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千里汾河绽新颜我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10 06:11:48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20日发(作者:回到乡村做隐士)

千里汾河绽新颜我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践

佚 名

【期刊名称】《山西水利》

【年(卷),期】2017(000)002

【总页数】3页(P50-52)

【正文语种】中 文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这首传唱半个多世纪至今依然绵延不绝的旋律无疑是最具山西风情的一张名片。然而曾经逶迤蜿蜒、浩浩荡荡纵贯我省6市27县绵延716公里的汾河干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跳脱了人们的视线,“有河无水、有水皆污”成了常态,流域生态的日趋恶化绊住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今年1月1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此举意味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首次上升到了法律保护的层面,也意味着我省对汾河的治理跃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新高度。

这些日子,我们走近汾河,去听,去看,去感受。

顶层设计理念升级,“综合治理、自然修复”让汾河开启了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探索

“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源于莽莽山林的汾河大小支流100余条,流域面积39

471平方公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省先后4次对汾河进行了大规模开发治理,从最初着力于兴修水库保障发展用水的需要,疏渠筑堤完善防洪体系,到2008年实施的“千里汾河清水复流工程”,治理理念从用水与治水并重,逐步向生态修复转型,通过从外流域调水补给、节水治污和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束了汾河

多年断流的历史,流域地下水位止降回升。但是由于长时期的积淀,汾河流域生态趋于恶化的现实仍然难以遏制。

汾河之痛何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秉承“综合治理、自然修复”思路,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纳入“十三五”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加以推进。

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纲要(2015~2030年)》,决定采取科学配置水土资源、实施“五水济汾”、恢复水域和重建水系、严控地下水开采、建立河源泉源保护区、加强水污染防治等措施,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力争经过5年工程建设、10年自然修复,投资1 130亿元,使汾河流域重现生机。同年10月8日,汾河流域生态修复首批试点工程开工。

2016年4月,水利部与省政府联合印发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规划(2015~2030年)》,标志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上升至国家治水战略层面,这也是水利部会同省级政府批复的全国第一个流域生态修复规划。我省成为国内全流域生态修复首个“吃螃蟹”的省份。

2016年9月2日,省政府第130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我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草案)》。2016年9月29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草案)》进行初审。

由此,汾河翻开了生态化、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篇章。

科学打造精品工程,“五水济汾”、水网互济的格局为古老的汾河注入了新的血液

1月16日,在介休市义安镇北盐场村段汾河大堤上,我们见到了13号坝液压翻板阐工程现场负责人阎建斌。他介绍,汾河中下游82公里河道上规划建设的15道液压翻板阐去年1月份全部开工,今年上半年工程完工后汾河就要开始蓄水。

他望着远处畅想着:“到那个时候,汾河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我们站着的地方汾河水面宽度会达到200米至300米。”

冬日的太阳暖暖地照着。站在大堤,远望汾河,结了一层薄冰的河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核心区干流蓄水工程是全面实施汾河流域生态修复的重点工程,从汾河二坝开始至文峪河入汾河口处,途经太原市、晋中市和吕梁市3市5县(市),全长82.2 km。按照规划,工程在核心区干流上共布设蓄水闸坝15座。汾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李海军介绍,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们首次引入了水利工程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和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截至目前,汾河中游段核心区15座干流蓄水闸坝工程基本完工。

河流全流域生态修复是一个新课题,既要防范水患,又需兼顾生态,堤坝护坡怎么做?在清徐县西谷乡东木庄1号坝上01标段堤防生态防护施工现场,大堤两侧护坡土石笼带正在施工,伴随着挖掘机的阵阵轰鸣,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朝土石笼袋中填土。阎建斌告诉我们,这个工程没有经验可循,多方请教省内外专家最终确定了土石笼带的方案。实施后可通过河道蓄水向堤外湿地补水,有效涵养水源,增强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省治汾频频发力,“五水济汾”工程形成了五路引水、水网互济的大水网格局,给汾河注入了新“血液”。充分使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通过关井压采,恢复和重建地下水系,逐步实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水生态。为了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抬升地下水位,净化水质,规划在汾河干流沿线、支流下游和边山峪口等区域,恢复和建设一批能调蓄径流的“珍珠串”状水域和湿地,科学调配洪水资源。

