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0日发(作者:排斥的近义词)
中职教育语文《鸣凤之死》教案
周次/课次
课 题
计划学时
鸣凤之死
知识与学习水平
理解鸣凤之死的原因,认识产生悲剧的根源
教
学
目
标
技能与学习水平
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及表现人物性格
职业素养
走进名家名篇,提高人文素养.
与职业素养无关
教
学
重
点
与
难
点
知识&技能
赏析作品中鸣凤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及表现人物性格。
√
重点 难点
4 教学对象
授课日期
对造成鸣凤之死悲剧的根源的认识。
√
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说明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主要人物及故事的来龙去脉,其中包括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了解巴金的人生履历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教学资源说明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
一、导入
(一)介绍作者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
教学活动流程
17日),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
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
各抒己见,互动交流
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教师提问,师生互动。
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二)请学生介绍《家》第二十六章前半部分内容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理清全文结构层次,概括内容
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只看见她的背影在门外消失了”,写鸣凤夜会觉慧,见觉慧很忙,又放弃了求救的念头.
第二部分从“女人的心理真古怪”至“他看见了屋子在他的四周转动起来……”,写觉慧得知凤鸣之事,惊诧万分,出门追寻鸣凤.
第三部分从“其实这时候他所寻找的他并不在仆婢室”至结尾,写凤鸣走投无路,投湖自尽.
二、赏析全文,重点分析鸣凤的心理变化
(一)鸣凤与觉慧的生离死别时的心理波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二)觉慧得知鸣凤之事后,追寻她时的
心理
教师提问,学生小组(三)鸣凤投湖之际的内心纠结
讨论发言,教师点拨三、体会本文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点:出归纳。
色的心理描写.
课外作业
作业批改情况
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4-01-10 00:16: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69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职教育语文《鸣凤之死》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职教育语文《鸣凤之死》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