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江豚鱼)
课外文言文阅读(3)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①燕:同“宴”。②中:内廷中。③体:体范,规矩。
1.下列与“上极爱其不隐”句中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 B.其一犬坐于前 C.俟其欣悦 D.其如土石何?
③②①2.下列与“上面谕除授之意”句中“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固以怪之矣
3.翻译下面句子。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4.皇帝授予晏殊东宫官的理由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跋李庄简公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有删改)
【注】①李庄简公: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抗金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咸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⑦⑥②③④⑤①B.主人日再食 C.富贵不能淫 D.军霸上
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岛。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_________
(2)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_________
(3)虽徙海表,气不少衰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3.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疠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简:__________
(2)不宜以一国之望 宜:__________
(3)会连卒 会: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2)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4.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①②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在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孔子。
1.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1)年( )
(2)戏( )
(3)咸(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氏之庐也。
(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④⑤②③①
C.扶苏以数谏故 不以物喜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等死,死国可乎?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D.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世家”是《史记》的一种体例,是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的兴衰事迹的。司马迁把雇农出身的陈涉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他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这两句中“……者,……也”是古代汉语判断句式的一种标志。
C.“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充分表达了陈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抱负。成语“鸿鹄之志”即出自此处,用以指人有远大抱负。
D.“天下苦秦久矣”和“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分别说明了本次起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4.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你认为是什么样的才能成就了他?请根据全文内容作答。(写出两点即可)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文正公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初,公之未责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②缣(jiān):细密之绢。③殁(mò):去世。④敛:收敛尸体。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咸施之 咸:全,都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及
B.尝有志于是矣 尝:曾经
D.公虽位充禄厚 虽:即使
④③②①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以养济群族之人 ②以堙于东海
C.①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②学而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B.①尝有志于是矣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
D.①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②夫君子之行
(1)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2)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4.范仲淹少有大志,联系全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事可以证明其践行了大志?
[链接材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zhé):往往。通常翻译为“就”。③日昃(zè):太阳偏西。昃:日偏西。
①②③
答案以及解析
一、答案:1.C
2.B
3.曼殊这时很穷,不能出去玩乐,独自在家待着,与兄弟探讨学习。
4.他谨厚诚实。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中的“其”为代词。A项,指示代词,这。B项,其中。C项,代词。D项,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2.本题考查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例句中的“面”是名词作状语,当面。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B项,名词作状语,每天。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D项,名词作动词,驻军。
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重点字词:“是”,这;“甚”,很;“昆弟”,指兄和弟。
4.本题考查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根据“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可知,晏殊为人谨厚;根据“‘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可知,晏殊为人诚实。据此理解作答。
