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关于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更新时间:2025-02-24 04:30:15 阅读: 评论:0

2024年2月4日发(作者:株怎么组词)

关于画龙点睛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的梁朝,有一位名叫张僧繇的大画家。他的绘画风格,对南北朝后期和隋唐两代的绘画艺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张僧繇擅长画龙。传说苏州昆山的华严寺里,就有张僧繇画的龙。每当风雨来临的时候,画上的龙便腾跃起来。人们怕它出来,赶紧把张僧繇请来,要他想想办法。张僧繇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提起笔来,在龙身上加画了一把锁,它就不能动弹,那龙后来就不再腾跃了。

最为神奇的.,是他画龙点睛的故事。

有一次,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了四条白龙,但是没有点睛。

有人好奇地问道:“先生画龙为什么不点睛呀?”

张僧繇郑重地回答说:“点睛很容易,但一点睛,龙就要飞跃而去了。”

听了这个回答,大家更好奇了,纷纷要他点睛,看看龙是否会飞跃而去。

张僧繇拗不过大家,只好提起笔为龙点睛。奇迹出现了,他刚给两条龙点了眼睛,突然雷电大作,“轰”的一声巨响,墙壁破裂。大家仔细一看,被击破的墙壁上空空如也,那两条白龙乘着云雾,飞跃到空中去了,那没有点过睛的白龙,仍然留在墙壁上,大家这才信服。

这段神话般的故事,当然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告诉我们,张僧繇作的画之所以非常生动,是因为他极其重视所画对象的神情的描绘,画了龙不马上点睛,是他在考虑怎样使龙呈现出“破壁而飞”的生动气势。

后来人们用“画龙点睛”这一成语来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之处用神来之笔点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的延伸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释义)为画好的龙点上眼珠,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也比喻做事在紧要之处着力。

张僧繇,中国南朝画家。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一说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上半叶。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曾任武陵王国侍郎,以后又任直秘书阁知画事、右军将军、吴兴太守等职。苦学成才,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于有关他的传说。记载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讲求明暗、烘托的“退晕法”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来的绘画技法。文献里说他作画,“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很象现在的速写,被称为“疏体”。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他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唐朝画家阎立本和吴道子都远师于他。此外,他还善于雕塑,有“张家样”之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4-02-04 01:03: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7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画龙点睛成语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画龙点睛成语故事.pdf

标签:点睛   画家   绘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