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

更新时间:2024-12-24 02:10:0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30日发(作者:个人简历免费空白模板)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

作者:佟琳 张伟娜 葛政 邓景鹏 李鸿涛

来源:《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2021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對六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337部171种中医古籍,从文献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分类、藏书机构、整理出版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古医籍保护利用途径与方法。统计发现,337部中医古籍共收藏于21个省市自治区的76个机构或个人,包括7部竹简、1部木简、9部帛书及320部纸质古籍;纸质古籍版本年代为宋代14部、金代4部、元代52部、明代233部、清代17部;版本类型主要为刻本,亦见少量彩绘本、抄本与稿本;医经、方书、本草等类别古医籍入选部数较多;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收藏数量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120部)、江苏省(36部)、上海市(28部);112种古籍文献影印出版,104种古籍文献校点出版,分别占全部入选种数的65.50%与60.82%。在国家政策支持

下,多种保护方式并行,但中医古籍仍然存在古籍家底不清、破损严重等问题,亟待建立有效的中医古籍保护利用体系,开展中医古籍资源深度调查,抢救发掘濒危古医籍。

关键词:中医古籍;珍贵古籍;书目计量;《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21)06-0001-07

Abstract: Bad on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ix batches of 337 books, belonging to 171

kinds of TCM ancient books lected in the Guo Jia Zhen Gui Gu Ji Ming Lu (List of National

Precious Ancient Books), this article mad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literature

edition age, edition type, classification, collection organization, sorting and publishing to

explore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medical books.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337 TCM ancient books were collected in 76 institutions or individuals of 2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including 7 bamboo slips, 1 wooden slip, 9 silk books

and 320 paper ancient books. The editions of paper ancient books were 14 in Song Dynasty, 4 in Jin

Dynasty, 52 in Yuan Dynasty, 233 in Ming Dynasty and 17 in Qing Dynasty. The edition type is

mainly carving copy, but also a small number of painted coloured books and manuscripts; a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medical books including medical classics, prescriptions, and herbal medicines

were lected; the top 3 regions by the number of TCM ancient collections are Beijing (120),

Jiangsu Province (36), and Shanghai (28); 112 kinds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were

photocopied and published, and 104 kinds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were published by

proofreading, accounting for 65.50% and 60.82% of all lected types respectively. With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re are many ways to protect TCM ancient book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CM ancient books, such as unclear family background and rious damage.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ystem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CM ancient books, carry out

in-depth investigations of TCM ancient books resources, and rescue and unearth endangered ancient

medical books.

Key words: TCM ancient books; precious ancient books; bibliometrics; Guo Jia Zhen Gui Gu Ji

Ming Lu (List of national precious ancient books)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由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珍贵古籍档案,收录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目的是实现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建立《名录》[1]。截至2020年10月已公布六批《名录》,共计13 026部古籍入选,其中包括中医珍贵古籍337部171种。中医古籍是中医药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见证中医学术进步与历史发展,蘊涵着丰富

而宝贵的理论知识,承载着历代医家临证实践经验,是中医学术传承和创新的根基。本文对入选《名录》的中医古籍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中医珍贵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年3月-2020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六批入选《名录》的中医古籍书目信息。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中医学书籍;⑵六批入选《名录》子部医家类书目,包括竹简、木简、帛书、古籍等文献类型;⑶未著录在《名录》子部医家类中,但可归属于中医古籍范畴的书目,如《饮膳正要》等。

排除标准:⑴非医学类书目;⑵少数民族医药古籍。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但考虑到少数民族医药古籍版本定级的自身特色,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因素,本文仅对汉文中医古籍书目进行讨论分析,暂排除少数民族医药古籍部分。

1.3 研究方法

对六批入选《名录》中医古籍书目的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分类、收藏机构等情况进行频数统计与分析。同时通过调查《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1949-2008)》[2]、《现代版中医古籍目录(1949-2012)》[3]及网络资源,统计六批入选《名录》中医古籍的现代点校与影印出版情况。

