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生命的常识

更新时间:2025-02-25 08:44:3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消防安全的画)

特别报道 I SPECIAL REPORT

生命的常识文/高四海图/GC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滩挑战赛进行到第八届,“戈”后面的那个数字也像是时钟一样,自然地跳跃成“8”。上年“戈七”刚刚结束,热情似乎还弥漫在戈壁和城市之间,记者采访赛事组委会主席曲向东时,曾经“不怀好意”地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戈七算是历年来最盛大的一次比赛,这是否意味着,这场赛事已经到达顶点,未来的趋势会是如何呢?”曲向东沉吟了一下,像是自言自语地反问道:“明年,也许我们会看到另一个顶点?”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64

九战戈壁 戈·友

652名正式参赛者,597名亲友团体验者,333人的保障团队,144台车辆,冠军成绩比上年提高1个多小时,19所商学院获得“沙克尔顿”奖,这些数字都刷新了历届纪录;第一天瞬间8级的沙尘暴,接下来的三天又是高温酷热,整个赛事却没有任何大的意外发生。曲向东说得对,“戈八”又是一个顶点。站在又一个顶点上,戈友们会想些什么呢?每年的戈壁都很相似,飘扬的旗帜、纵情的欢呼、坚毅的面容、深刻的感悟、生动的表达、永不止歇的脚步永远向着前方;每年的戈壁又有所不同,尽管这种不同并没有像“相同”那样,让人一望便知,并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它有点沉默、有点淡定、有点潜移默化、又有点……“不知所云”。如果一定要给它一个描述,那应该是“丰富”。“戈八”显得安静了,像是一个慢慢长大的孩子,在无畏的经历过后,显得若有所思。观察8年来一直参加戈壁挑战赛的队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有趣的视角:它就像一个人一样,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诉求,表达不同的自己,用来标记流淌不断的时间。玄奘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在点将台上,曲向东谈起了“常识”,他说,你是否珍爱自己的生命?面对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肯定的回答,但是,在一些户外运动中,高级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却容易让一个人在相对安全的情境里,忽略基本常识——为自己作最基本的准备,当危险来临时,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恰恰是这些东西:一块干粮、半瓶水、GPS、跟踪器等等。曲向东说:“我的女儿四岁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存就是你在不在,生活就是你好不好。另一个走过戈壁的孩子也说:疼痛可让我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为什么在单纯的孩子那里,我们总是能发现简单却深刻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走上戈壁,选择这样一种生活而不是生存来验证自己的存在?心无挂碍是一种追求,更重要的是发心,希望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找到自己的心,一个真正强大的自我。”常识意味普通,但永远有效,正因为普通,它才容易被忽略,一旦被忽略,它就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刻骨的疼痛。常识也意味着深刻,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在经历过艰难困苦,突破各种障碍之后,悟到的,却是简单的道理。这些道理,就是常识,它总是在那里,却未必和我们的心,相遇。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自我丰富的过程,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也是如此。无论多么宏大无垠的场域,只有认定自己的发心,找到属于自己的强大自我,它才具有意义。当戈壁上的尘埃落定,人们激情渐渐冷却,在理性和反思的凝固下,转换为持续输出的能量时,我们回归发心,来谈一谈常识,谈一谈那些经常在我们眼前,却未必看得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65