参考译文
晏殊少年时,张文节把他推荐给朝廷。(朝廷)征召他到了宫阙之下,正赶上皇帝亲自考试进士,就让晏殊参加考试。晏殊一见到试题,就说:“臣十天前已做过这样的题目,草稿还在,请另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不隐瞒。
到了他在馆中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当时的朝臣士大夫们各自宴饮集会,以至于集市内的酒楼、坊间,到处都提供帐篷作为游玩和休息之地。晏殊这时很穷,不能出去玩乐,独自在家待着,与兄弟探讨学习。一天要挑选辅助东宫太子的官,忽然内廷中皇帝御点晏殊上任,执政大臣不知皇上为什么选中晏殊。第二天上朝复核,皇上告诉他们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人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做辅助东宫太子的官。”
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说:“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我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明白侍奉君王的规矩,对他的垂爱一天天加深。仁宗登基后,(晏殊)最终被重用。
二、答案:1.(1)眼泪;(2)怎么;(3)虽然
2.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3.第一,选取最能表现李光性格的生活细节。一是李光罢政归乡,言及秦桧,“必曰咸阳,愤切概慷,形于色辞”。二是否定赵鼎被贬时“悲忧出涕”的情状,认为“青鞋布袜”而行就是了。三
是写李光远徙海南后“气不少衰”,对家人仍“丁宁训戒”。第二,突出情态,传达精神。如当李光言及赵鼎被贬谪之事时,“目如炬,声如钟”,此处既有对赵鼎的不屑,又含对秦桧等人的义愤。第三,对比烘托,增其光辉。作者把李光与赵鼎对待贬谪的态度做对比,突出他的刚毅。
4.【示例一】内容:要有气节(或:正气)。影响:李光不畏权佞,英伟刚毅,表现出浩然正气。陆游年轻时就对“愤切慨慷”的李光非常崇敬,四十年后还想见他“青鞋布袜”的样子,可见李光对他影响很深。这种影响也在《卜算子·咏梅》中体现出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就表现出陆游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铁骨。
【示例二】内容:爱国,抗金。影响:李光是抗金领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还对他的子孙“丁宁训戒”,陆游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灭,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信念始终如一。如“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所表现的,他到了晚年仍想杀敌报国的心情。陆游对祖国的热爱,对抗金事业的深切关注,是从小就在李光等长辈的熏陶下培养起来的。
解析: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根据句意来断句。该句翻译为“每次提及奸臣秦桧时,总以‘咸阳’影射,愤恨痛切、慷慨激昂的情绪溢于言表”。故可断句为: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每言秦氏,必曰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虽徙海表,气不少衰”等句子分析,李光在生活细节中表现出“英伟刚毅之气”。文中“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等句,表现出李光既有对赵鼎的不屑,又含对秦桧等人的义愤,从情态等方面表现他的“英伟刚毅之气”。通过对比烘托,把李光与赵鼎对待贬谪的态度做对比,突出他的刚毅。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李光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陆游所国诗词的分析来阐述训诫内容及影响即可。如训诫内容为“爱国,抗金”。根据注释①分析,李光是抗金领袖之一,力主抗金,到老了,还对他的子孙“丁宁训戒”,陆游一生也是抗金之志不灭,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信念始终如一。他的这种爱国思想是从小就在李光等长辈的熏陶下培养起来的。
参考译文《跋李庄简公家书》
参知政事李光前辈被罢职回家时,我当年二十岁了。(他)常常来拜访我父亲,两人在一起整天热烈地谈论朝政。每次提及奸臣秦桧时,总以“咸阳”影射,愤恨痛切、慷慨激昂的情绪溢于言表。有一天(他)清早到我们家一起吃饭,对我父亲说:“听说宰相赵鼎遭秦桧陷害被贬谪到岭南,悲愤忧虑得落下眼泪。我是不会这个样子的,假如朝廷贬谪的命令一下达,青鞋布袜一穿就上路,怎能表现出小儿女哭哭啼啼的情态呢!”说这番话的时候,(他)两眼明亮如炬,声音洪亮如钟,那英烈刚毅的气度让人振奋。
此后过了四十年,偶然阅读老前辈的家信。发现他当年虽然被贬到偏远的海南岛,但英烈刚毅的气节仍然丝毫未减,叮嘱训导家人的话语句句都足以百世流传,作为典范。字里行间还可以让人想到当时见他穿起青鞋布袜、毅然决然离京上路的情景啊。
淳熙戊申年五月己未,祖籍太湖之滨的陆游写。
三、答案:1.(1)选拔;(2)应当;(3)适逢
2.B
3.(1)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
(2)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4.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
解析:1.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也可联系课内积累作答。(1)句大意是“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也可联系课内“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的“简”是“挑选”的意思作答。(2)句大意是“不应当值得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也可联系课内“宜乎众矣”的“宜”是“应当”的意思作答。(3)句大意是“适逢王连去世”,也可联系课内“会天大雨”的“会”是“适逢,恰巧遇到”的意思作答。
2.这句话的翻译是“刘备起兵葭萌,进军来到南方,王连闭紧城门不降”,据此可得知正确断句为B。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要根据上下文语境,落实关键词的释义。(1)句注意抓住重点词:及,等到。(2)句注意抓住重点词:甚,很,十分;裨,弥补。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文中写“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不如自己”,链接材料写“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综合两者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葭萌,进军来到南方,王连闭紧城门不降,刘备认为他守义,故不强逼他。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乂、杜祺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打算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认为“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乡,不应当值得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不如自己,打算一定要去,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适逢王连去世。他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江阳太守。