关于入选《名录》中医古籍“部”与“种”的涵义: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明嘉靖元年(1522年)刻本],有2部书入选《名录》,分别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各1部,统计为2部1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高氏日新堂刻本、元刻本、元陈氏留耕书堂刻本],有3部书3个不同版本入选《名录》,分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2部、北京大学图书馆1部,统计为3部1种。

1.4 统计方法

将书目信息输入Access2007中,建立中医珍贵古籍书目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批次的入选数量

2008年3月-2020年10月,六批共337部171种中医珍贵古籍入选《名录》,占入选古籍总量的2.59%。六批入选数量分别为112、118、57、22、17、11部,中医珍贵古籍数量及占比依次递减。见表1。

2.2 文献类型

入选《名录》中医珍贵古籍文献类型主要涉及4类。以纸质古籍为主,共计320部,占94.96%。另有17部出土文献入选,包括7部竹简、1部木简及9部帛书,分别为: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竹简《脉书》《引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杂禁方》《十问》,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的竹简《行气》;甘肃武威旱滩坡1号汉墓出土的木简《东汉医简》;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脉法》《胎产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阴阳脉死候》《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足臂十一脉灸经》。见表2。

2.3 版本年代与版本类型

除出土文献外,320部纸质古籍的版本年代主要为明代,约占全部入选古籍的3/4,版本年代排名前3位依次为明代、元代、清代,见表3;版本类型主要为刻本,亦有少量代表性抄本、稿本与彩绘本入选,见表4。

2.4 中医古籍文献分类

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4]分类方法,将入选《名录》的337部171种中医珍贵古籍予以分类,部数与种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相同,但次序不同。部数排名前5位依次为方书类(65部)、医经类(65部)、综合性著作类(46部)、本草类(45部)、临证各科类(44部);种数排名前5位依次为临证各科类(35种)、方书类(31种)、综合性著作类(24种)、医经类(15种)、本草类(14种)。见表5。

2.5 不同地区机构的入选情况

对入选《名录》的337部中医珍贵古籍的收藏地区及机构进行统计,共收藏于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个机构(包括个人)。地区分布为:华北地区130部(38.58%)、华东地区111部(31.94%)、华中地区30部(8.90%)、东北地区27部(8.01%)、西南地区22部(6.53%)、西北地区10部(2.97%)、华南地区7部(2.08%)。排名前5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市(120部,35.61%)、江苏省(36部,10.68%)、上海市(28部,8.31%)、浙江省(26部,7.72%)、辽宁省(17部,5.04%)。入选部数排名前5位的机构依次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41部,12.17%)、国家图书馆(39部,11.57%)、北京大学图书馆(21部,6.23%)、南京图书馆(17部,5.04%)、浙江图书馆(15部,4.45%)。入选《名录》的中医珍贵古籍所属地区与机构情况见表6。

2.6 入选古籍整理出版情况

整理出版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入选《名录》的171种珍贵中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有112种影印出版(65.50%),104种校点出版(60.82%);其中,79种同时以上述两种方式整理出版(46.20%);34种未曾以任何形式整理出版(19.88%)。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由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珍贵古籍档案,收录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歷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目的是实现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建立《名录》[1]。截至2020年10月已公布六批《名录》,共计13 026部古籍入选,其中包括中医珍贵古籍337部171种。中医古籍是中医药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见证中医学术进步与历史发展,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理论知识,承载着历代医家临证实践经验,是中医学术传承和创新的根基。本文对入选《名录》的中医古籍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中医珍贵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年3月-2020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六批入选《名录》的中医古籍书目信息。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中医学书籍;⑵六批入选《名录》子部医家类书目,包括竹简、木简、帛书、古籍等文献类型;⑶未著录在《名录》子部医家类中,但可归属于中医古籍范畴的书目,如《饮膳正要》等。

排除标准:⑴非医学类书目;⑵少数民族医药古籍。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但考虑到少数民族医药古籍版本定级的自身特色,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因素,本文仅对汉文中医古籍书目进行讨论分析,暂排除少数民族医药古籍部分。

