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发(作者:省的成语)
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并从竹苗移栽、移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3个方面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为其在园林中的推广种植提供借鉴。
关键词 竹子;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竹子是我国一种重要的速生(4~5年)森林资源,也是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植物,象征着高雅、纯洁、虚心、大方、有节的精神文化。神韵挺秀、潇洒飘逸的竹类作(植)物是集文化、美学、景观价值于一身的观赏风景植物,古今庭院(包括别墅在内)几乎无园不栽培竹子植物。竹制品清凉、透气、易于保存,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随着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竹子在人居生态环境(植株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给人们提供锻炼身体与娱乐的场所。
2002年春,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人民政府拨出专款,规划在沪青平公路(318国道)徐泾段的京华路交叉(界)处北面边的东面(京华路广场公园)建设占地2.8 hm2的园林式公园(分4年完成,即在2006年初完工),在公园里种植终年常青的雪松、五真松、枇杷树、黄洋、广玉兰及竹子等,其中在2005年春,从浙江省西部的安吉县引进60株哺鸡竹,分别种植三小块。经过服务中心下属绿化组工人们的精心养护,现面积已达到了850 m2(3块合算),该处哺鸡竹终年常青,是生长十分茂盛的小园林。该文针对竹子的生物学特性,依据京华路广场公园850 m2的竹子小园林养护成功的经验,着重介绍竹子(哺鸡竹)在栽培中的关键技术与措施。
1 竹子的生物学特性
竹(子)类是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竹子有高等植物自身的生育过程,但又有着不同于其他禾本科植物(如玉米、高粱)特有的生长发育规律(主要是指竹子的根系系统即地下茎具有横向生长功能)。
1.1 生长发育习性
竹类植物的生长只有初生生长,没有次生生长,形态生长在短期内一次性完成;竹竿寿命一般不超过10年;因生育周期长,繁殖传播主要依靠自身的营养体分生组织实现;根系地下茎具有横向地性,既有养分贮存和输导的主要器官,又有强大的分生繁殖能力[1]。
1.2 散生竹(如哺鸡竹)地下茎的生长
刚竹属的哺鸡竹、早园竹、雷竹、淡竹等都是散生竹,哺鸡竹笋地下茎的生长通常在早春季节完成。该竹笋的地下茎生长不存在越冬期,只要外界条件成熟,有一定的温度与湿度,笋即可出土,从笋芽分化到竹笋破土生长所需时间一般为
3~4个月。上海市属于海洋性的亚热带气候,哺鸡竹发春笋的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25日(即春分至谷雨时节)。
1.3 竹笋生长的一般特性
竹笋在地下形成后,当旬平均温度在10 ℃左右时开始出土(3月中、下旬),到4月初(清明)出土最旺盛,到5月上旬已基本结束。
1.4 竹笋生长的一般规律
竹笋生长自基部开始,是由笋箨生长,继而是居间分生组织逐节分裂伸长来推动竹笋上移,穿过土层,长出地面。竹笋出土前的生长以加粗生长为主,出土以后则以高生长为主。竹笋出土初期,每天生长量只有1~2 cm,以后逐渐加快,到了生长高峰期,生长量1昼夜可达0.8~1.0 m,最后生长速度又由快变慢,直至停止。竹笋从出土到新竹长成需1~2个月[2-3]。
竹类植物体内维管束没有形成期,故在新竹长成后,竹株的干形生长结束,高度、粗度和体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而只随年龄的增加,组织变老,干物质增多,力学强度增大。
2 栽培技术
2.1 竹苗移栽
2.1.1 竹地选择。竹林地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水分充足、易于排灌的青紫泥土或腐殖质含量高的青黄泥土。
2.1.2 整地。①整地方式。整地可采用中拖全垦法,一般一犁两耙即可。具体做法:用中拖将表面熟土翻(耕)埋在下层(深度在25~27 cm),将底土翻在上层,以使土壤在冬季经过冰寒(冻)风化,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如竹丛枝病、竹螟等),提高土壤的肥力。②整地时间。整地应在异地移入种植之前的2.5个月前完成(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赶上竹苗的种植时间),时间以10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1月10日)为宜。
2.1.3 造林季节。造林一般应选择在2月底至3月20日之前完成(之后上海地区春天已到来),种植时间最好选择雨天或雨后,也可以在阴天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竹苗自身水分的蒸发),利于一次性成活。
2.1.4 母竹苗的选取。应选择无病健壮的竹苗为种苗(主要为异地移种成活作根本性保证),在此基础上母竹还要选用2~5年的植株,群竹连鞭挖取,至少3株/连鞭,3株以上最好。连鞭挖竹尽量要多带宿土,及时用稻草包扎好鞭根,一般异地移栽30丛/hm2以上的连鞭母竹群,基本在1年内就可以长出竹笋。
2.1.5 种植方法与造竹林密度。①种植方法。种植竹苗按浅埋踏实的原则,
