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一年级大雨和小雨教案

更新时间:2025-01-14 07:38:02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3日发(作者:尝葡萄)

篇一:新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用清晰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通过演唱、表演感受歌曲《大雨和小雨》轻快、活泼的情绪,并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不同力度表现歌曲中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清晰准确以及富有表现地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引导学生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并加以模仿

3. 为歌曲《大雨和小雨》创编歌词。

教材分析

歌曲《大雨和小雨》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对第一句的变化发展。旋律流畅,节奏简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特点,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教师:神奇的大自然中存在各种声音,它们有的强有的弱,有的清脆悠扬,有的震耳欲聋。请大家听听这些都是哪些自然现象的声音?

欣赏雷雨声、流水声,请学生回答。

教师:有许多歌曲就是受了好听声音的启发创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首这样的歌曲。

二、学唱歌曲

(一)初步感受

1. 初次聆听《大雨和小雨》,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聆听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聆听后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评价。

2.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师范唱前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聆听。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学生听后回答歌词内容,教师评价并完整说出歌词。

全体学生复述歌词。

(二)学习歌词

1. 《大雨和小雨》歌曲学习。

2. 节奏朗读法教歌词。

例:

教师分句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分句跟读。

学生完整按节奏读歌词,教师评价并指导学生带有力度变化朗读。

学生带有力度变化读歌词。

教学要求:带学生分句朗读之后再完整读,注意纠正学生不认识的字的正确读法。在读歌词时可以渗透“大雨”和“小雨”力度变化,带学生有力度对比地读歌词。读歌词时可以让学生设计简单动作边表演边读,增加趣味性。

(三)分句教唱

再次聆听《大雨和小雨》。

例:

学生跟着教师分句学唱。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学生演唱时出现的问题。

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学生跟音乐集体或个别演唱。

(四)力度表现

教师再次范唱,提问:注意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区别。

教师要求:范唱力度变化要明显,带有表情地演唱。

学生回答哪里有力度变化,说出为什么。教师总结。

学生带有甜美的表情和清晰的力度变化演唱歌曲。

聆听《大雨和小雨》伴奏,学生集体或个别演唱。

教师要求:在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跟着有表情地张口,不出声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表情和演唱时的口型。

三、创编表演

1. 欣赏《大雨和小雨》动画,请学生观察动画中大雨和小雨有何区别。

2. 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教师总结评价,请个别学生表演。

教师要求:根据学生情况可以带领学生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表演。

四、歌词创编

1. 欣赏《大鸭和小鸭》动画,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动物的声音。

学生欣赏完动画回答出有大鸭、小鸭、大公鸡、小鸡的声音。

2. 教师示范将歌曲改唱成《大公鸡和小鸡》。

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重新填词演唱,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3. 教师介绍如何进行歌词创编。

学生自己创编歌词,将歌曲改成《大鸭和小鸭》并演唱。

教师总结评价,个别或集体再次演唱。

教学要求: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此环节,教师可以只指导学生一起创编出《大公鸡和小鸡》的歌词并演唱,也可以再指导学生设计出更多的声音创编歌词。

五、课堂小结

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小音乐家,回家后把你的创作唱给爸爸妈妈听,希望你们创编出更多的歌词来演唱。

篇二:一年级《大雨和小雨》-教学教案

年级: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歌曲寻找生活中的声音;2〈〈大雨和小雨〉〉;3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教材分析: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教学目标:1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2 能创造几种声音;3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学要求: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2 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3 回唱歌曲〈〈大雨和小雨〉〉。重点与难点: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科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教具:1、多媒体光盘;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3 自大自然中的事物。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走进教室。(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多媒体课件,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

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了什麽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想不想去呢?

生:想??

师: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多媒体课件:火车开了。)

师:大森林到了。(多媒体课件: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声音,特别是农村中的学生,对大自然中的声音会不会深切的感受。)三、歌曲〈〈大雨和小雨〉〉

1、师: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多媒体课件: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师: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生:声音不一样。

师: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

4、歌曲处理: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如何演唱歌曲。

5、师: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新课标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自信心。)四、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师: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到外面做游戏吧。(围圈对坐)

师: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生:老师你听。(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用两三种声音连在一起能表现一个简单的内容。比如:脚步声、开门声、喝水声,好象是一个小朋友放学回家,打开门、口渴了咕噜咕噜喝水的情景。你能不能从身边找出几种声音,再把里面的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生:(讨论)

3、故事表演

故事是学生通过音乐创造而出来的声音,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培养和鼓励创造精神,是新课标体现。)

4、小结

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五、组织下课

师:在城市中生活久了,不免对郊外的生活很向往,今天同学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大自然,一定是件愉快的事情,虽然很累,收获却很大.最后,就让我们把一段精彩的舞蹈献给大自然.(多媒体课件:愉快的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出教室。

篇三: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

篇四:一年级大雨和小雨

大雨和小雨——教案

教学内容:

唱歌《大雨和小雨》

教学目标:

1、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 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并与小组同学

合作创编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雨的音响,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2、 学唱歌曲

