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

更新时间:2025-01-11 13:04:4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依靠作文)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

杨守敬故居位于宜都市陆城邻苏巷30号,是1986年宜都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杨守敬,报经中宣部、湖北省委宣传部批准建立的。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 长江与清江交汇,在宜都激扬出一片丰饶富庶之地。清末民初,这里诞生了一代学人杨守敬。如今,见证他少年勤读时光的故居仍然矗立在清江岸边,沐风栉雨已近百年。

杨守敬,1839年生于宜都,同治元年(1862)考中举人,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学堂总教长。杨守敬故居位于陆城邻苏巷30号,紧邻清江河畔,在葱茏的法国梧桐掩映下显得格外古朴幽静。

宜都市博物馆副馆长曹榕华说,杨守敬故居的特点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大门面临清江,布局的特点以中轴线对称,像杨守敬纪念馆这样庄重、典雅的徽派建筑在宜都是非常少有的。

40岁以前,杨守敬就一直居住在清江边的老宅里,一边学习,一边经商。

二楼大厅是杨守敬生前练习书法、读书、休闲的大厅,也可以用来接待客人,杨守敬从小就非常好学,他11岁就开始白天站柜台,晚上在灯下苦读,遗物室里有杨守敬生前

坐过的书椅,用过的铜牌,也有杨守敬为他们杨氏宗族修改的家谱。

杨守敬故居是湖北省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先后接待了多批美、日、韩及澳大利亚等国际友人前来参观。

曹榕华说,1986年政府重新修复杨守敬故居,这些年我们接待的观众有300万人次,日本朋友我们接待了5次,海外观众也是1万多人次。

杨守敬一生著述众多,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被誉为“晚清学者第一人”,其舆地学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和李善兰的算学,被誉为清代“三绝”。他用毕生精力写成的40卷巨著《水经注疏》,使我国沿革地理学的研究达到了高峰。

杨守敬集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谢承仁主编,就是把杨守敬写的91种著作整理成杨守敬全集,应该有27集,现在出版了13集。

杨守敬还是名闻中外的书法大家,著有《楷法溯源》、《学书迩言》、《评碑记》、《评帖记》等书论专著。出使日本期间,他凭着自己精湛的书法艺术教出了不少学生,被称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

在日本期间,杨守敬还大量购回众多六朝及唐宋孤本、善本,为保护祖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藏书有40多万册,有的收藏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和北京图书馆,另外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部分藏书。

1915年,杨守敬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民国政府派专车护送灵柩回宜都,归葬宜都龙窝。1986年,杨守敬故居和墓地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宜都市博物馆副馆长曹榕华说,为缅怀先贤,把杨守敬打造成宜都对外交往的文化名片,近年来,我市先后修复了杨守敬故居,设立了杨守敬纪念馆和《杨守敬生平业绩纪念专题展》、《杨守敬故居原状陈列展》,举办了“杨守敬杯”国际书法大赛,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年,位于天龙湾湿地公园的杨守敬书院也对外营业,成为传习“杨学”的又一重要场所。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 坐落于邻苏巷30号的杨守敬故居,掩映在一片泛黄的梧桐树叶下。这是一栋土汉混杂结构的建筑,白墙灰瓦女儿墙,有着江南园林的神韵,昂首耸立的木楼,却是土家的吊脚楼。外墙上镶着两块脱漆的木牌:“杨守敬纪念馆”、“杨守敬故居”。

在宜昌的历代名人录里,杨守敬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名字。《清史稿》记载,杨守敬“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于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

10月25日上午,站在陆城镇杨守敬故居前,澄碧的清江自西向东流经门前,如温润玉带抚过形似长舌的江汀,汇

入辽阔奔涌的长江。大货轮缓缓掠过江面,清风携裹悠远的汽笛入耳,静谧而祥和。

随行的宜都市博物馆馆长兼杨守敬纪念馆馆长赵平介绍,杨守敬一生著作等身,力著 《水经注疏》被称为郦学的丰碑之作,《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称赞为“二千年来历史地理学的终结之作”。此外,他研究金石目录,版本目录学研究,藏有40万卷书,其中宋元精本、孤本2万卷。

“但最为世人熟知的还是书法。”赵平说,杨守敬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祖,“在日本的徒子徒孙很多,几乎每年都有日本友人来这访问。”

赵平从1999年开始担任杨守敬纪念馆馆长,从主编杨学研究杂志开始,收集研究杨守敬的生平资料及书法,两年前出版了《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一书,对杨守敬的生平及书法艺术了然于胸。

赵平介绍,杨守敬故居是在1986年重修的。

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 微冷的冬雨中,汽车在泥泞的村级公路上颠簸,我前去拜谒杨守敬墓。

出城东行约七公里一个叫“龙窝”的村子,就是杨守敬墓的所在地。老人以七十六岁高龄无疾而终,当年民国政府批专款将棂柩由京运回宜都叶落归根。“青山有幸埋忠骨”,“龙窝”真够幸运而吉祥的。杨氏不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条

显赫的“学龙”、“文龙”、“书龙”么!

