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发(作者:基数词英语)
在阴冷的传统桎梏下透出人性的温柔——对沈从文《萧萧》人物形象的多重解读
在阴冷的传统桎梏下透出
人性的温柔
王丽鹃
对沈从文《萧萧》人物形象的多重解读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向世人描绘了一一个充满人性美的世
外桃源,令人向往.但也揭示了一些有悖于人性的恶俗和恶
习,暴露了这个偏远地区的落后和不文明.人本身在享受自
然的同时,也有着许多囿于自然和传统的无奈.他的短篇小
说《萧萧》,讲述了一个有悖于常理人情的故事,最终却有
着一个宽容的结局,透出人性美的亮光.这是《萧萧》的出
人意料之处,也是沈从文"人性"宣言的又一次真情告白.
沈从文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卜建造崇楼杰阁
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
是'人性'."那么,沈从文为什么会汁萧萧这样一个行为
严重悖于传统礼教和当地风俗的女子有着个完满的结局
呢?我们试从对萧萧这个人物形象的多重解读中寻找答案.
一
,
萧萧形象的典型代表性
萧萧的形象在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中具有典型代表性.
沈从文在他的湘两系列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湘
西小女了群象,如《边城》中的翠翠,《j》中的二三三,
《长河》中的天天等,她们是一个个花季少女,纯洁,善
良,姣美,惹人爱怜,她们有着自然的天性和纯美爱情的热
烈向往.与翠翠,_二鼍,天天不同的是,萧萧有着更为独特
的人生命运.萧萧是个孤儿,她没有享受到父母的爱,也不
像翠翠一样,有爷爷的呵护.萧萧从小是在伯父种田的庄
子上长大的,她12岁就嫁给了一个不到3岁的小男孩做童养
媳.所以,萧萧的出嫁并没有让萧萧感觉多么伤心,她只是
从这家转到了另一个家.萧萧是懵懂无知的,但就在她懵懂
无知之中,她人生的命运已经被人安排好了.这就是千百年
来劳动妇女共同的命运:出嫁——生子,完成"承宗接祖"
的使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又是湘西一般女子命运
的典型代表,走着一般女子共同的人生道路.
萧萧出嫁了,但由于"小丈夫"年龄太小,萧萧成了
小丈夫的保姆.一一般的童养媳生活会很悲惨,经常要遭受恶
婆婆的打骂,但萧萧在夫家的命运要好得多.她叫小丈夫为
"弟弟",她来到夫家以后,代替婆婆做了许多事情,例
如:带这个3岁的小丈夫,上山砍柴,采菌子,喂猪等,萧
萧由于自身的本真和勤劳,也得到了婆婆一家的认可.因
此,萧萧虽然是作为一个童养媳来到夫家的,但她在夫家也
得到了健康自由的成长.萧萧虽然年龄不大,但她却是那样
本分地做着一个女人所做的一切事情,而且做得自然做得成
功.就在这样的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巾,萧萧作为一个少女
的身体和心理都逐渐地发育成熟.如果不是后来所发生的事
情,萧萧本可以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像一般的童养媳那样,
到了一定年龄,圆房,生子,成为一个真正的媳妇.但是,
由于萧萧和小丈夫的年龄相差太大了,已是青春期的萧萧亭
亭玉立,自然成长的萧萧无意吸引了异性的注意,家里的长
工花狗对萧萧有了非分之想,就这样,在花狗的一次次挑逗
勾引下,依然懵懂无知的萧萧失了身.做了错事又害怕承担
责任的花狗一走了之,留下萧萧独自承担不幸.萧萧虽然是
在茫然无知中犯下了错误,但这样的错误在当时罪不容恕,
属于弥天大错.于是萧萧的错误在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足
"沉潭"还是"发卖"?人们在决定对萧萧的处罚.但不管
什么样的处罚,在当时看来都不为过.但"伯父不忍把萧萧
沉潭",萧萧只有等待嫁作二路亲了.萧萧无力左右自己的
命运,"萧萧拉着伯父衣角不放,只是幽幽地哭.伯父摇了
一
会头,一句话不说,仍然走了."这就是萧萧形象的典型
代表性.萧萧的命运与许多旧中国的劳动妇女一样,短暂的
少女生活结束,就早早地成为了夫家的人,…辈子操劳,传
宗接代.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调是平缓的,好像
作者只是不动感情地娓娓述说,就这样,一个女人的一生就
像这平淡的述说一样平淡地结束了,没有波澜,没有色彩,
平淡地开始,平静地结束.
