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研究研究方向

更新时间:2025-02-24 04:29:5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1日发(作者:数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创建于1953年,经过近六十的发展已经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实力雄厚的院系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含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也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数字化材料成形”和“纳米科学与技术”均为国内首批自主招生的研究生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科技部快速原形制造技术生产力促进中心、湖北省材料化学与服役失效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先进成形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英先进材料及成形技术联合实验室等研究基地,Flex-HUST研发中心,设有湖北省高等学校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参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的建设。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双聘科学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教授42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0名)。已建设了一支由知名教授领衔,老、中、青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了10多个学术团队,其中2个团队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2001以来,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67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防973项目,国防基础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国防863项目等在内的纵向研究课题26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励18项(包括一等奖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0余篇(SCI收录600余篇,EI收录8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学院注重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和完善教学体系,两次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历年来培养博士300余名、硕士1440余名,其中19名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奖(博士8篇,硕士11篇);教材建设成果突出,2001年出版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专业国内第一套系列教材,并被60多所大学采用;2005年出版了国家“十五”规划教材6本,10本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创立四个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5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奖励(其中金奖1项)。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本学科已形成了二十多个具有特色和实力的研究方向。

1、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 现代模具技术

 精密塑性成型技术材料加工装备及其自动化

 液态及半固态金属精密成形技术

 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

 先进连接与电子封装技术

2、 数字化材料成形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 数字化模具技术

 材料成形的计算机辅助技术

 材料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 快速原型技术与快速制模

 材料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

 材料虚拟成形系统

3、 材料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 表面科学与工程

 新型块体非晶材料及纳米材料

 新型金属和陶瓷材料

 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

 光电材料与电子封装技术

 新型能源材料及器件

 核材料以及生物材料

4、 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 非平衡态与纳米材料

 纳米生物材料

 纳米陶瓷材料

 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 纳米光电材料

 封装技术与器件

围绕上述主要研究方向,本学科注重学、研、产相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率较高,对国家

2

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也促进了我们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的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多年来所形成的优良学习环境、活跃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学风,为我们培养高水平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我院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已经分别走向了国内外著名的大学与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国际著名公司担任总裁、有众多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我们引以为荣的骄傲。

2011年拟招收校内外硕士推免生比例最高占总名额的(包括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40%,,拟招收硕博连读比例最高占总名额的20%。学院对每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将发放生活津贴,并设立各类奖学金以奖励优秀的研究生,其奖励比例达80%。对专业学位硕士生每人每年发放奖学金额度最低为1600元,2011年奖学金额度将根据教育部或学校的改革措施而调整。

热烈欢迎有志于材料科学的青年学子来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习深造,让我们共同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

3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0522乔学亮

0752谢长生

1484宋武林

1542曾大文

1543黄开金

1591王爱华

1592胡树兵

2009胡木林

3087单 斌

0123樊自田

0641王桂兰

0752谢长生

0769熊惟皓

1253杨君友

1258史玉升

1590索进平

1730马南钢

1731李 箭

2169蔡水洲

2170夏 风

2647葛昌纯

(兼)

2871胡先罗

0752谢长生

1253杨君友

1542曾大文

1590索进平

1592胡树兵

2077李晨辉

2371池 波

2547朱 文

2870谈发堂

1731李 箭

2195蒲 健

2371池 波

2647葛昌纯

(兼)

2919董 瀚

(兼)

11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学

01 表面科学与工程

02 复合材料

03 光电材料与电子封装技术

04 核材料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03 高分子化学

809 材料科学基础

( 803、809 选一)

院 士

4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05 新型金属和陶瓷材料

06 新型块体非晶及纳米材料

07 新型能源材料及器件

指导教师

0093崔 崑

0742肖建中

0769熊惟皓

1590索进平

1592胡树兵

1730马南钢

1731李 箭

2077李晨辉

2170夏 风

2195蒲 健

2647葛昌纯

(兼)

2919董 瀚

(兼)

0093崔 崑

0439柳 林

0522乔学亮

0752谢长生

1484宋武林

1542曾大文

1590索进平

1591王爱华

1730马南钢

2009胡木林

2077李晨辉

2169蔡水洲

2459庞爱民

(兼)

2496黄云辉

2548夏先平

3175李 宁

0093崔 崑

0522乔学亮

0742肖建中

1253杨君友

1592胡树兵

1731李 箭

2170夏 风

2195蒲 健

2371池 波

2496黄云辉

2547朱 文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5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08 计算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01 材料加工装备及其自动化

02 光电材料与电子封装技术

03 精密塑性成形技术

04 先进连接与电子封装技术

05 现代模具技术

招生考试科目

人数

2647葛昌纯

(兼)

