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发(作者:好的作文开头结尾)
华德福幼教理念对我国农村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
华德福幼教理念对我国农村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
摘 要: 华德福幼教课程以人智学为基础,秉承回归自然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自由天性,注重幼儿的身、心、灵得以健康平衡地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华德福幼教的特色理念能为我国农村幼教课程改革提供许多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华德福 课程改革 农村幼教
一战结束后,德国斯图加特的华德福-阿斯托瑞尔(Waldorf-Astoria)烟厂经理艾米尔·莫特(Emil,Molt)邀请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为烟厂工人的孩子建一所子弟学校。于是1919年9月第一所华德福学校就这样在德国诞生了。华德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学校实体。它强调以人为本,顺应人的生理和意识发展,引导人寻找真正的自我,唤醒人对生活和自我的观察和判断,给予自己生命的意义和方向,寻找自我在世界中的定位。
一、华德福幼教理念
华德福教育以鲁道夫·史代纳创立的人智学为基础。它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儿童身、心、灵和精神整体健康发展的全人教育。课程设置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儿童的身、心、灵和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独特的个性,协助儿童智慧生成[1]。其特色教育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华德福教育认为0—7岁孩子迅速成长的身体就是一个完全的感觉器官,会受到周围一切事物的影响。对孩子们来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美好而善良的。广泛的兴趣,开放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得以与世间万物对话,与大千世界融为一体。
华德福教育针对孩子应该如何自然地成长,常常把学校建立在郊外,让孩子有宽阔的地方奔跑;养一些小动物,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关爱生命;种花种草,让孩子感觉到生命的欣欣向荣。人智学认为,人的身体与自然界的矿物、动物和植物是和谐统一的。教育应该给儿童提供条件从而促使儿童与自然在身体、心灵1
上协调。天然材料制作的玩具和用具可以增加孩子的感官经验,体验大自然无穷尽的美。即使是讲故事、唱歌、跳舞也都不用收音机和电视机。这些天然的素材形态不一、纹理流畅,可以启发幼儿敏锐的触觉经验,同时让孩子们的惊诧之心和创作精神得到满足。
(二)重个性,求灵性。
史代纳认为:“人的心灵本质是在人的身体、生命体、星芒体和自我进行组合,以及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各个个体浮现出的独特特征,常常有一个心灵体起支配作用而形成气质,从而突出了个性。”[2]他认为儿童有四种性情:土相性情儿童偏忧虑;水相性情步调缓慢,身体肥胖;风相性情不够专注,动作有节奏,身材苗条;火相性情意愿很强,激进有主张,步伐稳定,身材短小。因此,在华德福学校里,教师每天早上都要花费一定时间了解每一个不同性情的孩子,从而根据他们不同的气质特征开展一天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考察了华德福教育以后这样概括其理念:在华德福教育体系中,每一所学校的教学大纲都是个性化的,而且艺术和科学都同等重要。教师的角色是唤醒每一个儿童潜在的能力,允许孩子们多彩的个性自由地浮现和发展。诚然,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使命,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华德福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帮助孩子追寻他们的梦,追求生活的目标和实现自己的使命。虽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龙”,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自己,这便是华德福最现实的教育。
(三)有意义地模仿。
年幼的孩子完全沉浸于周围的环境,他们首先通过感官体验整个世界,并以一种最积极的认知模式给予回应——模仿。它具有一种能使幼儿通过积极的意愿同当前环境取得协调一致的力量[3]。喜、怒、爱、恨、智、钝,这一切都通过语调、身体接触、肢体语言、色彩明暗、和谐与否等传达给孩子。模仿是儿童的本能,这个本能一方面来自潜意识,另一方面出于需要。因此环境应当提供给孩子许多有意义的模仿和创造性玩耍的机会,使他们的身体得以充分发展。史代纳曾说,如果你是善良的,你自然会散发善良的气质,如果你是坏脾气的,一样会显示在你的气质之中,简言之,你的个性,你的行为,一点一滴都会传入犹如清澈河底的童心世界。因此华德福教育的重点不在于说了什么或教了什么,而在于2
如何给孩子们创造一种有意义的模仿的自在环境,让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从而得以良性地发展。
(四)平衡健康地发展。
史代纳认为智力的开发并非是多多益善的,就如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要保护自然环境,通过艺术教育平衡人的智力、感觉和意志发展,达到身、心、灵和精神的整体健康发展,把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和表现在行为上。过早单一的智力开发会透支幼儿用于建设身体和进行模仿的生命力,不利于幼儿身心整体发展,甚至影响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因此华德福幼儿教育没有单独的语文、数学、外语之类的有形文字教育,而是在每天的玩耍游戏中,创造许多自然而然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那些学科知识,学习有价值的社会生活技能。另外,由于幼儿的所有感官都在成长,需要小心呵护,过度的刺激会伤害孩子的感官发育,因此用于幼儿教育的声、光、色应该是柔和而自然的。
二、华德福幼教理念对我国农村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
华德福坚持的教育理念和在全球的实践成果证明了它是一种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教育。在中国内地施行华德福教育的德国青年卢安克认为,华德福教育的空间在农村,其教育理想可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得以施展。华德福特色的幼教理念对我国农村幼教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自然自在的课程环境创造。
儿童生活在农村,如同鱼儿生活在水里。在华德福学校里有这样一首歌:“我站在大地上,向石头学习;我遥望大海,向鱼儿学习;我凝视天空,向鸟儿学习;我生活在大自然中,向太阳学习。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4]这最纯朴简单的歌词却充分表达了孩子们渴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童真。在农村,虽没有先进的仪器化设备,但在这最亲近自然的地方,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和谐的万籁之声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感官经验,而且多样的民间文化、淳朴的民风、厚道的乡情让儿童尽情体验自然的生活。
