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海湾森林公园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9 22:31:08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2日发(作者:分数通分)

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专项研究

1.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功能以及分布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大众化旅游形式。国家旅游局于2008年11月7日将2009年全国主题旅游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而森林公园作为绿色生态旅游的第一表征物,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发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1.1森林公园的概念

森林公园的实质即以森林景观为背景, 融合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旅游及教科文活动区域。1999 年发布的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 对森林公园作了科学的定义, 指出森林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 可以开展森林旅游, 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它明确了森林公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 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界线的区域范围;第二, 以森林景观为背景或依托, 是这一区域的特点;第三, 该区域必须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要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区域内可为人们提供游憩、健身、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活动;第四, 必须经由法定程序申报和批准。凡达不到上述要求的, 都不能称为森林公园。而国家森林公园(National Forest Park),这一提法主要用于中国大陆地区,是各类别森林公园中的最高级。中国的森林公园分为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市、县级森林公园等三级,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是

指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由国家林业局作出准予设立的行政许可决定。

1.2 森林公园的类型

对于森林公园分类, 出于不同目的, 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和方案。我国学者按功能、质量等级、区位、景观、林分特征等各种指标对森林公园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划分。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为景观基调, 融合了其它多种景观类型, 但总体上是以自然景观为主。在自然景观中, 地貌景观又以其独立的构景作用和风景区形成的主体作用, 在旅游资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成为旅游风景区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在这里,笔者以方便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和突出优势资源为目的, 按地貌景观类型, 将森林公园初步划分成山岳型森林公园、江湖型森林公园、海岸岛屿型森林公园、沙漠型森林公园、火山型森林公园、冰川型森林公园、洞穴型森林公园、草原型森林公园、瀑布型森林公园以及温泉型森林公园10个基本类型如表1所示:

表1:森林公园分类表

类型

山岳型森林公园

资源特点 代表

以奇峰怪石等山体景观如湖南张家界、山东泰为主的森林公园 山、安徽黄山、陕西太白国家森林公园等

江湖型森林公园 以江河、湖泊等水体景观如浙江千岛湖、河南南湾为主的森林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等

海岸岛屿型森林公园 以海岸、岛屿风光为主的如山东鲁南海滨、福建平森林公园 潭海岛、河北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等

沙漠型森林公园 以沙地、沙漠景观为主的如甘肃阳关沙漠、陕西定森林公园 边沙地国家森林公园等

火山型森林公园 以火山遗迹为主的森林如黑龙江火山口、内蒙古公园 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冰川型森林公园 以冰川景观为特色的森如四川海螺沟国家森林林公园 公园等

洞穴型森林公园 以溶洞或岩洞型景观为如江西灵岩洞、浙江双龙特色的森林公园 洞国家森林公园等

草原型森林公园 以草原景观为主的森林如河北木兰围场、内蒙古公园 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等

瀑布型森林公园 以瀑布风光为特色的森如福建旗山国家森林公林公园 园等

温泉型森林公园 以温泉为特色的森林公如广西龙胜温泉、海南蓝园 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

1.3国家森林公园的功能

1.3.1 游憩

森林公园内植被覆盖率高, 森林在涵养水分、净化空气、调节温

度、降低噪音、散发芳香等方面的巨大生态作用, 使公园内水质清洁,

空气清新湿润, 负离子含量高, 含菌量、含尘量低, 气候温和, 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恢复身心、消除疲劳的良好生态环境。森林公园内景观类型多样,有繁多树种组成的林相、季相、垂直带谱, 古树名树, 奇花异草等绚丽多彩的森林景观; 有生物化石, 巍峨名山, 浩瀚沙漠, 碧波湖海, 奇峰怪石, 溪泉瀑潭, 溶洞温泉等雄壮秀美的地质地貌景观;有日出日落, 霞光异彩, 云雾冰雪等变幻莫测的天象景观; 有历史遗迹,

民俗风情, 民间传说, 古代建筑等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它们与森林内的珍禽异兽共同成为森林公园的观赏佳景, 供游人享用。

森林公园内除可进行一般游憩活动, 如远足、爬山、划船、游泳、垂钓、漂流、野营、观赏、山地自行车游等外, 它还具有较高的情趣和娱乐性, 如滑雪、骑马、采集标本、摄影绘画、休息疗养、观赏野生动物、洞穴探险以及限制性狩猎等, 这一特色又使森林公园成为旅游者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但必须强调的是, 在森林公园内,

