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看我课堂七十二变

更新时间:2024-12-23 09:59:15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9日发(作者:高节清风)

看我课堂七十二变

——信息技术与应用

大庆市长青小学 董丽辉

题记——教师,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与课堂融合,这就需要我们身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总结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模式、教学结构、学习方法等。

近年来,各种信息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我们的课堂,慕课、电子书包、微课、翻转课堂……它们改变了我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相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默守陈规,不学习,不创新,终将被信息化的教育浪潮所淘汰,现将我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摸索研究所得与大家分享。

一、 教学模式的改变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可以肯定的是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这能力又恰恰是学习知识的条件。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的采用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我两年间一直在研究运用微课,想实现一种高效的翻转课堂模式。在这期间我发现微课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在小学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其他知识及学科的基础。但是,课堂时间十分有限,学生的能力、基础又各不相同,若在课堂上统一授课,时间不好掌握,对于记忆水平高的学生,浪费他们的时间;对识字慢的学生,时间又不够。微课这一信息技术手段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设计了几十节微课,查阅大量资料之后,我逐渐形成了我的课堂教学模式。(一)预习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二)验收学习成果,质疑重点讲解。(三)赏读品味课文,拓展积累运用。(四)生字书写指导,再现总结提升。经实践,这一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五》一课时,课前制作了一个识字微课,通过音、形、义的等方式,配以生动的图片、动画以及讲解,重点标注……录制了“夜”“繁”“蒲”“萤”“牵”“织”这六个字的识记方法。其中,拓展了“萤”与“荧”,“蒲”与“葡”的区别,整个微课趣味盎然又不乏知识性。同时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内容包括为这六个字注音、组词及音形连线等。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单的问题去看微课,没记住的地方可以暂停,留下思考的时间;没看懂的地方可以后退反复看,直到弄懂记住为止。之后,认真填写学习任务单。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上课伊始,反馈学习任务单,对学有问题的题目全班重点讲解,对学生质疑之处,加以点拨。至此,顺利解决本课要求会认的字,也就扫清了阅读障碍,为之后的韵文学习奠定了基础,又节省了大量时间,让孩子们品读课文。

在课前预习环节使用微课,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孩子们是带着任务去学习的,没有老师在身边告诉他那里是重点,应该怎样学,全依赖于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举

数得。而最重要的是只有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才更加高效,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埋下伏笔。

二、 教学结构的改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它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被探索应用,我们认识到多媒体在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拓展教学内容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学媒体已经成为教学结构的 ,在教学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它的应用,给予教学巨大的发展前景和空间。成为构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的桥梁。

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咏华山》一课时,我就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优势,使学生的大脑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高速运转,呈现兴奋状态,如饥似渴地寻求知识,内心时刻充盈着满足感。

首先,利用白板制作课件,能有效地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汇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然后,在教学小寇准吟诵的《咏华山》这一诗文的时候,采用图文再现的方式。以华山为背景图片,制作太阳、小山、云彩的图片放入白板的资源库。教学“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句诗,让学生到板前拖拽图片放入相应位置,并且解释为什么如此摆放。教学“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一句,抓住“近”字,由学生把太阳拖放到不同的位置,看哪个位置更合适,从而理解“近”字,最后再由学

生把“白云”放在合适的位置。这一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这样学生完成了诗配画,这是,再让同学们看着自己创作的画,配上音乐,吟诵诗作,是不是很容易就在脑海中浮现出华山高耸入云的画面?就这样,理解诗句含义,并读出诗的韵律及感情,达到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是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课堂结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只是一个引路人,孩子们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合适的路,就可以独自上路了。

三、 教学方法的改变

我们的语文课,有着多种课型:讲授课、复习课、作文课、写字课、阅读课……不同的课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而教育发展到今天,仅仅使用讲授法一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思维,二是知识拓展度不够,三是跟不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再这样一成不变,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也难以成为各级各类战线上的人才。

随着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熟练运用,为了能让我的教学与多媒体深入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尝试了改变,由本来的一言堂,变成了众研探究堂。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时,传统的教学就是借助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去理解课文内容,但是维也纳孩子没去过,书上可用的资源也不多。我查找影音资料,制作微课,布置学习任务单,把课堂翻转。在整节课上,教师的语言精之又精,

抛出讨论题:课文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道题就贯穿全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先利用平板自行观看微课——独立自主学习,接着在小组内,共同探讨研究答案,谈论体会——小组合作探究,整节课下来学生都意犹未尽。教师也从满堂灌的课堂中解脱出来,真正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四、 学习方法的改变

在多年以前,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仅局限在教师课堂传授,学生听讲上,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通过微课、网页自学。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也自然就有着天差地别了。

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一课时,上了一节电子书包课。课前,我搜集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存入平板电脑:莫高窟的历史影视资料,莫高窟的壁画图片,词语解释,练习题……授课时,我先带着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彩塑部分,带着学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学习彩塑部分的方法去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壁画部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到平板电脑内调出有用的学习资源,提炼、整合,填写学习任务单。最后仿写第三自然段,在平板电脑上把写好的片段操作上传,同学之间互相欣赏、点评,教师也可以在其中指导。在这样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空前高涨,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无止境,我的课堂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改变,让我的课堂变得

更加高效,利用好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我的教学服务,要做的还有很多,最后以我的座右铭自我勉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发布于:2024-01-09 21:28: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6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看我课堂七十二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看我课堂七十二变.pdf

标签:学生   学习   教学   课堂   微课   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