特别报道 I SPECIAL REPORT

见、想得通的“简单道理”。 关于荣耀“我的心还逗留在这里,我能够就这样掉头离去吗?回去吧,无知的飞蛾,重新扑向光明的火焰。”罗密欧说。他潜入凯普莱特家族的舞会,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舞会结束后,他爬上围墙,想回去再见她一面,即使仇恨的深渊,也无法阻挡他的内心。(《罗密欧与朱丽叶》)2011年5月19日,“戈六”最后一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体验组队员董静遭遇困境。中欧实力最强的人不是他,而是游爱军。为了支持游爱军冲击个人体验组第一名,中欧体验组不仅把最好的装备都给了他,而且要承担另一个重要任务:干扰台湾大学的陈基国。陈基国当时48岁,第二次参加戈壁赛,同游爱军一样,也是体验组队员,有着相同的目标,冲击个人体验组第一。陈基国追上来了,董静和他的队友商量出一个车轮战术:先派一个人盯住陈基国,在他身边做变速跑,打乱他的节奏,等他体力不支时,再由另一个人做相同的事。陈基国并没有中计,这位经验丰富的“马拉松”爱好者气定神闲,丝毫不为干扰所动。很快,中欧的两个队员就被自己拖垮了。第三个就是董静。为了让后面的队友保存体力,他要尽量坚持更多的时间,跑着跑着,他也到了极限,回头示意队友换人,这才发现,所有人都被远远甩开,了无踪影,董静有点发慌,为了轻装,他只有一台对讲机,没带GPS,面对起伏不定的戈壁丘陵,如果跟不上陈基国,他根本无法到达终点。比赛已经被抛到脑后,干扰陈基国的任务也顾不上了,仅凭求生的本能,他艰难地支撑自己跟在陈基国的后面,这位实力强大的对手,似乎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董静已经是体力不支。“老陈,等等我,我们一起走几步吧,不要跑了。”董静几乎是哀求他。陈基国说:“小董,你跟得很好,肯定没问题的。”看着陈基国的背影越来越远,董静越来越害怕。因为体力的耗散,他渐渐失去了方向感,产生原地绕圈的幻觉,双腿像灌铅一样沉重,心肺像要爆掉般疼痛。他几乎是边跑边哭地一次次冲锋,全力与陈基国保持能看到的距离。两年后,在“戈八”的营地里,夜幕渐渐降临,四周安静下来,一轮弯月挂在夜空,陈基国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面带微笑。他无法感知董静的痛苦,即使当时也是如此,在他看来,董静比他年轻10岁,体能也好,可以坚持到底。陈基国一直鼓励他:你要加油,一定要跟上我,你可以的。沙石场到了,距离终点已经不远,陈基国顺利通过一道铁丝网,渐渐跑远,跟在后面的董静,再没有多余的力气穿越它。陈基国回头看到董静几近绝望地徘徊在那里,又折回来,帮他拉起铁丝网,说:“这里距离终点只有一公里了,再往前走,你就可以看到终点,我要冲刺,不等你了。”就像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同样也无法改变过去,如果没有这一次帮助,陈基国也许可以成为第一名,但那只是假设,再没有机会验证。只有三个结果是确定的:第一,陈基国那天第一个到达终点,总成绩只比游爱军多了9分钟,成为亚军。第二,董静过了铁丝网,也开始加速,这一天的成绩,让他自己也难以置信,最终他取得了体验组第三名的成绩。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66

九战戈壁 戈·友

手,都在用超越向自己致敬,用优秀向彼此致敬,如果抛弃这条曲折、丰富的道路,无视他们之间互相赞许又含义深刻的凝视,谁能说,哪一个孤立的数字和冷漠的排名,就一定代表了一个超群的“冠军”呢?各种形式的比赛,都是对现实的“仿真游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为每一个参与者标记一个数字,但这些数字的真正意义并非用于排序,而是让人们获取更多的能量和更丰富的心灵。就像人们总是高声赞美牺牲,却不是因为热爱死亡,而是在悲壮中吸取力量。现实也许没有比赛残酷,却有着同构的特征。做企业的人应该对此非常熟悉,我们在商业竞争中希望打败对手,以为这就是坚持自己、做到最好的最佳途径,却不想经常遭遇两败俱伤的后果,背离利润和创业的发心,在战斗后的废墟上,茫然四顾。合作比竞争好,双赢比战胜更高一筹,这正是竞争的丰富性,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从“对手”那里获取力量,在自己追寻光明的道路上,克服平淡忧郁,冲破艰难险阻。第三,陈基国和董静成为好朋友,同在上海的他们,经常约个时间,一起跑上20公里。冠军意味着桂冠和荣耀,也意味着一个数字标记,对手可以是一个人,一支队伍,更高、更快、更强的记录,更应该是自己。对手是自我的镜像,战胜对手,其实意味着战胜自己,对手既不是冠军的第一个坐标,也不是唯一一个,自我发现和超越,才是最大的荣耀。从这个角度看,那一年的体验组冠军,不是游爱军,也不是陈基国,更像是陈基国与董静之间,被拉起的那道铁丝网。从这个角度观察“戈八”比赛的一组数据,也许会更有意思,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结束了四连冠的生涯,成为了亚军,长江商学院最终以9小时1分49秒的团队总成绩摘得“戈八”赛事桂冠—自第一届和第三届夺冠以来,时隔四年,他们再次将“玄奘大师像”捧回手中。中欧以9小时14分11秒的成绩,仅比长江延时13分37秒,相比去年的自身成绩,却提升了1小时7分钟。即使季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10小时19分31秒的总成绩,也完全可与上年冠军成绩媲美。几年来,这些在戈壁上缠斗不休的对“真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忧郁,这真叫我厌烦。”善良、重信、有理想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说。 (《威尼斯商人》)2013年5月25日,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第四天,终点。休息帐内尽管只有一个人,却并不安静,外面是欢呼的人群。复旦大学团队竞赛组队员黄春华手里捧着一碗面,一碗弯曲的泡面,里面有几朵黑木耳,几根黄花菜,几片肉,一根火腿肠。卤汁已经渗入面条,黄 关于存在沟通、合作、共赢不仅在现实之中,也在比赛之外。每个人需求不同,擅长同样迥异,也许各商学院这些学员,在经营企业方面都是精英,却未必是户外的行家,体能和技巧的翘楚。对于我们不了解的场域,只有遵守常识和规律,确认自己,与常识、他人合作,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荣耀的周围,总是簇拥着鲜花、掌声、赞美甚至崇拜。这些东西既是荣耀的光环,也是刺眼的干扰,当我们向往荣耀时,如果只看到这些光环,忽略了荣耀的内核,便会滑进欲望的狭隘,与真实的自己渐行渐远。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67

