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更新时间:2025-01-10 01:44:06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团队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5 草船借箭

一、生字读音

周瑜yú 妒忌jì 都督dū 幔màn子 翎líng 毛 水寨zhài 擂léi鼓 呐nà喊

弓弩nú 丞chéng 相

二、会写词语

妒忌 曹操 都督 惩罚 擂鼓 委托 鲁肃 水寨 呐喊 私自 插满 军事 照办

预计 紧急 探听 调度 推却 迟延 军令状 心甘情愿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三、词语解释

推却:拒绝,推辞。 迟延:耽搁,拖延。 疑惑:本课指心里不明白。

虚实:虚和实,泛指内部情况。 妒忌: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的保证书。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 的谋划,形容做事有预见性。

四、重点内容

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广为流传。

2.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的情况是: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 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3.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目的是什么?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证据,日后好加害于他, 因此,周瑜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来陷害诸葛亮。这就写出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来陷害诸葛亮。)

4.诸葛亮不揭穿周瑜的圈套,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诸葛亮顾全大局,为了维护蜀、吴联盟和战胜曹操的十万大军,所以不和周瑜计较;另一方面诸葛亮对于向曹操借箭的计划早就成竹在胸,所以他欣然地立下了周瑜想置他于死地的“军令状”,表现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

5.诸葛亮造(借)箭前需要哪些准备?

(二十条船,每条船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的两边。)

6.“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这段话可以看出鲁肃为人忠厚,守信用的人。

7.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什么要等到第三天四更?

(因为诸葛亮预料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天色微明,江面上会有浓浓的大雾,曹军看不清江面上的情况,也不敢轻举妄动的。)

8.诸葛亮为什么要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

(这是为了增大受箭面积。)

9.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这是为了虚张声势,让曹操出来放箭。 )

10.诸葛亮为什么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还,省去掉头的时间。足见诸葛亮的过人智慧。)

11.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里的笑很有深意。他是在笑曹操,因为他太了解曹操了。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他是在笑鲁肃,笑他忠厚老实,不知底细,是宽厚友善的笑;他是在笑周瑜,笑周瑜计策落空,拿他无可奈何,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出了英雄本色。 )

12.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周瑜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

(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他对借箭的计划准备充分、考虑周全、巧妙安排。①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②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③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 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小标题可以概括为“知天时、晓地利、识人心”)

(周瑜不如诸葛亮的地方有:周瑜的谋略不如诸葛亮,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周瑜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利用天文、地理的能力都不如诸

葛亮。所以周瑜长叹一声。 )

13.课题中的“借”换成“取”“骗”“偷”行不行,为什么?

(从“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些地方看出,用“借”好, 因为骗箭不需要用谢。用“借箭”更能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如果用“骗”,作者就不是赞美诸葛亮了。 )

14.概括地说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15.诸葛亮: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的人。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人。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的人。

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的人。

16.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和成语。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秘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 景阳冈

一、识记拼音

筷kuài子 踉liàng跄qiàng 血泊pō 请勿wù 诡guǐ计 恰qià好 咆páo哮xiào

腰胯kuà 铁锤chuí 酥sū软 霹pī雳lì 抡lūn木棒 簌sù地响 蹿cuān下来

谋móu财害命

二、会写词语

饥渴 恰好 官府 榜文 谋财 诡计 拖着 坠下 胸膛 泄气 半截 拳头 喘气

酥软 耻笑 性命 破烂 但凡 印信 吓唬 抡起 半夜三更 一饮而尽

三、词语解释

筛酒:倒酒。 如何:为什么。

但凡:凡是。 印信:印章。

榜文:官府的告示。 哨棒:防身用的木棍。

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 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四、重点内容

1.“景阳冈”这个故事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这部小说塑造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下,被迫在梁山泊聚义反抗的故事。

2.武松 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山东清河县人,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

3.课文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喝了酒之后趁着酒兴上了冈,遇见老虎并与之搏斗,最后杀死老虎并挨下冈来。根据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喝酒(1-4自然段);第二部分:上冈(5-7自然段);第三部分:打虎(8-12自然段);第四部分:下冈(13自然段)。

4.三碗不过冈的意思是这酒喝三碗就会醉,过不了前面的山冈。可武松前后喝了十八碗,说明他的性格多么豪爽又倔强。写武松喝酒为下文武松徒手打虎作铺垫的作用。

5.武松上冈之后,看见官府榜文,才相信有虎,但仍继续上冈。说明他喝了酒胆子大、倔强、好面子的特点。

6.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往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按、扑、蹿”写出了虎的迅猛,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7.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 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老虎很凶猛。

8.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 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把这几个“ 闪”字换成“躲”行吗? 为什么?

