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基于Lab模型的三种观赏草叶色研究

更新时间:2025-02-24 08:56:1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2月12日发(作者:有什么症状)

基于Lab模型的三种观赏草叶色研究

朱婷;章陆杨;郝亮;许志敏;刘燕珍;陈琳;丁国昌

【摘 要】叶色是观赏草最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本文以紫叶象草(Pennitum

purpureum'Red')、紫叶狼尾草(Penn-itum taceum'Rubrum')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在冬季为彩叶的三种观赏草为研究对象,基于Lab模型,分析了三种观赏草的叶色特征及叶色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为观赏草品种选育的关键指标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色彩定量分析提供思路.结果表明:个体间,紫叶象草L值最低且a值变化较平稳,紫叶狼尾草叶色a值最大,白茅L值和b值最大;同一叶片上,紫叶象草叶片基部a值最大且与中部和尖部有显著差异,紫叶狼尾草尖部L值最大且三个部位L值均有显著差异,白茅基部L值和b值较大;同一株观赏草中,紫叶象草的顶端新叶a值最大且越低处叶片b值越大,紫叶狼尾草顶端和底部a值较大,白茅越低处叶色a值越大;叶色参数a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分析可知,每种观赏草的叶色变化不同,其中叶绿素是影响观赏草叶色红色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植物配置时需充分考虑其叶色特征.

【期刊名称】《草地学报》

【年(卷),期】2018(026)005

【总页数】6页(P1267-1272)

【关键词】紫叶象草;紫叶狼尾草;白茅;叶色参数;Lab模型;叶绿素

【作 者】朱婷;章陆杨;郝亮;许志敏;刘燕珍;陈琳;丁国昌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 福州

350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668

观赏草是一类株形优美、色彩丰富的草本植物,以禾本科(Poaceae)草为主,也包括部分莎草科(Cyperaceae)、灯芯草科(Juncaceae)、百合科(Liliaceae)以及鸢尾科(Iridaceae)等的植物[1]。观赏草形态美丽、色彩丰富,以茎秆、叶丛、花序为主要观赏部位[2]。其本性有坚韧朴实、姿态优雅飘逸等优点,是一种新型的园林植物,尤其适用于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地区[3]。而彩叶观赏草不仅具备了观赏草的优良抗性及独特的形态,并且在观赏色彩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深红色、深紫色等深色叶,是最引人注目的色调之一,此类观赏草能够营造出令人难忘的效果[4],因此,探讨深红、深紫等色调的观赏草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有的研究中,国外主要集中在观赏草园林景观应用[5]、生物学发育特征[6-7]、区域新种类开发应用[8]、抗虫性等方面[9]。国内主要集中在野生观赏草资源调查[10]、引种[11],本地草种选育、抗逆性研究[12-13]、栽培技术研究[14]及观赏价值[15]等方面的研究。而关于观赏草叶色的研究鲜见报道。色调是颜色的主要特征之一,颜色作为感官品质的重要影响因子,对观赏价值的影响较为明显[16]。我国在彩叶植物的叶色研究中,研究对象多集中于乔木、灌木等非草本植物[17]。关于植物叶色的现有研究中,多数采用色素测定和感官鉴别等方法,对叶色量化进行初步探讨[18-20],而有关叶色变化的定量模型报道却很少[16]。

由于观赏草叶片狭长且株高不一,所以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及同株植物不同高度叶色也有差异,因此,本试验以三种冬季呈现紫色或红色的观赏草为研究对象,运用Lab色彩模型对三种观赏草的叶色特征、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及同株植物不同高度的叶片颜色进行定量描述,使结果能够精确量化[17],揭示这三种观赏草的叶色特征,为色彩定量分析提供思路;同时,用叶绿素测定仪测出叶片相应位置的叶绿素含量,通过叶色参数与叶绿素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彩叶观赏草的叶色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为彩叶观赏草的景观多样化配置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材料于冬季2018年1月17日,取自于福建农林大学创意花园的观赏草园,分别为紫叶象草(Pennitum purpureum ‘Red’)、紫叶狼尾草(Pennitum

