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4日发(作者:小河清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笔记
一、生字词
字音
惊骇(hài) 掳(lǔ)起 一撮(zuǒ)儿 颈(jǐng)子
字义
嗔(chēn):发怒;生气。 骇(hài):惊吓;震惊。
掳(lǔ):把人抢走。 撮(cuō):量词,一撮。 恬(tián):安静;安然。
二、文学常识
《童趣》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本文选自《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作品,共六卷,记述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坎坷经历。
三、文章主旨
本文记述了作者童年时的生活,表现了他童年生活的乐趣。文章以生动的笔墨,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四、写作特点
本文围绕“物外之趣”这一线索进行叙述,将几件小事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读者面前,使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童心童趣。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善于观察与联想,把生活中的小物件写得富有趣味;
2.
善于运用拟人手法,把小物件写得富有情感;
3.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明快,富有表现力。
五、问题探究
1. 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哪些趣事?这些趣事是如何发生的?又有什么意义?
答:作者在文章中描绘了三件趣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和鞭打蛤蟆。这些趣事的发生都源于作者童年的想象和好奇心。这些趣事的意义在于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它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答:本文的主旨是表现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通过描绘几件小事,作者生动地再现了童年的趣味和快乐。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并享受这一时期的快乐和童真童趣。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通过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更多的乐趣。
本文发布于:2023-12-24 00:5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33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