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发(作者:普通话作文)
34 五j荩衩噶 哥龟 学生缄默知识:发展机制与教学策略冰 岳定权 摘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需要关注学生在生活中所获得的丰富的缄默知识。学生缄默知 识的发展经历了获得与丰富、显性化、融合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自主反思与学习实践是学生缄 默知识发展的基本方式 教师需要采用联系生活、鼓励自主反思与合作学习、回归生活等教学策 略促进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 关键词:缄默知识;发展机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6—0034—04 新课程改革要求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 ——缄默知识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和符号进行逻辑说 I 课l 系,实现文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合,追求 ■ 、、 、 、 ’ 明的,具有“非逻辑性” 、“非公共性”、“非批判 性”、“文化性”、“情境性”等特征。 程 人的“整体发展”。学生在生活中通过与各种对象 蠢翻 A与 的相互作用获得了大量的诸如生活体验、经验、 0 、 / 、对学生而言,他们既是社会成员,又是教学 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与学校生活中获得了大量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 这些缄默知识以体验、经验、技能、信仰等不同的 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儿童的数学”、“儿童的物 教 学 技能、信念等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对学生的 认识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激发、利用 这些缄默知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是教学实 践的重要课题。 一 |^ 的缄默 一 1958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 兰尼(Polanyi)首次提出了缄默知识概念,认为人 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 是他们知识、观念、兴趣、情感、品德等形成或改 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缄默知识是一种“说不清、 道不明”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冰山下的庞 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 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我们 大基石”,对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起着重大的基 础和导向作用。但由于缄默知识具有缄默特征, 有关自己某些行为的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 识称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的话,那么 无法直接进行传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 缄默知识的充分利用,割裂了学生生活与课堂教 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Tacit knowl。dge) -]。并且认为,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 学的联系。所以,促进学生缄默知识发展, 并使之 与文本知识进行融合成为了教学联系生活的重 本文获得周KI师范学院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项目资助。 收稿日期:2012—03—09 作者简介:岳定权,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河南周口,466001)教育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沦。
茗、衩 .吁龟 要举措。“认识和理解教学生活中缄默知识关键 一35 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形成新的缄默知识和促进其 它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具有积极作用。 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彼此联系,互 为体用.形成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学生 步就是要使它们‘显性化’,从而才能够对它们 加以检讨、修正或应用。”Ⅲ2_ 二、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机制 (一)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阶段 的生活实践是促进循环运动的基础和动力。 (二)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基本方式 发展.即不断产生、丰富、转化与融合的过 程。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亦即学生缄默知识的获 得、丰富、显性化与融合的过程。一般来讲,学生 缄默知识的发展包含了三个基本阶段:缄默知识 的获得与丰富阶段、缄默知识的显性化阶段和缄 在学生缄默知识的发展过程中,生活实践是 基础和源泉,自主反思与学习实践是两种基本的 方鼓i o 1.自主反思: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内在形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认为:“反思是对任 默知识的融合阶段。这三个阶段彼此相连,互为 条件.无限循环,共同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和发 展,其关系如图lc 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 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 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 学生的自主反思即对自 己体验、经验、技能、信念等连续性和合理性的深 层次思考。 对于自主反思在学生缄默知识显性化过程 中的作用.心理学家卡米洛夫一史密斯 (Karn4iloff—Smith)的‘}重述表征・(RepresentationaI Redescription)”模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史密斯 认为,儿童发展包括了三个循环的阶段:第一阶 图1缄默知识发展阶段 l_ 段,儿童主要关注来自_夕 在环境的信息,这个最 初的学习是材料驱动的.其形成的“表征附加物” , 0,\ i t 冀≮ 第一阶段:学生的缄默知识不是一种先验的 知识。是学生在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实践 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是各种实践体验、实践经验、 不引起已有表征的变化.结果是在任何已经达到 这个水平的微领域上连贯的行动成功.即“行为 掌握”:第二阶段是内部驱动的阶段,儿童不再集 中于外部材料,系统内部的动力起作用,内部表 征成为变化的重点;第三个阶段,内部表征和外 实践技能、实践信念的综合体现。学生正是在生 活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了丰富的缄默知 识,并且,正是丰富缄默知识的获得才使得学生 的发展成为了可能。 第二阶段:当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丰 富的缄默知识后,在特殊的环境中(学校教育、某 部材料调和了,在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追求之 间达到了平衡。在不同的阶段中,学生对知识形 成不同的表征 ̄-T-,阶段的转换也就是学生知识 '水平之间的转换。要达成学生知识表征水平的转 一课程与教学一 种有目标的活动等)开始对自身的缄默知识进行 “加工”,促进其显性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以便更为准确的认识和掌控。显性化过程既是学 换, 吏密斯认为,表征重述,即“以不同的表征形 式重复地表征内部表征所表征的信息”[4],是其基 本方式。通过表征重述,个体知识可以实现表征 生缄默知识不断清晰的过程,也是学生缄默知识 不断丰富的过程。 第三阶段:逐渐明晰后的缄默知识,学生能 水平之间的转换,进而实现知识的优化和增值。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Froebe1)认为:“教育 不可能也不允许直接地由外部推断内部 因为事 用符号不同程度地进行表达,在表达过程中,促 进与自己已有知识结构的融合,建构成自身新的 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结构的更新。更新后的知识 结构既是学生进行问题思考与逻辑推演的基础, 物的本质常常在某种关系上要求反过来,不是由 外部推断内部,而是由内部推断外部”_5_。可见,学 乍向主地对自己的体验、经验、技能、信念等进行 认识和思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形式.“重述