taceum ‘Rubrum’)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植株成熟,均为自然生长状态,定期除草,不施肥。每种观赏草分别选取长势一致且状况良好的6株进行测试,共18株;每株均匀的从顶部至底部螺旋状采集叶片4片,分别记为高度1、高度2、高度3和高度4,共72片。其中,自上而下分别采取三种观赏草叶片的平均高度为:紫叶象草2.84 m,2.63 m,2.49 m,2.15 m,紫叶狼尾草0.63 m,0.58 m,0.49 m,0.39 m,白茅0.43 m,0.40 m,0.26 m,0.25 m。

1.2 测定方法

本试验中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北京金利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YS-4N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测定。采摘后立刻放入保鲜袋,置于冰盒中带回室内,4℃保存,4 h内完成叶绿素测定及拍摄。取点参照李力[21]的方法但略有改动,在叶片的基部、中部和尖部避开叶脉分别取2个点,重复3次,计算2个色点的平均值即为所测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含量,每个叶片共取6个点(取点示意如图1),计算6个点的平均值即为所测整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其中,测定叶绿素与测定叶色参数选取的点统一。

图1 取点示意图Fig.1 Diagram of taking points

叶色参数的测定参照丁廷发[18]和李欣[22]的方法但略有改动。拍摄时,将采摘的叶片平整放置于地面的白色背景纸中央(如图2所示,由于叶片过长,为保证拍摄质量,将叶片分段),两边各固定LED摄影灯一盏,色温调至5 600 K,灯头距叶片高度为0.81 m。用NikonD7200相机对叶片鲜样进行拍照,设置为手动模式,调节参数为ISO640、快门1/50 s、光圈F8,镜头距高度叶片为1.14 m,完成拍摄。测定叶色参数时,运用Adobe PhotoshopCC2015,在拾色器中采用Lab颜色模式,实测三种彩叶观赏草叶片的明度参数L,色相参数a,b的数值,重复3次。其中L值代表明亮度,L值越大,亮度越大,范围从0(黑)~100(白);a值代表红/绿属性的色相,a值越小,绿色越深,a值越大,红色越深,范围从-128(绿)~127(红);b值代表黄/蓝属性的色相,b值越小,蓝色越深,b值越大,黄色越深,范围从-128(蓝)~127(黄)[23]。

1.3 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数据利用WPS Office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及绘图,利用SPSS 22.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运用One-Way ANOVA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分析法进行多重比较,采用Bivariate Correlations进行相关性分析。

图2 3种观赏草实拍图. A紫叶象草, B紫叶狼尾草, C白茅Fig.2 3 Kinds of

ornamental grass real shots.A Pennitum purpureum ‘Red’, B

Pennitum taceum ‘Rubrum’, C Imperata cylindrica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观赏草不同品种的叶色差异

不同种观赏草的叶色表现有所差异,每种草个体间的叶色变化稳定性也不同。图3中,柱状图颜色由深到浅分别表示每种观赏草选取的6株。图3-A可得,白茅的L平均值为36.04,明显大于紫叶象草和紫叶狼尾草。紫叶象草的叶片L平均值最低且变化幅度最大,最大差值达到12.08,紫叶狼尾草和白茅的L值变化幅度均较为平稳,差值分别为4.58和5.58。说明白茅的叶片颜色最亮,且个体间的差异较小。

由图3-B可知,紫叶象草、紫叶狼尾草和白茅的平均a值分别为1.58,6.74和2.24。其中,紫叶狼尾草的a值平均水平高于紫叶象草和白茅,说明这三种观赏草中,紫叶狼尾草的叶色最红。在个体变化幅度中,6株白茅a值的变化幅度最大,达到10.92。紫叶象草变化幅度最为平稳,最大a值差异为5.41。说明紫叶象草个体间的红色变化较白茅和紫叶狼尾草更平稳。