游憩活动类型及娱乐服务设施建设不得以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代价, 应控制不同区域的游客类型、数量和行为, 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减少游憩对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游憩愿望。

1.3.2 保护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范围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植被类型,

其结构、分布和数量影响着公园景观的观赏价值, 影响着以其为生境的野生动物。部分森林公园虽然还保留着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但

却承受着空气和水污染、游客干扰、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的侵扰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 保护公园内的森林生态系统, 即保护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境, 就成了森林公园建设的首要目的与功能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 森林公园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补充形式,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 森林公园多集中于山区、半山区,保存有许多地质、地貌遗迹, 它们是在长期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和遗留下来的痕迹, 具有较高的科学、美学和生态价值, 但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 建立森林公园的另一功能和任务就是, 保护这些地质、地貌遗迹, 使其科学性、自然性和观赏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

总之, 通过森林公园的建立与管理, 有效地限制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自然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过度利用和破坏, 保护野生动植物,

使生物多样性不受到人为的干扰和阻碍;保护自然景观, 使其地貌不至受到不可修复的破坏, 山石水体不遭受过度污染而无法恢复; 保护人文景观, 使其古代建筑遗迹和民间传说得以留传, 使当地的民俗文化不因游客的冲击而退化或消失。因此, 森林公园建设已作为我国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手段, 被列入中国环境保护白皮书。但森林旅游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都不应是被动的保护, 不能等到被破坏了才去保护。因此, 森林公园的管理者不仅要科学地认识森林公园的资源、保护对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保护对象所面临的表面的或潜在的各种威胁, 更需要具有在动态的生态系统中, 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 科研与教育

森林公园内栖息着各种动植物、微生物等。它们在仿生学、航空航天、生物医学、遗传工程以及考古、文化、艺术等方面, 都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其中仍有不少方面至今不为人们所认识和了解, 所以森林公园具有巨大的科研潜力, 为动植物学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森林公园内的资源长期受到保护, 公园内的许多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甚至相对未受到人类活动的改变, 因此,在揭开自然与人类历史、进化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和其它自然过程奥秘的科学研究中, 森林公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通过与大自然直接接触, 森林公园的使用者获得的第一手体验,

比任何一种学习方式更生动、更持久。当地的学生可通过在森林公园的观察, 更容易透彻地理解和认识食物链、生态系统的演替, 以及其它一些自然现象和过程; 游客也可通过牌示、文字材料、传单、以及导游对景点和当地文化的解释来获取知识; 对于艺术家而言, 森林公园也可成为写生和创作基地。同时, 可通过建立森林公园, 加强对游客的教育而缓解由于缺乏环保意识、缺乏对自然的认识, 而对森林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 逐步树立起人们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总之, 人类从自然中吸取的知识越多, 将来为保护自然付出的也就更多。

1.4 国家森林公园的分布

根据国家林业局网(/),国家旅游局网(/),各省市区林业网、旅游网,以及其他相关网

站所公布的数据、资料,截至2009年2月,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70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处国家森林旅游区如表2所示。

表2国家森林公园省区分布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省市区

黑龙江

江西

山东

湖南

浙江

四川

辽宁

陕西

安徽

河南

吉林

云南

河北

内蒙古

湖北

福建

数量

56

41

36

35

32

31

30

30

29

29

28

27

26

26

26

25

序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省市区

广东

重庆

贵州

甘肃

广西

山西

江苏

北京

新疆

海南

青海

西藏

上海

宁夏

天津

总计

数量

24

23

21

21

20

18

16

15

14

8

7

7

4

4

1

710

本文根据国家林业局“ 全国森林公园发展规划(2004-2010)”的分

区标准,将全国森林公园建设在地域上划分为东北和内蒙山地平原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区、华东丘陵平原区、中南低山丘陵区、华南低山丘陵区、西南高山峡谷区、西北高原荒漠区共7个建设区域如表3。

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区,然后依次为东北和内蒙古山地平原区、华东丘陵平原区、西南高山峡谷区、中南低山丘陵区、华南低山丘陵区、西北高原荒漠区。

表3七大地理分区及其森林公园数量分布比重

分区名称 包含省区市 数量比重

19.72% 东北和内蒙古山地平原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区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21.83%