特别报道 I SPECIAL REPORT

春华挑了几下,还是干巴巴的,他举起一柱塞进嘴里,大口嚼几下,再喝一口凉茶,一起咽进去。第二天开始的竞赛日,实力并不弱的黄春华第二个到达终点,第三天他就不行了,连续两次拉肚子,一天下来没怎么吃东西,膝盖的旧伤也复发了,他被队友拖到终点时,几乎崩溃。黄春华不能放弃,他在队里很重要,按照竞赛规则,队里排名第六的选手,将作为全队的成绩。黄春华恰好是复旦大学的“第六人”,没人能替代他的位置。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公里,黄春华真的走不动了,身上没劲,每迈一小步,膝盖就钻心地疼。他饿了,饿得心里发慌,终点在起伏的丘陵之后,根本看不到,对手一个个走远,队友就在身边,他都视而不见,本来满心对成绩的渴望也消失了。他只想吃一碗面,终点就在前面。他挣扎着走到终点,队友在对手那里要了一碗泡面,他抱着它,走进休息帐,大口地吃起来:“最后这一公里,我只有一个感觉,好饿、好饿!我从没有过这样的真诚:必须往前走,不走就没有这碗面,什么理想、追求,就是这一碗面,最值得奋斗。”存在这个话题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可以是一个社会,也可以是一个人,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有一位走过玄奘之路的人说,在茫茫戈壁上,人就像桌子上的一只蚂蚁,前后左右都看不到尽头,渺小得令人生畏,可他还是想来,想离开喧嚣、浮躁的都市,到戈壁上寻找自己。这是一个奇怪的“两难”情景,假使我们不认识路,也没有GPS,仍然能在戈壁这个巨大无垠的空间中,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在人口密布的城市,我们扮演着各种清晰的角色,像一张庞大而事无巨细的网,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坐标,迅速找到某一个人,我们却总是看不到自己。城市通过一种精密的机制,通过规定我们的行为来为我们提供保护,即使我们像“受害者”一样抱怨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却没人真正离得开城市。在这样的保护之下,我们的肉体通常没有可预期的痛感和风险,却在规范化的生存中,迷失自己的心灵。这是一个内外双向的过程:当我们吃喝不愁,可以通过成本极低的交易,获取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68