图3-C表明,6株白茅的b平均值为29.44,明显大于6株紫叶象草和紫叶狼尾草,紫叶象草紫与紫叶狼尾草的叶片平均b值相当。紫叶象草的叶片b变化幅度最大,6株中b差值达到14.00,白茅和紫叶狼尾草变化幅度均较为平稳。说明白茅的叶色较黄,紫叶象草个体间的黄色差异较大。

图3 3种观赏草不同单株的叶片色参数变化情况(A:L值;B:a值;C:b值)Fig.3 Changes of leaf color parameters of 3 ornamental grass with

different individual plants (A: L value; B: a value; C: b value)

2.2 3种观赏草叶片不同部位的叶色参数分析

观赏草的叶片较为特殊,呈狭长型,因此叶片基部、中部和尖部的颜色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品种的差异有大有小。由图4-A可知,紫叶象草叶片的基部、中部和尖部之间的L值和b值无显著差异;基部的a值与中部和尖部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紫叶象草整个叶片的亮度和黄色变化不大,红色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其基部最红,其次是叶片中部,叶片尖部最绿。

图4-B显示,紫叶狼尾草叶片三个部位的L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尖部L值最大;基部与中部的a值无显著差异且均与尖部a值差异显著(P<0.05);基部的b值最大且与尖部无显著性差异,与中部有显著性(P<0.05)。说明其叶片尖部亮度大且最红。

图4 3种观赏草叶片不同位置的叶色参数(A:紫叶象草;B:紫叶狼尾草;C:白茅)Fig.4 Leaf color parameters of 3 ornamental gras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 Pennitum purpureum ‘Red’; B: Pennitum taceum

‘Rubrum’; C: Imperata cylindrica)

白茅叶片基部的L值、a值和b值均与中部和尖部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基部L值和b值高于中部和尖部,a值则相反(图4-C)。说明白茅叶片的基部亮度高、最绿且最黄,尖部的叶色最红。

2.3 不同高度叶片的叶色参数变化规律

同一株观赏草不同高度的叶色表现有所差异。从表1可知,紫叶象草的叶片从上到下的L值没有显著差异;在高度1的叶片a值与其他三个高度有显著差异(P<0.05)且顶端a值最大,与a值最小的高度4相比增加了6.52倍;高度4叶片b值与高度1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叶片位置越高处b值越小,最低处比最高处的b值增加了1.07倍。说明紫叶象草整株的明度差异不大,顶端新叶的叶色较红,位置越低的叶片叶色越黄。

表1 三种观赏草不同高度叶色参数的变化Table1 Changes of leaf color

parameters of three ornamental grass at different heights品种高度1

Height 1高度2 Height 2高度3 Height 3高度4 Height

4VarietiesLabLabLabLab紫叶象草Pennitum purpureum

‘Red’17.00±1.90a10.44±0.87a9.61±1.22b15.67±2.00a-1.83±0.80b16.17±2.36ab17.33±2.93a-1.67±1.70b17.17±2.68ab17.84±3.24a-1.89±1.17b19.94±3.70a紫叶狼尾草Pennitum taceum

‘Rubrum’17.17±1.43c9.96±1.14a8.11±1.28b19.78±0.73c5.56±1.27ab12.22±1.17b28.17±1.63b3.00±2.50b21.34±2.16a34.61±1.24a8.44±1.76a22.95±1.49a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31.00±1.70bc-4.72±1.15b39.95±1.55a29.95±1.01c-2.06±1.72b28.67±1.48ab36.61±1.85b5.11±3.49a32.17±1.83a46.61±2.97a10.61±1.49a26.00±2.36b

注:同行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erca letters in same row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05 level

紫叶狼尾草的叶片L值,从上到下四个高度中,高度1和2的叶片无显著差异,但它们与高度3,4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越低处L值越大;最高和最低处叶片a值较大;高度1,2的叶片b值小于高度3,4,且有显著差异(P<0.05),最低处叶片是最高处叶片b值的2.83倍。说明紫叶狼尾草越高处的叶色亮度越低,在顶端和底部叶片较红,叶片越低叶色越黄。