西

华东丘陵平原区

中南低山丘陵区

华南低山丘陵区

西南高山峡谷区

西北高原荒漠区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湖北、湖南、重庆

广东、广西、海南

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20.69%

11.83%

7.33%

12.12%

6.48%

此外我国的很多国家森林公园都分布在大城市周边比如北京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京的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海的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武汉的九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福州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深圳的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重庆的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这些国家森林公园的管理和开发不同于一般的处于远离城市的国家森林

公园,可以借鉴其他大城市周围成功的生态旅游景区的经验。

2.大城市周边生态旅游景区的成功案例——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作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全力探索“西溪模式”,寻求科学保护与适度利用之问的平衡点,努力走出一条保护与利用的“双赢”之路。在建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过程中,主要抓住 “规划、保护、管理、研究”4个环节建设好西溪湿地天堂。坚持规划先行,构筑区域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体系;实施科学保护,调整并规划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与容量;注重精心管理,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做好深入研究,努力为湿地保护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指导。

2.1概况介绍

2.1.1地理位置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驱车5分钟之内即可进入杭州城区,从古墩路沿文一西路向西至五常港河不到5公里。西溪湿地国家公园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

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1.2周边环境

西溪湿地为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距离杭州市中心仅5分钟车程,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区域自古文人雅士汇聚,周边仓前高校园区、浙江大学主校区等高校聚集。

受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带动,目前该区域已成为杭州新的低密度高档住宅特点区域。在西溪湿地辐射区内政府实施严格的开发控制政策,使西溪周边楼盘有着鲜明的“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的特色。区域所拥有的人文、环境、交通、高尚居住环境等方面优势在杭州乃至全国均首屈一指。

2.1.3总体布局

西溪湿地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1.64平方公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共分三期,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其中一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占地3.46平方公里,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2005年5月1日正式开放;二期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占地4.89平方公里,2006年5月18日正式启动,2007年10月1日实现有限开园,2007年底基本建成;三期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涉及五常范围内的3.353平方公里,2007

年1月《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工程控制性详规》得到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 2008年5月1日实现有限开园,2008年10月基本建成,2009年5月开园。

2.2规划设计

2.2.1规划理念

西溪湿地的主要设计思想从这五个方面来进行整体规划和策略——传承、现状、策划、整合、规划,最后形成了一个成果。经过几年的反省思考,对西溪湿地归纳总结了五个典型的特征:水形态、植被形态、村落及建筑形态、隐逸文化、民俗文化。

注重西溪湿地1 600年的演变历史,更注重现状的地貌、肌理形态是西溪湿地的规划立足点,对现状的充分研究客观科学的分析是西溪湿地规划的根本依据。对西溪湿地的现状分析是从水现状、村落及建筑现状、生物现状、历史人文依存现状、历史文化的调查与挖掘基础设计的现状及文化的评价六个方面来考虑的。对西溪湿地的规划,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以人为本等原则,并根据千百年形成的独特魅力和气质,对水体、植物和村落进行整合。拆除建筑,形成一个扩大的水面,营造鸟类的栖息地。对植物的现状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区域的整合.提出植被整合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工作,一个是生态保护,另一个是人文生态保护。

2.2.2项目定位

西溪湿地具有突出的三大特点: 1、西溪湿地是中国江南水乡渔桑湿地之典型(农业湿地),2、属于稀缺的城市湿地资源(城市湿地),

3、具有深厚独特的水乡历史文化积淀(文化湿地)。

(1)西溪湿地是中国江南水乡渔桑湿地之典型

西溪湿地,是中国江南水乡湿地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它展示了江南水乡自然与人文的演变过程,并形成一种高度生态化(自我净化,相互支撑)的渔桑(桑基)农业生产方式和历史文化。

(2)属于稀缺的城市湿地资源

西溪湿地原位于杭州西部近郊。随着杭州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它实际已被杭州城市人居所包围,位移至杭州市区之中,是杭州市区目前最大的一块湿地。在大都市中有如此大面积、高品位、美风光、厚文化的湿地资源,是非常珍贵的。这是浙江乃至华东城市旅游圈中的一大稀缺资源,在长三角城市旅游市场中拥有特殊的地位和强大的竞争力。