地处汾河中段的世泰湖与汾河隔堤相望,位于文水县胡兰镇王家堡村。汾河流域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魏涛告诉我们,1 200亩的滩涂湿地是在汾河综合治理后河道裁弯取直形成的低洼地,目前蓄水量达150万立方米,汾河年入湖水量约80万立方米,湖区每年可补给地下水资源约60万立方米,周边地下水位显著上升,湖区周围的

井深从200米降到了80米左右。景区负责人张利安说,湿地不仅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娱乐等产业年产值可达200余万元。此外,湖区还为附近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5 000多亩农田因此受益。

采访中,省水利厅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工作处处长武锦华解释:“几年以后,汾河两岸会依河势分布大大小小的像世泰湖这样的湿地湖泊。眼下,流域内灌区节水改造、干流堤外湿地、堤内蓄水湿地、河流水系整治、泉域修复保护及水保工程等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汾河生态修复核心区的清徐、文水、祁县、平遥、介休5个县的堤外高效节水工程也在同步进行。”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汾河两岸水生态日渐恢复。环境改善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正在逐渐显现

1月17日,在清徐县的平泉村,我们看到村里曾经断流的泉眼水波复涌,尽管是冬季,泉水旁的沟渠仍然有村民们在洗衣洗菜。据村里人讲,平泉村因“平地生泉”得名,后来因为周边环境的恶化,地下水位下降,泉水从2003年起逐渐干涸。这些年,环境好了,这些断流的泉眼又开始冒水了。

在太原晋祠泉地下水位监测站,我们看到了最新的监测数据,断流22年的“难老泉”地下水位已从2008年距泉口27.78米回升至目前的4.94米。“按现在的进度,再用3—5年难老泉泉水奔涌的景象就会重现。”“近3年汾河流域平均地下水位累计回升1.69米。”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薛金平介绍。

重点岩溶泉域地下水位大面积回升,印证着汾河水生态的日渐恢复。

当汾河进入太原境内,汾河水库、汾河二库蓄水调洪成为省城太原的供水命脉。据汾河二库管理局总工程师张鲁晋讲:“汾河二库总库容1.33亿立方米,使太原城区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2008年以来,二库为下游平均每年调蓄下泄水量达2.12亿立方米。”目前汾河二库年回补地下水,对汾河中下游特别是太原市的生态修复起了关键作用。

太原市兰村桥,是汾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河道西侧大面积的人工湿地中,大片大片的芦苇虽已枯萎,但依然可以看得出它们曾经的葱茏与繁盛。

暖暖的阳光下,古老的汾河穿城而过。作为太原市最大的景观廊道,汾河两岸经过一、二期的治理早已换了新颜。1月18日,在汾河太原段治理三期工程项目部,综合办主任侯刚介绍说,汾河三期治理工程结束后,汾河景观带将向南延伸12公里,汾河蓄水量会达到1 450万立方米。眼下水利施工单位已进场,正在进行施工前期的临时道路、地形测量等工作。而对于贯穿太原主城区的汾河一级支流南沙河治理工程项目负责人刘君来说,虽然已累计完成投资1.09亿元,但太行路上游的工程仍然时间紧迫。

在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流域内忻州、太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6市制定《汾河流域生态修复(2016年—2018年)三年项目滚动规划》。他说,按照“一市一重点、一县一工程”的布局,争取储备两倍以上的标杆项目。目前,一批2016年启动实施的6市行动计划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批复后即可全面启动。

过太原,从清徐到文水、介休一路沿河走来,尽管很多地方河面被或厚或薄的冰覆盖,但有的冰层已经开始融化,冬天的汾河依然充满生机。

本文发布于:2024-02-20 17:1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507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千里汾河绽新颜我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千里汾河绽新颜我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实践.pdf

标签:汾河   生态   流域   修复   工程   保护   地下水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