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24 阅读: 评论:0

2024年1月8日发(作者:制作花灯)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郭纯哭母

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使①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注释】①使:刺史。

【2015湖南株洲中考】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群鸟争来食之: (2)其后数如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3.概括文中的内容和主旨。

(1)内容:

(2)主旨:

翻译 :

东海郡有个叫郭纯的孝子,他的母亲去世后,每次思念痛哭母亲时,都有许多鸟雀聚集到他家庭院上课。刺史调查后发现确实如此,,于是官府为这位孝子立牌坊,用来表彰(旌表:表彰,封建社会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用牌坊、赠匾额等予以表扬)他这一族人(门闾:家庭)。

后来得到消息,原来是这位孝子每次痛哭前,就在地上撒上饼子,成群乌鸦争着来抢食。以后多次这样做。后来乌鸦听到哭声就认为是有饼子吃了(度:制度),没有不竞相赶来的(凑:趋,奔向),并非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答案:

1.(1)吃 (2)多次,屡次 2.(乌鸦)没有不争相赶来的,并不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3.(1)本文叙述了郭纯在母亲去世后痛苦时,在地上撒饼引来鸟群,以至于让官府以为是孝心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2)抨击伪孝行为。

1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势利鬼吴生

有吴生者,老而趋势。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①,意色殊傲。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②也。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时人嗤之。

【注释】①酬其揖:鞠躬还礼。②张伯起:张锋翼,明朝著名戏曲家,字伯起。

【2015上海崇明二模】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见主人待之甚恭: (2)更欲殷勤致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时人嗤之。

3.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 ,“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4.用哪个成语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

A.趋炎附势 B.前倨后恭 C.刮目相看 D.见风使舵

翻译:

有一吴姓的人,总是趋炎附势.有一次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见到一位比他来得晚、穿著粗布衣服的人,只是马马虎虎的向他鞠躬还礼,神情非常傲慢。然后却看到主人对待他非常恭敬,就偷偷的向旁人打听他的情况,得知原来是张伯起,于是又想殷勤地向他还礼。张伯起笑笑说:“你刚才已经鞠过半个躬了,只希望向你讨还另外半个就可以了,不要再辛苦了。”人们都讥笑他。

答案:

1.(1)看见,看到 (2)又 2.当时(在场)的人(都)讥笑他。 3.看见对方穿着粗布衣服;得知那人是著名戏曲家张伯起 4.B

2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吉人辞寡

王家兄弟三人①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③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注释】①王家兄弟:指王徽之(字子猷),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 ②谢公:即谢安。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③寒温:说问候起居的客套话。

【链接】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屋顶)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鞋);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互相依靠着)而出,不异平常。

【2104上海虹口二模】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王家兄弟三人俱诣谢公: (2)多论俗事:

..2.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B.吉祥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

C.善良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D.吉祥的人话少,轻浮的人话多。

3.子敬“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

4.结合相关链接,说说王子敬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王羲之家的三个兄弟一同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琐事,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愈:较好,胜过)?”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的?”谢安说:“贤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我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答案:

1.(1)到……去,拜访 (2)议论,谈论 2.A(吉人:贤良的人。) 3.寒温而已 4.寡言沉稳,处变不惊。

3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4、张溥钞书

(张)溥①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②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注释】①张溥:明代著名文学家。一生著作宏丰,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②沃:浸。

【2014上海松江二模】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日沃汤数次: (2)以故名高一时:

..2. 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

A.

抄完再诵读过一遍后,就把书烧掉。 B. 抄完再诵读过一遍后,就把手稿烧掉。

C.诵读过一遍后再抄,抄完就把书烧掉。 D. 诵读过一遍后再抄,抄完就把手稿烧掉。

3.文中能印证张溥“名高一时”的内容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

4.选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翻译: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的书一定用手亲自抄写,抄写朗读一遍后,马上烧掉,再抄写,像这样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张溥写诗作文思路灵敏快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完成了,因为这个缘故他在当时很有名气。

答案:

1.(1)热水 (2)原因,缘故 2.B 3.四方征索 4.只要勤奋苦学并持之以恒,终会有所 成就。

4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5、晋假道于虞

晋献公①以垂棘②之璧,假道于虞③而伐虢④,大夫宫之奇⑤谏曰:“不可。脣亡而齿寒,虞虢相救, 非相德⑥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晋已取⑦虢,还反灭虞。

【注释】:①晋献公:晋国国君。②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 ③虞(yú):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④虢(guó):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 ⑤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⑥德:恩德。⑦取:攻占。

【2015天津河东二模】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晋献公以垂棘之璧: (2)还反灭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假道于虞而伐虢。

3.写出出自本段的一个成语,并指出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翻译:

晋献公用垂棘出产的美玉作为礼物,向虞国国君借到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官之奇劝阻道:“不行,嘴唇失去了,牙齿也会受冻,虞国和虢国(就像唇齿一样)彼此相帮相救,而不是互施恩惠。今天晋灭了虢国,明日虞国必然随之灭亡。”虞君不听意见,收下美玉,让晋军借道通过,晋军攻占虢国后,返回时消灭了虞国。

答案:

1.(1)用 (2)反:通“返”,返回 2.(晋献公)向虞国借道来攻打虢国。 3.唇亡齿寒;假途灭虢(或:假道灭虢、假道伐虢)。 示例:(1)很多事物都是利害相关的。

(2)贪图小利,而忘了根本利益,其结果必然是因小失大,自取灭亡。

5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6、武昌九曲亭记

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④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⑤,意适⑥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注释】① 伏息:平息。②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⑤劳:慰劳。⑥意适:心情畅快。

【2011吉林】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闻子瞻至:

.2.根据文章内容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的原因。

3.本文记叙了子瞻谪居黄州时出游之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翻译:

每当风停了 ,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就留在山上住宿。

答案:

1.听说,知道 2.寄情山水(或热爱自然);与山中人相处融洽(或:山中人热情好客)。3.示例:身处逆境时可以通过寄情山水、结交朋友等方式来排解苦闷。(或:处于逆境中应该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6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7、远公讲论

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①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②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注释】①桑榆:“桑树和榆树。日落时,阳光照射在桑树树梢,因此借指日暮。‚②讽诵:朗诵;诵读。

【2012山东济南】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讲论不辍: (2)执经登坐:

..2. 远公曰:“桑榆①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他用

的劝说方式,教育弟子要 。

翻译:

远公(慧远)在庐山,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不断地讲授佛经。弟子中有偷懒的,远公就对他们说:“我像夕阳的光芒,照理不会照得太久远,希望你们如朝阳的光辉,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来越明亮。”说完他手捧经书,做到榻上,背诵经文,响亮流畅,言辞神色都很恳切。高足弟子们都对他更加肃然起敬。

答案:

1.(1)停止 (2)通“座”,座位 2.设喻说理(或:比喻说理);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刻苦勤学

7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8、记六一①语

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③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2105山东济南】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疵 病 不 必 待 人 指 擿 多 作 自 能 见 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3.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简要概括。

翻译: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经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写得精妙。世人担忧练笔的机会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的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格外有意味。

答案:

1.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 2.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格外有意味。 3(1)勤读书; (2)多写作; (3)不急于求成; (4)多反省。(答出2点即可)

8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9、刘宽仁恕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阴人也。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宽无所言,下驾步归。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日:“惭负长者,随所刑罪。”宽日:“物有相类①:事容脱误②,幸③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量。

(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类:类似。②脱误:疏忽失误。③幸:承蒙。

【2015山东滨州】

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宽尝行: (2)乃就宽车中认之:

..(3)何为谢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3.选文中的刘宽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刘宽字文饶,是弘农郡华阴县人。刘宽曾经乘牛车出行,有一个丢失了牛的人,走近刘宽的车,认为驾车的牛是他丢失的牛。刘宽没有说什么,下了牛车,自己步行回来。过了一会儿,指认的人找到了丢失的牛后将刘宽的牛送还,叩头谢罪说:“我很惭愧,对不起您这样的忠厚长者,随便您怎样责罚都行。”刘宽说:“事物有相似之处,事情也允许有疏忽失误,承蒙你不辞辛苦把牛归还我,为什么还要道歉呢?”州里的人都很钦佩他的宽宏大量。

答案:

1.(1)曾经 (2)走近,靠近 (3)道歉 2.我很惭愧,对不起像您这样的忠厚长者,随便您怎样责罚都行。 3.刘宽是一个宽容(或:宽宏大量)、忠厚的人。

9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0、范文正公贬饶州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2014山东聊城】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朝廷方治朋党: (2)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当初,范文正公被贬到饶州,朝廷正惩治朋党,士大夫们都不敢前去与他告别,只有待制王质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问他说:“你是长者,为什么要把自己陷阱朋党里面去?”王质说:“范公是天下的贤人,而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让我成为范公的朋党,那范公给予我王质的就太丰厚了!”听到这话的人都吓得把脖子缩了起来。

答案:

1.(1)治理,惩治 (2)怎么,哪里 2.待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3.正直磊落;敢作敢当。

10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1、释盗遗布

陈寔①,字仲弓,为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 “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注释】①陈寔:东汉人,做过太丘县令。

【2014浙江宁波】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夫 不 喜 之 人 未 必 本 恶 习 以 性 成 梁 上 君 子 是 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 B.俄闻自投地(不久)

..C.乃遗布二端(赠送) D.后更无盗(强盗)

..3.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翻译:

陈寔,字仲弓,是太丘县令。一天,有个小偷趴在屋梁上准备行窃,陈寔见到后,把自己的儿子喊过来,训诫他说:“不好的人,本性不一定坏,但养成习惯,就难以改变了(“习以成性”现为成语,字面意思为“长期的习惯会形成一定的性格”。),梁上那位就是这样。”小偷听到后,不一会儿就跳了下来,跪在地上认罪。陈寔说:“从你的外表看,不像是坏人,应该是由贫困造成的。”于是赠给他四丈布(端:布帛的长度单位,一端为两丈,也有说六丈),要求他改正。此后,这人再也没有偷盗过。

答案:

1. 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D(“盗”意为“偷盗”。) 3.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4.(1)陈寔对梁上君子不加惩罚,反而赠送给他两匹布,从中可看出他宽宏大量。 (2)陈寔对梁上君子的偷盗行为并不责罚,而是进行教育,从中可见他教育有方,以德化人。

11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2、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②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②淫漫:荒淫,怠惰。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④多不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015山西】

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对偶句:

理由:

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 、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

翻译:

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的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看轻世俗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静心,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消磨,最终成了无所作为的人,这样的人大多不能被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在破房子里,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答案: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所以我很喜欢。 2.淫慢 险躁

12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3、书不可不成诵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谥号为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指读书专心。②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通“背”,背诵。

【2015天津塘沽二模】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众兄弟既成诵: (2)独下帷绝编: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学习经验?

翻译:

司马光年幼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研讨学习(讲习:研讨学习),别的兄弟已经能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那样专心刻苦,一直到能够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都,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很多!”

答案:

1.(1)已经 (2)独自 2.(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3.本文讲了司马光刻苦读书的故事。 用力多者收功远;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

13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4、楚庄王问詹何

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2014天津】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詹何对曰:_________ (2)故本在身: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庄王在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楚庄王问詹何说:“应该怎样治理国家?”詹何回答说:“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得以成为祭祀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守住它的方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也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差而国家却治理的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次要的事情来回答。”楚庄王:“说的好。”

答案:

1.(1)回答 (2)根本,基础 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3.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14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5、陈格勤市场米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①。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是湘潭陈公邪?”曰:“然。”曰:“是廉吏,安用钱为?”还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②,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

【注释】①潞河:地名,今河北通县东。②槛槛:车子行走的声音。

【2014上海徐汇一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_________ (2)还其值: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钱呢?

B.这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C.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能安心地用钱呢?

D.是(一位)廉洁的官吏,怎么需要付钱呢?

3.文中主人用“还其值”“ ”的行为来表达他对陈格勤的敬重。

4.信函中“公宜以一节始终,毋失天下望。”体现了主人期望陈格勤要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翻译:

陈格勤被抓入北京,除夕那天到潞河买米。米店主人问客人从哪里来?他回答说:“我是陈太守。”米店主人:“你是湘潭的陈公吗?”他回答说:“对。”米店主人说:“你是廉洁的官员,在我这儿怎么需要付钱呢?”于是归还了陈格勤的米钱,并问他住在哪里。第二天,陈格勤听见门外有车辆驶过的声音,原来是米店主人给他送了十石米,还有一封信函,信上说:“天子一定会再次起用您,您应当始终坚守自己的节操,不要辜负了天下人对你的期望。”

答案:

1.(1)进入 (2)交还,归还 2.B 3.馈米十石 4.保持廉洁的品行

15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6、各言尔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伐:夸耀。②施:散布,摆放。

【2014山东威海】

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盍各言尔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文中三个人的“志”的理解。

(1)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有点,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老者得到安养,朋友互相信任,青少年得到照顾。”

答案:

1.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 2.(1)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可以看出他重义气,轻财物。 (2)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可以看出他希望加强自我修养。 (3)老者得到安养,朋友互相信任,青少年得到照顾。可以看出他希望所有人都得到关照。

16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7、长生猪

胡御史牧亭言:其里有人畜一猪,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奔突欲噬,见他人则否。邻叟初甚怒之,欲买而啖其肉。既而憬然省曰:“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以善价赎得,送佛寺为长生猪。后再见之, 弭①耳昵就,非复曩②态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弭(mǐ) :耷拉。②曩(nǎng) :从前。

1.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里有人畜一猪(养) B.见邻叟辄瞋目狂吼(就)

..C. 欲买而啖其肉(吃) D.既而憬然省(很久)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殆佛经所谓‘夙冤’耶!世无不可解之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胡御史牧亭说,他老家有一个人养了一头猪,见了邻居家的老翁便瞪着眼睛、疯狂地吼叫,还猛冲过去想要要他,见到了别人却没有这种情况。起初邻居老翁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来杀了吃掉。不久醒悟道:“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冤仇。”于是用高价买下这头猪,把它送到佛寺里作为“长生猪”养起来。此后这头猪见到老翁,就耸拉着双耳亲热地靠近他,不再像往日那样露出凶恶的样子。

答案:

1.D(“既而”意为“不久”) 2.这大概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前世冤仇”吧!人世间没有解不开的冤仇。 3.要懂得善待别人;冤家宜解不宜结;要宽容。(答出一点即可)

17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8、许允之妻

许允为吏部郎①,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②收③之。其妇出诫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郎:职官名称。吏部的下属官员。 ②虎贲(bēn):武士。 ③收:逮捕,拘押。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难以情求 (感情) B. 举尔所知(提拔)

..C. 臣所知也(通“智”,明智) D. 臣受其罪(承受)

..2.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的是( )

A.许允是听从他妻子的劝诫后任人唯贤的。

B.许允考察之后,发现所任用的官员称职,就放心了。

C.从许允之妻的言行中看出她聪明机智,气度不凡。

D.许允的妻子是一个擅长“以情求”并料事如神的人。

翻译:

许允担任吏部郎时,任用的大都是同乡人,魏明帝知道后就派禁卫军去逮捕他。他妻子出来告诫他说:“英明的君主可以用道理来说服,很难用感情去求告。”到了朝廷后,明帝审问他。许允对答说:“孔子说‘荐举你所了解的人’。臣子的同乡,都是臣子所了解的。陛下可以考察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不称职,臣子愿意接受应得的罪名。”经过考察,他们官职都与他们的能力相称,于是就把他释放了。

答案:

1.C(“知”意为“了解”) 2.C

18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9、齐桓公问管仲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①,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②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②与:亲附,拥护。

【2015天津武清一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非之则危:_________ (2)辅之则强: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简要分析管仲的治国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君王要重视什么?”管仲回答说:“要重视天。”桓公抬起头看看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苍茫的天空。当君王的,要把老百姓当作天。老百姓赞同君王社会就会安定,老百姓辅佐君王国家就能富强;老百姓非议君王天下就会危险,百姓反对君王,国家就会灭亡。《诗经》说:‘一个人品行不端,就会结怨一方。’如果百姓埋怨他的君王,最后国家却不灭的,从来就没有过。”

答案:

1.(1)非难,责怪 (2)辅佐,协助 2.百姓埋怨他们的君主,最终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没有过的。 3.管仲认为没有百姓支持的政权最终会灭亡,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或:民贵思想)。

19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0、甘戊渡河

甘戊使于齐,渡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骐骥①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②;干将③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本,不如斤④斧函,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①骐骥:指良马。 ②狸:狸子,也叫山猫。③干将:古代宝剑名。④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2015天津大港二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骐骥足及千里:_________ (2)曾不如小狸: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甘戊的一番话,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甘戊出使齐国,要乘船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间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怎么能说服齐王呢?”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抓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作为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匠人用它来砍削木头,还不如斧子。现在手持船桨,在水流中进退自如,我不如你;说服有一千辆战车的君王,你就比不上我了。”

答案:

1.(1)到达 (2)竟然,居然 2.干将作为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匠人用它来砍削木头,还不如斧子。 3.物各有长短。

20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1、王罴性俭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火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火: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2015天津武清二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有客与罴食瓜:_________ (2)及瓜皮落地: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曾经有一位朝廷派来的使者,王罴为他准备好饭菜,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生火,费力不少,你竟然挑肥拣瘦,应该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菜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还有一次,意为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伸手从地上捡起来吃。客人露出了很惭愧的神色。

答案:

1.(1)吃 (2)等到 2.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 3.示例:(1)我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

(2)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21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2、魏征善回人主意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015天津东丽二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敌中辍耳:_________ (2)外皆严装已毕: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魏征的相貌虽比不上一般人,却有但是谋略,善于扭转君王的主意。每次冒犯君王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时,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也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外面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远远看见魏征前来,便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里。

答案:

1.(1)停止 (2)完成,结束 2.有时候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也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3.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估计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或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22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3、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释】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 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2013甘肃兰州】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饮酣,乃喟然叹曰:_________ (2)释之,以为寡人戒:_________

..2.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为劝谏君王,师旷与邹忌的劝谏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感慨地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避让,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该说的话!”左右臣子都要求惩罚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当作警告。”

答案:

1.(1)尽兴,畅快 (2)放 2.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3)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自身为例,把家事和国事尽兴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

23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4、上书谏吴王

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①,足可搔而绝②,手可擢而抓,据其未生,先其未形③。磨砻砥砺④,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⑤,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⑥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注释】①蘖:植物的幼芽。②足可搔而绝:用脚可以踩断。③据其未生,先其未形:在它未成长之前(就抑止它),在它未成形之前(就抑止它)。④磨砻砥砺:四种磨刀的工具。⑤种树畜养:种植物,养牲畜。⑥熟计:仔细考虑。

【2014山西】

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

积 德 累 行 不 知 其 善 有 时 而 用 弃 义 背 理 不 知 其 恶 有 时 而 亡

2.文中画线句阐明了积善成德、( )的道理。

A.防微杜渐 B.温故知新 C.礼尚往来 D.得寸进尺

翻译:

那周长十围(围: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来的长度或两只胳膊合拢来的长度)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脚轻轻触碰就可以把它踩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在它没有长大、成形之前,这些都可以做到。磨砻砥砺,一时看不见它的损坏,一段时间后就会彻底毁坏;种树养蓄,一时看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看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答案:

1. 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2.A(画线句的意思是: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因此可以判断是防微杜渐。)

24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5、匿名谤书

宋王安礼,字和甫,尹京①时,有匿名文书告一富家有逆谋者。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和甫搜验富家无实迹,因询其曾有冤家否。答曰:“数日前有鬻状人②马生尝有所贷,弗与,颇积怨言。”和甫乃密以他事绾③马生至,对款,取谤书字校之,略无少异,因而讯鞫④其事。果马生所作,罪之。

(选自《益智编》)

【注释】①尹京:任开封府府尹。宋以开封为京都,故称尹京。②鬻状人:讼师,古代

专门替人写状子告状的人。鬻,卖。③绾:拘系。④鞫:审讯,审问。

【2014浙江金华】

1.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都 城 皆 恐 和 甫 不 以 然 不 数 日 果 有 旨 根 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日前有鬻状人马生尝有所贷(曾经)

.B.弗与 (给予)

.C.取谤书字校之 (毁谤)

.D.果马生所作,罪之 (罪行)

.3.王安礼在判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做事风格?

翻译:

宋朝人王安礼,字和甫,他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有一个人写匿名文书状告一个富家谋反。都城里的人听说后,都很惊恐,只有王和甫不以为然,不久,果然有圣旨要求彻查此事。王和甫搜查、察看富家,没有找到确实的证据,王和甫于是问富家有没有仇家。富家回答说:“几天前,有一个姓马的讼师想借一些钱,没有给他,他便说了很多不满的话。”王和甫于是秘密地用其他理由拒捕了马生,核对他的笔迹,和匿名文书的字对照,基本上一模一样,于是审讯匿名状告的事。果然是马生所为,于是治了他的罪。

答案:

1. 都城皆恐/和甫不以然/不数日果有旨根治。 2,D(“罪”意为“定罪”。) 3.(1)严谨,不轻信,重视调查; (2)公正,重证据,处罚严明。

25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6、赵广拒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的藏件时观音,多广笔也。

【注释】①李伯时:北宋名画家。②小史:书童。③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④贼:这里指金兵。

【2014上海金山】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胁以白刃,不从:_________ (2)广平生实用左手: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A. 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B. 经常让他在身边的伺候,时间长了他的画就画得很好了。

C. 经常使唤身边的侍从,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D. 经常让他在身边的伺候,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

3. 赵广拒画的后果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赵广是合肥人,原本是李伯时家里的书童。李伯时作画时,每次都让他在身边侍候,时间长了,他也就擅长画画了,尤其擅长画马,几乎能以假乱真。宋朝建炎年间他落入金兵手中。敌人听说他擅长作画,就叫他话掠夺来的妇女。赵广用确实不会作画断然拒绝。敌人用亮晃晃的刀威胁他,赵广不屈从,敌人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掉打发他离开。而赵广平时其实是用左手作画的。战乱结束后,赵广只画观音菩萨了。

答案:

1.(1)顺从,听从,服从 (2)其实,本来,实际上 2.D 3.断右手拇指遣去。

26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7、韩魏公宽厚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真绝宝也。”特设一卓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注释】①韩魏公知北都: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②中外亲:表兄弟。③坏冢:荒墓。④卓:通“桌”。

【2011上海】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_________ (2)耕者入坏冢而得: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非故也,何罪之有?

A.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 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C.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D. 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3. “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 本文表现了韩魏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翻译:

韩魏公担任北都的行政长官,有一个表兄弟献上一只玉盏,说:“耕田的人从废弃的坟墓中得到的,是真正的绝世宝物。”韩魏公特地摆好一张桌子,把玉盏放到上面,并且准备用它来斟酒,向所有在座的客人劝酒。过了一会儿,有个小吏不小心碰倒桌子,把玉盏摔碎了。在座的人无不惊愕,那个小吏赶紧趴在地上等候发落。韩魏公不动声色,笑着对客人说:“东西自有它破碎的时候。”又对那个小吏说:“你又不是故意的,能有什么罪呢?”