2870谈发堂

2871胡先罗

2872袁利霞

3087单 斌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0024陈柏金

③302 数学二

0123樊自田

④810 材料成形原理

0491莫健华

811 微机原理及接口0707吴丰顺

技术

0727吴懿平

( 810、811 选一)

0774修吉平

0859叶春生

0918曾晓雁

1130凌宏江

1593张李超

1599万 里

2009胡木林

2162安 兵

3089桂赤斌

(兼)

2010黄安国

0301李建军

0640王耕耘

1596王新云

2161罗云华

2168郑志镇

0409刘顺洪

0707吴丰顺

0727吴懿平

0889余圣甫

2162安 兵

2167王春明

2458王亚军

(兼)

2875刘德健

3089桂赤斌

(兼)

3176周龙早

3177吕卫文

0047陈立亮

指导教师 备注

6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06 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

07 液态及半固态金属精密成形技术

指导教师

0285李德群

0301李建军

0640王耕耘

0868叶升平

0976张宜生

1105吴志超

1260严有为

1594柳玉起

1596王新云

1597张祥林

1598廖敦明

1860周华民

1877王义林

2874崔树标

0007蔡启舟

0340李远才

0409刘顺洪

0721吴树森

0769熊惟皓

0889余圣甫

1258史玉升

1260严有为

1861董选普

2564薛丽红

2873魏青松

2875刘德健

0007蔡启舟

0123樊自田

0340李远才

0721吴树森

0868叶升平

1130凌宏江

1260严有为

1595周建新

1598廖敦明

1599万 里

1861董选普

0093崔 崑

0439柳 林

0522乔学亮

0742肖建中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03 高分子化学

809 材料科学基础

备注

★▲纳米科学与技术

01 非平衡态及纳米材料

7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02 高分子基纳米复合材料

03 纳米光电材料、封装技术与器件

04 纳米生物材料

指导教师

0752谢长生

0769熊惟皓

1484宋武林

1543黄开金

1591王爱华

1592胡树兵

1730马南钢

2009胡木林

2077李晨辉

2169蔡水洲

2496黄云辉

2548夏先平

2870谈发堂

2871胡先罗

0752谢长生

1590索进平

2169蔡水洲

2496黄云辉

0093崔 崑

0522乔学亮

0752谢长生

1253杨君友

1590索进平

1592胡树兵

1730马南钢

1731李 箭

2077李晨辉

2195蒲 健

2371池 波

2547朱 文

2870谈发堂

2871胡先罗

3087单 斌

0439柳 林

0522乔学亮

0752谢长生

1253杨君友

1484宋武林

1542曾大文

1543黄开金

1590索进平

1591王爱华

2009胡木林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 803、809 选一)

备注

8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05 纳米陶瓷材料

指导教师

2169蔡水洲

2547朱 文

2548夏先平

0742肖建中

0752谢长生

0769熊惟皓

1253杨君友

1542曾大文

1592胡树兵

1730马南钢

1731李 箭

2077李晨辉

2170夏 风

2195蒲 健

2371池 波

2496黄云辉

★▲数字化材料成形

01 材料成形的计算机辅助技术 0024陈柏金

0047陈立亮

0301李建军

0640王耕耘

0859叶春生

0868叶升平

1105吴志超

1259王从军

1593张李超

1594柳玉起

1595周建新

1597张祥林

1598廖敦明

02 材料成形过程检测与控制0123樊自田

技术 0285李德群

0707吴丰顺

0774修吉平

1130凌宏江

2875刘德健

3089桂赤斌

(兼)

03 材料成形过程数值模拟 0007蔡启舟

0047陈立亮

0409刘顺洪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10 材料成形原理

811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 810、811 选一)

备注

9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04 材料成形虚拟系统

05 快速原型技术与快速制模

06 数字化模具技术

指导教师

0641王桂兰

0721吴树森

0889余圣甫

0976张宜生

1259王从军

1260严有为

1593张李超

1594柳玉起

1595周建新

1596王新云

1598廖敦明

1860周华民

1877王义林

2165郑 莹

2167王春明

2873魏青松

2874崔树标

3176周龙早

0047陈立亮

0123樊自田

1130凌宏江

1597张祥林

0285李德群

0491莫健华

0641王桂兰

0859叶春生

0868叶升平

1105吴志超

1258史玉升

1259王从军

1593张李超

1861董选普

1877王义林

2160谢 军

2166蔡道生

2873魏青松

0047陈立亮

0285李德群

0301李建军

0640王耕耘

0868叶升平

0889余圣甫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10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0976张宜生

1105吴志超

1260严有为

1594柳玉起

1596王新云

1597张祥林

1598廖敦明

1860周华民

1877王义林

2168郑志镇

2874崔树标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11

本文发布于:2023-12-31 05:30: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59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研究研究方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研究研究方向.pdf

标签:材料   技术   成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