表征”作为学生自主反思的基本形式在学生缄默 知识显性化过程中不可替代,因为“从严格的意 义上讲,唯有个体能创造知识”[6]。 2.学习实践:学生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外在条 件 达,达成知识的外显化;通过形成自己的认识获 ,得学生个体对知识意义的认可,再将其进行传 播,达成知识的联合化;通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拓展知识的意义,达成知识的内化。学生的各种 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外在条件, 《辞海》对实践的解释是:①履行;②人类有 目的改造世界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 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类社会发 展的普遍基础和动力,也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 础和动力[7]。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在教师 引导下的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探索。这种探索要以 在学生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中,其缄默知识不断丰 富、外显,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既更新了自己 的知识结构,又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缄默知识. 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教学lltlllf 学校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采用符合学生缄默知识发展规律的教学策 略是促进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联系生活平台 生活是学生获得缄默知识的重要舞台学生 ,“客观世界”固有的规律为前提,受教育认识和思 维支配,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对于实践活动在缄默知识显性化过程中的意义,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Lkujiro Nonaka)给予了充 分的重视。野中郁次郎将个体知识运动过程分为 四个阶段:(1)知识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即个 ,搭建学生缄默知识发展的 体可以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情境下,通过观察、 要获得丰富的缄默知识 必须与生活发展联系, 模仿和实践等“潜移默化”的方式使自己置身于 他人的思考之中,获得与他人同样的体验,从而 》 、■ —— 在与各种对象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学生对事物的 体验、经验、技能与信念.获得与丰富学生的缄默 知识 教学联系生活首先要求转变教学观念.达成与他人缄默知识或缄默认知模式的分享; (2)知识的外显化(Externalization),即个体可以 0 \ 嘲酾 A与 识用概念化的系统化的符号进行表达;(3)知识 、、 ● ● 嘲量 盎 、 程 从 通过隐喻、类比、模型三个阶段,将自己的缄默知 、“授受”教学观转变为“生成”教学观.r 成。其次,为学生缄默知识获得与汇集搭建广阔 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行动、反思和总结:第二.进 行“知识还原”,将文本知识还原到生活之中,寻 求文本知识之于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致力于学生 .教学即生 。 : 0。扣j 0。 教 的联合化(Combination)即把个体显性化后的知 ,的平台,这包括:第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 学 识通过汇集整理,用清晰的、标准化的符号进行 、指代,然后再以一定的方式扩散给其他个体,使 之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发生作用; (4)知识的内化(Internalization),即个体在共享新 的显性知识时,也在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缄默知 识,并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缄默知识 系统[引。这四个阶段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知识创 对知识的生活意义的探寻:第三,通过“问题—— 行动”搭建文本知识与学生缄默知识的桥梁.如 设置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以“问题解决”为目标, 搜寻、整合生活中的缄默知识;最后,采取一些有 新可以从其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开始,然后经过其 他三个阶段后又回到起始点,形成一个循环,然 效的方法,促进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扩展教学 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对文本知识在生活中的表现 后再以更高的起点开始第二次运动,按照螺旋上 升的方式永无止境地运动下去。 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加强学生的文本知识 与生活经验的关联;改变教学程序。形成“生活经 在个人知识运动的四个阶段中,实践活动是 推动各个阶段转换的基本方式。这种实践活动体 现在学生身上即为学生的学习实践。主要表现为 通过置身于班级文化之中分享他人缄默知识,达 成知识的社会化;通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与总 验——反思——文本知识”的基本路径,等等。 (二)提倡自主反思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缄 默知识的显性化 因为学生的缄默知识只有在学生自主反思 和合作学习实践中才能转化为显性知识,所以课 结使其用语言、符号等方式对缄默知识进行表 堂教学要提倡自主反思和合作学习。自主反思与
江慧衩 j}吨 37 (三)面归生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显性化后的学生缄默知识还零散地存在于 [ ]罗伯特・哈钦斯・西方名著入门(哲学)[M]・北京:商务印 书馆, 9 ・ . ., 学生的头脑之中,要使之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 课堂誓学需要回归生活,在对知识运用的过程中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Ii5],gqug,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篙 的发展 _ ~ 一 , 2004.157. 回归生活即促进文本知识的生活化和显性 [7]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144. 课 、 .0 。,j i . 程., 0 承 托 与2 麴豳 囊、 教 “ 、 0 学 一 、 _I、0
本文发布于:2024-01-04 06:0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62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生缄默知识:发展机制与教学策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生缄默知识:发展机制与教学策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