白茅叶片的L值在高度2,3,4处均有显著差异(P<0.05),从上至下L值增大;高度1,2的叶片a值与高度3,4处有显著差异(P<0.05),且位置越低处a值越大,最低处叶片比最高处叶片a值增加了2.23倍;b值变化规律不明显。说明白茅越高处的叶色亮度越低,较低处的叶片较红,整株黄色变化无明显规律。

2.4 叶色参数与叶绿素的相关性分析

运用Adobe Photoshop CC2015中的Lab模型和叶绿素仪,测定不同品种观赏草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叶色参数L,a,b值。结果表明,3种观赏草叶绿素含量与叶色参数间的相关性不尽相同。如表2所示,3种观赏草的a值均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性,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绿素含量越高,叶色参数a值越小,即叶片越绿。3种观赏草中仅紫叶象草的L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叶绿素含量与L值无明显相关性。3种观赏草的b值与叶绿素含量间均无显著相关性。这说明观赏草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a值,是影响叶色参数的一大因素,且叶绿素含量越低,叶色越红。

表2 三种观赏草的叶色参数与叶绿素的相关性Table 2 Correlation between leaf

color parameters and chlorophyll in three ornamental grass草种 Species叶色参数 Leaf color parameter叶绿素含量 Chlorophyll紫叶象草Pennitum

purpureum ‘Red’L -0.869∗a-0.892∗b-0.519紫叶狼尾草Pennitum

taceum ‘Rubrum’L-0.050a-0.947∗∗b0.167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0.711a-0.876∗b0.356

注:*表示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表示在0.01水平下差异显著

Note:*and **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0.05 and 0.01

level,respectively

3 讨论与结论

该试验利用Adobe Photoshop的Lab色彩模型,读取叶片颜色三大要素:明度参数L,色相参数a,b,将叶片颜色数量化处理[24],利用叶绿素仪测定叶绿素含量,相比用丙酮乙醇浸提等化学方法更为简便,再利用Excel,SPSS软件处理分析数据,从而使量化分析叶色与其他生理指标含量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20],使分析结果更为准确。

通过分析三种观赏草的L,a,b值,发现每种观赏草的叶色的变化特征各有不同,其中紫叶象草叶片较暗,且个体间的红色变化较为平稳,黄色变化较明显;紫叶狼尾草的叶色最红,个体间的黄色变化较为平稳;白茅的叶色最亮且最黄,但个体间红色变化不稳定。 观赏草狭长的叶片不同部位间的叶色表现各异。紫叶象草叶片基部、中部、尖部三个部位的亮度和黄色差异不大,红色有显著差异,且基部最红;紫叶狼尾草叶片三个部位的亮度有显著差异,亮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中部、基部、尖部,叶片尖部最红,基部和尖部较黄;白茅基部亮度高、最绿且最黄,尖部叶色较红。

三种观赏草中,紫叶象草整株不同高度的叶色明度差异不大,顶端新叶的叶色较红,位置越低的叶片越黄,这与田涛[16]等对海棠叶色的研究结果一致,海棠长枝顶梢到基部叶片的b值逐渐增大,即越黄;紫叶狼尾草整株中,越高处的叶色亮度越低,在顶端和底部叶片较红,越低处叶色越黄;白茅整株中,越低处叶色亮度越高且叶片越红,整株黄色变化无明显规律。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等色素均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并且是使植物叶片具有一定色彩的重要生理因素[25]。本试验通过分析叶色参数与叶绿素的相关性,发现三种草的a值均与叶绿素呈现负相关,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L值和b值均与叶绿素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叶色越红则叶绿素含量越低,叶绿素含量的多少是决定a值的一大因素。朱书香[26]等对4种李属彩叶植物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也发现,叶绿素含量的多少是决定a值大小的一个因素,与本试验研究结果一致。

