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材料作文“微信直播代客祭扫”写论述类文章阐明观点作文4篇

更新时间:2025-02-24 05:12:5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21日发(作者:发泄愤怒)

材料作文“微信直播代客祭扫”写论述类文章阐明观点作文4篇

材料作文“微信直播代客祭扫”写论述类文章阐明观点作文4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祭祀先人。但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迁徙越来越常态化了,每逢清明,总有远在外地的人们不能回乡祭祖,于是一项“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新服务在民间悄然兴起。对此类现象,有人不以为然,有人坦然接受。

对此类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考场作文01:带上孝心出发

①从西周起,宗法制度源远流传,对先祖的尊敬融进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清明祭扫作为一项传统又充满现实意义的活动,如今却面临着“直播代扫”的问题。我并不认同这项新服务的存在必要性。

②存在即有理。新服务在民间悄然兴起并非群众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拥有了多方面的可能性与支持者。现代社会中生产生活方式改变迅速,从内陆走向沿海的人不在少数,反之亦然。人口迁徙的常态化使各区域内“外地人口”比例上升,节假日无法回乡的人只好滞留。好比春节难买一张回家的车票,清明在外的人数量更大,便构成了新服务的需求者。

③同时,科技的直通车使直播行业炒得火热。不在同一空间的人被视频、图片和音轨牵引,竟能达到面对面的效果,这为“微信直播代客祭扫”服务的出现提供了优良条件。还有一些年轻人,不愿在清明踏进人潮拥挤的墓园,认为祭扫只是走个形式,让另一个人去遭这些皮肉之苦,自己便多了一天的清闲。本地一些闲人觉得有利可得,便兴致勃勃地接下这笔单子,一来二去看似也是皆大欢喜。

④然而存在确实有理,有理却并非合理。

⑤祭扫本身的概念为祭拜祖先,扫除厄运与哀怨。向祖先求福,向的是自己的祖先,求的是自己的福。试想天地脉中的祖先迎来远客,却是个素不相识的人,还为他端茶送水陪笑脸,难免有些尴尬。

⑥清明祭扫的本质是唤醒一片孝心,太多年轻人却只把它当作一种形式。孔子早就提出孝道中“色难”,仔细研读只觉得更有道理,不愧为万古长夜中的一支明烛。孝心不到,空有仪表,扫不扫又有什么区别?心不诚则不灵,哪还会有什么保佑与好运,一座墓园,剩下的全是世人浮躁的心。

⑦直播产业的管理不严,胡乱运用也是一大问题。直播传递的是主播的一份能量,残疾人欧蕾娜在直播中锻炼自己,终于将自信和满满正能量输出给观众。而直播祭扫更像是二人私下交易,是否正当也无从考证。

⑧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变得沉静,去墓园与老祖先打个招呼?清明只是那么短短一天,带着孝心去,每一天都足以尽孝了。

⑨年轻人,带上孝心再出发吧!

考场作文02:虚拟,让情义更真实

①社会的进步让人类迁徙得更远,也让清明时节回乡祭祖越为困难。于是“微信直播代客祭扫”应运而生,若蔚然壮大,想必很快就将滚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②对此,我认为它的合理性大过于它的其余争论。即使直播环节中有诸多不完善,但经历与现实的磨合后,将呈现给我们全新的方式。同时,它的诞生,也让我们有机会对未来世界来个“惊鸿一瞥”。

③许多重视仪式感带来的肃穆的现代人定会对此惊慌。他们的踟蹰乃至拒绝,很大程度上源自客观物质的疏离而可能导致的情义的淡薄。让他们难以想象的,是对着电子屏而非纷纷清明雨,没有天地万物的情绪感召而在人工化的场合落泪。

④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人们祭祖追思的情感的来源与寄托之处。仪式的场合不过是个催化剂,无论以何方式追悼,总是殊途同归。无论是曾子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还是孟子的“养生丧死无憾”,

都侧重于情思的寄托而非仪式的举办。如果我们可以厘清祭祖仪式不过是披在缅怀祖先的情绪上的一件外衣,那么适时地撕去这块布,反而更可以看清一个人的情感是否真挚。在所有伪君子的情怀遮羞布被粉饰后,我们更会明白眼泪的来源——并非凄清的场合环境,而是内心的悲恸。

⑤社会滚滚发展至今天,很少再有方式的更迭是以腥风血雨为陪衬。但从“直播游戏”“直播课堂”“直播大型活动”乃至“直播祭扫”这些以虚拟为联纽的活动方式的不断发展来看,社会正缓缓由“人情构造的虚拟”向“虚拟构造的人情”转变。也许目前的种种经验,误导我们把虚拟视作人际的隔阂,但虚拟的存在合理性正在彰显。祭扫的追思,目前尚仅能用思想去追逐逝去的时间,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也许死者的音容笑貌,会能在眼前呈现。

