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第2课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善若水 大智若愚

更新时间:2025-01-09 17:23:5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深处)

课题

课时

第2课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二)

2课时(90 min)

知识技能目标:

1.熟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2.能够领会上善若水、大智若愚的传统哲学思想

教学目标

思政育人目标:

1.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2.传递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点:上善若水、大智若愚古代哲学思想的含义及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上善若水、大智若愚哲学思想

举例法、问答法、讨论法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第1节课:考勤(2 min)→问题导入(8 min)→传授新知(25 min)→课堂讨论与小结(10 min)

第2节课:问题导入(12 min)→传授新知(15 min)→课堂讨论(13 min)→课堂总结(3 min)→作业布置(2 min)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节课 上善若水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考勤

(2 min)

 【教师】清点上课人数,记录好考勤

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

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你认为水有怎样的品质?可根据历史典故举例说明

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发言

通过问题导问题导入

(8 min)

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总结并板书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最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似于水的品性。庄子认为,水主清主静,它可以作为我们取法的准绳,我们内心保持极端的静止状态就可以不为外境所摇荡。

“上善若水”典型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待人处世,中华文化都要求人们像水一样善处下入,让学生对上善若水的精神进行主动思考

1

位,心地宽广,与人相亲,待人诚信,方圆有致,适时而动。

 【学生】聆听

一、上善若水

 【教师】讲解新知

(一)以水喻道

1.以水喻道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出的处世哲学,彰显了道家的生命智慧;

2.他认为,水具有谦逊的品行。与其他自然万物争相向上不同,水会自高远流向低洼之处,谦让且孕育万物;

3.水具有顽强、坚持的特性;

4.水具有不争的美德,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的孕育和滋润,但是水却不图回报,广泛施恩,造福众生;

5.水具有空明清澈的特点。水以清澈透明的状态坚守本心,前进时毫无阻碍,静止时平和安静,始终保持客观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上内容即老子以水喻道所体现出的处世哲学,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品行,对构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具有传授新知

(25 min)

重要意义。

 【学生】聆听、记录

 【教师】讲解上善若水的思想内涵讲解故事案例

孔子观赏着向东流去的水,子贡见了向夫子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

孔子回答:“因为它川流不息而且周遍,使生命生生不息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一性一’;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屈折,姿势低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这就像‘义’;水势盛大,永没有穷竭,又像是‘道’;它奔流直泻,到很深的溪谷也毫无惧色,这如同是‘勇’;它能作为衡量地平面的标准,公平公正,又像是‘法’;水盛满之后,不需用什么刮平,自然平正、端正,这像是‘正’;它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细微的地方,这又有些像‘明察’;不论从哪里发源,它一定是向东流去,不变其志,这又如它的‘志向一操一守’;它流一出流入,一切东西因此变得洁净,像是它善于教化和感化。水的德一性一有这么好,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前去观赏。”

 【学生】聆听、思考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并领悟上善若水的精神

2

 【教师】解析故事案例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像水一样,利益万物而无所争。孔子于最平常的水中,便能得到智慧的启迪,从水的不同形态中,就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他将万物当成了自己的老师,于是时时处处便有所启发。怀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才能开启智慧,在生活中领悟真理。

 【教师】讲解新知

(二)为而不争

1.“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是从“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等方面来阐述水的至善品行。

居善地,是指水的谦逊,身处低洼处,做其他万物不愿做之事;

心善渊,是指水的大度,能海纳百川,容纳万物;

与善仁,是指水的无私,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普惠众生而不计名利;

言善信,是指水的守信,遵循自然规律,自高而下顺地势流淌,潮涨潮落应期而至;

政善治,是指水的公正,保持客观,维护万物之间的平衡;

事善能,是指水的才能,即方圆有致的修为,在万物之间起到调和作用,能够促使万物和谐共处;

动善时,是指水的选择,顺时而动、应时而至,知道何时奔腾向前或者保持平静。

为人处世,只有从多个方面学习水的至善品行,才能在居处、心思、待人、为政、处事方面,都保持一种心无杂念、复归自然的状态。只有放下心中的执念和负担,才能达到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境界,才能在顺其自然中实现循环往复。

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处众人之所恶

3.故几于道

“上善若水”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人生在世,若要达到“上善若水”的境界,便要做到平和心态静如水、正直为人明如水、轻看名利淡如水、面对坎坷韧如水。只有像水一样至柔、至刚、至净,保持一颗无私无欲之心,为万物众生默默奉献,才能够以“上善者”身份达到“不争”的人生境界。

3

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

 【教师】安排学生扫描视频二维码,观看“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无忧”视频

 【学生】扫一扫视频二维码观看“上善若水,夫唯不争故无忧”

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解读《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详见教材),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自己对上善若水的理解

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 【教师】提出问题并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达成“上善若水”的人生境界?

