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发(作者:江南水)
地毯那一端读后感(共3篇)
第1篇:读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谈爱情
刚刚读完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名作《地毯的那一端》,看到她坚持了七年的纯洁的爱情,心中真是无比的羡慕,同时也有点点佩服她对爱情的坚持,现在是个喜新厌旧的时代,在我身边真的很少碰到能坚持6年的爱情,多少人大学时还是海誓山盟,一毕业立马就各奔东西。
17岁可以说是人生感情最冲动的时候,有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因为错误的选择导致自己的一生都受到影响,也许在张晓风那个时代人还不是那么的浮躁和冲动,前几天我问我身边的一个条件差不多的男同事你找女朋友的标准是什么?她说首先最重要的是女的要长得漂亮,身材要好,还要长得高。。。。我当时就无语,他这句话说明了他实在是一个诚实的人,直接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另外也可以看出这个人实在是一个看重外表之人。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完美的东西,假如有两个人都摆在你面前条件都差不多,人品也都差不多,一个长得差不过一个很难看,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前者的。
而我是一个不容易相信别人的人,怎么说呢,也许是看到悲惨的爱情小说和爱情故事多了,看到几乎所有青春期的冲动大部分都是悲剧,自己真的不想在做一个悲剧了,于是胆小的我决定不再相信青春时期的所谓的爱情,决定毕业以后再谈恋爱。就这样失去了很多选择的机会,拒绝了一些人。
仔细想想过去了就过去了,总会有合适自己的,就这样到了21岁,从没想到自己也会不理智了一次,而且还是远远超出我所料想的,看到他的第一眼就被他高大霸道而又帅气的气质所吸引了,也许是自己的年轻,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闹分手,另外加上时间空间的距离所以这场所谓的网恋坚持了不到两年就这样在我提出分手后分开了。自从分开后我再也不相信所谓的网恋了,我也一直这样单着,虽然当初很纯真,但是现实还是很残酷的,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对这份感情的珍惜和对双方信任与否。失去了信任也就失去了一切。
也许这是美好的结局,虽然在人看来也许并不完美,今日的不完美也许双方的未来才会更完美,上帝总会为我们配合的婚姻和爱情往往是最完美的,虽然这中间或许会有失败,痛苦,但是我相信在你人生的转角处总会有一个人在等待你,
就像你也在等待别人来到你的世界一样,这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千万不要着急,学完享受这美好的等待,也许会让你更加珍惜将来美好爱情的到来,2021新的一年,愿上帝祝愿所有与我一样单身的朋友们,早日找到你心中的另一半。
第2篇:《那一缕阳光》读后感
那一缕阳光—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可称得上我一生的至爱!夏洛蒂`勃朗特,她带给我的不仅是简爱这个勇于与现实反抗的可人儿,她更应该算是我生命之旅的引航这吧!
夏洛蒂,不够唯美。应该是贫穷和磨难共同造就的伟人,我为之疯狂的是她洋溢的才华。同样,在我的生命中,她的顽强不息,就像简爱一样的精神,一直都鞭笞着我。激我奋进,绝对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有的时候,想放弃了,不再卷入残酷的竞争中。猛然便会想起夏洛蒂,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却依旧能成长,社会舆论的压力,长期寂寞的日子,并未磨损她一丝一毫的意志,而我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夏洛蒂,不够标致。鼻子扁平,身材矮小,五官搭配的不够整齐,照样勇敢的渴望爱情。简爱也一样在寻求真爱。那不加任何掩饰,都在她的字里行间游走。
塌鼻子不要紧,身材矮小不要紧,出身卑微更不是问题,一点都不会影响她飞向成功,照样成为文学史上耀眼的明星。有的时候,自卑了,失去信心了,夏洛蒂的身影就会在眼前浮现,与她相比,有什么打击能摧残我的自信呢?