在室内环境方面,通过墙饰和活动角的精心装置,给农村幼儿创造一个自然丰富的课程环境,使孩子们虽身处室内却感同身受。四季不同落叶的颜色形状、小动物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孩子们家乡的美好风景等,经过幼儿一双双稚嫩又不失灵性的小手,以手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展示在他们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3
不仅能锻炼幼儿动手的能力,给予孩子们自己做事的信心,而且能让他们学会充分利用周围事物进行自己的小创作。另外,在这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地方,带领孩子们外出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想必是最为生动也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课了。“教育是随着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在生下来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下进行观察,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怀”[5]。卢梭此言切中二字:“自然”,它不仅可以增进儿童的健康,而且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增长智慧。充分利用农村的乡土资源,给儿童创造一个自然自在的课程环境,使其得以自由发展。
(二)均衡中求差异发展的课程内容。
在我国,许多村镇幼儿园附设于小学,由于外在环境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同年龄的孩子只得就读于同一个班级。这样的混龄式教育不仅给幼儿教师带来了难题,而且使得许多幼儿的个体差异未能得到足够很好的重视。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要求、统一的评估,出现了能力强、发展快的幼儿“吃不饱”,能力弱、发展慢的幼儿“吃不了”的现象。史代纳认为不应该模塑儿童适应社会,而要帮助他们发展个人的特质与长才。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一位儿童,发现他们不同的性情,进而帮助其均衡发展[6]。
在农村,美处处可寻,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创设适合不同性情儿童的课程内容,自由发展其个性。例如:实施小班“让幼儿正确使用剪刀”这一目标时,让能力强的剪落叶叶脉,能力中的剪纸条,能力差的剪面条,这样便激发了所有孩子使用剪刀的兴趣。“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7]。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让孩子各择所爱,展其所好,使他们全面又不失个性地得以充分发展。
(三)适合幼儿模仿的有意义的课程实施活动。
“发展中的幼儿有天赐的模仿认知本能,有永不挫败的坚强意志力量。因为强烈的模仿与意志能力的发展,幼儿大胆的迎向满足自己成为人的种种需求。如果没有模仿与意志,幼儿不可能完成三岁前走、说、想的需求”[8]。模仿是幼儿潜意识里对生命热爱的表现。因此,教育应当把既美好又有意义的东西呈现给孩子。这些美好而有意义的东西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儿童生活中接触的材料、环境;二是接触的人。在农村,幼儿生长的那片天空赋予了他们丰厚的条件得以与4
大自然融为一体,但是这种条件的充分利用还要得益于农村幼儿园活动的有效安排与设计。由于经济欠发达,许多附设于农村小学的幼儿园一味模仿小学进程安排教学活动。死板的教材书本、乏味的课堂教学、木讷的教师管理者……这些足以让幼儿独具创造力的身、心、灵麻木、窒息。
“幼儿是完全的感官体,他的身体对环境完全开放,他与周围环境完全同在。他在环境中呼吸,由感官吸入环境中发生的所有事,再以模仿行为呼出他吸收进去的”[9]。但是模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吸收、消化、重新创造,进而成为自己能力的有意义过程。席顿自传中有一则小故事,“母亲想让我安静下来坐着不要乱动。她用披肩把我包住,让我靠在床边,对我说:‘你现在是一棵树,树是不会乱动的。’于是我就把自己当成了一棵树,在那儿一动不动地坐了一个多小时。”[10]席顿把自己的角色“一棵树”用自己的那股心气儿演活了,他完全进入了角色,所以才能一动不动。他的母亲爱丽丝并不是靠命令、指示,靠的是让孩子有意义地模仿的力量才把席顿的那股心气儿引导出来,把他引向了一个创新的自我世界,这才是对儿童进行的真正的教育。
(四)立足平衡健康发展的课程目标。
日常生活中,中国人请客吃饭总爱不停地说“吃吃吃”,而外国人请客吃饭则往往问客人“您还需要吗?”类似中西文化差异屡见不鲜,就连在幼儿园里也有所体现。农村幼儿园作息制度基本按照小学的做法,没有专门的教养员、保育员,一周上课时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且教学内容偏重于读与算,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其教育根本未能从孩子真正需要出发予以考虑。华德福教育认为,儿童时期不宜过多地利用孩子的智力,因为这样会破坏孩子的天性和兴趣,也不需过早地激发他们的判断力,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知识知之甚少,过早的判断会给他们的头脑带来错误的结论和固定的思维。华德福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最大差别就是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并从生活中观察了解儿童的需求进行教育,为孩子的身、心、灵和精神整体健康而努力,促进其平衡稳定地发展。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硕又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会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11]。华德福教育尊重幼儿发展5
规律,立足幼儿平衡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倡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其每日活动,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个体,让其成为会思考的自由人。在农村这样一个充溢着大自然气息与活力的氛围中,更应当以幼儿得以平衡健康地发展为目标,放逐幼儿于自然中,让其充分体验那些自然生成、潜移默化的课程意蕴,切勿让幼儿像似稻又实非稻的杂草,收获季节未到便早已枯黄,结了空实。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可见农村学前教育是国家发展教育的重心之一,也是我国这一农业大国关注的问题之一。幼儿教育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反映着幼儿园整体教育客观规律的总体结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其课程的发展便成为重中之重。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华德福教育理念坚持了人智学对人的共性理解,注重人的本性发展,尊重人的自由天性,尤其是注重自然环境的创造,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一丰厚资源使幼儿的身、心、灵等得以整体平衡健康地发展。这些对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多了一些启示,添了几分参考。
6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22:3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6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华德福幼教理念对我国农村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华德福幼教理念对我国农村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