不行,因为“躲”带有“躲避”的意思,“闪”即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地刻画了武松的机警敏捷和过人的胆识。

9.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

“抡”和“劈”这是武松打虎的动作,写出了武松的勇猛和英雄气概。“树连枝带叶打下来”

说明了武松力气非常大。

10.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老虎终于被武松打死了。这个细节描写突出武松的胆大心细,有勇有谋。

11.有人说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又有人说,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的劝告,虎口逃生只是侥幸。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

(赞成前者:武松性格豪放,打虎时有勇有谋,从容应对。赞成后者:武松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自以为是,好面子,太鲁莽,武器折断时情况十分惊险;在打死老虎之后,自己也没什么体力了。)

7 猴王出世

一、记住字音

芝zhī兰 遂suì有 迸bèng裂 獐zhāng鹿 泉涧jiàn 瞑míng目 石窍qiào

石碣jié 楷kǎi书 镌juān刻 顽劣liè 猕mí猿yuán 抓耳挠náo 腮 拖男挈qiè 女

二、词语意思

石窍:石头边隙。 瞑目:闭上眼睛。

序齿:按年龄长幼来排列顺序。 盖自:自从。

家当:指家产。 造化:福气;运气。

石碣:石碑。 灵通:有了灵气,通了人性。

遂:于是,就。 镌:刻。

围圆:围一圈的长度。 喜不自胜:欢喜得自己不能控制。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 没有违抗的。

力倦神疲:太累了而全身无力,精神不好。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忙乱或苦闷得无计可施的样子。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 。

三、内容要点

1.《猴王出世》本文选自我国古代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书中讲述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 至第七回是第一部分,主 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 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 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人

们无不在作者丰 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2.《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他小时候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这对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影响。

3. 《猴王出世》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再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最后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4.石猴是怎么来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课文原句是: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5.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结果发现里面是一个好地方,石猴很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群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群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群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这样就成了美猴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6.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运用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介绍了石猴的生活,体现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友善、可爱。)

7.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这一句话写石猴入洞的情景,“ 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石猴的机智、 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

8.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从这里“跳、高叫道”的动作描写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石猴自告奋勇地接受任务,突出了他无所畏惧、敢于冒险的精神。

9.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是:“人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办?”这句话,提醒大家要讲求信用。

10.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怎么理解“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这副对联。

(石猴出世在花果山,因“芝兰相衬”“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而成为“福地”;石猴成王在水帘洞,洞内有“天造地设的家当”,真是“别有洞天”!)

8 红楼春趣

一、记住字音

宝钗chāi 丫鬟huán 忌讳huì 晦huì气 敞chǎng地 李纨wán 咯gē噔

绞jiǎo断 窗屉tì 子 袭xí姑娘 姊zǐ妹

二、理解意思

窗屉子:窗户上的木框子。 丫鬟:婢女,也作丫环。

送饭的:放风筝的一种附加物。 小器:即小气,吝啬。

籰子:绕丝、纱、线等的工具。 睃眼:睁大眼睛注视。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促狭:爱捉弄人;刁钻。

晦气:不吉利;倒霉。 荒郊:荒凉的郊外。

三、课文要点

1.《红楼梦》又名《石 头记》,作者曹雪芹。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历程。本文选自第七十回《林黛玉进荣国府》。

课文记述的是贾宝玉、林黛玉等在大观园内放风筝的故事。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讲众人被飘来的风筝吸引,决定也来放风筝;接着讲众人各自取出风筝放起来,唯独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最后讲众人剪断线放晦气,风筝飞得无影无踪。

2.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风筝触竹发出巨大声响,必将引出丫鬟出门观看,引出下文放风筝。

3.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 单他有这个不成!

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紫鹃直爽的性格特点。

4.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你们一般的也有,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怕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从探春、黛玉的话,我们知道放风筝可以放晦气,捡拾掉落的风筝是忌讳。

5.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拨籰子的。

三个“也有”写出了众人放风筝前的准备工作。从中体会到她们听说要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6.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说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 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

可以看出宝玉是一个性格随和,待人宽厚,易与相处的人。

7.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

8.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

这句话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知道问题出在顶线不好。与下文“那一年不放几个子”相照应。

9.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李纨的话交代了放风筝的目的——把病根儿带走,与上文“忌讳”“放晦气”相呼应。

10.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随风风飘荡的样子;“一时”“展眼”“再展眼”突出了

风筝随风而去后,在天空飞行的速度很快。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

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作者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11.众人皆仰面睃眼说:“有趣,有趣。” 与题目《红楼春趣》呼应,点明主题。

12.《红楼春趣》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

(1)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

(2)众人都拿自己的风筝来放,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急得他头上出汗,众人都笑他。

(3)风劲过来时,黛玉接过风筝来放,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却不舍得放走风筝。李纨劝她说放风筝也是放晦气。于是紫鹃绞断风筝线,也放走了晦气。

(4)三个风筝绞在一起,众人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飖飖飞去,热闹非凡,十分有趣。

13.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示例:我印象最深的是宝玉。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宝玉顽皮、欢乐,一点也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把自己的风筝剪断放飞,与黛玉的风筝作伴儿,从中也可以看出宝玉心思细腻。

示例:我对黛玉的印象深刻。黛玉聪明、细心、娇弱、多愁善感。从宝玉风筝放不起来时,黛玉安抚宝玉,帮他找出风筝飞不高的原因,可以看出她聪明、细心。

示例:我对紫鹃的印象深刻。她性格直爽,不因是黛玉丫鬟而自卑,关心爱护黛玉。听到黛玉说不忍放飞风筝,便帮她铰断线放飞。放风筝时她把风筝放起来后再交给黛玉,还不忘说要风筝把黛玉的病根儿一块带去,足见她对黛玉的关心和爱护。

语文园地二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极似一幅风景写生画。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7:54: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70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pdf

标签:风筝   石猴   放风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