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与答案

更新时间:2025-02-23 21:05:2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永不说再见)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

【名师精选全国真题,值得下载练习】

班级 姓名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①箴:规诫。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

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

这首诗是规诫为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D.

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2.

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唐]岑参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明]张楷

高台秉烛看剑舞,四坐欢声杂鸣鼓。

酒阑罗袖动轻寒,门外萧萧杏花雨。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岑诗以“剑舞”“击鼓”写出戎旅间的酒会特色,点染边地酒会的气氛。

B.

张诗善写细节,“动”字描写罗袖在微寒的夜风中轻轻飘动,尽显柔美。

C.

岑诗“能剑舞”与张诗“看剑舞”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

D.

张诗以“欢声”写出座中人的情感,与岑诗中的“断人肠”截然有别

2.

两首诗的结尾同是一个“雨”字,各有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①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②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③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③野次:野外。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抒情,不加藻饰,却涉笔成趣,余味隽永。

B.

石、竹、牧童和牛,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个个意态如见。

C.

本诗前半写画,富有田园气息;后半写意,表达爱石爱竹之情。

D.

后四句由看画生发感想,采用递进方式表情达意,情意殷切。

2.

引言中的“戏咏”,该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富水驿①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

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

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陆游

樵风溪上弄扁舟,濯锦江边忆旧游。

豪竹哀丝真昨梦,爽砧繁杵又惊秋。

①坠枝橘熟初堪翦,浮瓮酪香恰受篘。

②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

[注]①豪竹哀丝:指管弦乐。②篘:滤(酒)。

1.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自己在樵风溪上和濯锦江边乘船游玩,忆起往日之事,为下面“兴”作铺垫。

B.

颔联写听觉,既有管弦乐声,又有杵击砧石声,“惊”字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C.

颈联选取熟橘和适合过滤的酒两种意象,分别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勾勒,生动形象。

D. “坠枝橘熟初堪翦”一句紧扣秋的特点,描摹秋的典型景象,语言清新典雅。

2.

请简要赏析尾联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①②③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④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③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④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汉武昌)与他分别而作这首诗。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高诗首联紧扣标题,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指“行子”,借代手法写出友人飘泊无依,自伤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则意气振发,有跌宕之势。

B.

高诗颈联意在点明李侍御前往的安西,与秦城长安天涯相隔,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C.

李诗首联写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遥将”一句暗示其将往之处的偏僻。

D.

李诗颈联上句点出送别时天气晴朗,谷鸟吟唱,反衬作者内心的悲凉;下句写晚风中传来江猿的啸声,更是断人肠。

2.

两首送别诗,都有“一杯中”,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南朝诗歌,完成1-2题。

昧旦出新亭渚

梁·徐勉

驱车凌早术,山华映初日。

揽辔且徘徊,复值清江谧。

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

气物宛如斯,重以心期逸。

春堤一游衍,终朝意殊悉。

【注】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破晓。本诗为诗人和友人谢相期同游新亭渚时所作。术:道路。游衍:恣意游逛。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点题,着一“凌”字,表现出车马奔行之速,与诗人出游的勃勃兴致相应,表现出晨风拂面的畅快之情。

B.

三、四句写诗人驻足览赏美景,“复值”二字表现出诗人无意中见到静谧江流的欣喜。

C.

五、六两句,景物虚实结合,色彩对比鲜明,晨色中的新亭渚显得寂静而又富有生气。

D.

结尾两句总结全诗,通过对此次出游的回味,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兴致勃勃的诗人形象。

2.

诗人主要运用哪些手法表达出游意兴的?试举两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注】

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刘禹锡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鹫禽"

出门有远道,平野多层阴。

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注】此诗作于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

B.

朔风劲吹、秋霜凛冽、道路遥艰、阴云密布,这是诗歌为老骥、鸷禽创设的环境。

C. “驰”和“拂”精于炼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老骥扬蹄疾驰,鸯禽展翅迅飞的形象。

D.

