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仓库管理系统论文)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一、积累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父亲逝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弟弟妹妹________,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期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________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时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他有多少理由,也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________的程度。一位老人在行将就木的时候,我们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________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 )。也许是( ),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嗷嗷待哺 高高在上 无以复加 衣锦还乡
B.牙牙学语 高高在上 举世无双 衣冠楚楚
C.牙牙学语 至高无上 举世无双 衣冠楚楚
D.嗷嗷待哺 至高无上 无以复加 衣锦还乡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位老人在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令其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B.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我们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C.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我们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令其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D.一位老人在行将就木的时候,我们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令其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片砖瓦 一桌山珍海味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B.一桌山珍海味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一片砖瓦
C.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一桌山珍海味
一片砖瓦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D.一片砖瓦 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 一桌山珍海味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石榴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
B.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
C.他有一个大鼻子,但眉眼并未让鼻子挤去,鼻尖上生了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
D.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自己就当众受到了侮辱。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孝是自然生发的一种情感。任何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在亲人时时刻刻的关照下,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时,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而不是外力强加的,是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在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逐渐成为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孝使父母和子女之间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父母会理会到孩子的需要,而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传统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发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把“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孟子不仅把“孝悌”看作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
的思想。汉代的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起政治上的公忠。
在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孝与公忠之间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多年来脱离个人的私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亲亲”德性都没有的人,会真心诚意地热爱他人、热爱祖国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地放在他人和社会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
(选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也是自然产生的,不用后天培养。
B.父母尽心尽力,让子女得以成长,而作为交换,子女也应对年老的父母尽自己的孝心。
C.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D.孟子认为,孝悌是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人应有的基本的德性,同时,还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孝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第二段关于孝和忠的关系的阐述。
B.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将孝与公忠联系起来。
C.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的基础。
D.文章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述逐层深入、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女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和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并非自然生成的。
B.为父母尽孝所体现出来的爱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
C.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
D.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社会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地爱他人、爱国家。
三、语言表达
8.请仿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要求内容与例句相似,并构成整齐的排比句。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沁脾的茶香使你神清气爽;
; 。
9.请欣赏下面这幅图片,然后写一组排比句,表达自己的感悟。
10.下面一段话选自弗罗姆《爱的艺术》一书中的《爱的理论》一章里的一节,顺序已被打乱,请你重新调整。(只填序号)
①“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并不是因为“给予”是丧失、舍弃,而是因为我存在的价值正是在于给予的行为。
②“给予”是潜力的最高表现。
③对于具有创造性人格的人来说,“给予”不是意味着“牺牲”“放弃”。
④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体会到自己的强大、富有、能力。
⑤我感到自己精力充沛,勇于奉献,充满活力,因此也欢欣愉悦。
⑥这种增强了的生命力和潜力的体验使我倍感快乐。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11.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横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②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③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④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⑤ 。
【参考答案】
1.D【解析】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牙牙学语:婴儿咿咿呀呀地学说话。从语境来看,强调父亲去世后家庭生活困难,用“嗷嗷待哺”更合适。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至高无上:最高;没有更高的。此处强调的是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高,用“至高无上”合适。无以复加:达到极点,不可能再增加。举世无双:世上没有第二个。形容十分稀有。此处用以强调将个人力量夸大到极致,故应用“无以复加”。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衣锦还乡:古时指做官以后,穿了锦绣的衣服,回到故乡向亲友夸耀。根据语境,应选“衣锦还乡”。故选D。
2.C【解析】画线句主要存在结构混乱的问题,应将“一位老人在”改为“在一位老人”,在“以绝望之心”前加“令其”。C项修改正确。
3.D【解析】根据“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可以看出两个连续的句子之间具有性质相关性和一定的对比性。分析选项可知,“一片砖瓦”与“一处豪宅”对应,“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与“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对应,“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和“一顶纯黑的博士帽”对应,“一桌山珍海味”和“一个野果一朵小花”对应。故D项最合适。
4.D【解析】A项,将石榴比作“小口花瓶”。B项,将篇章比作“人类思维的花朵”。C项,将长酒刺的鼻子比作“未熟的草莓”。D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句中的“仿佛”表示猜测。
5.D【解析】A项,“子女对父母的孝道也是自然产生的,不用后天培养”说法错误,原文为“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逐渐成为孝道”。B项,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可知,选项说法错误。C项,“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于文无据。
6.A【解析】“引出了第二段关于孝和忠的关系的阐述”错误,第二段并未阐述孝和忠的关系。
7.B【解析】“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于文无据。
8.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使你愉悦振作(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疑惑迷茫时,柔和的光辉使你心明眼亮)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应注意用比喻句,并使仿写的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9.父亲是孩子成长的肩膀,哲圣是思想成熟的桥梁,历史是社会进步的阶梯。
10.③②④⑥⑤①
【解析】③是论点,①是结论。
11. 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解析】本题根据上下文补写中间空出的语句,一是要注意上下文意思,做到语意连贯;二是要围绕“感恩教育”的话题,做到中心明确。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01:1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52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时作业35: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时作业35: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