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发言

课堂讨论

与小结

(10 min)

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和本课内容作小结

上善若水是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境界,讲究顺其自然,客观公正。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物质社会,保持这样一份淡泊的心本就十分难得,若想达成这种境界,就需要我们在不懈奋斗的同时,保守本心,不在浑浊中随波逐流,要在社会不断的打磨中锻炼自己的心志,坚定宁静方能致远。

 【学生】聆听

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上善若水这一哲学思想的理解

第二节课 大智若愚

 【教师】组织学生与身边的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你怎样看待“大智若愚”?其体现了什么精神?可举例说明

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发言

 【教师】提供网络,可供学生查找资料,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问题导入

(12 min)

任务

请大家分组收集并汇报有关于大智若愚的文学典籍,并说出你对于这一思想的理解。

 【学生】聆听、探索、分组查找资料、汇报、小组展示与互评

 【教师】播放典籍讲解视频(详见教材),点评、讲解

 【学生】聆听

利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们主动查找资料,留下印象,在写下资料的过程中思考大智若愚的哲学思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二、大智若愚

 【教师】讲解新知

一、大智若愚的内涵

1.“大智若愚”被普遍认为是做人智慧中的最高道行。

2.《庄子·天地》中记载:“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道家的“愚”之本意就是一种“无为”状态的外在表现,而人们应该在遵循这一状态的同时又能够认识自身之“愚”,达到大智的最高境界。因此,守愚才能达智,即愚中有智。

3.庄子言:“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可见,道家之“愚”和“惑”既非小愚和小惑,亦非大愚和大惑,而是一种不知不觉的传授新知

(15 min)

自我知之的状态。因此,“愚”要做到与小愚和大愚的区分,惑要做到与小惑和大惑的区别,即一种知愚而非愚的大智。

二、启示

“大智若愚”的为人之道告诫人们,人活于世,要有所愚而不能大愚,要有所惑而不要大惑。那些不能认识自身之愚的人,在小事上善于算计,自恃高明,却在大事上常犯错误,这是一种小智的表现;而那些能够认识自身之愚的人,在琐碎小事上看似糊涂,在大事上却很明白,实际上是一种大聪明、大智慧。那些追求名利、显摆知识的人,看似得到好处,实则是走向灭亡的发端;而看似“愚钝”的人,毫无争抢之意,但却是一种极大的作为,即“大智若愚”。

 【学生】聆听、记录、思考

 【教师】安排学生学习知识链接,阅读《大智若愚的王翦》(详见教材),加深了解

 【学生】学习知识链接,拓展阅读《大智若愚的王翦》

 【教师】提出问题:

1.古人的哲学思想精髓“上善若水”和“大智若愚”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课堂讨论

(13 min)

2.四条哲学思想说明了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养成怎样的品质?

 【学生】思考、讨论

 【教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进行说明

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这两条哲学思想的理解

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知识点,更好的领悟大智若愚的哲学思想

5

 【学生】举例、回答

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

古人的哲学思想精髓具有发展性,对于我们来说,仁爱孝悌、勤劳节俭、上善若水和大智若愚是非常美好的品质,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更完善的人格,与亲与友都要维系一种和谐友爱的关系氛围;在社会生活中,更要勤俭节约,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本心,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追求更和谐自然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

 【学生】聆听

 【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我们学习了仁爱孝悌、勤劳节俭、上善若水、大智若愚的哲学思课堂总结

(3 min)

想,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做人要坚守本心,学会隐藏自己的智慧,不要耍小聪明,也不要事事锋芒毕露,做到内智外愚,增长降格以待的智慧。希望大家通过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学习能够更通透,对为人处世之道有更深的体悟。

 【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

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

(2 min)

小课题:怎样坚守本心,做到內愚外智,大智若愚,做纸质版思想汇报。

 【学生】完成课后任务

本节课中互动环节安排得较少,以后应该更多地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让学生有更教学反思

多的实践机会。整体效果不错,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且能帮助组内同学一起学习。教学上本着“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教他们学习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延展知识面,多学科交叉学习

总结知识点,巩固印象

6

本文发布于:2023-12-31 14:4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61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2课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善若水 大智若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2课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善若水 大智若愚.pdf

标签:学生   万物   教师   学习   保持   哲学思想   指水   本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