1.3 研究方法

对六批入选《名录》中医古籍书目的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分类、收藏机构等情况进行频数统计与分析。同时通过调查《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1949-2008)》[2]、《现代版中医古籍目录(1949-2012)》[3]及网络资源,统计六批入选《名录》中医古籍的现代点校与影印出版情况。

关于入选《名录》中医古籍“部”与“种”的涵义: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明嘉靖元年(1522年)刻本],有2部书入选《名录》,分别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各1部,统计为2部1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高氏日新堂刻本、元刻本、元陈氏留耕书堂刻本],有3部书3个不同版本入选《名录》,分别收藏于国家图书馆2部、北京大学图书馆1部,统计为3部1种。

1.4 统计方法

将书目信息输入Access2007中,建立中医珍贵古籍书目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批次的入选数量

2008年3月-2020年10月,六批共337部171种中医珍贵古籍入选《名录》,占入选古籍总量的2.59%。六批入选数量分别为112、118、57、22、17、11部,中医珍贵古籍数量及占比依次递减。见表1。

2.2 文献类型

入选《名录》中医珍贵古籍文献类型主要涉及4类。以纸质古籍为主,共计320部,占94.96%。另有17部出土文献入选,包括7部竹简、1部木简及9部帛书,分别为: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竹简《脉书》《引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杂禁方》《十问》,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的竹简《行气》;甘肃武威旱滩坡1号汉墓出土的木简《东汉医简》;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脉法》《胎产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阴阳脉死候》《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足臂十一脉灸经》。见表2。

2.3 版本年代与版本类型

除出土文献外,320部纸质古籍的版本年代主要为明代,约占全部入选古籍的3/4,版本年代排名前3位依次为明代、元代、清代,见表3;版本类型主要为刻本,亦有少量代表性抄本、稿本与彩绘本入选,见表4。

2.4 中医古籍文献分类

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4]分类方法,将入选《名录》的337部171种中医珍贵古籍予以分类,部数与种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相同,但次序不同。部数排名前5位依次为方书类(65部)、医经类(65部)、综合性著作类(46部)、本草类(45部)、临证各科类(44部);种

数排名前5位依次为临证各科类(35种)、方书类(31种)、综合性著作类(24种)、医经类(15种)、本草类(14种)。见表5。

2.5 不同地区机构的入选情况

对入选《名录》的337部中医珍贵古籍的收藏地区及机构进行统计,共收藏于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个机构(包括个人)。地区分布为:华北地区130部(38.58%)、华东地区111部(31.94%)、华中地区30部(8.90%)、东北地区27部(8.01%)、西南地区22部(6.53%)、西北地区10部(2.97%)、华南地区7部(2.08%)。排名前5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市(120部,35.61%)、江苏省(36部,10.68%)、上海市(28部,8.31%)、浙江省(26部,7.72%)、辽宁省(17部,5.04%)。入选部数排名前5位的机构依次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41部,12.17%)、国家图书馆(39部,11.57%)、北京大学图书馆(21部,6.23%)、南京图书馆(17部,5.04%)、浙江图书馆(15部,4.45%)。入选《名录》的中医珍贵古籍所属地区与机构情况见表6。

2.6 入选古籍整理出版情况

整理出版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入选《名录》的171种珍贵中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有112种影印出版(65.50%),104种校点出版(60.82%);其中,79种同时以上述两种方式整理出版(46.20%);34种未曾以任何形式整理出版(19.88%)。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是由国务院批准、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珍贵古籍档案,收录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以中国古典装帧形式存在,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目的是实现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确保珍贵古籍的安全,推动古籍保护工作,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建立《名录》[1]。截至2020年10月已公布六批《名录》,共计13 026部古籍入选,其中包括中医珍贵古籍337部171种。中医古籍是中医药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见证中医学术进步与历史发展,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理论知识,承载着历代医家临证实践经验,是中医学术传承和创新的根基。本文对入选《名录》的中医古籍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中医珍贵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8年3月-2020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六批入选《名录》的中医古籍书目信息。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⑴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中医学书籍;⑵六批入选《名录》子部医家类书目,包括竹简、木简、帛书、古籍等文献类型;⑶未著录在《名录》子部医家类中,但可归属于中医古籍范畴的书目,如《饮膳正要》等。