九战戈壁 戈·友

厌烦,在城市里,我们依然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我们总会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继续正常的生活。如果我们从戈壁回到城市,能够开通从心灵到肉体之间的另一条通道,把戈壁这个纯化又陌生的环境里储备的能量,在城市中激发,通过确认和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又何尝不是更高层次的存在?城市与戈壁,嘈杂与安静,现实与虚幻,存在与迷失之间,是否能建立这样一种双向通路?同济大学的褚军刚,也许会提供一个视角。作为观摩院校,同济大学这次只来了七八个人体验,成绩只作为自身评价的一个参考数字,并无实际的意义,他们甚至用不着搭帐篷,几个人在组委会为各队提供的公用大帐里,就可以得到足够的休息。作为旁观者的他们,如何在戈壁上定位自己的存在?褚军刚说,我是来验证的,验证我已经作出的决定。他在国企工作过八年,后来又经营自己的设计公司十年,最近他总是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前我想做的,都做了,好不好是一回事,以后该做些什么呢?对他来说,正面临一个“存在”的问题。如果说以前他通过为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奋斗,来标记自己在丰富的食物时,却很难感受到一碗面的“美味”;当我们为自己的幸福感做一个定义,并在它的引导下,获取财富、友情、爱情、亲情……却在某一个时刻蓦然回首时,发现自己有着莫名其妙的烦恼和忧郁,似乎在手里握得紧紧的“幸福感”,早已悄悄地流散。这也许可以为那些走上戈壁的人提供一个解释,为何自己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来做一件俗世中通常不被理解的事情:远离安全、固化、喧嚣、浮躁的城市,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确认自己的存在。在这里,有面对无垠空间的内心恐惧,有长途跋涉带来的真实疼痛,有饥饿与食物之间直接却美妙的牵连,有和对手之间竞争的快感,也有互相帮助和扶持的爱的满足。几乎所有走上戈壁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些。戈壁也许是从肉体到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让人们通过与城市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方式,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但它永远不是唯一。即使我们如何厌恶城市,也无法完全断绝与它的联系;即使我们那么莫名其妙地社会上的位置,以后他想为别人承担更多一点责任,为社会做一些事情。走上玄奘之路以前,刚刚找到努力的方向,几天走下来,这个方向变得清晰而坚定。这是一个看上去有些虚无甚至奇怪的过程,戈壁行走和目标的清晰有何必然的联系,又通过哪些机制触发了褚军刚的存在感?这一极具“个人化”的转变没有任何可供分析的证据,可能连褚军刚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它就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褚军刚擅长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他将受聘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将自己的理念传授给更多的学生。作为自己衷心投入其中的事业的延长线,他也想参加一些环保公益组织,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寻找别具意义、能产生新化学反应的平台。“同样是我的专业和能力,以前关注自我,做企业赚钱,现在,我想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为他人和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又与众不同的事。改革开放三十年,做企业的人已经经历了‘黄金年代’,储备了空前的财富,未来的路怎么走,除了个人和家庭,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69

特别报道 I SPECIAL REPORT

我们是不是该多承担一些责任?”褚军刚说。 关于时间“唉!这个旧的月亮消逝得这么慢,她耽搁了我的希望。”雅典公爵“忒修斯”说。四天后他将与希波吕忒成婚,在焦急的等待中,时间显得那么漫长。(《仲夏夜之梦》)关于时间,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东西,我们都知道些什么呢?一支队伍和一个人,可以给我们提供两个典型样本。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连续参加过8次戈壁挑战赛的队伍,在这8年的时间里,他们看上去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在“戈七”之前,这支队伍的成绩普普通通,他们并不把它当作一场竞赛,而是更注重其文化内涵和交流意义。当然,最具吸引力的,还是这种强度适中、又具有相当挑战性的户外运动形式。对北大来说,前五届的戈壁挑战赛,更像是一场大型自助游,到了现场,临时抓一个队长——总得有一个协调员与组委会和其他队伍沟通。“戈六”的“第六人”,改变了这支队伍,这位队员清晰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希望以后的“第六人”能得到更多队友的支持,支撑一个内外兼修的团队架构。2011年9月份开始,北大就启动了第二年“戈七”的筹备,从宣讲、招募、训练、体检,以竞赛为目标,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推进。他们的努力产生了结果,“戈七”的成绩,比上一年提升了5个多小时。“戈八”,北大又提出新的愿景:“美丽戈八、绽放光华”。竞赛组队员在前方冲刺,体验组却在后面慢慢悠悠地走路,一路捡拾垃圾,带回营地。速度冲刺、环境保护,都被纳入到“美”这一更具包容性的诉求之中。身在兼容并包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也别具崇尚自由的气质,即使在相对统一行动的“戈七”,队里仍然有不同的声音。有人准备迎接挑战、参与竞争,有人则希望淡化比赛氛围,体验不同的人生,但这并不矛盾。队员王微说:“来了,首先是自我挑战,发挥最好的状态,表达自己,让自己满意,不仅是自己的问题,也是整个团队的问题,成绩就是二者的链接点。”8年,不同声音之间的张力,让北大收获了更多的丰富性。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的李战武,第一次来到戈壁,他所在的队伍也没有竞赛的压力。尽管第一天遭遇瞬间地面风力可达8级,能见度不足10米的沙尘暴,李战武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也许是初次到来的兴奋还未退去,在第一天体验日的补给站,他显得还很轻松。他说,只是走走,虽然距离不短,强度还不够。观察、思考而乐于分享,是这位身在教育行业、40多岁的中年人的习惯。他说,你看,来走戈壁的人,大多是40岁左右的人,这些事业有成,工作和财务都相对自由,家庭负担也不重的人,为什么还要重新进入学校读EMBA,甚至要走戈壁呢?人到40岁,已经到达一个平台,它意味着人生第一阶段的结束,第二阶段的开始。要想未来有所满足,必然要经历两个层面的、更艰难的突破:知识和心境,这就是他们在EMBA和戈壁上兴奋不已的深层次原因。时间是衡量万物的刻度,是钟表上的数字,对于那些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总是倾向于想办法将其物质化,才能成为可以接受的具象,所以人们发明了用来记录时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70