墓地四周是裸露的红砖围墙,简陋的铁门上一把锈锁充当了门卫。然而“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牌却分外醒目,与园内几棵高大的翠柏构建着肃穆的氛围。文化局长周振林先生说:他们总算把门前的停车场给征下来了,让前来拜谒的人们可以落脚。

墓正中是老人凝神注目、长髯飘拂的石刻头像,体积不大,工艺略显粗拙,但慈祥、坦荡、严谨、坚韧的神韵却可领略。墓两边是著名杨学专家、书法家陈上岷、虞逸夫先生撰书的墓志铭。他们称老人“非维桑梓之荣,亦邦国之光”,真是掷地有声的“盖棺定论”!

雨中桔林。空气清冽。我仿佛触到了老人的呼吸!

真想跟您对话呵,向您发问:古老的城背溪文化如何把您滋养?长江清江水如何将您哺育?您从小习商却随即弃商从文;您幼时“书法草率”而日后成书法巨擘;您孜孜于科举而又及时转向倾心立说著书,您经历怎样的人生选择?您精“舆地”(历史地理学),擅书道,嗜收藏,专版本,工方志,您怎么有如此广阔的视野、如此旺盛的精力?您长期生活于僻乡宜都,在当时的测绘条件下,凭个人之力如何能完成从《禹贡》九州到明代疆域1900多幅历代地图的绘制?您怎样为亘古的“三峡”定名?又怎样亲自考察,纠正前人长江清江同源的错误?您怎样于困厄颠沛之中,历时40余载,完成

那被誉为“开舆地学新纪元”、“旷世绝学”的80卷皇皇巨著《水经注疏》?终身完成著作达40余种?

真想同您交谈呵,听您谆谆细语。您赴日时,怎么会想到要带去碑刻拓片上万件,把日本书法带入一片崭新的天地?当中国贫弱衰败、备受欺凌之际,您却如何能征服异邦学子之心?“钦仰风容玉祥温,胸无城府共谈论。夏彝周鼎精稽古,秦碣汉碑远溯源。介绍一生翰墨妙,奇书万卷草堂尊。殷勤向我传心画,正是深高海岳恩。”当我在您墓前默诵这首赞誉您的七律,我真吃惊它出自东邻学者之笔!

您罄其所有,让散佚于日本书肆的唐宋元明各种善本孤本璧还祖国;您数十年如一日卖字积资藏书,40万卷装满10间屋,那是怎样一种胸怀?当我读到《杨氏三修家谱》中您遗命要将先后辗转于武昌、上海的全部图书无偿捐给政府、贮于故宫博物馆、北海松坡图书馆时,我能不为您的拳拳之心而感佩唏嘘!

真想唤醒您呵,如今从国内到国外,纷纷出版您的大著;国内外70多家图书馆珍藏着您的大著和墨宝。甚至邻近的松滋这样的小市也为新发现您的家谱而欣喜;汉川特地将新发现您的碑刻刊印成书;湖北人民出版社因得以出版您的洋洋13卷《杨守敬集》而视为建社以来最辉煌的里程碑之一。《杨守敬集》卷末附录的中外学人研究杨学的论文索引,看到如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鲁迅、郭沫若、程千帆、谢承

仁,如日下部鸣鹤、杉村邦彦等大家长长的研究著述目录,真是蔚为“杨学”壮观!国内胜地如庐山、汉阳古琴台、黄州东坡赤壁,至今都保留有您的墨迹、碑刻;归元寺门前的大石碑“归元寺宜都杨守敬题”,至今令游人驻足赞叹!

冬雨在继续飘洒,几丝寒意向我袭来。我想起郁达夫说过的类似的话:一个产生不出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产生过英雄却不被重视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民族如此,一座城市,何尝不然!然而我们会如此么?

汽车在归途中颠簸,冬雨在旷野里飘洒……蓦地,我看见杨守敬的塑像矗立在清江长江交汇的岸上,人们簇拥在他的身边;我漫步于杨守敬大道———宜都市最宽阔的大道,但见彩旗如云,车流如梭;我来到杨守敬广场,但见绿草如茵,游人如织;我来到杨守敬博物馆,海内外名流学者、旅游宾客络绎不绝;我来到杨守敬故居,《杨守敬》的电视连续剧正在加紧拍摄;我来到书店,这里正排着购买《杨守敬传》的长队;我来到学校,那里正举行杨守敬主题班会、杨守敬知识问答、杨守敬演讲会、故事会,一簇人正围着欣赏杨守敬少年书法班的作品……杨守敬——宜都,宜都——杨守敬,有着多么紧密的历史渊源!这座“文有杨守敬、武有陆逊”的古城于是声名大振,外商纷纷前来投资,旅游者慕名而至……多么美好的一串遐想呵!然而我问自己:这仅仅是遐想么?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12:0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57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参观杨守敬故居感想.pdf

标签:故居   宜都   书法   清江   日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