二,萧萧形象的鲜明独特性
细读《萧萧》,会发现在萧萧的身上有许多与众的
闪光点,这是萧萧形象极富个性化的表现,也使萧萧形象具
有了鲜明的独特性.
1.萧萧的性格是坚强而坚韧的.萧萧对自己的命运总足
坦然地接受和勇敢地承受.萧萧刚刚l2岁就要嫁给个3岁
的小丈夫,萧萧就要离开自己所寄养的伯父家而到一个陌生
的家去了.那个陌生的家到底怎样呢?萧萧去了之后会小会
挨打呢?尽管前途未b,但此时的萧萧并没有像别的女孩一
样哭哭啼啼,而是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小说写道:"也有
做媳妇不哭的人,萧萧做媳妇就不哭.这小女子没有母亲,
从小寄养在伯父种田的庄子上……到那一天,这女人还只是
笑.她又不害羞,又不怕."从中可见萧萧的乐观和坚强.
在被花狗怀孕以后,萧萧坚强而坚韧的性格得到了充分
的表现.花狗敢做不敢当,做了错事一走了之,把"野合"
怀孕的大错的责任留给萧萧独自承担.萧萧在这时表现}H的
勇气让人佩服.她先是找化狗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想到城
里去,想到用药来解决.当那个"无主意"又无责任心的花
狗溜了以后,萧萧想到以死来解决,她去庙里吃香灰,到溪
里喝冷水,但她毕竟年纪太小,"舍不得死","她还很高
兴活下去,愿意活下去",她还想到逃走,她"收拾一点东
西预备跟了女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但没有动身,就被家罩
人发觉了."萧萧的勇于承担,显示了萧萧刚强的一面,尤
其是萧萧想逃走,这的确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也是'
个根本的办法.它至少说明,妇女在面临自己命运选择的时
候,最好的选择是能够改变自己的现状更好地更为独立地活
下去,而不应采取消极的忍受和盲目地以死抗争.
2.萧萧的思想是向往开放的.这是萧萧形象引人注目的
一
个亮点,也是萧萧的可爱之处.而翠翠,三j,天天等其
他湘西女子,她们却从未想到过要走出自己生活的家乡,上
寻找一个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改变自己的命运.翠翠爱傩
送,但当傩送凶误会而离家出走,翠翠所能选择的小是主动
地出去寻找,而是守着一个渺茫的希望遥遥无期地等待:
"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天天虽然找
了个学生对象六喜,但只是遵从了家长的意愿,两人甚至从
未见面,也不曾有过什么约定,将来怎样很难预测.三三的
未来更为渺茫,她只是得到了白脸男人的夸奖,只是母亲想
让她嫁个城里人的一相情愿.萧萧的思想却与她们不同,她
向往新生活,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特别是对人们普遍不能
理解的"女学生"问题上,萧萧与别人态度不同.由于当地
人对女学生不能理解,女学生的装扮和行为在老百姓看来滑
稽可笑,因而女学生也成了当地人嘲笑的对象.萧萧虽然对
女学生也不甚了解,但她心里却有一种隐隐的渴望,对女学
生有一种好奇的崇拜.所以,当爷爷他们拿女学生来取笑萧
萧的时候,萧萧却是很勇敢地说"做就做,我不怕",从此
对女学生怀着一种好奇的关注."心中却忽然有了一种模模
糊糊的愿望,以为倘若她也是个女学牛,她是不是照祖父说
的女学生一个样子去做那些事?"并且对祖父说"祖爹,明
天有女学生过路,你喊我,我要看看.""萧萧从此以后心
中有个女学生'.做梦也便常常梦到女学生,且梦到同这
些人并排走路."萧萧由对女学生的一无所知,到充满神奇
的朦胧向往,萧萧虽然还没有真正见到女学生,但她的思想
已经受到女学生的影响而走向开放,这是她同时代的其他乡
下女孩所无可比拟和无法企及的.及至最后,萧萧遇到麻烦
的时候想到跟女学生远走高飞来摆脱困境.沈从文在闭塞的
乡间塑造萧萧这个具有朦胧开放意识的人物形象,具有一定
的典型性和独特性.
