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保安全)
龙源期刊网
儒家思想的信仰
作者:张麟
来源:《神州》2012年第30期
摘要:儒家思想的信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原则。这种信仰,我们称之为“情感信仰”。儒家的思想以仁爱为本、修己安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态度教化世人。儒家思想与宗教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关键词:儒家思想 情感信仰 宗教
宗教一词源于日本人对英语religion的翻译,但自从18世纪以来,却一直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基督教的代名词而使用。儒家思想在某种意义上似乎隐含了宗教性。对于儒士而言,上天的意志是通过仁来实现的,因此,天和仁就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最终目标。从这种意义上讲,儒家思想可以定义为一种宗教,即儒教。然而对“儒教”一词的实际所指,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儒家的宗教”(Confucian Religion);一是指“儒家的教化”(Confucian
Enlightenment)。众所周知,在儒家的思想里,本源的事情乃是仁爱。
其实,信仰并不仅指神格化的宗教信仰,甚至并不仅指存在者化的对象化信仰。借用《老子》的话说,信仰并不仅对“有”的信仰,还有更有确切的对“无”的信仰(此“无”并非佛教之空)。在儒家的观念中,这就是对真切情感的相信,这里不仅没有神格性的信仰对象,也没有任何存在者,而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情感信仰”。甚至可以设想,有一个杀人不眨眼、不信神也不信天理良心的人,然而当其面对其所爱者之际,他绝不会为所欲为,他此时此刻分明表现出一种敬畏感来,如佛家所言:“一阐提也有佛性”。而这样的敬畏感来源于一种信仰。儒家教化的宗旨,就在于唤醒他的这种真切的信仰与敬畏感,然后“扩而充之”,而使他“立乎其大者”。所以说,对死亡的恐惧,既可以通过宗教信仰来消除,也可以通过情感信仰来消解。这种消解不是源于情感,而是源自对这种情感的领悟。
人的自然生命是指人由出生到死亡的生理过程,儒家的理想生命是一个践仁的道德生命,这个由践仁得以完成的道德生命是在自然生命的历程中实现的。儒家思想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可以从以下两点说明:一是横向的修己安人、修己安百姓、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这是将个人修养落实在社会责任上。从这个层面而言,在自然生命结束后,便能青史留名,子不语“怪、力、乱、神”,更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与 “未知生,焉知死、”的论说。因此,儒家对人死之后没有天国与神的世界的说法,而仍是将人死之后安顿在现实世界中加以掌握。这是从人死后在现实世界留名以及“慎终追远”,通过子孙的祭祀与子孙同在而说的。
祭祀是宗教的重要一部分,这是讲儒家思想宗教性省察所必须关注的。周礼对祖先的祭祀已由宗教的意义转化为道德的意义,这又为尔后的儒家思想所继承。转化为道德实践的祭祀,仍具有其宗教意义。儒家所重视的祭祀是孝的延伸,主要对象是生命所由来的祖先,而非一个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11:1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34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儒家思想的信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儒家思想的信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