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5日发(作者:关于劳动的成语)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v =
st
物理量
单位
单位换算:
v——速度
m/s
km/h
s——路程
m
1 m=10dm=102cm=103mm
t—— 时间
s
km
h
1h=60min=3600 s; 1min=60s
1
m/s
=3.6
km/h
公式变形:求路程
——
s = vt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物理量 单位
G——重力 N
G = mg
m——质量
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密度公式:
单位
m
物理量
单位换算: 1kg=103
g
p =
ρ——密度
kg/m3
g/cm3
1g/cm3=1×103kg/m3
V
m——质量
kg g
1m3=106cm3
V——体积
m3
cm3
1L=1dm3=10-3m3
1mL=1cm3=10-6m3
浮力公式: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F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浮=G
物
– F
示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F
物理量 单位
浮=G
排=m
排
g
F
浮——浮力 N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F
浮= ρ液
gV
排
ρ ——密度 kg/m3
受到的重力 N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3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的质量 kg
1
F
浮=G
物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压强公式:
P=F/S (固体)
物理量 单位
注意: S 是受力面积,指
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
分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
1 cm2
=10--4m2
1 mm2
=10--6m2
p——压强 Pa 或 N/m2
F——压力 N
S——受力面积 m2
p——压强
Pa 或 N/m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
ρ——液体密度
kg/m3
p= ρgh
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h——深度 m
8/量kg,
粗略g=9物时取
g=10N/kg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动力 N
提示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
L1
、L2
的
L1——动力臂
m
液体压强公式:
物理量
单位
F1L1=F2L2
F L1 2
=
F L
或写成:
2 1
F2—— 阻力
L2—— 阻力臂
N
m
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滑轮组:
物理量 单位
1
F —— 动力 N
F =
n
G
总
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时, G
总=G
物
)
(G
总=
G
物+G
动
)
n ——承担物重、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 =nh
s——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2
对于定滑轮而言: ∵
n=1 ∴F = G
物
s = h
1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2 ∴F =
2
(G
物+G
动
)
s =2 h
功的公式:
物理量
单位
W——动力做的功
J
W=F s
F——动力
N
s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
(即竖直方向):
W=G h
功率公式:
物理量 单位
P——功率 W
W——总功 J
t —— 时间 s
单位换算:
1W=1J/s
1 马力=735W
W
P =
t
1kW=103W
公式变形:
W=Pt
机械效率:
W
有用
W
物理量 单位
n =
η——机械效率
W
有——有用功 J
W
总——总功 J
提示:机械效率 η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且总小于 1
总
×100%
W
有=G h
[对于所有简单机械]
W
总=Fs
[对于杠杆、滑轮和斜面]
W
总=P
t [对于起重机和抽水机等电动机 ]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物理量 单位
Q = c m
△
t
Q ——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J
c —— 比热容
m ——质量
△提示:
J/(kg · ℃)
kg
℃
当物体吸热后,终温 t 高于初温 t0,
△t = t - t0
当物体放热后,终温 t0
低于初温 t,
△t = t0- t
C
水
=4.2×103
J/(kg · ℃)
t
——温度差
电流定义式:
物理量
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
t—— 时间
s
单位
提示:
电流等于 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Q
I =
t
欧姆定律:
U
I =R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物理量 单位
物理量
单位