3.萧萧的形象充溢着生命活力.这种生命的活力源于萧
萧所生活的湘西世界"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吴立昌在
《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中说:"萧萧虽充溢着生命力
却还比较懵懂."这句话可以做颠倒性的解读:萧萧虽比较
懵懂却充溢着生命力.萧萧也做梦,"做着这种年龄人所做
的梦",稀奇古怪,幼稚而单纯,不是少男少女们所做的那
种青春萌动的梦.萧萧是无忧的,单纯而又好玩.在晚上丈
夫哭闹,萧萧起来哄丈夫睡觉,没有表现出心情烦躁,相反
是很正常也很乐意地做这些事."天亮了,虽不做梦,却可
以无意中闭眼开眼,看一阵在面前空中变幻无端的黄边紫心
葵花,那是一种真正的享受."萧萧对做女学生,心中也有
一
种朦胧的期待.当听祖父说"萧萧你也把辫子剪去好自
由"时,萧萧"虽不把祖父笑话认真",可是,"她到水边
去,必用手捏着辫子梢梢,设想没有辫子的那种神气,那点
趣味."萧萧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极其自然和率真的,萧萧
就是一个自然状态之下的最具生命活力的自然人.沈从文在
对湘西自然风物的深情描绘中,他着力表现的,不仅是优美
清雅的明山秀水,更是一种自然,本真,自由自在的生命精
神,是对"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境界的向往.在萧萧所生
活的世界中,生命永远按其本然的方式进行,它与自然融为
一
体,吸取天地之精神,其生命具有了超越生命本身的"生
气".看起来懵懂无知,却充溢着生命的活力.
三,萧萧寄寓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人性的温柔
沈从文对于他创作的初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想造
希腊小庙来供奉"人性".人性,一直是沈从文这个"乡下
人"歌颂的主题.湘西是沈从文的家乡,作者对自己的家乡
寄予深刻的厚爱,他虽然在20岁左右就走出了家乡,来到了
大城市生活,但对大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和对遭受工业文明
污染的大城市的厌恶,使沈从文一生把他的笔和他的情投放
在湘西,他要不遗余力地歌颂湘西那自然的人性.虽然,湘
西作为一个远离时代文明的偏远地区,也有许多有悖于人性
的恶习和恶俗,但那优美的自然和自然生存的人们,却使沈
从文感觉异常亲密.沈从文在作品中所着力塑造的一系列纯
洁纯情的少女形象,寄寓了他对艺术的审美理想,他要歌颂
人性的温柔.而萧萧的故事,于情于理都有相悖的地方,结
局却出人意料.
