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4日发(作者:三国志贾诩传)
苦难中的人性美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陕北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艰苦的生存画面。本文试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坎坷经历及他们对待生活态度,进一步探讨路遥在苦难中展现的人性美。
标签: 《平凡的世界》;苦难;人性美
路遥,一位用生命写作的作家。虽然他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文字及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却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过路遥作品的人不难发现,几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没有离开过生活的大舞台——农村,都不曾摆脱对贫穷的关注和描写。《平凡的世界》中也出现大量描写艰难生活的片段,这是人物生活的客观时代环境,同样也是路遥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一、生存与精神的双重苦难
生活中,不论是生存的艰苦、还是精神的苦闷,都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如何面对这一问题,显得极为重要。路遥曾说:“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苦难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正因为他对苦难有清醒的认识与理解,才使得他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显得与众不同。
1、艰苦的生存环境
路遥出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农民家庭,儿时缺衣少穿的贫穷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他7岁那年,家里实在没有能力养活他,将他过继给延川县的伯父家做了继子,这段遭遇在造就他坚韧性格的同时,也对他笔下人物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小说中的高加林、马建强、孙氏二兄弟,都有他童年时的影子,从小到大他们几乎与贫穷相伴。
路遥笔下的生活是贫穷的,最直接的表现是他多次在小说中描写饥饿和吃饭的情景。《平凡的世界》一开始就有描写:“他穿着破烂的衣服去食堂打饭,他把混合着雨水的盛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溅了他一脸菜汤。”这段贫穷生活的描写,细腻真切,把孙少平困窘的情境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实这种困苦的状态正是路遥在1961年困难时期的真实写照。因为是自己的亲身体验,所以对这段时期有着深刻的情感记忆,因而也自然形成了他作品中独有的苦难情结。
2、苦闷的精神世界
在路遥的精神世界里存在着两对矛盾经常困扰着他,一对是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另一对是极强的参与意识与文学创作的孤独性的矛盾。这两种矛盾在他的心
灵深处,同潜共存,同样也体现在他小说中孙氏兄弟的身上。
因为贫穷,孙少平的心里总有一种自卑又自尊的矛盾情绪,这使他产生了一种特别敏感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他与田晓霞恋爱的过程中表现的最为真切。当田晓霞从铜城煤矿回城后,她给孙少平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告诉他单位有一位姓高的同事在追求她,孙少平看了之后,无法理解,更难以接受,在惶恐不安中陷入了精神的烦恼中。一方面,他是农民孙玉厚的二小子,出身寒门,贫穷的生活使他对地委书记的女儿、省报记者的田晓霞缺乏追求上的足够信心;另一方面,他虽然是一位渴望追求现代文明的青年,但长期生活在农村,难免会被农村封建愚昧的文化熏染,形成一种大男子主义的自尊。在这种盲目自尊的影响下,他常常较真地想证明自己比别人尤其是城市的青年强,虽然他后来成功了,但他那潜意识中的自卑感却成为他永难放下的精神负担。这样矛盾的心理也正是城乡结合地带青年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心理。
路遥小说中的爱情常以一幕幕的悲剧让人们从心灵深处去体验苦难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苦悶。孙少平的爱情以田晓霞的离去而成为永恒的悲剧,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情由于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解的矛盾,最终两人搁置在彼此的世界。小说中其他人的爱情,如郝红梅对顾养民地追求,侯玉英对孙少平的追求等都有着不同的苦恼,这些爱情经历成为小说中人物生命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他们精神苦闷的主要来源。
二、抗争苦难,实现自我救赎
在小说中展示苦难并非路遥的目的,对苦难的抗争并在抗争中呈现强烈的生命意识才是他着力要表达的内容。路遥曾说:“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视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所以他发誓要走出农村,走出父辈们生活的困窘,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生存之路。这种抗争苦难的意识也投射在小说的人物身上。