(3)具有深厚独特的水乡历史文化积淀

西溪湿地经过近千年的渔桑生产和文人的文化活动,已形成深厚的江南水乡农耕文化、乡村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及宗教文化的积淀,具体如江南水乡村落田园文化、隐逸文化(庵堂群落、名人隐居、近代都市度假别墅)、诗词书画文化等,都极有地域特色。西溪湿地因此而具有独特的意境,蕴有诗意、禅意,或可标举为“水曲渚密的农耕园,禅意诗境的隐居地”。这使得西溪湿地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远非一般湿地可以比拟。

西溪湿地旅游资源最有特色者,首推城市(中心)湿地生态景观,这在长三角旅游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竞争优势,是首先要打造的

品牌形象。其次是江南水乡村落田园(“繁华闹市中的水乡村落,现代生活中的田园牧歌”),这是西溪湿地卓然有别于时下流行的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产品热的错位差异之处。第三是“中国词人圣地”及其背后的深蕴着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诗意风光、词境水乡,这在当前中国旅游产品中也是一种具有唯一性特点的独家优势。诗词书画是中国文学、也是中国文化最精华的瑰宝之一,既是品位高雅的“阳春白雪”,又有着极为广泛的民族基础、大众基础;同时,还是国外汉学的四大显学之一,有着很高的国际知名度。如何发挥好这一特色优势?课题组认为:关键在于努力实现雅文化的大众化,可行的路子就是“词境风景化、诗情民俗化”。

西溪湿地应全力突出并精心营构这三大特色,以求独异流俗,盛世复兴,再次实现与“西湖”、“西泠”的“三西”并列之美,最终把西溪真正建设成为全国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杭州的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西溪的旅游形象定位,应以此为基础。西溪湿地所推的旅游形象定位,突出三大要素:城市湿地、水乡村落、文化圣地。

2.2.3规划方案

1.公园的总体布局结构

空间布局的基本思路是:保护优先,立足资源,各有侧重,互为呼应。可以将整个湿地公园布局的总体结构,具体表述为:三区、一廊、三带。

(1)三区

根据保护区的湿地环境特征、居民分布、特别是旅游资源的特点

和合理开发利用等要求,西溪湿地公园分为东部(A区),中部(B区)及西部(C区)三个大区;重点在中部区域(即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一期景区)。

其中东部为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该区基本是鱼塘湿地,北部有少量河港,区内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极少。因此把该区确立为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游人不得进入。主要任务是保育现有的池塘、湖泊、林地、植被及动物。长远目标是逐步恢复并积极培育优化湿地生态环境,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使之成为湿地多样物种特别是鸟类、鱼类的自然生长栖息地。

中部为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该区除鱼塘湿地外,河网稠密,有较多的河港湖漾、洲渚滩涂、沼泽皋坡、堤岛岸闸,湿地自然景观最为明显,野趣盎然,环境宜人;历史人文遗址较多,有秋雪庵、曲水庵等历史胜迹,还有多个水乡村落小镇。因此确立该区为湿地旅游休闲区。这是西溪湿地公园开发的重点区域,是游人旅游休闲的主要活动空间,有关的旅游景点与活动项目,将集中设置于本区域。

西部为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该区也属鱼塘湿地,除五常港从中穿越外,其他河港较少,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也不多。从整个西溪湿地公园的长远发展及生物多样性的良性恢复着眼,该区宜建成湿地生态环境营造区,实现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这是一个湿地生态环境恢复的辅助区域。本区域的功能建设目标,是将之建设成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的辅助区域,与东区之间形成一种东西呼应、左右互补的湿地大格局,营造出一个野趣横溢、环境宜

人、局面开阔的整体湿地环境,从而托举起中部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为之提供赏心悦目的湿地物种静态背景景观和各种鸟类自由飞翔的生机盎然的动态画面。

(2)“一廊”: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护卫长廊)

整个保护区除了划分为三个区外,在保护区的四边还营建一条50米宽的林木绿色护卫长廊。营构“一廊”的基本思路是:多层封育,科学过渡,注重三化(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营造特色。这实际上是一条林木构成的环境强化保护带。主要以植被建成绿色围护空间,以隔离保护区外的噪音、尘土、有碍景观的建筑等视听觉的干扰,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宁静的“世外桃源”环境,为湿地景区生态环境的养育、培育创造条件。同时,它又是一条椭圆型的环状景观长廊。