同一性: I、U、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 (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 I、U、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
变换式: R=U/I U=I R
J
V
A
s
提示:
电功公式:
W = U I t
W—— 电功
U—— 电压
I—— 电流
t——通电时间
(1) I、U、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 度=1 kWh = 3.6×10
6
J。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W = U I t 结合
U=I R
→ → (串联) W = I
2Rt
U
2
W = U I t 结合
I=U/R
→ → (并联) W =
R
t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纯电阻电路 (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
电热公式(电阻产生的热量):
(串联)
Q
= I
2R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 Q=
I
2Rt =W= U I t
U
2
(并联)
Q
=
R
t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物理量
P—— 电功率
W—— 电功
t——通电时间
单位
W
J
s
单位
kW
k ﹒ Wh
h
P = I U
物理量
单位
只能用于: 纯电阻电路 。
P—— 电功率
I—— 电流
U—— 电压
W
A
V
(并联) P=U2/R
(串联) P=I2R
4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都相等。表达式:
I=I1=I2
电压:
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 U=U1+U2
U R1 1
=
串联分压原理:
U R
2 2
串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部分电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1+ W2W R1 1
=
各部分电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正比。
W R2 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 P = P1+ P2
P R1 1
=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P R2 2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
I=I1+I2
I R1 2
=
并联分流原理:
I R
2 1
电压: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
U=U1=U2
并联电路中,电流在电路中做的总功等于电流在各支路所做的电功之和。 W = W1+ W2
W R1 2
=
各支路的电功与其电阻成反比。
W R2 1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表达式: P = P1+ P2
P R1 2
=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P R
2 1
5
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各个物理量的相关规律及变化比较:
串联: 电流 I 相等,分电压 U,电阻 R 越大,分电压越多,实际电功率 P 越大,如果是小灯泡越亮,
产生的电热 Q 越多,消耗电能 W 越多。
(串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 U, P, Q, W 都与电阻 R 成正比)
并联: 电压 U 相等,分电流 I,电阻 R 越大,分电流越小,实际电功率 P 越小,如果是小灯泡越暗,
产生的电热 Q 越少,消耗电能 W 越少。
(并联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的 I, P, Q, W 都与电阻 R 成反比)
物理量
初 中 物 理 公 式 一 览 表
主 要 公 式 主要单位
长度(L)
(1) 用刻度尺测 (2)路程
(3) 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 vt
s=W / F
Km 、m、dm、cm 、mm 等
1km=1000m
1m=100cm
(4) 力臂
l1
=F2
L2 /
F1
(5)液体深度 h=p / ( ρ ·g)
(6)物体厚度 h=V / S a=
3
V
面积(S)
1
2 2
(1) 面积公式 S=ab S=aS= πR= πD2
m2
、dm2
、dm2
、cm2
1m2=102dm2
体积(V)
4
(2) 体积公式 s=V / h (3) 压强公式 s=p / F
1m2=104cm2
m3
、dm3
、dm3
、cm3
1m3=103dm3
1dm3=103cm3
1cm3=103mm3
(1) 数学公式 V
正=a3
4
3
V
长=Sh=abh V
柱
=Sh
V 球= πR(2) 密度公式
m
V =
p
3
(3)用量筒或量杯
V=V2-V1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没时
V=V
排
=F
浮/ ρ液
g
部分露出时
V
排
=V
物-V
露
1m3=106cm3
时间(t)
(1)速度定义
t=s/v
(2)功率 t=W/P
(3)用钟表测量
h、min、s
1h=60min 1min=60s
速度(
v
)
(1)
v=s/t
重力(G)
W Fs
(2)
P = = = Fv
t t
(1) 重力公式 G = mg
(2) 功的公式 G=W / h
(3)用弹簧秤测量
P
则v=
F
m/s km/h
1m/s=3.6km/h
N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t、kg、g、mg
1t=1000kg
1g=1000mg
1kg=1000g
质量(m)
(1)重力公式 m=G/g
(2)功的公式 W=Gh=mgh m=W / gh