排除标准:⑴非医学类书目;⑵少数民族医药古籍。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但考虑到少数民族医药古籍版本定级的自身特色,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因素,本文仅对汉文中医古籍书目进行讨论分析,暂排除少数民族医药古籍部分。

1.3 研究方法

对六批入选《名录》中医古籍书目的版本年代、版本类型、分类、收藏机构等情况进行频数统计与分析。同时通过调查《新中国六十年中医图书总目(1949-2008)》[2]、《现代版中医古籍目录(1949-2012)》[3]及网络资源,统计六批入选《名录》中医古籍的现代点校与影印出版情况。

关于入选《名录》中医古籍“部”与“种”的涵义:如《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明嘉靖元年(1522年)刻本],有2部书入选《名录》,分别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各1部,统计为2部1种;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高氏日新堂刻本、元刻本、元陈氏留耕书堂刻本],有3部书3个不同版本入选《名录》,分别收藏于國家图书馆2部、北京大学图书馆1部,统计为3部1种。

1.4 统计方法

将书目信息输入Access2007中,建立中医珍贵古籍书目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批次的入选数量

2008年3月-2020年10月,六批共337部171种中医珍贵古籍入选《名录》,占入选古籍总量的2.59%。六批入选数量分别为112、118、57、22、17、11部,中医珍贵古籍数量及占比依次递减。见表1。

2.2 文献类型

入选《名录》中医珍贵古籍文献类型主要涉及4类。以纸质古籍为主,共计320部,占94.96%。另有17部出土文献入选,包括7部竹简、1部木简及9部帛书,分别为: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竹简《脉书》《引书》,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竹简《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杂禁方》《十问》,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的竹简《行气》;甘

肃武威旱滩坡1号汉墓出土的木简《东汉医简》;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脉法》《胎产书》《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阴阳脉死候》《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足臂十一脉灸经》。见表2。

2.3 版本年代与版本类型

除出土文献外,320部纸质古籍的版本年代主要为明代,约占全部入选古籍的3/4,版本年代排名前3位依次为明代、元代、清代,见表3;版本类型主要为刻本,亦有少量代表性抄本、稿本与彩绘本入选,见表4。

2.4 中医古籍文献分类

按照《中国中医古籍总目》[4]分类方法,将入选《名录》的337部171种中医珍贵古籍予以分类,部数与种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相同,但次序不同。部数排名前5位依次为方书类(65部)、医经类(65部)、综合性著作类(46部)、本草类(45部)、临证各科类(44部);种数排名前5位依次为临证各科类(35种)、方书类(31种)、综合性著作类(24种)、医经类(15种)、本草类(14种)。见表5。

2.5 不同地区机构的入选情况

对入选《名录》的337部中医珍贵古籍的收藏地区及机构进行统计,共收藏于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个机构(包括个人)。地区分布为:华北地区130部(38.58%)、华东地区111部(31.94%)、华中地区30部(8.90%)、东北地区27部(8.01%)、西南地区22部(6.53%)、西北地区10部(2.97%)、华南地区7部(2.08%)。排名前5位的省市依次为北京市(120部,35.61%)、江苏省(36部,10.68%)、上海市(28部,8.31%)、浙江省(26部,7.72%)、辽宁省(17部,5.04%)。入选部数排名前5位的机构依次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41部,12.17%)、国家图书馆(39部,11.57%)、北京大学图书馆(21部,6.23%)、南京图书馆(17部,5.04%)、浙江图书馆(15部,4.45%)。入选《名录》的中医珍贵古籍所属地区与机构情况见表6。

2.6 入选古籍整理出版情况

整理出版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入选《名录》的171种珍贵中医古籍整理出版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有112种影印出版(65.50%),104种校点出版(60.82%);其中,79种同时以上述两种方式整理出版(46.20%);34种未曾以任何形式整理出版(19.88%)。

本文发布于:2023-12-30 01:3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55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pdf

标签:古籍   入选   名录   保护   版本   书目   中国   进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