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光学第2章

更新时间:2024-12-23 13:46:2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鞋子好评语)

第二章 理想光学系统

2-1 作图:

(1)作轴上实物点A的像A

(2)作轴上虚物点A的像A

(3)作垂轴实物AB的像AB

(4)作垂轴虚物AB的像AB

(5)画出焦点F、F的位置

(6)画出焦点F、F的位置

2-2 单透镜成像时,若其共轭距(物与像之间距离)为250mm,求下列情况透镜焦距:

1;(3)虚物,4。

4l 解:(1)实物成像时,由题意:ll250 又∵4

l ∴l50mm

l200mm

(1) 实物,4;(2)实物, 由单透镜高斯公式:111

llf 得单透镜的焦距为:f40mm

(2)实物成像时,由题意:ll250 又∵ ∴l200mm

l50mm

由单透镜高斯公式:l1

l4111

llf 得单透镜的焦距为:f40mm

(3)虚物成像时,由题意:ll250 又∵ ∴l50mm

l200mm

由单透镜高斯公式:l4

l111

llf 得单透镜的焦距为:f40mm

2-3 有一薄正透镜对某一实物成一倒立实像,像高为物高的一半,今将物向透镜移近100mm,则所得的像与物同样大小,求该薄正透镜的焦距。

解:物体未移动时,由题意: 移动后:11f

2xf

x100 解之得:f100mm

x200mm

2-4 一个薄透镜对某一物体成实像,放大率为-1,今以另一透镜紧贴在第一透镜上,则见像向透镜方向移动20mm,放大率为原先的3/4倍,求两块透镜的焦距。

解:单透镜成像时:l1

ll203

l4 解之得:l80mm

l80mm

组合透镜成像时,由题意: 对于单透镜成像,设其焦距为f1,则有高斯公式: 求得第一块透镜的焦距为:f140mm

对于组合透镜成像,设组合焦距为f,则有高斯公式:111

llf1111

l20lf 求得组合透镜的焦距为:f240mm

7 ∵两透镜紧贴,设第二块透镜的焦距为f2,则:f1f2

ff1f2 ∴

1f211

ff1 ∴第二块透镜的焦距为:f2240mm

2-5 一透镜对无限远处和物方焦点前5m处的物体成像时,二像的轴向间距为3mm,求透镜的焦距。

解:透镜对无穷远处物体成像,像点位于像方焦点处。

由牛顿公式:xxf得:

f

2-6 有一理想光学系统位于空气中,其光焦度为50D,当焦物距x=-180mm,物高y=60mm时,试分别用牛顿公式和高斯公式求像的位置和大小,以及轴向放大率和角放大2xx(5000)3122.5mm

率。

解:由题意,系统的焦距为:f10.02m20mm

则物距为:lxf18020200mm

由牛顿公式得焦像距和垂轴放大率分别为:

xff20202.22mm

x180x2.220.111

f20

 由高斯公式得像距、垂轴放大率分别为:

llf2002022.22mm

lf20020

l22.20.111

l200 ∴像高为:yy0.111606.66 mm

轴向放大率为:0.123

角放大率为:

2-7 已知物象之间共轭距离为625mm,1/4,现欲使4,而共轭距离不变,试求透镜的焦距及透镜向物体移动的距离。(透镜位于空气中)

29

l1

l4 解得:l500mm

l125mm

ld 设透镜向物体移动的距离为d,则:4

ld ∴d375mm

ll(500)125 焦距为:f100mm

ll500125 解:由题意:

ll625



2-8 已知一透镜r120.5mm,r215.8mm,d10.8mm,n1.61,求其焦距、光焦度、基点位置。

解:f1nr11.6120.554.1mm

n11.611

f2nr2r1.6115.815.841.7mm

f2225.9mm

n11.611n11.611df1f210.854.141.71.6mm

f1f254.1(25.9)875.7mm ∴透镜的焦距为:f1.6 光焦度:111.142D

f0.8757df1)875.7(110.8)700.88mm

54.1 焦点位置:lFf(1

lFf(1d10.8)875.7(1)1102.5mm

f241.7df1875.710.8174.82mm

54.1 主平面位置:lHf

lHf

d10.8875.7226.8mm

f241.72-9 一薄透镜f1200mm和另一薄透镜f250mm组合,组合焦距为100mm,求两透镜的相对位置和组合的主点位置。

f1f220050 解:∵f ∴100

250df1f2d∴两透镜间的距离为:d150mm

组合后的主点位置:lHfdf1d10015075mm

200150300mm

50

lHff2100

2-10 一薄透镜由5D和-10D的两个薄透镜组成,两者间距为50mm,求组合系统的光焦度和主点位置,若把两透镜顺序颠倒,再求其光焦度和主点位置。

解:当光焦度为5D的薄透镜放在前面时,组合系统的光焦度为:

12d125100.055(10)2.5D

主点位置:lHfdf1dd1d2505100mm

2.510200mm

2.5lHff250 当光焦度为-10D的薄透镜放在前面时,组合系统的光焦度仍为-2.5D

主点位置:lHd15010200mm

2.5lH

d2505100mm

2.52-11 有三个透镜,f1100mm,f250mm,f350mm,其间隔d110mm,d210mm,设该系统处于空气中,求组合系统的像方焦距。

解:设h1100mm,u10,则:

100htanu111tanu2

100f1h2h1d1tanu110010190mm

h90tanu2tanu2212.8tanu3

50f2h3h2d2tanu290102.862mm

h62tanu3tanu332.81.56

50f3∴组合系统的像方焦距为:fh1tanu310064.1mm

1.562-12一个三片型望远镜系统,已知f1100mm,f2250mm,f3800mm,入射平行光在三个透镜上的高度分别为:h11.5mm,h21mm,h30.9mm,试求合成焦距和d1、d2的值。

解:∵1hh2110.912330.0080833

h1h11001.5(250)1.5800mm

∴合成焦距为:f1123.71mm

u1

tanh11.50.015tanu2

100f1 ∴d1h1h21.5133.33mm

0.015tanu1h210.0150.011

250f2

tanu2tanu2∴d2h2h310.99.091mm

0.011tanu2

2-13 一球形透镜,直径为40mm,折射率为1.5,求其焦距和主点位置。

解:对于直径为40mm的球形透镜,两个折射面的半径分别为20mm和-20mm,厚度d为40mm,则:

f1nr11.52060mm

n11.51nr2r1.5(20)2060mm

f2240mm

n11.51n11.51f2df1f240606080mm

f1f2604030mm ∴透镜的焦距为:f80 主平面位置:lHfdf1304020mm

60

lHf

d403020mm

f2602-14 有一双薄镜系统,f1100mm,f250mm,要求总长度(第一透镜至系统像方焦点的距离)为系统焦距的0.7倍,求两透镜的间隔和系统的焦距。

解:第一透镜至系统像方焦点的距离为:dlF

则由题意:dlF0.7f



∴df(1df1)0.7f ∴df(df10.3)

f1f2 ∵f

df1f2 上两式联立求解得:d81.62mm,f158.1mm

或d18.375mm,f158.1mm

由题意,f应为正值,故两透镜的间隔和系统的焦距为:d81.62mm,f158.1mm

2-15 由两个同心的反射球面(两球面的球心重合)构成的光学系统,按照光线的反射顺序第一个反射球面是凹面,第二个反射球面是凸面,要求系统的像方焦点恰好位于第一个反射球面的顶点,若两球面间隔为d,求两球面的半径和组合焦距。

解:由题意,两个同心的反射球面如图所示,且:lFd,r1r2d

对于反射球面:f1f1r1r

f2f22

22∵lFf1f2ddf(1)(1)

f1df1f2f1∴r1r22d(1)d

2(2dr1r2)r1将r1r2d代入上式可求得:r13d

∴r2r1d2d

组合焦距为:

3ddf1f22f3d

3ddf1f2dd2

2-16 已知物点A离透镜的距离l1为30mm,透镜的通光口径D1为30mm,在透镜后10mm处有一光孔,其直径D2为22mm,像点A离透镜的距离l160mm,试求这个系统的孔径光阑、入瞳和出瞳。

解:由高斯公式,得透镜焦距为:fl1l160(30)20mm

l1l13060

光孔D2对前面透镜成像,即已知l210mm,则物距为:

l2fl2102020mm

2010fl2则光孔D2对前面透镜成像D2为:

D2D2l2222044mm

10l2∴D1和D2对轴上物点A的夹角分别为:

u1arctanD130arctan26.565

2(l1)230D244

u2arctanarctan23.749

2(l1l2)250 ∵u2u1

∴D2是入瞳,相应光孔D2为孔径光阑,它被后面透镜成像为出瞳,因为其后没有透镜,所以出瞳与光孔D2重合。

2-17 有一物镜焦距f100mm,其框直径D240mm,在它前面50mm处有一光孔,直径D1为35mm,问物点在-500mm和-300mm时,是否都是由同一光孔起孔径光阑作用?相应的入瞳和出瞳的位置和大小如何?

解:光孔和透镜前都不再有透镜,因此它们在物方空间的像与各自本身重合。

当l500mm时,光孔1和物镜2对物点的张角分别为:

u1arctanD135arctan2.227

2(ld)2(50050)D240arctan2.29

2l2500

u2arctan∵u2u1 ∴光孔1是孔径光阑也是入瞳,光孔对后面的透镜成像得其出瞳位置:

l1fl1100(50)100mm

fl110050

D1l135(100)70mm 相应的出瞳直径为:D1l150当l300mm时,光孔1和物镜2对物点的张角分别为:

u1arctanD135arctan4.004

2(ld)2(30050)D240arctan3.814

2l2300

u2arctan∵u2u1 ∴透镜内孔为孔径光阑,而且也是入瞳和出瞳。

2-18 将一个f40mm,直径D130mm的薄透镜做成放大镜,眼瞳2放在透镜像方焦点上,眼瞳直径D24mm,物面放在透镜物方焦点上,试问:

(1) 哪一个是孔径光阑,哪一个是视场光阑?

(2) 入瞳在哪里?物方半视场角等于多少?

(3) 入射窗在哪里?视场边缘是否有渐晕?视场线等于多少?

解:(1)如图,由于眼瞳2放在透镜像方焦点上,物面放在透镜物方焦点上,则透镜1和眼瞳2对物点的张角分别为:

u1arctanD130arctan20.56

2f240D24arctan2.86

2f240

u2arctan∵u2u1 ∴眼瞳是孔径光阑。由于系统只有两个光孔,所以其中之一为孔径光阑,则另一必为视场光阑,据此可知透镜框为视场光阑。

(2)∵孔径光阑在透镜的像方焦平面上

∴入瞳在物空间无限远处,物方半视场角:u22.86

(3)∵视场光阑是透镜,在其前面没有成像透镜,所以透镜既是入射窗。

且由于入射窗与物面不重合,所以视场边缘有渐晕,线视场直径为:

DD1D230426mm

2-19 现有一照相机,其物镜f40mm,现以常摄距离p3m进行拍摄,相对孔径分别采用1/3.5和1/22,试分别求其景深。

解:DfD1=1/3.5时

2aDf21.43mm

f1.354ap2221.43300020.00029243.98mm 则景深为:2222224ap21.4330000.00029D1=1/22时

2aDf3.41mm

f224ap223.41300020.000291637.37mm 则景深为:2222224ap3.4130000.00029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8:3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58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光学第2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光学第2章.pdf

标签:透镜   焦距   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