先开竹穴施基肥,每株施有机商品肥(主要是经过工厂化高压制造的鸡屎及牛屎肥等)15 kg、磷肥0.75 kg,将有机商品肥与磷肥拌和后,再与穴内的土充分拌均匀,接着把母竹苗斜放在种植穴内,并要求在竹篼下的部位要稍挖深(栽植深度比原来生长根稍深10 cm左右)、挖大一些(一般为满足竹篼,四周距离放大10 cm左右)以放得下竹篼为准,竹篼的弯柄朝下,竹眼向两侧,竹篼距地面8~10 cm,竹尾最后一个竹节露出土面,梢部的马耳形切口向上。整根(株)竹苗除竹尾的最后一个节可露出土面外,其余部分全部埋入土中,并且要充分踩紧,然后再盖上一层松土,此时再次将松土踏实。之后竹篼的部分浇少量定根水,使土壤与根系充分密结,保持湿润,以利于栽后及时成活。②造林密度。一般株行距为3.8 m×3.8 m,即种植密度在690株/hm2左右[4]。2.2 移栽后管理
2.2.1 种植时竹鞭的基本情况。母竹挖出地面后,竹苗根系暂时停止吸收水分,叶面蒸腾还在持续进行,竹株容易失水,影响成活。为维持竹株正常水分生理代谢平衡,母竹要适当摘除衰老的叶片,以维持或减少蒸腾失水及有机养分的消耗,促进异地种植后及时成活。
2.2.2 松土除草。为使竹株土壤疏松,利于保温,在竹苗种植后1个月应全垦松土1次,清除杂草。在松土除草时,竹苗边25~30 cm处不要动土,以免松土损伤竹苗,影响竹苗的生长。另外,在松土除草时,若发现少数竹干露出土面,应及时培土复盖。之后,每年冬天(11—12月)都必须对竹株松土,结合松土清除老伐根。
2.2.3 追肥。①当年2月底至3月20日以前种植的竹苗,一般4月上旬至5月初长出新叶。5月中旬至6月初,可以用0.2%尿素溶液浇在竹苗根部,每隔8~10 d浇1次,连续施3次,这样可以促进幼苗生长;②第2年追肥,一般在出完春笋后的6月初,可以在距竹苗20 cm左右两侧开浅小沟,沟深7~10 cm,每株施氮磷钾复合肥0.5~0.6 kg,施肥后及时覆土,或用0.2%尿素溶液浇在竹苗根部,方法与①相同。第2次追肥在9月至10月初进行,追肥方法与用量与①相同。以后每年12月底前必须对竹林撒施复合肥300 kg/hm2,然后及时覆盖新鲜腐殖质含量高的黄泥土。
2.2.4 为了每年春季(3-4月)多发笋,尽早实现大园林中的小园林目标,竹林每年秋、冬季节(11—12月底前)必须用疏松肥沃的新鲜黄泥土壤进行复土。在复土之前,要施用复合肥300 kg/hm2,这样可以增厚松土层,促进翌年春季多发笋。
2.2.5 合理采伐。竹株成林后,每年都要进行合理采伐,在采伐时坚持砍老留幼,砍弱留强,砍密留稀的标准(原则)。严禁砍伐一年生的幼竹,砍伐时间一般为12月至翌年2月初。
2.2.6 竹林管护。当年在3月20日之前种植的竹苗,应加强对小园林管理,严禁人畜进入小园林属地。在每年春(3月至5月上旬)竹笋出土季节前后的时段内,更要有人专职看管,防止人为(包括小孩在内)破坏,偷盗春笋及践踏竹苗。当竹林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一般都进行喷药防治。
2.3 主要病虫害防治
2.3.1 竹丛枝病。病竹生长衰弱发笋减少,在发病比较严重的竹林中,病株常大量枯死,甚至引起竹林生长衰败。防治措施:对竹林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按期采伐老竹,保持适宜的密度,并经常松土施肥,促进新竹发生;应及早砍除或随时剪除病枝;在异地移入竹母时,不要在有病竹林中选母竹作种苗。
2.3.2 竹竿锈病。竹子染病后,竹干被害部变黄,材质发脆,影响工艺价值。发病重的竹子,尤其是直径较小时,有枯死的现象,被害重的竹林,生长衰退发笋减少。防治措施:对发病轻的竹林应及早砍除病株,并及时带出竹林进行整体烧毁,以免病菌蔓延扩大;发病期间的9月下旬至10月(在冬孢子产生之前)喷洒0.5~1.0 °Bé石硫合剂,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3.3 竹笋禾夜螟。竹笋禾夜螟,又叫竹笋夜蛾、笋蛀虫,为竹类发笋期的主要害虫。危害特点:每年3月下旬末至4月初,当竹笋出土时,幼虫即爬到笋上,蛀入笋尖小叶,蛀口外有绿色碎屑堆积(一般人的肉眼看不到),一般情况下4月上、中旬春笋被幼虫危害后,到了5月上、中旬幼竹长到0.7~1.0 m时,会自行停止生长,之后植株就会枯死。防治方法:加强抚育管理工作,平时要除草培土,在每年11—12月结合竹林垦复,及时消灭越冬虫卵;及早挖去被害退笋,杀死笋中幼虫;在每年3月下旬末至4月初(幼虫未蛀入笋内危害之前),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2.3.4 竹螟。又叫竹卷叶虫,危害特点:每年6月下旬幼虫吐丝卷叶取食,严重发生时可以将竹叶吃光,影响竹叶光合作用,使翌年春季发笋很少。防治措施:冬季结合竹林垦复,尽量消灭越冬虫源;5月下旬成虫出现期间,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6月下旬发生幼虫卷竹叶时,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或用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
2.3.5 竹蚜虫。危害时间为每年春、秋2个季节,春季4月至5月上旬危害重,秋季9—10月相对较轻。危害特点:蚜虫以群集方式在竹叶上刺吸汁液提取养料。防治措施:加强抚育管理,冬季清理竹林垃圾,合理调节密度,改善林地透光条件。在春(4月至5月上旬)、秋(9—10月)季节,可选择20%杀灭菊酯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药,连续防治2次。
3 参考文献
[1] 王炳英.红哺鸡竹尤溪引种栽培生长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3(1):100-101,120.
[2] 孙祥,楼崇.黄秆乌哺鸡竹生物学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0(3):67-68,35.
[3] 方栋龙.红哺鸡竹山地引种栽培试验[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4):33-36.
[4] 武永照.黄秆乌哺鸡竹的适生性及其栽培技术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7(3):28-30.
本文发布于:2023-12-29 00:3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52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