(3)“三带”

指:紫金港路“都市林荫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它们根据环境,分别设计,因地制宜,各有特点,是“一廊”的景观强化廊和特色补充带。

紫金港都市林荫风情道:应作为现代都市与湿地景区之间的过渡带来营建。它是具有都市风格的园林式的林荫大道,宛似东京的上野公园林荫道:既是都市人散步、休闲的景观大道,有着浓郁的都市风情,又是以林荫、草地为主体的绿色空间,无声地散发着自然气息、林间氛围;既是阻断喧嚣城市的隔离带,又是走向宁静自然的过渡带。

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沿山河是进入景区的水上主航道之一。考虑到它兼有泄洪行洪等功能,建议设置宽达50米左右的河道,北

岸为坡状斜地,形成缓缓上升的一条滨水湿地景观带。

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五常港直通余杭塘河、大运河,两岸多田园风光。考虑到五常港也是湿地景区的水上观光主航道,并穿越保护区西部,拟在两岸分别营建林木保护带,以隔离五常港上的通航船只对保护区环境的声音、景观等干扰。

2.核心景区(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位于整个保护区的中部,它是西溪湿地生态旅游的核心景区,是本规划的重点区块。根据资源与旅游开发的需要,本核心景区将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类景区:

Ⅰ东部以深潭口村为中心的湿地水乡乡村“民俗文化游览区”;

Ⅱ北部以朝天暮漾为中心的湖漾水乡田园“观光休闲游览区”;

Ⅲ南部以南漳湖及秋雪庵、曲水庵为中心的“湿地生态与历史文化游览区”。

各功能区及主要功能如表4所示:

表4西溪湿地生态休闲区各功能区及主要功能列表

序号 功能区 主要功能

旅游接待、水乡集市、鱼家乐、水乡民俗Ⅰ 湿地水乡乡村“民俗文化游览区”

活动观光、游乐、购物、美食等

湖漾生态观光、湿地田园观光、水上休闲、Ⅱ 湖漾水乡田园“观光休闲游览区”

垂钓、科普教育旅游等

湿地生态观光、历史文化旅游、养生旅游Ⅲ “湿地生态与历史文化游览区”

东部主要是旅游接待及民俗文化旅游,相对而言是较“闹”的区域;北部主要是湖漾及水乡田园观光、休闲;南部主要突出湿地生态观光及历史文化旅游,北部与南部都是较“静”的区域。这样三个功能区分工较为明确,便于管理,也有益于湿地生态的保护。

2.3西溪湿地成功的经验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园区六条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之重,重在生态。为加强生态保护,在湿地内设置了费家搪、虾龙滩、朝天暮漾三大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恢复区。入口处设湿地科普展示馆,园区内有三个生物修复池和一块湿地生态观赏区。西溪还是鸟的天堂,园区设有多处观鸟亭,给游客呈现出群鸟欢飞的壮丽景观。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风,淳厚质朴。每年端午节在深谭口举行的龙舟胜会,历史悠久,形式独特,被誉为“花样龙舟”。烟水渔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蚕·丝·绸故事”重现西溪原居民的农家生活劳动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乡典型的民俗。

西溪湿地具有较好的湿地风光,是一个经历了1 800多年人为干

预的城市次生湿地,具有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巨大价值。西溪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点,就是要做到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的保护。我们认为西溪模式可概括为;根据国家的湿地公园试点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全面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积极进行生态系统保护、园区环境修复,法规条例制定等实践探索,努力把杭州西溪湿地打造成湿地生态的保护区、特色文化的延续区、科研科普的实验区生态旅游的品牌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总的来说西溪湿地公园的成功案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说:

2.3.1规划及开发方案可借鉴经验总结

(1)西溪湿地公园配套设施

西溪湿地在公园配套设施建设上,在把握量的控制的前提下,建设高标准、高技术、高效率、生态型和节约型的基础设施共享系统,以满足既定功能需求为原则。

(2)配套设施的选址

以不破坏现状生态环境为原则,应选择在现状农居集中的区块,规划定位在深潭口村、龙章村、董家湾一带,同时与民俗展示相结合。

(3)业态功能布局

符合西溪湿地公园的定位目标,打造杭州独特的生态旅游精品,除合理的商业配套外,还应配套建设部分高品质的生态休闲设施,具

体可以会馆、企业总部、主题沙龙、创作基地等形式推向市场,以院落组团的形式布置在花蒋路两侧及龙章村、董家湾一带,以达到提升杭州旅游品质的目的。

(4)生态维护及开发尺度控制

西溪湿地公园在生态维护和开发尺度控制上坚持实施科学保护,应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人类活动控制在园区生态承载能力之内,积极调整并规范区内人类活动的强度与容量。减少人为影响,采取“退屋还绿,退人还静”办法。做好湿地内原住居民的外迁和建筑拆除工作,同时适量恢复了秋雪庵、烟水渔庄等部分重点文化遗迹,采取“有限进入”控制游客数量,以湿地水体能自然降解游客在湿地公园活动所产生的污染为重要指标,确定游客容量控制在6 000人/d左右.其中一期工程游客人数控制为3 000人/a左右,并按照这一指标,配备游船、游步道等湿地公园旅游服务设施。

(5)功能片区划分

批复明确西溪湿地保护范围划为三个层次,即保护区范围、外围保护地带、周边景区控制区。整体布局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划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二期)、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一期)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三期)。

(6)绿色交通规划

西溪湿地主要的游览交通工具将是舟楫。规划中的风景区主干道花三路为7米宽。在深潭口、龙章、源谊三处构筑一条电瓶车环线,可通过小型机动车,其余景点均不考虑通达机动车,而通过舟楫解决

其交通游览功能。

2.3.2湿地公园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经验借鉴

(1)水主题旅游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该项目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条件,发展水主题旅游,这种开发方式即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旅游特色,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

项目在湖面景观布置、沿岸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水路交通路线及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等方面均做足“水”文章,着力为杭州西溪湿地项目营造出江南水乡的主题基础特色。将项目设计得景色旖旎、特色鲜明,有别于其他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了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这是西溪湿地公园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

(2)文化产业(艺术家村落)开发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湿地公园延续这一文脉,恢复重建泊菴、西溪草堂、西溪水阁、西溪梅墅、梅竹山庄、秋雪庵、高庄等以古代文人宅院为核心的文化主题景点,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

湿地保护、水主题湿地公园与文化产业发展这三个主题在西溪湿地公园紧密结合、完美和谐、相互促进,为湿地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方向。

(3)农、渔业体验主题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西溪湿地另一与湿地结合的较为成功的旅游开发系列项目为形

形色色的以湿地农耕渔耕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村落。如烟水渔庄、西溪桑蚕丝绸故事、西溪人家、垂钓俱乐部、西溪婚俗馆、五常民俗文化村。游客在欣赏当地美景的同时,兴致来了,可以在里面种种菜、钓钓鱼,充分体味当地民俗生活。这种因地制宜的开发方式推广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为本地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湿地旅游开发强度,减小了拆迁和开发力度。使旅游开发和湿地保护和谐发展,互不影响。

3.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3.1概况介绍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海市奉贤区五四农场境内,距上海市中心60公里,是以森林为主体,融苗木生产、休闲观光、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模拟自然的大型人工城市生态森林。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目前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公园、上海市文明公园。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东接临港新城,南临杭州湾的海湾森林公园,该公园占地面积1065公顷,拥有上海市域内最优良的5.3公里海岸线。专家指出,这里曾经是浩渺东海的一部分,滩涂上营建的人工林被习惯称为“海上森林”。公园内连绵起伏的山体上林木苍绿如海;蜿蜒深邃的河、海上波光粼粼,群鸟飞翔,林边路边草木繁茂、色彩纷呈,其中沉水樟、舟山新姜子、黄蘗等18种为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还有水域面积达580亩的上海最大人工湖泊——百鸟湖。园内植树达420多万株,植物种类达79科342种;梅花100亩、30品种、

万余株;竹类26种30.4万株;其中沉水樟、舟山新木姜子,黄檗,等多种为国家珍稀濒危树种。

3.2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目前发展的状况

3.2.1发展定位和目标

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是建设成以滨海森林为特色、生态维护、休闲旅游为主导,兼有体育娱乐、居住和现代农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新概念的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休闲旅游地著名品牌和南上海的一颗明珠。