答案:

1.(1)说 (2)获得,得到 2.A 3. 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4.宽宏大量

27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8、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②,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②纸鸢:风筝。

【2014上海】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_________ (2)王之爱子病三日矣: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何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3. 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韩生释疑

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见微知著。

C.要勤于观察思考。 D.遇事要集思广益。

翻译:

从前秦王喜欢打猎,因此经常扰民。有一次,他下令在北郊打猎,打猎的前一天,老百姓都离开那里躲避他。

有个叫韩生的人阻止他们说:“国王的爱子病了三天,国王担心他,肯定不会出来打猎。”后来的情况果真如此,有人问他说:“我值班警卫王宫,尚且不知道国王的爱子病了。你凭什么知道这件事?”韩生说:“我听说国王的爱子喜欢放风筝,我登上山丘远望王宫的上方,三天都看不见风筝,所以知道这件事。”

答案:

1.(1)喜爱 (2)生病 2.你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3.百姓徙避(百姓避之) 宫卫问故 4.B

28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29、人有鱼池

人有鱼池,昔群鷧①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竿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奋翼声“假、假②”。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

【注释】:①鷧:鹭鸶 ②假:象声词

【2015上海徐汇二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窃琢食之 :_________ (2)窃去刍人:_________

..2.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久之,时飞止竿上,恬不为惊

A 过了很久,(鹭鸶)有时会飞翔或停止在竹竿上,安然不被草人惊吓了。

B 过了很久,(鹭鸶)就经常飞到竹竿上面停着, 安然不被草人惊吓了。

C 过了很久,(鹭鸶)有时会飞翔或停止在竹竿上,安然不产生惊异的样子了。

D 过了很久,(鹭鸶)就经常飞到竹竿上面停着, 安然不产生惊异的样子了。

3.文中鱼池主人“束草为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借鹭鸶讽刺了_____________的人。成语 同样讽刺了这类人。

翻译:

某人有个鱼池,原先总有一群鹭鸶偷偷啄鱼吃,于是他就把草绑起来做了个假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手持竹竿,放在鱼池中用来吓唬它们。众鹭鸶开始在天空回旋飞翔不敢马上下来,后来渐渐注意观察,飞下来啄食。时间久了,就经常飞到竹竿上停歇着,很自在的样子,不再被它惊吓。有人看见这种情况,就偷偷撤去草人,自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站在池中,鹭鸶仍然下来啄食,还像以前一样飞飞停停。那人随手抓住它的脚,鹭鸶脱不了身,拼命煽动翅膀发出“嘎嘎”的叫声。那人说:“先前的确是假的,现在还是假的吗?”

答案:

1.(1)偷偷地 (2)除掉,去除 2.B 3. 植之池中以慑之 4.思维僵化;刻舟求剑(或:郑人买履等)

29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0、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①,得金百两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③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感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注释】①归休:休假回家。②馆:这里指“家”。③造:往,到。

【2015上海虹口二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为相三年不食乎:_________ (2)田子愧惭走出: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安得此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3. “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句中的“欲”在文中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表现了田子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翻译:

田子当宰相,三年后休假回家,得到一百两金子,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金子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所得的报酬。”母亲说:“当宰相三年就不用吃饭吗?治理百官像这个样子,不是我所希望的。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不孝顺。你赶快拿走它。”田子很惭愧地跑了出去,上朝时退还了金子,下朝时请求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良,被她的深明大义所感动,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还当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答案:

1.(1)吃饭 (2)跑 2.你是怎么获得这些金子的? 3.(1)不义之财不可取 (2)不做不忠(或:孝)之事 4.表现了田子知错就改的品质。

30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1、阳城辞缣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②,戒③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④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注释】①迹接于道:络绎不绝。②缣:细捐,可用作货币。③戒:告诫。④委:放下。

【2015上海静安/青浦二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远近慕其行:_________ (2)会里人郑俶欲葬亲: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阳城在当时颇有生物的一项是( )

A. 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

B. 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C. 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

D. 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4.选文详写的这件事展现了阳城为人的一些特点,一下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学多才 B.处事公正 C.不畏权贵 D.扶危济困

翻译: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当地人发生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那里裁决。山东节度府听说阳城是个有德行的人,就派使者送给阳城五百匹细绢,告诫使者不许再拿回来。阳城坚决推迟,使者把绢丢下就回去了,阳城就把绢放在一边从未开封。正好碰到同乡郑俶想要安葬亲人,向别人借贷不成,阳城知道了他这样的情况后,就把细绢送给了他。

答案:

1.(1)品行,品德 (2)正好(或:恰好)碰到 2.阳城知道了他这样的情况后,把全部细绢都送给了他。 3.D 4.D

31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2、姚坦直言

益王①尝做假山,召僚属②置酒,众皆褒美,姚坦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③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④,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之。”

【注释】①益王:赵元杰,是宋太祖赵匡义的第五子,下文中的“帝”即宋太宗。②僚属:部下官员。③上下相急:朝廷与州县逼百姓(缴租税)。④楚痛。

【2015上海金山二模】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语的含义。

(1)王惊问故:_________ (2)时帝亦为假山未成: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强使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3. 姚坦任务假山是“血山”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主要表现了姚坦 的品质。

翻译:

益王曾经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下属饮酒,众人都夸赞假山好看,唯独姚坦低着头。益王硬要让他看假山,他说:“我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么假山。”益王很惊讶,问他原因,姚坦说:“我在农村时,看见州县的官员督促交税,大官小官一起催逼,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满身。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的税筑城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皇帝也在修建假山,还没完工,听到姚坦的话之后,马上毁掉了假山。

答案:

1.(1)原因,缘故 (2)修筑,修建 2.益王硬要让他看假山。 3.此假山皆民租所出 4.关心百姓疾苦、勇于直言

32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3、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注释】①棐(fě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jí)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⑥重:看重,推崇。

【2011天津】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2)姥初有愠色 :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翻译:

王羲之曾经到他的一个弟子家,看到一个棐木几案平滑干净,于是就在上面写字,这些字一半是楷书一半是草书。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无意中刮掉,这个学生震惊、懊恼了好几天。他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一把六角竹扇在卖。王羲之就在老妇人的扇子上每面各写五个字。老妇人开始有些不高兴,王羲之于是对老妇人说:“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老妇人遵照他说的去做,人们都争着来买扇子。又有一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王羲之却笑着不答应。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所推崇,发生的故事都像这些一样。

答案:

1.(1)曾经 (2)生气,发怒 2.(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1)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

(2)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33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4、林道人诣谢公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2011浙江台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阳时始总角: (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 (4)谢公语同坐曰:

..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新 妇 少 遭 家 难 一 生 所 寄 唯 在 此 儿

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翻译:

僧人道林去见谢安,东阳那时还是个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他和林公谈论玄理,以至于相互辩驳,毫不相让。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但谢安却留住不放。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我年轻时家门就遭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随即哭着把儿子抱回。谢公对在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情义都很感人,实在值得称颂,恨不能让朝中官员听见。”

答案:

1.(1)才 (2)派 (3)他,代指东阳(或:谢朗) (4)告诉,对……说 2.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1)新病起; (2)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34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5、赵且伐燕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 ):嘴。

【2013广东】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赵且伐燕: (2)以敝大众: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

翻译:

赵国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渔夫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将要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交战,就会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恐怕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渔夫。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

答案:

1.(1)将要 (2)使……劳苦(或: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渔夫把他们一起抓住了。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或:讽喻/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 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2)从惠王的角度来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35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6、朱晖守信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2014上海杨浦二模】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素有名称: (2)吾以信于心也: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

A. 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常也不曾往来,我们暗暗责怪于你啊。

B. 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往常也不曾互通信息,我们暗暗责怪于你啊。

C. 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平常也不曾往来,我们私下对您的行为感到奇怪啊。

D. 父亲您不和张堪为友,往常也不曾互通信息,我们私下对您的行为感到奇怪啊。

3.从文中看出,朱晖“厚赈赡之(堪之妻子)”的具体原因是:

(1) (2)

4.下列从本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B.做一个重信义之人。

C.做一个有责任、敢担当之人。 D.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

翻译:

早前,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看重他,把他当朋友对待。他握着朱晖的胳膊说:“准备把妻子和儿女托付给朱先生。”朱晖因为张堪已经是名人,所以只是拱手没敢应承,之后二人再没有见过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他的妻子和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接济他们。朱晖的小儿子对此很不理解,问道:“父亲您不和张堪做朋友,往常也不曾互通信息,我们私下对您的行为感到很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会把恪守信用放在心里。”

答案:

1.(1)向来,一向 (2)借用 2.D 3.(1)张堪生前曾托付朱晖照顾其妻子; (2)张堪死后,其妻子儿女贫困。 4.B

36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7、景公有马

景公有马,其圉人①杀之。公怒,援戈将自击之。晏子说:“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令知其罪而杀之!”公曰:“诺。”晏子举戈而临之曰:“汝为吾君养马而杀之,而罪当死;汝使吾君以马之敌杀圉人,而罪又当死;汝使吾君以马敌杀人闻于四邻诸侯,汝罪又当死。”公曰:“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①圉人:养马的人。

【2014上海浦东二模】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晏子举戈而临之:

(2)夫子释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公怒,援戈将自击之。

3.景公最终不杀“圉人”的根本原因是?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晏子是个

、 的人。

翻译:

齐景公有匹马,那个养马的人杀了它。齐景公大怒,拿着武器要亲自杀掉他。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替您列举他的罪状,让他知道自己的罪过再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晏子举着武器靠近那个养马的人说:“你替我们国君养马却杀死它,你的罪过应当死;你让我们的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了养马的人,你的罪过又应当死;你让我们国君因马杀人的事传遍四周的诸侯国,你的罪过又应当死。”齐景公说:“你放了他吧,别败坏了我的名声。”

答案:

1(1)靠近 (2)放掉 2.景公很生气,拿起武器要亲自杀了他。 3. 勿伤吾仁。 4.能言善辩 具有政治远见。

37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8、吕僧珍为官

吕僧珍为官,不私亲戚。其侄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①,乃弃业欲求州官。僧珍日:“吾

