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含元殿

更新时间:2025-02-24 01:10:00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1日发(作者:法国特产)

含元殿遗址

经过金水桥之后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含元殿遗址,它是大明宫的第一座正殿,在龙朔三年建成,僖宗光启二年战乱中损毁,大约存在了220多年。含元殿的名字取自于《周易》的乾坤之说,即“含弘光大,元亨利贞,扩万象以为尊”,“含”指的是包含,“元”指的是万物的本源。含元殿属于外朝正殿,按照当时的礼仪制度,在每年的元旦,冬至时节,皇帝会在这里举行大朝会,接待外国使节。据说大朝会最多一次来了七十多个国家,会议整整持续了四天三夜,场面十分的壮观。从遗址外观上我们可以看出含元殿的殿基由三层阶梯组成,因为龙首原上下高差达十多米,所以将坡地建成三层平台的形式,三层大台高约为10.58米,再加上含元殿的两层宫殿基台,整体达到了15.6米左右,相当于五层楼的高度。这边有一个含元殿的复原模型,从模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含元殿是由中央大殿以及左右两侧的翔鸾阁和栖凤阁组成。翔鸾阁和栖凤阁是含元殿两个重要的单体建筑。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就是栖凤阁遗址,虽然夯土台基破损严重,但是三出阙的基本形制清晰可辨。栖凤阁遗址是由一个母阙基台和两个子阙基台组成,这种三出阙的建筑形式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等级,一般只能用在宫殿或帝王陵墓。我们脚下现在所走的这条路叫“龙尾道”,因为其自上向下,像龙尾般下垂,因此称之为“龙尾道”。据史料记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因为龙尾道修的太高,当时登上大殿后累的气喘吁吁,因此而写错了皇帝的封号,被罚了三个月的俸禄,由此可见宫殿的建筑是非常宏大的。从龙尾道上去之后就是中央大殿,

由于是建在龙首原的高岗之上,高度达到了十几米,所以就成为大明宫的至高点,视野非常开阔。殿基上现存有一个极为珍贵的柱础石,在唐代当时,含元殿上有很多柱子,而柱子就是支撑整个宫殿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柱子越粗高度越高,一般为了防止雨水侵蚀,会在柱子下方放有柱础石,通过这件柱础石的位置来判断,应该是西墙南端的挡墙柱的石础。为了更好的保护遗址,我们在遗址上先铺设5厘米的厚沙,再铺上45厘米厚的素黄土,用三七土作为防水层,最后用青砖进行包砌,以此来实现有效保护,这也是世界上首创的大遗址保护手法。

本文发布于:2024-02-21 05:3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09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含元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含元殿.pdf

上一篇:地质断层
标签:遗址   柱子   形式   龙尾   建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