四、答案:1.(1)年龄,年纪;(2)戏耍,戏弄,开玩笑;(3)全,都
2.(1)(这是)何家的房子。
(2)比如人的眼睛中有瞳仁,没有这东西,(眼睛)必定不明亮。
3.(示例1)我喜欢何晏。从他画地为方,身处其中,委婉表达自己不想被曹操收为养子的想法,可见他是个聪明机灵的小孩。
(示例2)我喜欢张吴兴。从他快速、准确回应前辈的戏谑,维护自己的尊严,可见他是个反应敏捷、善于言辞的小孩。
(示例3)我喜欢谢仁祖。从他能领悟长辈话中的意思,并机智应对,可见他是个有知识、反应敏捷的小孩。
(示例4)我喜欢徐孺子。从他由月中之物联想到眼中之物(瞳仁),从而有力反驳对方,可见他是个善于联想、反应敏捷的小孩。
解析:1.结合语境并联系课内所学恰当解释即可。如“张吴兴年八岁”中的“年”可联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时年七岁”中的“年”,解释为“年龄,年纪”;“诸人咸共叹之”中的“咸”可联系《桃花源记》中“咸来问讯”中的“咸”,解释为“全,都”。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1)“庐”解释为“房子”;(2)“譬如”的意思是“比如”,“此”指“瞳仁”。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为开放性题型,任选一个人物并结合其在文中的表现说明理由即可。
[参考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何晏就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时,乳齿脱落,前辈知道他不平常,所以跟他开玩笑说:“你口中为什么开了一个狗洞?”他随声回答说:“正是为了让您这类人物从这当中出入。”
谢仁祖八岁的时候,父亲豫章太守谢鲲带着他送客。此时谢仁祖在言谈中已经表现出奇,跻身上流社会了。大家都在赞扬他,说道:“这个少年,是座中的颜回呀。”谢仁祖答道:“坐上没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
徐孺子九岁时,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比如人的眼睛中有瞳仁,没有这东西,眼睛必定不明亮。”
五、答案:1.D
2.(1)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2)第二天,士兵之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大家都对陈胜有所注意。
3.D
4.①敏锐而深刻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③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陈胜“召令徒属”时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任选两点作答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都是动词,去、往。B项,都是“屡次”的意思。C项,都是“因为”的意思。D项,于是/判断词,是。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等:同样。第二个“死”:为……而死。(2)卒:士兵。皆:都。翻译时注意句子的通顺与语言的流畅。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的根本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是起义的直接原因。
4.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从“天下苦秦久矣”等可以看出陈胜意识到社会的根本矛盾,证明他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能力:从吴广和陈胜用激将法杀尉,及时建立政权,可以看出他们有严密的组织能力;从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以看出他有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
六、答案:1.D;
2.B;
3.(1)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
(2)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道义(的思想),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4.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自奉俭约、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置“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虽位高禄厚却贫终其身。这些都能证明其践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解析:1.虽:虽然。
2.A.连词,来,表目的。B.介词,在;介词,比。C.连词,表转折,但是。D.助词,的。
3.(1)日:每天。岁:每年。赡:供养。
(2)惟:只。活:养活。遗:留给。
4.由“平生好施与……咸施之”可看出,范文正公是一个乐善好施的人;由“公虽位充禄厚……子无以为丧”可看出,他是一个自奉俭约的人;由文章和链接材料可看出,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
[参考译文]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欢用财物助人,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接济他们。
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千亩田地,叫作“义田”,用来供养救济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账册,再按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万,再嫁的给钱三万;娶妻的给钱三万,再娶的给钱一万五;办丧事的和再嫁给的数目相同,葬小孩的给钱一万。
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范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经营他义田的产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殓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事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道义(的思想),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链接材料]范仲淹两岁时死了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长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很有感触地哭泣着,辞别母亲去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夜晚都认真读书,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往往连稠粥都不够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国济民的雄心壮志。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17:39: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54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专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