夏洛蒂,不够永恒。只活到四十几岁就消陨了,昙花一现的美。可这朵花开的时候,却博得了满堂彩。她没有在短暂的生命中甘于平淡,而是不断寻求理想的足迹,为之奋斗努力,终而修成正果。生命虽不够恒久,但她的思想精华如钻石般的恒久远。
生命很长,生命又是很短的。冗长的并不一定有精彩的片段,短促的生命并不意味着淡然。就像她,生就拥有一个高贵的灵魂,超越了一切的平庸,最后走向成功。不要害怕时光的流逝,那是生命进行的标志,在有限的两万天里,学会让自己的生命精彩无限。要知道,就算你看不到这个世界,但你可以让这个世界看到你!在伯乐来找你之前,先去跟万马奔腾。
现实的无奈之中,有很多人会像我一样对生活不停地抱怨,感慨命运的不公,
咒骂这残忍的社会,似乎总找不到阳光更找不到雨露。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让人无可奈何而又依依不舍。
黄昏温柔,金粉一样的光线撒在大地上。夜晚又将拖着轻纱而至,千万别在黑夜中迷失自己。黑夜虽黑,可真的无法掩盖什么。惟有保持本色,奋斗,努力才能让你真正提升自身的价值。
那些毫无追求的人,终日碌碌无为,在面对夏洛蒂时都应该惭愧,也包括忏悔。她诠释了生命的真义,不是浑浑噩噩,而是拼搏,超越一切物化的尊严,有价值的活。不是虚度光阴,而是奋斗,放下一切无谓的虚荣,有乐趣的活。不是哀叹感慨,而是创造,丢掉一切肮脏的想法,精彩的活。
其实,她是一种美,一种美的极至,悲与美的极至。恒久且深而不可测。
悲由境遇,乐由心生!
第3篇: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一
川端康成古都读后感(一)
读川端康成的小说,最令我影响深刻的不是冷艳的《雪国》,也不是哀婉的《千只鹤》。而是那一篇少有言论提及的《古都》。在每一个无限悠长美好的下午,我都会给自己泡一杯暖茶,然后从书架的一隅拿起那本《古都》。轻轻拂去表面一层细软的灰尘。再次走进那个,每每让我午夜梦回的暖热的梦境。
《古都》讲述了佐田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相离、相遇、相知、相认,最后又相离的凄楚动人的故事。由于家庭贫困,千重子从小被生父母抛弃,幸运的是她被心地善良的绸缎批发店老板夫妇收养,从此就生长在较为富裕的家庭环境中;而妹妹苗子在父母去世后,被收养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在山中村落里做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千重子无时不在挂念着自己远方的未见面的双亲。在京都北山的杉树林和在传统节日宵山日上千重子终于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后,无微不至地关怀妹妹,全心全意地为她的前途着想,并且希望苗子来到城里与自己一起生活。在一个夜晚,苗子来到了千重子家,但成长在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命运迥异的姐妹俩无法改变宿命的安排。苗子知道自己贫民的身份不允许她这样做,为了不影响姐姐的生活和爱情,在和姐姐共度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宿后,苗子踏着冬日夜里下过
的细雪,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千重子倚着格子窗默默地目送着妹妹远去,此时,安睡的小街上一片洁白、寂静。
这便是《古都》全部的故事情节。
有时候,当我徜徉于书中美丽的仿佛不真实的场景,比如那座古风典雅的小城,拥有纸窗格子的店铺,繁华的寺庙、旧神社;比如那树春风中如裙摆飘动的红色垂樱,那隐淙淙泠泠的溪流,漫山遍野如同霞海的枫树叶,高大挺直的北山杉;还有那些繁盛的节日:火节、曲水宴、祗园节以及节日里盛装出行的人们,有花枝招展的年轻艺伎和舞女,扮相可爱的童男童女,和更多的平凡的却又那么独特的小城居民每当此时我都会迷醉,醉于每一个华丽的细节。
于我,《古都》是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美的。
只不过,那美,不仅仅是一种来自异国他乡的令人着迷的文化美,更是一种人格的美。小说的主人公,千重子与苗子,虽说是两个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的两姐妹,但在她们的身上,我从川端每一次不经意或刻意的描写里,我都读出了、感受到了在她们身上闪烁着的一种人性的美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首先,关于千重子。千重子虽然从小就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但她一点也没有小姐脾气,相反,千重子是一个温柔、善良、敏感而又懂得感恩的少女。虽然千重子在上初中时就得知自己并非绸布店夫妇所生,并且也知道自己是现在的父母偷来的,但她一点都不怨恨养父母的私心,反而因为养父母在成长中给予自己的爱而更加感恩他们。而对于自己的生父母,千重子却仿佛生出了一种矛盾的自责。敏感的她认为,是自己的出现,让生父母难以维持生计,给他们带来了负担。同时,当千重子在祗园节上遇见自己的孪生妹妹后,她的这份自责就来得更加强烈。千重子觉得是自己,使得妹妹流落山中乡下,而做了那么多苦力正是因为这种种命运对自己所开的玩笑,反而使得千重子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她仿佛变成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孩子,用心呵护着自己手心里那一片融融的幸运:养父母的疼爱、孪生妹妹对自己的爱护、真一和秀男对自己的爱意。