通过本研究,运用Lab色彩模型对观赏草狭长的叶片及整株的叶片颜色进行定量描述,揭示了这三种观赏草的叶色特征,为观赏草色彩定量分析提供思路;通过叶色参数与叶绿素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彩叶观赏草的叶色与叶绿素之间的关系。为彩叶观赏草在日后的植物造景中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也为品种选育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武菊英. 观赏草[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5

[2] 宋希强,钟云芳,张启翔. 浅析观赏草在园林中的运用[J]. 中国园林,2004:32-36

[3] 秦衍雷,武菊英,徐迎春,袁小环. 遮荫对观赏草丽色画眉生长、光合以及生物量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3,21(05):921-927

[4] [美]兰茜J.奥德诺著,刘建秀译. 观赏草及其景观配置[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0-48

[5] Thetford M,Norcini J G,Ballard B,et al. Ornamental landscape performance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grass under low-input conditions[J]. HortTechnology,2009,19(2):267-290

[6] Padhye S R,Groninger J K. Influence of benzyladenine,trinexapac-ethyl,or uniconazole

applications on height and tillering of six ornamental grass[J].

HortTechnology,2009,19(4):737-742

[7] Cole JT,Cole JC. Ornamental grass growth respon to three shade intensit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e,2000,18(1):18-22

[8] Pudelska K. Evaluation of growing and flowering of five species of ornamental grass

in the region of Lublin[J]. Acta Agrobotanica,2008,61(1):173-178

[9] Derr J F. Tolerance of ornamental grass to preemergence herbicid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orticulture,2002,20(3):161-165

[10] 苏醒. 观赏草资源、配植及其在园林中应用前景的调查研究-以华北、华东地区为例[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15-29

[11] 刘明东. 大庆地区野生观赏草种质资源调查及引种[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35-40

[12] 刘宗华. 几种(品种)狼尾草属观赏草的耐荫性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31-71

[13] 李秀玲,刘开强,杨志民,等.干旱胁迫对4种观赏草枯叶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2,20(01):76-82

[14] 武菊英,滕文军,王淑琴,等. 栽培措施对狼尾草生长发育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1):116-118

[15] 李秀玲,刘君,宋海鹏,等. 13种观赏草在南京地区夏秋两季观赏价值的灰色关联分析[J]. 草业科学,2010,27(02):39-44

[16] 田涛,王晓叶,赵思思,等. 绚丽海棠实生后代叶色及花色变化研究[J]. 北方园艺,2017(14):69-73

[17] 寻路路,原雅玲,丁芳兵,等. 彩叶观赏草的引种及评价[J]. 陕西农业科学,2017,63(01):68-74

[18] 丁廷发. 重庆市5种彩叶植物色素和色彩研究及应用[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5:17-18

[19] 洪丽. 茶条槭幼树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30-51

[20] 黄可,王小德,柳翼飞. 枫春季叶色变化与色素含量的相关性[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5):734-738

[21] 李力,张盛楠,刘亚敏,等. 基于Lab模型的北美红枫呈色生理因素探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9):87-94

[22] 李欣,沈向,张鲜鲜,等. 观赏海棠叶、果、花色彩的数字化描述[J]. 园艺学报,2010,37(11):1811-1817

[23] 张洁,王亮生,高锦明,等. 贴梗海棠花青苷组成及其与花色的关系[J]. 园艺学报,2011,38(03):527-534

[24] 庞秋颖. 哈尔滨槭树属植物秋季叶色变化的生理学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17-19

[25] 赵昶灵,郭华春. 植物花色苷生物合成酶类的亚细胞组织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2007(08):1695-1701

[26] 朱书香,杨建民,王中华,等. 4种李属彩叶植物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的关系[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08):1663-1669

本文发布于:2023-12-12 08:5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88/413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基于Lab模型的三种观赏草叶色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基于Lab模型的三种观赏草叶色研究.pdf

标签:观赏   叶色   叶片   参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