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但当速还葱肆。”僧珍住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日:“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

【注释】①廨:官府的房子。

【2014上海普陀二模】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岂可妄求:

(2)但当速还葱肆: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乡人咸劝徙廨益其宅

A、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他的住宅。

B、乡人一起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他的住宅。

C、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使他的住宅更好。

D、乡人一起劝他迁移官署使他的住宅更好。

3.吕僧珍拒绝了侄子求官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4.文中所叙二事体现吕僧珍是一个 的人。

翻译:

吕僧珍当官,不偏私于亲戚。他的侄子以贩卖葱作为职业,吕僧珍回到故乡做官后,他放弃卖葱的职业,想要在州府里谋个官职。吕僧珍说:“我承受国家的大恩,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报效的。你本来就有正当职业,怎么可以随意请求得到不该得到的职务呢?你只应当赶快回到葱店里。”吕僧珍住在集市的北边,前面建有督邮的官署,乡人都劝他迁移官署来扩建住宅。吕僧珍恼怒地说:“督邮是官府的房子,从建成就一直在这里,怎么可以迁移官署来扩大我自己的住宅呢?”

答案:

1.(1)谋求,追求 (2)返回 2.A(“益”意为“增加”,此处引申为“扩建”。) 3.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自有常分,岂可妄求。 4.不谋私利(或:公私分明)

38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39、年羹尧用兵

年羹尧①征西藏时,一夜漏②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2014上海金山二模】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⑴人问其故: ⑵此去西南数里:

..2.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

A.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片刻之后就没有了。

B.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片刻之后就静下来。

C.忽然听到强劲的西风刮来,很长时间后才没有了。

D.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很长时间后才静下来。

3.文中的“疾风”实则是 。 (用原文语句回答)

4.请概括年羹尧的用兵之道。

(1)____________ ______; (2)_________ ________。

翻译:

年羹尧征伐西藏时,一天晚上漏壶漏了三下时,忽然听到强劲的风从西面刮来,一会儿就寂静下来。年羹尧急忙叫来一个参将,让他带领三百骑兵,往西南方向密林中搜索贼兵,果然全部歼灭了贼兵。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年羹尧说:“只是一刹那就停下来的,肯定不是风,而是飞鸟受惊振动翅膀的声音。半夜鸟飞出来,肯定有惊扰它的人。西南方向距离这里十公里地方,有茂密的树林,栖息的飞鸟肯定很多,我料想肯定是贼兵暗中前来埋伏,所以鸟群才会受到惊吓而飞起来。”

答案:

1.(1)原因,缘故 (2)距离 2.B 3. 是飞鸟振羽声也 4.(1)正确判断敌情 (2)果断、迅速地出击

39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40、唐临为官

唐临为万泉①丞②。县有囚十数人,皆因未入赋而系。会暮春时雨,乃耕作佳期。唐临白县令:“囚人亦有妻儿,无稼穑③何以活人,请出之。”令惧其逸,不许。唐临曰:“明公④若有所疑,吾自当其罪。”令因请假归乡。临悉召囚令归家耕作,并与之约:农事毕,皆归系所。囚等感恩,至时毕集县狱。临由是知名。

【注释】①万泉:古县名。②丞:此处指辅助县令的从属官员。③稼穑:耕种与收获。④明公:对县令的尊称。

【2104上海嘉定/宝山二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会暮春时雨: (2)吾自当其罪: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皆因未入赋而系

A.(“囚犯”)都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系上绳子。

B.(“囚犯”)都是因为没有缴纳赋税而被关押。

C.(“囚犯”)都是因为没有收入而被关押的。

D.(“囚犯”)都是因为没有收入不能缴税被关押。

3.县令“不许”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言回答)

4.选文有关唐临的语言描写共两处,前者表现了唐临

的想法,后者表现了唐临 的品格,“临由是知名”中的“是”指的是 这件事。

翻译:

唐临是万泉县令的下属。县监狱里关押着十几个囚犯,都是因为没有缴纳租税而被关押的。当时恰好赶上晚春时节,雨水及时,正是耕种的好时候。唐临禀报县令说:“囚犯也有妻子和儿女,不耕种让他们怎么生活,请把他们放出来。”县令害怕他们被放出来后逃跑,不允许。唐临说:“大人如果有疑惑,我一个人承担全部罪名。”县令于是请假回乡。唐临将囚犯全部召集起来让他们回家耕种,并且和他们约定:春种结束,都要回到监狱里。囚犯们感激唐临的恩情,到春种结束时全部集中到县监狱里了。唐临因为这件事出来名。

答案:

1.(1)恰逢 (2)承担 2.B 3.惧其逸 4.为囚犯及他们的妻子儿女着想 敢于担当 唐临临时释放囚犯,让他们回家春耕,最后囚犯按时回到监狱

40

本文发布于:2024-01-08 19:1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6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pdf

标签:没有   得到   假山   国家   读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