3.2.2园区建设情况

公园占地面积16000亩,目前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开园面积4500亩,水域面积85公顷,园内植树达400多万株,品种约350种,是在模拟自然、回归自然的基本理念指导下,通过人工营造形成的近自然形态的森林。森林生态景观根据不同垂直度、空间位置和季节景观的需要,营植浑厚而又凸显自然的复合混交林群落:将观花、观叶、观果有机结合,用各种彩叶树种星点在绿色的本底之中,现已经形成了以森林生态为基础的多彩的城市森林景观。分为三大旅游板块:游乐活动区、水上活动区、文化观赏区。游乐活动区建成了游乐园、森林卡丁车、森林跑马、森林烧烤等项目;而水上活动区充分利用1000亩以上水面,打造上海最大的游玩水面。游船码头为大家提供各种水上活动项目,游船直线距离7公里,游客既可乘坐电瓶船细观岸边风景,还可体味高尚的豪华游艇之旅。游客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船型尽情游乐,充分享受大自然风光;在文化观赏区已建成了蕴

含了多种文化元素,集合了山、水、石、竹、琴、棋、书、画、集中展示了民间精品收藏,传扬中国民族文化,主要包括:昆仑石屋、影蛟盆景苑、越窑青瓷馆、四海陶艺馆、雅兴楼书画馆、旺家根雕馆、家具馆、美术馆、汝窑馆、恐龙馆、上公府等。

3.3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建筑混乱,未与自然相融合

在自然地区修建与自然相融合的建筑是十分困难的。在森林公园内,建筑呈现出城市化、异域化的倾向。以至于像欧陆风格这些建筑形式也大量在森林公园中出现。森林公园为所谓的旅游吸引大量开发格式博物馆、“度假区”等项目,完全忽视了自然与生态的乡土性。使森林公园变成了“精品屋”,和自然的原始性格格不入。且为少数人服务的事实也剥夺了其他人平等占有自然资源的权利。

3.3.2游憩活动过于城市化

游憩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然而适宜于自然的活动种类应该有严格的控制。目前的海湾森林公园却存在着误区。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是极其丰富的,尚未得到合理的利用。相反,许多城市随处可见的游乐设施,私人博物馆却在这里遍地开花。森林公园应向人们展示自然的生态之美,游憩活动的开展也应该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在森林公园中存在着“景观微缩园”的形式,精品式的小型园林城市化特征显著,森林公园的自然本底被忽视。中国的古典园林具有许多在景观设计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其造园方式是在城市中营造出“自然”的空间,技艺高超,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匠气十足”也是许多人士提出的看法之一。

3.3.3缺乏地方特色

“风土”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气候、气象、地质、地力、地形、景观、物产和风俗习惯的总称,在日本,风土一词还有以下的意思:气候制约的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当地人对这一自然条件特有的灵敏反应。地方特色的创立,就在于很好地把握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合理的整合,而并非为求新、求异而创造“刺激、惊讶”的人造景观。目前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大多数都是在其他森林公园都能看到的骑马、公园双人自行车骑行、野外烧烤等等。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坐拥上海区域内优良的海岸线,拥有海上森林的美称,应该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体现出滨海森林公园的特色,把海派文化、滨海文化植入园中,但是这并不仅仅是建立一些博物馆就能够体现出来的,一个地方的风土是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真正理解了生态的影响力也就理解了“乡土”的真正含义。

3.3.4森林公园当作城市公园建

我国现行使用的公园一词来源于欧美,是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的,其含义是指设在城市中的专门供公共游览的区域。《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公园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的园林”。可见公园一词是指在城市中开放的公共场所,主要供市民进行游憩、观赏及娱乐的公共空间。森林公园的公园应解释为:供公众使用以健康娱乐为目的的区域。由此可见森林公园的基础是森林,是自然,然而海湾森林公园现在的营建却过多的追求人工景观的开发,而仅将森林作为一种陪衬,

实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目前森林公园内大型游乐设施、露天烧烤设施、各种风格的博物馆等等这些非生态景点的建设和森林公园的生态景观显得格格不入,严重破坏了森林公园原有的生态氛围和其应承担的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使得森林公园显得不伦不类。

3.3.5教育功能的缺失

森林公园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提供教育功能,森林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摇篮,是文化传播的途径,除了给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空问外,其实也是一个生态教育的大课堂。海湾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缺少教育功能的融入,未能在休闲旅游中引起游客对森林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生态问题的思考,没有能体现出森林公园主要功能之一的教育功能。