全诗描写和议论相结合,脉络清晰,尾联骨力雄健,感情激荡,饱含哲理。

2. “老骥”和“鸯禽”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1. B(B项,“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错误。“物须见少方为贵”,物品稀有才更珍贵,颔联首句不是“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的。)

2. (1)含意:①清角音调较高,不易吹奏得好,优昙花好,不会轻易开放;②要知道极乐神仙的境界也大多是从苦难之处修炼得来的。 (2)建议写诗要达到精深,唯一的法门是要下苦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评价文章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虽然号角声清亮高昂,不是谁都能演奏出好听的声音的,昙花虽美丽脱俗,但它不是轻易会开的。“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需要知道那种极乐神仙的境界,都是修炼经过多重磨难而到达的。主要强调创作要多修炼,经得住磨难等。要想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需要付出辛苦的,多磨练。

二、1. C(C项,“均暗含对自己不能舞剑的遗憾之情”错误,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在点出酒会及其时间地点的同时,便以“剑舞”、写出戎旅之间的酒会特色,点染着边地酒会的气氛,为“醉”字伏笔。)

2.

①岑诗的“雨”运用比喻手法,描绘座中人相对而泣的悲痛情状,既侧而供托胡笳乐曲的感人力量,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巨大反差,引人遐思。②张诗的“雨”描绘春夜和风细雨、杏花悄然绽放的美丽景象,既渲染酒阑人散时闲适惬意的氛围,更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映衬和呼应,饶有余韵。(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座上相看泪如雨”,意思是座上客人相对泪下如雨,“雨”运用比喻手法,席间胡笳声起,催人泪下。何以“泪如雨”,这里没有交代,但隐含的情调却是慷慨悲壮的,这种气氛也为“醉”准备了条件。

“门外萧萧杏花雨”,意思是门外杏花飘落一地。酒喝完才感觉到春夜雨中的一丝丝凉意,风吹杏花,纷纷落下。酒宴结束,宾客尽欢,与前两句的欢宴形成呼应。分点整理答案。

三、1. B(B项“是苏轼这幅画的主要元素”错误。从本诗小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中可以看出,这幅画是苏轼和李公麟合作的;从诗歌正文后四句来看,这幅画的四个元素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元素是“牛”,四个元素并非平均用力。)

2.

①本诗用轻松玩笑的语气做诗抒情,语言幽默风趣。如“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写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写老牛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的样子。②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含讥刺时政之寓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其它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本诗诗序中的“戏咏”是轻松玩笑地吟诗,即怀着一种轻松戏谑地写诗,而非态度严肃地写诗。这种情感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的用词。用“峥嵘”形容石头的奇特,用“阿童”写牧童的稚气,用“幽篁”写竹的茂密,更妙的是用“觳觫”写牛的老态,语言轻松幽默,尽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二是讽喻寄托。从注释“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结合诗歌后四句便可看出,本诗是含有讽喻寄托之意,以画中“牛砺角”和“牛斗”痛惜“残竹”,寄寓自己对当时北宋后期党争的观感。综合以上分析,归纳整理,便可得出答案。

四、1. C(C项,“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错误,“当时物议朱云小”中“朱云小”指的是象征皇帝威望的“赤云”为之变小。并无“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之意。)

2.

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③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体悟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尾联“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意思是:我看这个阳城驿的名字不要轻易便改了,留着它,使得凡是到长安做京官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念到阳城大夫的风节,而警惕自己不要贪污腐化呵!诗人直言“阳城驿”不该改名,是对指斥奸佞、犯颜直谏的“阳城”的肯定和赞美,诗人希望朝天者能像阳城一样刚正不阿,保持清贫人格。

五、1. B(B项,这里的“惊”字是指夜晚捣衣声惊扰了诗人的梦,让他回到现实之中,对以往生活再生留恋之情,故选项中“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表述不正确。故选B。)

2.

尾联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诗人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自已非常清闲,谁能看到自己每天晚上孤灯相伴独自抒写内心的愁闷呢,表达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中,尾联“莫道身闲总无事,孤灯夜夜写清愁”的意思是:不要说我身闲无事,我还每夜在孤灯下独自一个写抒发凄凉、愁闷情绪的诗。“清愁”二字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之情。

六、1. A(A项,“借代”“自伤身世”错。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

离的情绪所苦恼,自己作为送行者,也是象风中的蓬草一样,到处飘泊,踪迹不定,更增加了无限惆怅的心情。这里作者以“飞蓬”来形容,就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心中的感慨。)

2.