⑥村上春树曾写“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以生的一部分保留下来”。亲自去祭扫,是去追寻这保留的净土,而直播也是。它让我们的追思有了更多的可能,而技术的更迭也会让“死”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空话、虚情假意的眼泪,它促进着我们脱下仪式的外衣,正视内心的情绪,让所有飘于空中的情义,塌实落地。

考场作文03:祭起了孝心便是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新服务在民间应运而生,传统的清明回乡祭祖的风俗也随之有所淡化。有人对此深表堪忧,认为先人将会远离自己后代的祭奠与飨供。在我看来,只要抓住了这两种不同方式的祭祀本质,常怀一颗敬畏与孝德之心,便是慎终追远了。

祖先规定寒食祭祀必有其原因,寒食之后,万物就已成一派青翠之景,是新生勃发与生命孕育的开端。每逢清明回乡祭祖也亦是传统,若是以远在外乡作为一直拒绝的理由也不合情理。你若想想:十几年无祭奠无飨供,祖先们再有英灵也难以继存,魂魄的绝灭,也是最后的死亡,是大逆不道的。我们作为祖先们的后裔,不注重祭祀,根就断了。“傲固而不足资傲,谦亦何以为谦?”我们也终究会因心中无所牵挂,无所希冀,而在风中飘,一无着点。

但我始终认为,对父母长辈最大的孝顺是在今世。“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苦是永存的,父母希望的也是现世的幸福与陪伴,祭祀更多的也是对还活着的人们心灵上的一种安慰与信念上的寄托,死者早已安息。所以,与其汲汲于祭祀的重要性,我们现代人更应思考的是生前对父母的孝心。人活在世上是根本,孝心最真实也是最温暖的载体也绝不是墓碑前冷冰冰的石板上子女的双膝,而是抚摸在他们身上温暖热枕的双手。

倘若人们能真正做到好好赡养的职责,死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真正到来时,我们也只需从容面对,祭起了孝心便是佛。当心怀牵挂,代客祭扫抑或是亲自回乡祭祖都会得到内心的平和,这也就民德归厚了。

同时,这种用现代科技结合传统习俗的方式可以被我们采纳与接受。运用微信平台,网络的便利性、实效性与传统祭祀的完美结合。没有科技的传统是没有灵魂的,没有传统的科技也没有未来。不要一味排斥这种新服务,认为用科技是渎弄了文明的想法显然也是片面的。

历史是不断重复的,如今有了直播代客祭扫代替祭祀,那不远的将来又会有更多的方式来代替直播代客祭扫。殇殇历史长河,我们守望的便是永不会变的孝心。祭起了孝心也便是成佛,内心归宁了。

考场作文04:两条路,一份情

慎终追远,祭祀先人,是我们感恩先人的方式,是我们宗族身份认同的标志,更是千百年来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的体现。由此,祭祀祖先,不仅在于行,更在于心。所以,我想为选择“微信直播代客祭扫”的游子辩护:有心祭祖即为孝。

可能很多人对于这项新服务的反感来源于祭祖的严肃性,不能躬身参与,已失孝道,又令别人代替祭扫其中还存在收费,这就更为人所诟病。在许多思想传统的人看来,这就如同将年迈的父母丢入养老院中不闻不问一样不可原谅。

但是,“代客祭扫”真的就是解放“不孝子”的有力工具吗?并不是。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这项服务,可以发现它的重点并不仅在于“代客”,还有“直播”,也就意味着那些羁旅在外的游子,可以

亲眼看着先人墓前的荒草被除去,墓碑被修缮,那清明细雨中的白菊则诉说着自己的思念。这一切,对于千里之外的游子来说难道不是莫大的安慰吗?“代客祭扫”并非不孝,它同样是寄托哀思,是一片真心,只是换了一种方法而已。其实在《礼记》中即有记载,守丧期间,若头上长疮身体发痒即可洗澡,若因悲伤而虚弱生病则可以食肉,等痊愈之后再戒除。这说明孔子也认同表达孝道可以不完全拘泥于礼,只要心中有孝便是仁。而今天,当一个安土重迁的乡下中国,逐渐地开放流通,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引发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是不可逆转的客观事实,或许在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缺陷,但这是一种必然,也无可非议。我想,如果孔老夫子置身于今日的社会,以他的智慧洞察了这一切变化的本质,或许他也会在心里原谅这些游子吧。

两条路,一份情。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既然无法拘泥于传统的生活方式,那就寻找新的方式,去寄托那份不变的真情。布拉格街头的一位老人,面对入侵的苏联坦克淡然说道:“是文明怎会留下,是野蛮总会离去。”同样,无论用什么方式祭祖,是真情终会动人,是虚伪终会散去。

本文发布于:2023-12-21 22:5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27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材料作文“微信直播代客祭扫”写论述类文章阐明观点作文4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材料作文“微信直播代客祭扫”写论述类文章阐明观点作文4篇.pdf

标签:直播   祭扫   代客   方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