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7日发(作者:书的作文)
网络环境下表情包的特点与应对策略
摘 要:表情包是指网络社交软件中出现的一种将图片和文字结合起来表达情感的一种社交工具,其类型主要包括最早出现的Emoji表情符号及衍生的同系列不同表达的表情符号、专业团队制作和网友自制的表情包。
Key:表情包;社交工具
一、表情包的特点分析
1、时事舆论的“娱乐化”
从整体上看,如今的网络文化呈现出“娱乐至上、消费一切”的传播现象,而表情包文化作为网络文化输出的一部分,也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娱乐性。“这样的娱乐性可视为对严肃的社会主流文化的逃离与解脱,通过恶搞、戏仿等方式,亚文化群体自娱自乐。”[1]
从早些年的“消费李白”“琼瑶式咆哮(尔康的逆袭)”到“傅园慧洪荒之力”、“葛优瘫”、“碧瑶坐”,可以发现,表情包很多时候和社会网络热点相辅相成,热点新闻带动表情包的更新换代,同时表情包的传播影响又带动了网民参与新闻热点,比如“傅园慧洪荒之力”表情包以各种“恶搞”“反
讽”“卖萌”的表现形式在网络蹿红,这也让更多地网民关注并讨论里约奥运会,更加了解国家时事热点。
2、大众传播的“群体化”
网络表情包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受众的认知结构和表达方式存在着差异,在选择和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习惯性相似的群体。不同的受众因不同性格、审美、语言风格形成不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而在社交网络上对表情包不同选择则体现了这一点,但是由于受众群体的庞大,总会出现认同感的重合,从而形成价值观的选择和认同相似的群体,表情包也是这种文化认同的表现形式之一。
“网络青年亚文化集群的网上‘消解和‘狂欢,其实并非对主流政治的消解,而是主流政治在网络上的一种变异延续。”[2]现如今新媒体时代的快餐文化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大众的受到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上受中国以内敛和忍让为传统主流文化影响,表情包无疑成为了人们日常压力情绪的宣泄口,受众借助表情包这个文化载体来寻找社会群体共鸣和归属感,释放压力和找回安定。
3、传播交流语境的“多义化”
由表情包属于一种新的网络文化承载文本,针对表情包现如今还没有一个标准的“使用说明书”,它靠受众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达成一种使用共识而长期发展生存,表情包作为一种象征符号,属于非线性、语系简约的一种表达方式,还带有因个体之间存在社会生活背景、文化程度和表达取向的差异,因此某些意味模糊的表情包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造成传受双方的理解差异。比如emoji的经典表情“微笑”在早前的传播中表达的是本意,但由于其在视觉上容易造成一
种皮笑肉不笑的感观效果,因此多数人常常用这个表情表达嘲讽、不满、无语等负面的情绪,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仍然在使用它的本意,造成了在网络交流中受众因理解差异而导致的沟通误会。
二、关于表情包文化传播的引导策略
1、受众要提高个人的甄别能力,区分虚拟和现实
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人们在沉溺于在虚拟的世界构建一个个人的身份形象和个性特征,而这种形象的构建越来越真实,人们越来越忽略或是不能区别虚拟与真实,在网络交流中完成自我,这也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宅男宅女”最典型的社会交流方式。针对这些现象,受众要提高对虚拟和现实的个人甄别能力,要划清虚拟与真实的界限,表情包只是一个交流的工具,不是表达真实情感的最好选择,要摆脱虚拟世界带来的具有幻象的“美好世界”,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的世界中找回自我。
2、受众要注重教育影响,做好领路人的角色
在一个全媒介的时代,很多未成年人甚至是小学生参与到网络传播的大环境中来,而现实中的网络环境缺乏了很多“过滤”的环节,导致他们接触的网络文化参差不齐。“90后人群在所有使用表情符号的网民中占比超过50%,是表情包的主要使用者。”[3]
青少年由于判断和选择能力不够全面,加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旺盛,也很容易依样学样,基于这样的基本情况,成年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网络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塑造一个健康而积极的网络交流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
3、平台要强化引导,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平台要加强引导和监督,比如在对微信表情包商店和自定义表情包的审查中加大力度,尽可能过滤恶俗、不雅的自制表情包,加强内容审核管理,建设专用监测平台,实现对微信表情包傳播情况的实时掌握,让低俗违法的表情包没有传播的余地。同时可以加强网络文化宣传工作,表情符号的使用者多以青年为主,也有不少中老年人,可以拟写《表情包文明使用公约》,让网友们明确网络文明的规范,清晰网络道德的边界,有目标的形成集体公约,为未来网络文化建设打下前世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制定表情包的使用规范,通过制定微信表情符号的相关规范来引导正确使用表情符号,积极倡导使用文明和谐的表情符号,抵制低俗不雅的表情符号。
Reference:
[1] 屈湘蓉.论表情包走红网络的传播优势[J].传播与版权,2016(11):142.
[2] 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2016(09):131.
[3] 马中红,杨长征.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中国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探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18.
-全文完-
本文发布于:2023-12-27 05:0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45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网络环境下表情包的特点与应对策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网络环境下表情包的特点与应对策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