(1) 聆听歌曲(录音范唱)。

(2) 分句教唱歌曲。

3、 表现歌曲

(1) 学生学会歌曲后,播放大雨和小雨的音响,分

辨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学生用稍强的力度表现大雨

篇五:《大雨和小雨》教学设计

大雨和小雨

——小学一年级唱歌课(解决时间矛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北京市小学音乐唱歌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思路,即“有效解决教学内容与唱歌教学时间矛盾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紧密围绕聆听、模仿、对比等音乐活动感受节奏、节拍、和音乐中的强弱变化,由浅入深地学会歌曲,进而唱好歌曲,最终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的理论设计教学。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音乐并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要通过聆听、演唱、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1.作品分析: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五声宫调式,2/4拍的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歌曲节奏以四分、八分音符为主,简单、易学,适合一年级开展节奏与节拍的训练。歌曲有两个乐句,第一乐句中采用了模进的方式,旋律下行,进行大雨与小雨的对比。第二个乐句延续了第一乐句的音乐素材,其中的“哗啦啦”和“淅沥沥”在演唱中要通过有弹性的演唱表现雨滴的特点。整首歌曲以三度、二度为主,只有在第一、二小节中间出现了四度音程,在两个乐句间出现了五度大跳音程。歌曲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自然界中的大雨和小雨。在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中认识声音的强弱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2.音响分析:

本课的配套音响中,范唱中力度的对比不够明显,为了教学需要,重新录制范唱,并转成d调。在歌谱中仍然采用c调记谱,便于学唱。

3.时间矛盾分析:

歌曲《大雨和小雨》共有2个乐句、8小节。歌词只有一段,均为一字一音,学唱容易,因此学会此歌曲所需时间较短,课时时间为40分钟,这样学会歌曲所需时间与课时时间存在矛盾。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资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刚刚入学不到一个学期的一年级学生,本校一年级共有四个教学班,本班是一(3)班,该班有26个学生,男、女生比例比较均衡。通过调查了解到,本班有6人学习声乐,12人学习各种乐器,3人学习舞蹈。通过前一阶段的音乐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能力。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一3班

一1班一2班一4班

知识储备:

1. 在本课前,部分学生对五线谱有一定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了3、5、6三 个音,能够基本唱准其中的二度、三度音程。四度音程在演唱中还有一些困难。

2. 学习了包含四分、八分音符的简单节奏,通过歌曲《粉刷匠》、《其多列》的学 习,简单了解2/4拍。进行过节奏与节拍结合的音乐技能训练。

学生优势:

1.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较好。能够对照谱例,准确识读由上述音符组成的简单节奏。

2.通过调查,本校学生有较强的识谱视唱能力,能够自主视唱结构短小、节奏简单的乐谱。所以在本节课中,老师的一些要求不存在学习上的障碍。

存在问题:

1.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完全是感性的认知,容易对生动的音乐形象所吸引。在演唱时缺乏对声音的控制,容易喊唱。本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为出发点。

2.通过以往的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节拍与简单节奏之间的关系,能够用走步的方式表现节拍,能够边拍击节奏边走节拍,但是在拍、走结合的过程中还不够准确、协调。

3.在演唱中,知道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但还不能及时的控制自己的声音,调整发音的状态,仍需要在老师细致的指导下准确歌唱。本课中的强弱对比,是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

1.歌曲的节奏教学以学生模仿为主,旋律通过模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式。 2.歌曲力度的变化通过对比、模仿开展教学活动。

3.表现音乐通过律动及音乐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实践体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比聆听感受力度的不同,结合律动和演唱活动,能够表现出力度的变化。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力度变化的印象。

(四)技术准备

录制d调的歌曲范唱,制作结合歌词内容的图片,板书歌曲的旋律,通过音乐软件为歌曲伴奏降速。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前期教学状况:本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在演唱时,能控制自己的声音演唱,基本没有喊唱现象。 问题:1.一年级学生的音准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出现跑调的现象。

2.节奏、与节拍是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怎样开展有效、生动的节奏与节拍的训练。

如何开展有效的音乐要素“强”、“弱”的教学。

对策:1.结合歌曲教学开展读谱的训练,结合柯尔文手势和和声的感受,建立音高概念。

2.在教学中通过节奏与节拍的对比练习,利用身体的多种感知活动建立节拍感和节奏感。在演唱歌曲时能够在感受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表现“雨”的形象。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欢歌曲《大雨和小雨》,乐于感受、体验、表现歌曲,乐于参与教学中的各种学习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拍击节奏→对比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变化→演唱歌曲→表演音乐短剧等形式感受歌曲,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表现。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感受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技能目标: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控制演唱的力度进而生动的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歌曲;感受并表现歌曲中的强弱对比。 (二)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二声部和声效果,能够踏着节拍,拍击歌曲的节奏。 五、教学过程

(一)节奏模仿,探究声音力度变化

阶段目标:通过节奏模仿活动,感受歌曲力度的变化以及节奏素材的重复,并归纳生活....

中声音的强弱。

设计说明:在聆听模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聆听,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

力度的变化,为后面歌曲学习做下铺垫。

活动1.1——教师拍击节奏,学生模仿

1.教师拍击节奏,同时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拍击的节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活动:前两个小节击掌,力度强;后两个小节拍腿,力度弱。 学生活动:模仿教师拍击节奏

2.师生总结归纳出:节奏的重复,以及拍击方法和强弱的不同。 可能发生的教学过程:

学生不能说出强弱的不同,而是用生活中的语言大、小来表述,教师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语言“强”、“弱”来描述声音的性质。

3.学生拍击节奏。在准确拍击节奏的同时,准确表现声音的强弱对比。 活动1.2----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教师活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声音是强的,哪些是弱的。

本文发布于:2024-02-23 04:2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1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年级大雨和小雨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年级大雨和小雨教案.pdf

标签:学生   音乐   声音   歌曲   教学   演唱   教师   节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