相同之处:都含有与友人惜别的深挚之情。(不同之处:高诗,①万里征途的担忧之情。②功名早立的期望之情(或勉励之情)。李诗,对友人被贬的同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高诗,最后两句是劝慰的话。尽管你将要去的地方有万里之遥,朋友之间的离别之苦也的确令人难过,但是要把心放宽些,不要因别离而心情惆怅,应该为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贡献力量。“看取宝刀雄”,是一种象征的手法,意思是让宝刀发挥威力来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这“一杯”中包含了哪些“心事”,诗人没有明写,但不难推测,它包含着深挚的惜别,“万里”征途的担心;前程珍重的祝愿;“功名”早立的期望等等,感情极为深沉厚重。李诗,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相同之处:都含有与友人惜别的深挚之情。

七、1. C(C项,“景物虚实结合”错误,“杳霭枫树林,参差黄鸟匹”二句,一静一动,展示了诗人遥观仰视的画面转换;在晨光初露的枫树林那清幽的背景上,点染黄鸟翅翼参差的鲜明羽色,便造出了富于对比的色彩反差和无声处传有声的音响效果。将晨色中的新亭渚,表现得既静默,且又富有生气。故选C。)

2.

(1)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花映日、清江静谧、枫林杳霭、黄鸟参差等如画美景表达了出游的舒快怡爽之感;(2)动作描写,通过驱车凌驰、揽辔徘徊

等举止表达了随遇而适的恣意游逛所带来的悠闲自在之感;(3)正面衬托,“重以心期逸”,写出了与相期相许的友人携手共游更甚于览观美景的雅致情怀;(4)直抒胸臆,结尾两句直接表达了此次出游给自己带来的畅快淋漓的欢悦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手法,借景抒情,山道边蓬蓬勃勃,正有开不尽的各色野花,被“初日”的霰光一照,便全都灿灿生辉。因为这是在车马行驶的视觉意象,故“山华映初日”句,不仅带有霰彩、山花上下辉映的效果,还有一种络绎不绝、目不暇接的动感。动作描写,如此良辰美景,岂可在匆匆奔驰中览赏?诗人因此赶紧“揽辔”,任车马在此缓节徐行。意外间又发现,此刻已身在江岸,可以俯视清丽的江水,在晨色这安谧地畅流。正面衬托,置身在这样的如画美境,诗人能不逸兴遄飞?倘若这美境只是诗人孤身独游,自然显得几分冷清。但读者须知,与徐勉同游的,还有心意相印的诗人谢朓。他可是位“灵心秀口”、“风华映人”的一世之杰呢。两人年岁相若,携手共游,当着意兴之发,又可歌诗相和,该有何等乐趣?“气物宛如斯”两句,所抒写的正是诗人的此种心境。“心期”而又加之以“重”,说明诗人之畅快,不仅在“气物”的览观之美,更在于与友人的相期相许之乐。直抒胸臆,“游行”即自恣游娱之意,“系”则有“满”意。新亭渚上的这一次游娱别说有多自在了,我的意兴啊,整个早上都那样饱满、欢悦!这两句虽书于素笺之上。读者不妨将其想象为诗人归去时,对家人的相告之语。其意犹未尽、手舞足蹈之态,隐隐见于笔端。分点整理即可。

八、1. A(A项,“诗歌继承了传统的‘悲秋’主题,首句中的“悲”字奠定了全诗低沉的感情基调。”错误,最后两联“灭没驰绝塞,振迅拂华林。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意思是“奔驰的老骥消失在边塞尽头,奋飞的鸷禽掠过彤红的枫林。若不是有感于衰节的到来呵,我怎么能够激动起壮志雄心?”由此可知,这

首诗一反传统的“悲秋”主题,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

2.

诗人借“老骥”和“鸷禽”的形象自况(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壮心不已”的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能力以及对诗人形象的把握能力。由诗后注释可知诗歌的创作背景为:

诗人因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贬官朗州期间。全诗的意思为:飒飒秋风感奋了伏枥的老骥,冷冷秋霜激励着在冓的鸷禽。老骥要驰骋,哪怕路途遥远;鸷禽想翱翔,何惧天空层阴。奔驰的老骥消失在边塞尽头,奋飞的鸷禽掠过彤红的枫林。若不是有感于衰节的到来呵,我怎么能够激动起壮志雄心?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为“老骥”“鸢禽”“朔风”“秋霜”“远道”“层阴”“绝塞”“华林”,这些意象为读者勾画出了“老骥驰骋”和“雄鹰翱翔”两幅画面,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奋力的呼喊,抒发了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诗中着力刻画的“老骥”“鸢禽”这两个意象,实际上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用“老骥”“鸢禽”来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此刻身处逆境,但是仍存“壮心不已”的情怀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16:39: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35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与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练习与答案.pdf

标签:诗人   诗歌   阳城   表达   友人   手法   考查   全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