九战戈壁 戈·友

间的钟表、日历、月历、年历……但是,作为时间的替代品,用于标记时间的数字在我们的心中,却逐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让我们总是过于关注某一个点,用来安排自己的人生,却看不到前后的变幻。“40”这个数字,在人的生命中,恰好是一个别具光彩的点,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有限的资源和紧迫感,李战武的发现,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北大竞赛组队员薛宁也说:“再不疯狂就老了,年轻时没有这种紧迫感,时间根本不是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才发现,人生当中,唯一有限的资源,就是时间。有些事再不做,就再没有机会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竞赛组队长邹峻的纠结,也为这一点的光彩提供佐证。作为队伍的组织者之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更多的时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只能选择牺牲事业、家庭、学习上的精力和时间,来做一件自己喜欢、别人看来却似乎毫无意义的事,这让他陷入两难的“窘境”。当他在摇摆不定之间,慢慢滑向“放弃”那一端时,学院党委书记应飚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戈八”不是人生的主旋律,却是让人生更丰富的补充和另一种体验,有了这些,人生才会更平衡。应飚的电话推了邹峻一把之后,一切都变得顺其自然。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这个决定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毅力和决断,更是对时间的珍惜,在“中年”这一人生长河之中别具色彩的点,通过确认自己,来实现内心的平衡。即使我们及时发现某一个点别具意义,并为之付出努力,也无法完全避免另一个错误。时间不仅是一个个互相隔绝的点,还是连绵不断的流淌。也许某一个点在整个人生中,会绽放出与众不同的光彩,成为改变人生的关键,我们却不能因此忽略整个流淌的过程,那是从过去看到未来的穿越和淡然。北大这支队伍,8年来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阶段性变化的流淌。在每一个阶段,人总要作不同的决定,采取迥异的行动,来展示内心的变化。这并不矛盾,如果把时间看成一条河,它有时平缓、有时激荡,如果把时间看作一段旅程,它有时轻快、有时艰难,平缓时淡然,激荡时兴奋,轻快时享受,艰难时突破。我们总是活在当下,心却可能流散在别处。当我们满心期待或经历痛苦时,时间可能会被拉长,当我们轻松愉悦或者忙忙碌碌时,时间又会被缩短。但是,时间的扭曲只是人的错觉,它从不会为人们做任何改变,我们只能顺应这个事实,当某一个点绽放光彩时,看到它,抓住它,与它合作,做对的事。不因为当下的精彩,而否定过去的平淡;也不会在多年以后,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戈壁就像是人生的隐喻,人生的每一天,都像在戈壁上行走,总是会遇到犹豫、彷徨、绝望,也会有背叛、孤独、打翻水袋式的意外。如果选择了玄奘之路的走法,就意味着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奉行“理想、行动、坚持”的理念,挑战和超越自我,让扭曲的时间回归常态。曲向东曾说:“戈友们常说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走过戈壁的,另一种是没有走过戈壁的’。这个描述不准确,应该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走玄奘之路的,另一种是不走玄奘之路的。走还是不走,是价值判断,不是走过或者没走过的时间判断。”为什么我们总是在真正的人生中间,走得跌跌撞撞甚至无精打采,产生关于时间的错觉?并非人生不如戈壁丰富,而是心不在此地,戈壁正像是时间的镜像,让人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发心,找回它,追随它,让时间回归常态。正因如此,走过戈壁的人,总是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有人视野从自我中扩展开来,看到更大的世界,追寻生命的宽度,开始投身公益,为更多的人服务,传输心中的能量;有人超越眼前的目标,将目光投向更深邃的远方,放下公司高管的位置,从头开始,再次创业,向生命的两极,重新定义自己的高度和深度;更多的人爱上了户外运动,以各种方式拥抱自然和生活,重燃生命的活力,由外而内,锤炼更坚韧的内心,延长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长度,这些共同构造了生命的密度,这并非是转折,而是丰富;并非是传奇,而是再寻常不过的时间。在茫茫的戈壁之上,当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距离发现自己、重塑生命密度,就近了一步。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rved.

71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01:1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33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生命的常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生命的常识.pdf

标签:时间   没有   城市   存在   体验   看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