孙氏兄弟出身农村,现实决定了他们将与贫穷相伴,也注定他们只有凭借顽强的意志才能不断战胜苦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孙少安参加全县初中考试,考上了,但因为家庭贫困,没有能力交学费,他被迫辍学,从此他和父亲一起抚养整个家庭。沉重的生活劳作,给他留下了累累伤痕,但没有将他击垮,反而使他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他不同于他的父辈们,他具有新时代农民的开创意识,能顺应时代潮流,试行责任组,开办砖厂,这些经历使他变优秀的同时也承受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然而他却把这种压力变成为村民谋福的动力,帮他们解决困难,最终成为人们心中的好人。
如果说孙少安对于苦难的抗争是物质方面的,那么孙少平则是从精神上抗争苦难。他虽出身农村,但没有自甘平庸,而是以自己崇高的品格还以不屈的抗争。在原西县城上高中时,他曾在一次洪水灾难中,不顾个人安危解救了曾经伤害过他的侯玉英;面对曾经在感情上抛弃过他的郝红梅,当她因为偷手帕事件陷入尴尬境地时,他没有落井下石,而是奋不顾身的挽救了她;在黄远城当揽工汉时,
不惜丢掉自己的工作来保护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女工,并将自己辛苦积攒的血汗钱全部送给了她。在这些被别人看来似不能理解的行为中,他的人格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到铜城煤矿工作是孙少平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面对井下艰苦的工作,他一如既往地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当他刚刚站稳脚跟,正感受美好生活时,在一次矿难中,对他亲如家人的师傅不幸遇难,使他悲愤万分,但他又不得不强忍悲痛,因为他知道惠英嫂和明明此时更加悲痛,他们需要他的照顾。生活给了他无数的苦难,然而他却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以更强的斗志抗争着。正是这种不屈的抗争,才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在苦难中实现了自我救赎。三、超越苦难,展现人性美
1、爱人、给予、宽容的人性美
路遥生长在贫瘠的黄土高原,对这里的人和事是非常熟悉的。他欣赏陕北农民的善良、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平凡的世界》中描写的农民孙玉厚一家是贫穷的,然而又是富裕的,因为他们身上无时不显现着爱人、给予、宽容的人性之美。
孙少安是路遥极力塑造的仁者典型。无论是与父母、兄妹,还是夫妻之间的生活,他都表现出极强的责任感和爱人、宽容的高尚品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超越农民狭隘的思想,将这种对家人的爱扩展到对双水村人们的爱。从当一队队长到开办砖厂招揽同村的人到他那工作再到慷慨捐资建学都體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当孙少安的砖厂因为造砖师傅技术问题倒闭时,在他那上班的人都“背叛”了他,甚至有些人还无情的挖苦讽刺他,而他却以博大的胸怀宽容了他们,在第二次砖厂兴起之后不计前嫌地帮扶着大家,赢得了大家的爱戴。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同样体现着这样的人性美,如黄原的曹书记两口子,煤矿上王世才的一家都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热情友好的帮助使孙少平在困难时有了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残酷的现实,最终一步步走过命运的坎坷。
2、自我牺牲,甘于奉献的人性美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厚是一位地道的旧式农民,他自幼丧父,照顾着母亲,拉扯着弟弟。为了让弟弟上学,他不远千里到山西求人说情,为了给弟弟成婚,他不惜债台高筑。当弟媳提出分家,他又将祖居的窑洞让出,自己带母亲妻儿借居别家。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的耕作在土地上,毫无怨言。过于沉重的生活使他没有时间去抱怨,去咀嚼痛苦。他知道,惟有勤勤恳恳的劳作,才能使一家人的生活有所保障。他身上所体现的品质正是路遥认同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之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追求的美好品质。
小说中能够体现甘于牺牲、乐于奉献的人性之美的另一个人物是贺绣莲。路遥对她描写的笔墨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小在农村长大的贺绣莲身上有着农村妇女固有的美德:温柔、善良、勤劳、贤惠,她与孙少安的结合可谓是天作之合。婚后的绣莲给予了孙少安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怀,当孙少安创业失败之后,绣莲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然而命运之神似乎并不眷顾这个
秀外慧中的女人,当丈夫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却患上了肺癌,不治身亡。从贺绣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陕北农村妇女的影子,她们美丽而聪慧,无论对丈夫、对公婆,还是对子女,她们任劳任怨,只求付出,不求回报,在苦难中默默地展现着人性之美。
综上所述,苦难意识是《平凡的世界》中一个沉重的主题,也是一个叙述不完的内容。小说中,路遥用他的苦难经历和真挚感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同时也告诉我们,在面对苦难时,不应该逃避,应以乐观的心态勇敢直面苦难,抗争苦难,并在与之抗争过程中展现人性之美,实现不平凡的人生。
本文发布于:2024-02-14 07:48: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91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苦难中的人性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苦难中的人性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