作品讲究i}8
萧萧是个童养媳.童养媳制度是个有悖于人性的不合理
的婚姻制度.一个天性未泯懵懂无知的女孩子,年龄只有几
岁或十几岁,还需要在父母面前撒娇耍赖,却要到一个陌生
的家庭去给人当媳妇,还要常常遭受婆婆的打骂和管教.从
本质上说,这些女孩子不仅已经失去了做孩子的权利,而且
早早地沦为了别人的奴隶.所以,童养媳制度是奴隶制度在
童心未泯的女性身上的延伸和继续.从爱情婚姻这个最应体
现人性的本质方面来看,童养媳们根本无权选择自己的爱情
和婚姻,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
根扁担挑着走",是对她们无奈婚姻的生动写照.而萧萧恰
恰就是个童养媳,是这个不合理婚姻制度的牺牲品.萧萧无
权选择自己的未来和命运,但从小缺少父母之爱的萧萧毫无
怨言地接受了命运安排,并且萧萧来到夫家,虽然担负起了
与年龄不相称的劳作,却也并没有常常遭到恶婆婆的打骂和
责罚,所以,萧萧较之以其他的童养媳还算幸运.可以说,
做了童养媳的萧萧是在阴冷的传统桎梏下所透出的一点点人
性的亮光中长大成人的,她就像一棵石缝下的草芽,虽环境
恶劣,仍顽强成长.
萧萧做了有伤风化的错事.萧萧由于受了花狗的
而失身怀孕了,家里人"明白这个十年后预备给小丈夫生儿
子继香火的萧萧肚子,已被别人抢先下了种.这真是了不得
的一件大事."按照封建礼教道德规范,"饿死事小,失节
事大".萧萧在懵懂无知中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按照当地
的风俗习惯是要被"沉潭"或者"发卖"的.事实上,两家
人也已经商量了对萧萧的处罚,"伯父不忍把萧萧沉潭,萧
萧当然应当嫁人作二路亲了."但幸运的萧萧又一次享受了
人性温柔的抚摸:在夫家等待再嫁的萧萧因为"一时没有相
当的人家来要萧萧",就一直在夫家住了下来.后来又因为
"丈夫并不愿意萧萧去,萧萧自己也不愿意去",萧萧就得
以在丈夫家一直住下去,住到过年,住到次年二月问生下了
一
个儿子,"生下的既是儿子,萧萧不嫁别处了."在人性
光环的笼罩下,萧萧避免了被"发卖"的命运,有了一个圆
满的结局.但生活还在继续,童养媳制度还在继续,生活就
像古老磨房的磨道,历经千年,也总在原地转圈.萧萧作为
个体的客观存在来说是幸运的,但萧萧的悲剧并不会结束,
她的身后还要有更多的萧萧遭遇到这样的命运.
沈从文在萧萧的身上寄寓了他的理想.沈从文是个植
根于乡土,思想深刻,具有执着精神的作家.独特丰富的人
生经历,和他所处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使他对人性具有一种
独特的偏好.所以,人性的主题是沈从文一生所追求和歌颂
的目标.沈从文出身于行伍世家,他14岁就按照当地习俗加
入了地方部队,亲眼目睹了军队残酷杀戮无辜乡民的惨状.
所以他内心深处对残酷的战争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心中怀着对美好人性的强烈渴望,他写于1929年的这篇短篇
小说《萧萧》,可以说是他在白色恐怖,满目疮痍的旧中国
所歌唱的一曲人性美的赞歌.作为童养媳的萧萧幸运地没有
遇到一个恶婆婆,而萧红《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却惨
死在了婆婆的手里,受人怀了孕的萧萧也没有受到"沉
潭"和"发卖"的严重惩罚,而《巧秀和冬生》中巧秀母亲
却被族人沉了潭.人性美的主题在沈从文的笔下显示出巨大
的魅力,得到了极大的张扬.故事的主人公萧萧也得以在人
性的温柔抚慰下继续走着封建时代干百万劳动妇女共同的人
生之路:出嫁,生子,传宗接代,完成她作为一个女性的悲
剧宿命.
作者简介:
王丽鹃(1963--),女,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
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和语文教学法
本文发布于:2023-12-26 13:51: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42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在阴冷的传统桎梏下透出人性的温柔——对沈从文《萧萧》人物形象的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在阴冷的传统桎梏下透出人性的温柔——对沈从文《萧萧》人物形象的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