费自跌身价,在生存面前折腰,这显然是诞生优秀学术刊物的先决条件。 当下要改变学术期刊发展窘况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将资质级别的评定标准从“决定学术因素的单向度”改变为“为学术自身发展服务”的良性互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 其中又蕴含着各种综合因素,如学术期刊办刊人的职业操守和诚信、国家对于科研创新成果的奖励机制、国际优秀学术期刊的发展模式,以及打造精品学术期刊、科技类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素质培养等,都是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要素。 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只有严格按照办刊宗旨和业务范围出版,完善编辑流程,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编辑质量、不断提高学术质量,同时积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积极适应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才能在编辑、经营、生产、发行等各个环节上提升水平,为报道前沿研究成果、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十、视频网站扎堆上市 媒体上市历来为业界所关注,而今年我国主流视频网站空前活跃,年内扎堆上市,引来业界格外关注,成为今年业界一件重要事件。 继乐视网2010年8月登陆创业板、优酷去年12月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酷6去年借壳登陆纳斯达克以来,今年5月以视频业务为主的凤凰新媒体登陆美国纽约证券市场,土豆网于今年8月17日在纳斯达克上市。有资料显示,包括PPStream、PPTV在内的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也都摇摇欲试,筹备上市。 国内提供网络视频服务的公司包括优酷、土豆、迅雷(微博)看看、奇艺、酷6、56网(微博)等垂直视频网站,有搜狐、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下设的综合视频网站,有PPTV、PPS等视频播放器客户端,此外还包括一些更为上游的网络版权分销商,如乐视(微博)网、优朋普乐、盛世骄阳、激动网等,其中乐视网和激动网均设有自己的视频网站。 优酷、土豆是国内最早一批上线的视频网站,初期定位于视频分享平台,类似于YouTube的UGC模式,用户可以主动上传、观看、并分享视频内容,网站收入模式为广告。随着在线视频广告规模和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视频网站经过多年发展,业务日趋成熟,经营状况也得到大幅改善,加之用户认可度不断提高,使整个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已从发展前期的单纯“烧钱”转向争夺市场份额。主要视频网站需要通过上市融资,为下一步的市场争夺战奠定资金支持。 资料显示,包括凤凰新媒体、优酷网、土豆网等在内的主流视频网站,目前的月访问量和覆盖用户数已双双突破1亿大关,并仍以稳定的增速向上攀升。这说明,一方面,视频网站已经进入比较稳定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根据国内外互联网发展经验,在细分行业中,经过充分竞争,最终只会留下两到三家企业,最多也就5家左右。国内视频网站行业将很快进入争夺市场份额的阶段。如果主要的几家视频网站错过上市,很有可能因为资金问题,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 同时,有业内人士分析,尽管数据显示视频网站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几家已上市和进入上市进程的公司财报也显示,视频网站的财务状况正在得到改善。但近期中国概念股受各类负面影响,视频网站选择在这一时期上市,可能并非最佳选择。 易观国际报告预计,到2013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69.9亿元,预计未来5年内,国内网络视频广告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可以预见,视频网站的赢利时间点将很快到来,今日的付出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
本文发布于:2024-02-27 13:1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21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1年度十大事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1年度十大事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