3.3.6外部交通不便

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公共交通并不方便,目前到达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的公共交通线路只有海湾3线,没有从市区直达的公共交通,游客必须先坐车到海湾镇,才能转乘海湾3线到达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这对于没有车的游客来说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客源量。

3.4建议

3.4.1对项目做精确定位

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其主要的特点是滨海型森林公园,东海滩涂的“海上森林”,是处于我国最大城市上海近郊的一座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与维护成本高、生态功能有限的花坛和草坪相比,城市森林,具

有通道、过滤器、源与汇、物种栖息地等多种作用,对于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将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化的立足点,能够全面提高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促进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的根本途径。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野生性,能够自我维持,不但可以为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殖场所,而且能够通过自身的力量,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是与天然森林相似的一面,区别于受人类控制的公园和街头绿地。但与天然森林不同的是,城市森林的主要功能不是提供木材,而是为居民提供优美的人居条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这一点上,它与同处杭州市郊的西溪湿地公园有相同之处。此外,与海湾森林公园类似的旅游项目还有共青森林公园、崇明东平森林公园、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但这三家森林公园和目前海湾森林公园开展的娱乐项目都十分类似,都以烧烤、骑行、游湖等等,但都没有开发真正意义上的森林生态旅游根据这些条件,并且海湾国家森林公园距离海湾大学城很近,可以充分挖掘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学生客源。综合以上考虑,建议海湾国家森林打造上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唯一的一处与高校联动的滨海型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

3.4.2做好规划开发工作

因为海湾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人工培育的城市海滨森林公园,其开展生态旅游和一般纯天然环境下开展的生态旅游还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规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协调共生原则

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复合统一体,是互惠互利的。如果过分强调人类对自然改造作用,则导致森林利用生态系统难以恢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低或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人类从思想上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但人类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规律,创造更适宜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与共生。

(2)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是指一个特定系统中环境资源的变异性和复杂性。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斑块在结构、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它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既是森林生态规划的准则又是规划管理的结果。复杂的生态系统是最稳定的,该系统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3)适宜面积原则

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则要求森林生态系统(景观斑块)尽量多样,这就意味在景观尺度下,生态类型多样。人工生态系统要求尽可能使系统生物生产的产品多、土地规模和集约经营,往往形成比较单一的森林利用模式,森林生态系统较单一,其稳定性很差,因此根据生态空间理论,在规划过程中,调整森林土地斑块大小,使各斑块显见出大集中、小分散,保证适宜面积,实现各森林土地斑块适宜面积下生物多样性和视觉多样性,达到森林利用系统生物生产力高、保护生态环境和给人类较高层次艺术享受目标。

(4)空间结构协调原则

森林公园生态规划是优化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和调整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森林利用空间配置即森林利用空间格局调整必须以森林利用类型空间相互协调为原则进行,尽量合理安排森林利用类型最佳生态位,增强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内部及其之间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5)生态经济原则

保护自然景观资源和维持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及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前提。自然景观资源如历史文化遗产、森林、湖泊及大的植被斑块等,它对保持区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系统维持及保存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保护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森林公园才能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但如若追求经济效益超过森林公园生态闽值,则森林利用经济效益也达不到。因此,生态学与经济学思想结合起来,才能使森林公园生态规划方式落到实处,才能使用户利益与国家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起来。

3.4.3开发的功能定位

海湾森林公园开的功能定位除了森林公园应有的休憩功能、保护功能、教育功能外,还应包含体验功能。

根据萧玉瑜,陈平留研究的福州市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特征分析,以及张建春对杭州西溪湿地游客特征分析的研究表明,游客最想要参与的是体验参与类项目,福州森林公园中在森林公园内设置环境观测站、气象观测站、生物实验基地、旅游产品深加工、果树采摘园、植

物种植园、农家生活体验区等参与性项目都表示支持并愿意来参与的占调查总数的绝大多数,都在50%左右;在西溪湿地更是有80%以上的游客表示愿意参加生相关态体验活动,此外有54.6%的游客表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说明这些项目能吸引游客,旅游客源市场的前景可观,将成为森林旅游项目中的焦点,应该重点考虑。

本文发布于:2024-01-12 15:37: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70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湾森林公园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湾森林公园研究.pdf

标签:森林公园   森林   旅游   西溪   生态   保护   公园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