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音乐鉴赏)
名词解释:
1.什么是时尚。(广义,狭义)
狭义的时尚是指流行时髦的衣着方式,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时装”。广义的时尚则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感性炫耀的目的,所追求的各种新颖流行的行为方式。一般可以分为装饰时尚,休闲时尚,艺术时尚三大类。P275
2.什么是优美。
优美在西方美学中是与丑陋相对立的基本的顺向肯定性审美形态。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角度看,优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实现和结果。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和谐统一,是现实对实践最充分的肯定形式,从审美意象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角度看,优美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族类,社会与自然,背景与前景的和谐统一。P113
3.什么是意境。
托名王昌龄所作的《诗格》,第一次明确正式提出了意境这个概念,其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意境不具备现在意境的内涵,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4.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指人脑中记忆中的表象(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间的暂时联系重新组合,并对之进行加工和改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活动可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形态。初级形式即简单联想,可细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等若干形式。高级形式指再创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P74
简答题。
1.对审美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你的理解。
审美学是指研究审美现象及其规律的人文学科。
学界对审美学性质的争议:对一个事物性质的争议,主要是对其研究现象的争议。学界对审美学对象的争议有四个。1.审美学研究美,把美作为审美学的研究对象,只关注对象的本质,而忽略了主体意识。2.审美学的研究艺术。艺术审美仅仅是作为一种审美形态,进入美学理论中,如果把美学等于艺术,忽略了广泛的现实审美,缩小了审美学的研究范围。3.审美学研究审美意识,把审美意识作为审美学的研究对象,强调主体的审美感受,忽略了赖以产生什么意识的审美对象。4.审美学研究什么活动,审美活动是审美关系的一种展开形式。审美关系是对审美的一种静态分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学的动态把握。
2.有别于崇高的悲剧的本质是什么?
悲剧的本质:主题在既定的现实结构秩序中磨灭了个性和创作力,在这类悲剧中不是个性超前,而恰恰相反是无个性。目的不是夭折,而是被规律同化和消解。这类悲剧就是鲁迅所说的“软刀子割头不觉死”的“平常悲剧”。“这些极平常的几乎无事的悲剧正如无声的言语一样,非由诗人画出他的形象来,是极不容易察觉的。然而死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简直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
悲剧的意义:人的本质的夭折表现为个体生命的毁灭,它造成切肤之痛,使人悲悯和恐惧。但无论是个体挺身先行被摧残还是个性被传统习惯所吞没泯灭,悲剧都使人分外清醒的意识到个体生命弥足珍贵的,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价值和地位。刺激个体生命焕发活力,从消极受动的痛苦,恐惧,悲悯转化为个性自我意识。
3.什么是荒诞?有何特征?
荒诞是与崇高审美形态直接对立的一个逆向否定性美学范畴和审美形态。它指的是人本质对象化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或特殊状态,在这个阶段,由于人本质的分解,弥散或缺位,而使对象化过程过程变成一种无根基无秩序无归宿的解体过程。换而言之,荒诞是对无意义,
无本质,无深度,无价值本身的对象化过程。因而也是对虚无的的对象化,是虚无的对象化和对象化的虚无。P133
特征:1.就其本质而言,由于主体缺位,主体性丧失而导致主客观关系的瓦解,人类背景断裂,隐退,致使客体碎片杂呈,喧哗无主。人丧失了类本质,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模糊了,人非人化。2.就其感受而言,孤独,焦虑,恐惧感,空虚感,无聊感充斥其间,给人窒息和恐怖之感。3.就其形式而言,荒诞是无理性内容的感性形式,无理想的现实,无背景无深度的平面,无指涉的拟像。通常以畸形,怪异,不和谐,混乱等形式出现。
4.审美的文化研究。(大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大众文化既不是“大众”与“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大众的文化”。在审美与消费意义上的“大众”。事实上更多的是指法兰克福学派所批判的“大众文化”中的大众,即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欣赏能力,消费水平和闲暇时间的生活在城市的民众。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立性质的规定性的文化形态。
特征:自由与媚俗;神性与物性;审美与消费。(阐释略)
5、何为审美
①形象性;②情感性;③无功利性;④个体性
论述题。
1.建筑艺术的特征。(以图书馆为例)(三个要点)
建筑艺术是指人们按照美的规律,通过建筑物体积布局、比例关系、空间安排、色彩搭配和结构形式等方式创造建筑形象。建筑是一门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艺术。
丰富独特的造型语言;内涵深邃的象征意义;与环境浑然一体的整体美。P188-p189.
2.为什么要艺术审美?艺术与人生。(以余光中的乡愁为例)(从两个方面回答:基础和呈现)P331-p335
㈠人生境界是艺术境界的审美基础;艺术是以独特的方式体现人类精神活动的体系,是通过艺术想象和物化形态建构的精神家园。人对艺术的欣赏,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观照人自身,是把自己经历的和不能经历而“可能”经历的生活“重演”。余光中的《乡愁》就是把诗人的亲身经历融入其中,最后达到感情的升华。小时候学校里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写信告诉母亲,于是“乡愁”也写信告诉母亲,所以需要“邮票”。结婚后坐船去美国读书,“乡愁”就变成联系我与妻子的“船票”。母亲去世后,“乡愁”变成“一方矮矮的坟墓”。最后想到祖国大陆,“乡愁”变成“一弯浅浅的海峡”。
㈡艺术境界是人生境界的诗意表现。人生境界的基础性决定了艺术境界离不开对现实人生的心灵体验与感悟,艺术境界是对人生的心灵浓缩和收摄。诗人将自己对祖国大陆可望而不可即的深深眷恋转化为极其朴素却相当具有感情穿透力、震撼力的《乡愁》。“邮票”、“船票”都向我们传递了离别之痛、漂泊之苦。而“子欲孝而亲不待”更是何等的人生不幸,这些情感的抒发都为下文的大陆与台湾被阻隔的血脉亲情做铺垫,将个人愁痛升华为集体成员的恋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发布于:2023-12-31 06:0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60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审美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审美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