(3)密度公式
m =
pV
(4)用天平测量
6
密度(ρ)
m G G
(1)
p = m =
有
p =
V g gV
p
F浮
(2)压强公式
p = pgh
p =
合力(F)
gh
kg/m3
g/cm3
1g/cm3=1000kg/m3
(3)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 ρ液
gV
排
则ρ液
=
gV排
(1) 同方向 F=F1+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2)反方向 F= F1-F2
(F1>F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
N
压强(p)
计算)
F
(1)
p =
(适用于一切固体和液体)
S
浮力 (F
浮
)
(2)
p = pgh
适用于一切液体和侧面与底面垂直的固体(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体)
(1) 称重法 F
浮=G-F
示
(2) 压力差法 F
浮=F
向上-F
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
液
gV
排
(4) 漂浮或悬浮法 F
浮=G
1Pa=1N/m2
N
F l
2 2
则
F =
动力、 阻力
F l = F l
1 1 2 2 1
l1
F =
1 1
2
F l
l2
(1)定义 W=Fs 重力做功
W=Gh=mgh 摩擦力做功
W=fs
W
总=W
有+W
额
(2)总功 W
总=F
动
s
功(W)
有用功 W
有=Gh
(3) η=
有
W
有= ηW
总
W
有=W
总-W
额
l1
与l2
单位相同即可
1 J = 1 N ﹒ m = 1 w ﹒ s
W
W
总
W
W
W=Pt
W
总=
有
(4)
P =
n
t
机械效率
(η)
W
W
1
(1) η=
有
=
有
=
W
W
W +W
总
有 额
1+
额W
有
(2) η=
有
=
有
=
有
W
P t P
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所以η总小于 1
W
P t P
总
总 总
(3) 对于滑轮组 η= (n 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G
nF
W
Gh G
(4) η=
有
=
=
W总
Gh + G动
h G + G动
7
拉力(F)
1
(1)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 F=
G
n
(2)不计绳重及摩擦时
F =
功率(P)
G
(3)一般用
F =
(n 为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
nn
(4)物体水平匀速运动,一般 F=f (f 一般为摩擦力)
1
(G物
+ G动)
n
N
W W Fs
= Fv
(1)P= (2) P= =
t t t
(3)从机器的铭牌上读出
1w=1J/s=1N ﹒ m/s
C 的单位为
J/(Kg ﹒ ℃ ),水 的 比 热 为
4.2 × 103J/ (Kg ﹒ ℃) ,物
理意义为 1kg 水温度升高
1 ℃吸收的热量为 4.2 ×
103J
(1) Q
吸
=cm(t-t0) Q
放
=cm(t0-t)
Q
比热容(c)
可统一为 Q=cm△t 则c =
mt
(2) 不计热量的损失时 Q
吸
=Q
放
(热平衡方程)
Q
(1) 定义
I =
(Q 为电荷量)
t
(2) 欧姆定律
I =
U
W
(3) 电功 W=UIt 则
I =
R
电流( I)
Ut
P
(4) 电功率 P=UI 则
I =
(P 为电功率)
U
Q(5) 焦耳定律 Q= I2Rt 则
I =
Rt
(7) 电功率推导式 P=UI= I2R
(6) 纯电阻电路 W=UIt= IRt
2
1A=1000mA
1mA=1000 微安
则
I =
W
Rt
P
则
I =(8) 串联: I= I1
= I2
并联:
I= I1
+ I2
(9) 从电流表上读出
R
8
电压(U)
(1)欧姆定律 U= IR
W
(2)
U =It
P
(3)
U =
I
1KV=1000V,
1V=1000mV。
一节干电池电压为 1.5V
电阻(R)
U
2
QR
一节蓄电池电压为 2.0V
(4)焦 耳 定律
Q =
t则U =
(Q 为产生的热量)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为 220V
R t
U
2
(5)
P =
则
U = PR
R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
36V
(6) 串联: U=U1+U2
并联: U=U1=U2
(7)从电压表上读出
U
(1)
R =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I
U
2
W U
2t
t
得
R = 或R =
(2) 由 W=UIt= IRt=
R I
2t W
2P U
2
U
2
(3)
P = IR则R = P = 则R =
2
1 Ω=1V/A
1KΩ=103
Ω
1MΩ=106
Ω
电功(W)
I
2
R P
Q U
2t
2(4) 焦耳定律 Q= IRt 则
R =
或R =
I
2t Q
1 1 1 R R
(6) 并联:
= + R =
1 2
R R R R + R
1 2 1 2
(7) 从欧姆表上读出或从铭牌上读出 : 如滑动变阻器上的
“10Ω 1A”等字样。
(1)
W=UIt
(5) 串联: R=R1+R2
则 R1=R-R2
R2=R-R1
2
U
(2)
W=Q=
I
Rt =
t
(纯电阻电路)
R
(3)
W=
Pt
(4)
从电能表上读出(其单位为 K ﹒ Wh)
2
国际单位为 J,电能表上常
用单位为 KW ﹒ h
1K ﹒ Wh=3.6×106J
2
U
(1)
P = UI = I
2
R =
R
电功率 (P)
W
1Kw=1000w
1 马力=735w
(2) P=
(3)从用电器上读出
t
电热(Q)
(1)
Q = I Rt2
=
t
当不计热量损失时, Q=W=UIt=
I
2
Rt
U
2
其单位为 J
(2)热平衡方程 Q
吸
=Q
放
R
9
本文发布于:2024-02-15 23:4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9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