我至今还记得小说开篇里千重子面对两株紫花地丁而发出的哀怜,或许那时候的千重子还只是为自己的命运悲伤。但是,在小说接近收尾的时候,千重子变现出来的对命运的勇敢面对和对身边事物的感恩,着实让我觉得暖心。是的,正是由于一段不同寻常的命运,才让这位美丽而又单纯善良的少女学会了在已有的
幸福中紧紧抓住它,并用以一颗感恩的心,微笑着,释怀着接受未来的召唤。于是我看见,千重子还是那个千重子,朝着自己飘飞着粉色八重樱的未来走去,只不过在她的身影里我看到了一种更加坚定的力量。我想,那是她,一位小姐,所拥有的人性的美用感恩的心态,走过每一次成长的花开。
而关于苗子这个人物,她的内里却拥有着与千重子不一样的感恩之美。苗子从小就在北山的小村落里长大,从小便学着做一些苦力来谋生。这相对于千重子的经历来说,算得上是苗子独特的经历。但正是这样艰苦的生活条件,却也煅就了苗子外刚内柔的独特个性。通过小说对苗子的描写与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苗子其实承受了更多的相思之苦与悲愁。因为从小开始,苗子就知道自己与孪生姐姐分散了,在这漫长岁月的星河里,苗子的感恩之心也可以被我们所探看到:每一次盛大的祭祀节日,苗子都会极其虔诚地向神明祈祷让自己见到自己的亲生姐姐。其实我们细细想来,像苗子这样坚强的姑娘,现在只能靠祈祷神明让自己见姐姐一面,而且仅仅是一面,就足以说明,之前的苗子不是没有去寻找过,而是她去寻找了,却在百次希望与失望的交错中,无奈地放弃了每次想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就会联想起这样的画面:夕阳的余晖里,苗子焦急地走在逐渐繁闹起来的集市里,眼前掠过的不过是一张张重复的陌生的脸命运如果说给了这对孪生姐妹过多的不公平,那么我有理由相信苗子承担的远远超过千重子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苗子并没有颓唐放弃。相反的,仿佛心电感应般,两姐妹终于见面了。苗子是懂得感恩的。她觉得这也是命运的安排,以至于她忙于感恩这美丽的邂逅而错失了与姐姐亲近的机会。
当时的情形小说里是这样写的:苗子说:我明白了。小姐,对不起,请你原谅。她反复的说,我从小一直念着姐姐,姐姐,以致认错了人,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苗子仿佛更加是一种小心翼翼,她仿佛觉得在角落里或人群中远远的看着自己的姐姐就可以了。这也是一种感恩。不过这份感恩,是对于命运。与千重子的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即使这样,苗子这个人物还是成功地被作者塑造进了读者的心里。
苗子还有一种感恩之美。那是显示在小说最后一节中的。那一天,苗子来到千重子的家中。苗子知道自己贫民的身份不允许她留下来,自己已经影响了姐姐的生活和爱情,只要能和姐姐共度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宿,也便是自己该离开的时
候了。这里,为什么也说是苗子的感恩呢?其实,这里和前面的情形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这里作者以此更加加深了苗子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让读者觉得苗子单纯美好的个性。苗子把这归结为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时刻,难道不足以表达她对命运的感恩吗?
是的,苗子,这个表面坚强的少女,在她的内心,其实也燃烧着一团感恩之火。真是这团感恩之火,让她在漫长的冬天里不再害怕一个人的寂寞与彷徨,而是,换上春天般的微笑,携着暖热的感恩之火,走向自己的未来
最后,我想再做一个小的总结。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日本刚刚结束了战争的洗礼,美国侵略者留下的痕迹尚未被时光磨灭。那时的青年男女们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却还能拥有一份纯净的、无杂质的感恩之心,能懂得自己的幸福,珍惜自己的幸福,实在是那个时代的一大幸运。而这仿佛也是川端用以表达自己对当代底层妇女的同情、哀怜、感动的载体:让自己笔下的两位少女都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漫长漫长的岁月里,以宠辱不惊的姿态,走过一季又一季的花开与花落
而在我的心目中,千重子和苗子,两个不同的人生,一个相同的灵魂。若千重子是一树飘飞的樱花树,而苗子则是那个冬晨里微化的细雪。在同一个暖意的下午,我品着一杯暖茶,走进一个梦境,看到了一场绝美的八重樱吹雪之宴。《古都》这本书也让我学会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漫漫成长途中,珍惜所拥有的幸福,接纳命运的坎坷,以一颗易感动、易感恩的心,慢慢成长。
本文发布于:2024-02-22 18:1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12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地毯那一端读后感(共3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地毯那一端读后感(共3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